第八 摩篇 4
【原文】
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①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②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③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④,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⑤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类,焉有不相应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听者?故曰独行之道。夫几者不晚⑥,成而不抱⑦,久而化成⑧。
【注释】
①通者:通达明白之人。
②结而无隙:周密详细,无隙可乘。
③道、数与时相偶:指道、术、时三者合一,才能成就功业。
④物类相应:物以类聚,相互感应。
⑤内符之应外摩:从外部入手引发对方,进而揣摩其内心实情。陶弘景注:“内符之应,外摩得类则应,譬犹水流就湿、火行就燥也。”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志趣相投自然聚合一处,而成为关系密切的社会一一团一一体。
⑥几者不晚:发现事物的隐微征兆,就不会错失良机。
⑦成而不抱:成就功业也不占为己有。
⑧久而化成:久而久之,便能教化天下。陶弘景注:“见几而作,何晚之有?功成不拘,何抱之久?久行此二者,可以化天下。”
【译文】
所以,谋略最难做到的是周密,游说他人要选择心意相通的对象;做事情最难的是毫无疏漏,一定成功。想成就事业必定要符合术数,就是说道理、术数和时势三者重合,是事业成功的必然条件。要想游说他人使对方言听计从,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双方感情相合才会听取。世间万物都是物以类聚,就像抱着柴草走向烈火,干燥的柴草首先燃一烧;往平地上倒水,低湿的地方首先注入水流。物以类聚相互感应,形势上必然如此。就是说从对方外在表现推知其内心实情也是如此,所以说按着事物的类别加以揣摩,哪有不呼应的呢?顺着被游说者的欲一望进行揣摩,哪有不会听从的呢?所以,这是谋士常用的方法。总之,审察到事物之间的隐微征兆就要抓住时机,把事情做成了却不居功自傲。长久坚持这样,才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陈祥道 论语纂疏卷四·赵顺孙 第十一章 14·辜鸿铭 卷十七·毛奇龄 卷十·姚际恒 卷七·吴澄 卷六十三·李光地 卷三·马骕 明解故下·章太炎 澧州洛浦安禅师·惠洪 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卷五百四十·佚名 卷十九·佚名 中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佚名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十三·湛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