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二章 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辜讲

上面刚提到的贵族(季康子)被国内频繁发生的抢劫搞得心烦意 乱,他问孔子该怎么办。

孔子回答:“假如您向他们表现出自己不喜欢钱财,即使是偷盗有 奖,人们也不会去偷盗的。”

猜你喜欢
  卷十七 大射第七·郑玄
  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郑玄
  卷十一·湛若水
  春秋阙如编卷五·焦袁熹
  孝经指解·佚名
  庄老太极无极义·钱穆
  《論語十一篇讀》敘·欧阳竟无
  牢固品第六十六·佚名
  如来生品第四·马鸣
  罗湖野录下·晓莹
  菩提道次第略论卷第五·宗喀巴
  学佛初门由三法入·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九·佚名
  卷二十·佚名
  佛说诸佛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卢待制亘(彦威集)·顾嗣立

    亘字彦威,汲郡人。幼即颖悟,日记数千言,自经传史汉诸子皆成诵。其为文,初若不经意,徐而读之,雄辞逸气,真足以追古作者。而尤工于诗,一时名流多宗尚之。元贞间,以拟着《滕王阁记》受知姚牧庵,荐为国史院编修官,时年二十四。迁应奉

  • 贾固·隋树森

    贾固,字伯坚,山东沂州(今山东临沂县)人。曾任山东佥宪、西台御史、扬州路总管、淮乐廉访使、左司郎中、中书省立参政事。《录鬼簿续编》记载,他善乐府, 谐音律。有〔庆元贞〕《朱砂渍玉鼎》曲盛传于世

  • ●卷二·蒋敦复

    ○姚梅伯词蛟川姚梅伯孝廉,名场跌荡,豪迈风流。为学务博,下笔千言,诗古文骈体外,尤工于词,久已剞劂问世。余谓其少作微嫌纤碎,虽为人传诵,当自悔也。近造诣益深,自然名家。与余论词于海上,旨趣颇合。其序余词有云:“高楼明

  • 节孝诗钞·吴之振

    徐积和杨掾月蚀篇并序杨子常掾为《月蚀篇》示予,辞义甚伟,某不敢虚辱其贶,乃吟哦而和之。《诗》曰:“彼月而蚀则维其常。”《春秋》月蚀不书,其非大变也可知矣。形而为诗歌,若无不可者,遂卒赋之云尔!元丰之元岁戊午,斗柄斜指西

  • 卷七百二十八·佚名

    <集部,总集类,御定全唐诗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二十八周昙周昙唐末守国子直讲咏史诗八卷今编爲二卷吟叙历代兴亡亿万心圣人观古贵知今古今成败无多事月殿花台幸一吟闲吟考摭妍蚩用破心翦裁千古献当今闲吟不是

  • 列传第十三 沈炯 虞荔弟寄 马枢·姚思廉

    沈炯,字礼明,吴兴武康人也。祖瑀,梁寻阳太守。父续,王府记室参军。炯少有隽才,为当时所重。释褐王国常侍,迁为尚书左民侍郎,出为吴令。侯景之难,吴郡太守袁君正入援京师,以炯监郡。京城陷,景将宋子仙据吴兴,遣使召炯,委以书记之任

  • 卷之三百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绎史卷四十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衞懿公亡国【文公灭邢附】诗芄兰之支童子佩觿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墙有茨不可埽也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丑也墙有茨不可防也

  • 读史记十表卷五·汪越

    南阳 汪越 撰汉兴以来诸侯年表第五【索隠曰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卫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襃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

  • 李繯传·薛居正

    李繮,本为海州人,是伪吴国大丞相徐温的养子。徐温字叫敦美,也是海州人,开始时跟随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庐州起兵,逐渐升到军校职位。唐朝末年,青州王师范被梁太祖朱温围困,到淮南请求救兵,杨行密发兵救援,徐温当时担任小将,也在救

  • 卷五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五十六选举考【十】举官雍正元年定满洲翰林陞转例上以满洲进士举人出身之翰林无陞转之途着吏部议寻议嗣後翰林院侍读侍讲谕德洗马国子监司业缺出

  • 清神第一·佚名

    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宝也。故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神躁而心荡,心荡则形伤。将全其形,先在理神。故恬和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恬心清,则形无累矣;虚室生白,吉祥至矣。人不照于烁金而照于莹镜者

  • 第九章 论教育——《礼记·学记》第十八·林语堂

    玉不加磨琢,不会成为美术品;人若不学习,亦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君王建国为政,总是以教育为先。《尚书·兑命》说:“永远要念念不忘教育。”正是此意。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

  • 卷十八目录·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览经史讲义卷十八目録诗经不解于位民之攸塈编修【臣】林枝春监察御史【臣】彭肇洙度其隰原彻田为粮度其夕阳豳居允荒监察御史【臣】卫廷璞泂酌彼行潦挹彼注兹可以餴饎岂弟君子民之父母泂酌彼行潦挹彼注

  • 卷十·朱公迁

    <经部,诗类,诗经疏义会通>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十   元 朱公迁 撰 彤弓之什二之三 彤弓弨【尺昭反】兮受言藏之我有嘉宾中心贶【叶虚王反】之钟鼓既设一朝飨【叶虚良反】之 赋也彤弓朱弓也【辑録孔氏曰

  • 卷六·佚名

    △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四尔时五人即至佛所以所得物。供养世尊及比丘僧。供养已复白佛言:世尊,惟愿如来授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令於贤劫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尔时宝藏如来即与五人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 卷二十二·佚名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品第二十一之九菩萨摩诃萨。以此善根如是回向。不著色故回向。不著声香味触法故回向。不求生天故回向。不求欲乐故回向。不著欲境界故回向。不求眷属故回向。不求自在故回向。不求生死乐故回向。不著

  • 悬 论·太虚

    悬论    一 题旨明晰    二 译史确实    三 法义丰富     甲 法备五乘     乙 义周十宗    四 时机合宜    五 略彰分齐   释经     甲一 教起因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