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再跋

余自对日抗战期间,在云南宜良写成《国史大纲》一书以后,自念全部中国史中之大纲大节,已在书中揭举。循此详求,事在读者。或有谬误,亦待读者指出,再作思考。余之兴趣,遂从历史逐渐转移到文化问题上。

余之研治国史,本由民初新文化运动对国史多加诟詈,略有匡正。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庶于世风稍尽补偏救弊之功。但自世界第二次大战开始,确信欧西文化亦多病痛,国家民族前途,断不当一意慕效,无所批评抉择,则盲人瞎马,夜半深池,危险何堪设想。又历史限于事实,可以专就本己,真相即明。而文化则寓有价值观,必双方比较,乃知得失。余在成都始写《中国文化史导论》一书,此为余对自己学问有意开新之发端。

及抗战胜利,颇谓国事未定,变端莫测,因决意不返平津,亦不滞京沪,惟冀觅一静僻处,俾得潜心,以渐待时局之安定。乃重返昆明,初不料其学风嚣张,乃有大出意料之外者。又在成都患胃病,迄是不愈,乃又决意归家乡,风土饮膳,庶于余病体有助。适江南大学新创,遂留任教。而国事益动荡,日夜读《庄子》一书,为作纂笺。聊可于湖山胜境,游神淡泊,自求宁静。又以其间写此《湖上闲思录》一部。及来香港,将之付印,距今亦三十年以上矣。

此三十年中,对文化问题又续有撰述。两年来,双目失明,不能见字。报章书籍,皆已疏隔。惟尚能捉笔写稿。方撰《中西文化比较观》一书,不谓积稿已盈二十篇以上。大体皆杂忆平日心中存想,以不翻书,不引据材料为原则。忽一日,三民书局主人来索余《湖上闲思录》,将以再付剞劂。因由内人诵读一过,余逐篇听之。初不意余方今所撰,正多旧来见解,并有前所发得,而今已漫忘者。自惭学问未有进步,而国事世风,每下愈况。回忆当年太湖边一段心境,亦已有黄鹤一去不复返之状。抚今追昔,感慨何似。

因念《国史大纲》一书,亦已在数年前重有改订,创为新版。今此稿又继之。敝帚自珍,际此时代剧变中,不知国人读之,亦尚谓此泥上鸿爪,复有一加顾视之意义与价值否。再为此跋,亦聊记往年飞鸿踏此雪泥之概况而已,他复何言。

一九八〇年五月七日钱穆自识于台北外双溪之素书楼时年八十有六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 朱子七·黎靖德
  卷十·陆九渊
  论语纂疏卷九·赵顺孙
  古文孝经指解序·佚名
  卷八十二·程公说
  伪经传授表第十二上·康有为
  二十五  天志下·墨子
  招致篇第四四·王充
  卷三十·王与之
  佛说群牛譬经·佚名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八·佚名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七·佚名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二·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序·佚名
  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七十八·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七十八    宋 陈起 编戴复古石屏续集 客行河水东 客行河水东客行河水西客行河水南客行河水北行行无已时朱顔变老色至人栖一方庭户罗八极保心如止水不受万物役有道肥其躯故能适所息 凤

  • 提要·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明诗综        总集类提要【臣】等谨案明诗综一百卷国朝朱彞尊编彞尊有经义考已着録明之诗派始终三变洪武开国之初人心浑朴一洗元季之绮靡作者各抒所长无门户异同之见永乐以迄化

  • 第十场·田汉

    报告员:当时爱国分子不断遭受敌伪的催残迫害,而新群却一面做着爱国工作,一面冒着危险,勇敢热情地关怀别人的苦难,帮助别人减轻苦难。这时她正带着贝贝到各处为玉良和若英奔走。〔新群拉着贝贝的手,在公共汽车站等车,手里提了

  • 卷第九十八·胡三省

    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朝散大夫右谏议大夫充集贤殿修撰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上柱国河内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六百户赐紫金鱼袋臣司马光奉敕编集后学天台胡三省音注晋纪十五〔起阏逢涒滩(甲申),尽强圉大渊献(丁亥

  • 鸦片战争之结果·佚名

    鸦片战争既告终,于是中国与欧美大国先后订约者凡三,清廷已确认诸国为平等敌体之友邦,公文照会,禁用夷字。而其时所谓清议者之势力,尚于尔后数十年间,左右一世之舆论,虽清廷亦时为其所劫持焉。独其为战争原因者之鸦片之禁令,清

  • 六 兵制·陈寅恪

    (此章本题为府兵制前期史料试释,载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柒本第叁分,兹略增订,以为本书之一章。)(一)府兵之制起于西魏大统,废于唐之天宝,前后凡二百年,其间变易增损者颇亦多矣。后世之考史者于时代之先后往往忽略,遂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二·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八月丙寅朔赠南京刑部尚书孙植为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吏部尚书李戴以二品六年考满升一品请特赐诰命如杨巍事例许之○总理河道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刘东星以病笃乞休命在任调理○以狭西副使王登才为狭西右参政兼

  • 卷之一千五百·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 列传一百三十·纪昀

    列传宋 【三十四】○宋三十四鞫咏刘随曹修古郭劝【源明】段少连 彭乘嵇颖梅挚司马池【旦 里朴】李及燕肃【度】 蒋堂刘夔马亮陈希亮鞫咏刘随曹修古郭劝 【郭源明】段少连彭乘嵇颖梅挚司马池李及燕肃蒋堂刘夔马亮

  • 舟山后语(沈墨庵补述)·查继佐

    ●舟山后语(沈墨庵补述)张肯堂、董玄、曾应选、顾汾、江中泛、陈所学、朱养时、梁隆吉、林之瑛、刘午阳、阮进、张名振、张名扬、杜伯起、张瑞初、王朝先(刘孔昭、徐孚远、阮骏、江天保、黄斌卿、陈九征、李思密、郑遵俭

  • 卞彬传·萧子显

    卞彬字士蔚,是济陰冤句人。其祖卞嗣之,曾任中领军。其父卞延之,为人刚强,做过上虞县令。卞彬才调节操非同一般,为文多有指责讥刺。州里聘任他为西曹主簿,奉朝请,员外郎。宋朝元徽末年,“四贵”辅政。卞彬对太祖(萧道成)说:“外

  • 卷九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九十八雍正八年九月上谕十四道初一日奉上谕昨因京师地动凡兵民等屋宇倾圮者已降旨详查赏给银两以为修理之费而满汉大小官员等亦俱有修垣葺屋之事朕心轸念着将各部院衙门官员八旗都统

  • 纲鉴易知录卷八二·吴楚材

    南宋纪高宗皇帝纲 癸酉,二十三年,春三月,金迁都于燕。目 金主自上京至燕京,初备法驾,下诏改元。以燕,列国之名,不当为京师号,遂改燕京为中都大兴府,汴京为南京,削上京之名止称会宁府。又改中京大定府为北京,而东京辽阳府、西京

  • ●《物犹如此》重刊序·徐谦

      (此由上海道德书局刊布时作)   《物犹如此》一书,为吾邑徐太史白舫晚年所编。太史讳谦,别署鹤子,清庶吉士。性耽善籍,生平刊以行世者,约六十余种。沈文肃公,称其博大精深,集善书之大成,非过誉也。是书搜罗富,征引切,采择精,

  •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八卷·灌顶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八卷隋章安顶法师撰唐天台沙门湛然再治迦叶品之一此是善始发问。今欲令终是故更请。前随义题品。今从人立名。故云迦叶。迦叶如前说。开善用此答安乐性问。地师为慈光善巧住持分。河西兴皇

  •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卷·世友

    阿毗达磨品类足论 第十卷尊者世友造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辩摄等品第六之余七等觉支。若别一界一处一蕴摄。若总一界一处二蕴摄。七智知。除苦集灭智。一识识。非随眠随增。初第二第三解脱。三界二处五蕴摄。七智

  •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三卷·智愚

    虚堂和尚语录 第三卷庆元府阿育王山广利禅寺语录侍者德惟似泾如阜编庆元府请疏朝散郎。集英殿修撰。知庆元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兼[泳-永+公]海制置使 陈 昉撰右伏以。尊者放光明。指八祥六胜之地。育王捧舍

  • 宋高僧传·赞宁

    佛教史书。原名《大宋高僧传》。三十卷。宋释赞宁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奉敕编撰,至端拱 元年(988)书成。继《续高僧传》之后,记述自唐高宗时至宋雍熙年的僧人共五百三十二人,附传一百二十五 人(原书“序”谓正传五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