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发虑宪①

——使人们变聪明的利弊

【原文】

发虑宪(2),求善良,足以謏闻(3),不足以动众(4)。就贤体远(5),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6),其必由学乎!

【注释】

①本节选自《学礼》。《学礼》是一篇完整的阐述教学原理的文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教育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反映了儒家的教育思想和施教方针,对后世有很大影响。②虑:思虑。宪:法则。(3)謏(xiao)闻:小有声明。④动众:感动听众。(5)就:接近。体:亲近。(6)化:教化,教育。成:形成。

【译文】

启发合乎法则的思考,征求德行善良的人,只能做到小有声明,却不足以感动大众。如果接近贤者。亲近疏远者,就能够感动大众,却不足以教化大众。君子大人如果要教化大众,形成良好的风俗,就必须从教育着手。

【读解】

在儒家看来,教育同维护国家政治有密切关系,目的在于使人民顺从,风俗淳朴。这一观点把教育提到了治国安邦的高度之上,体现了先贤们的远见卓识。

但是在强调这一观点的同时,不知道先贤们是否想到过:如果人们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那么还能为所欲为地施行“愚民”政策吗?还能像噶羊群一样凭几声吆喝和几记鞭笞而使之归顺吗?

人民都变的聪明起来,的确对国家有好处,可以使国家繁荣富强。但对实行专制的统治者来说,人民变的聪明起来则未必是好事。因此,说这一观点是“远见卓识”,是说它超越了专制统治者的立场,具有开明的色彩。

猜你喜欢
  卷二十七(成十一年,尽十五年)·孔颖达
  卷六 雍也第六·邢昺
  形势解第六十四·管仲
  环流第五·鹖冠子
  ○ 卷上·叶梦得
  三鱼堂剩言卷六·陆陇其
  卷五·冯复京
  卷二·叶梦得
  虞书·益稷·佚名
  少仪·姚际恒
  卷三十四·道世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四·念常
  复支那内学院书·太虚
  中国应努力世界新文化·太虚
  菩萨生地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幕·老舍

    第一场时间 北京解放后。小妞子死后一周年。一黑早。地 点 同前幕。布景 黎明之前,满院子还是昏黑的,只隐约的看得见各家门窗的影子。大门外,那座当铺已经变成了“工人合作社”。街灯恰好把它的匾照得很亮。天色逐渐

  • 卷五·杜文澜

    卷五贺圣调叶淸臣词前结、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三句、按花庵词选、闷字作更、为上七下五句法、后结三句、候字作再、句法与前同、双溪&M046877;朱敦儒词、稍下相偎句、词谱作相偎稍下锦

  • 卷二百二十五 熙寧四年(辛亥,1071)·李焘

      起神宗熙寧四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乙酉,彰化軍留後、安定郡王從式為保康節度使。從式遷節度使,本傳乃闕之。舊紀書此,新紀不書。   丙戌,禮院言明堂祀昊天上帝,英宗皇帝配坐;及五方帝,皇帝親獻;五人帝、五官神位,差官

  • 第九章荆公之政术(一)总论·梁启超

    世之议荆公者,徒以其变法。故论公之功罪,亦于其所变之法而已。吾固崇拜公者,虽然,史家之职,不容阿其所好。今请熟考当时之情实,参以古今中外之学说,平心以论之。元兴以降,指凡公所变之法,皆曰恶法。其为意气偏激,固无待言。然则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三·汪越

    六國表第三〔周元王七年〕〔趙〕衞莊公飲,大夫不解履,公怒,卽攻公,公奔宋。〇按此當入魏表,詳存疑。〔周定王十四年〕〔魏〕衞悼公黔元年。〇按悼公,蒯瞶庶弟,輒季父也。〔周定王十九年〕〔魏〕衞敬公元年。〇按敬公名弗,悼公

  • 刘元卿传·张廷玉

    刘元卿,字调父,安福人。隆庆四年(1510)乡试中举,第二年会试,在对策中,陈述当时弊政,主考官不敢录取。张居正闻后大怒,令当地官府告诫元卿,且派人秘密侦察,侦察的人反倒为他说情,因而获免。归家后拜同乡王守仁弟子刘阳为师。万历

  • 卷三十六·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三十六明 黄训 编兵部【车驾下】题覆救偏补以期裕马政事【彭泽】车驾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兵科抄出巡按直等处监察御史谢汝仪等题臣闻天下无无之

  • 卷二、辽籓建国·黄鸿寿

    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春正月,满洲努尔哈赤称帝。先是努尔哈赤子代善等,以努尔哈赤功德日盛,议上尊号,奉表劝进,至是即位。贝勒大臣等共上尊号曰覆育列国英明皇帝,定国号曰满洲,建元天命。 秋七月,满洲主命大臣扈尔汉等率师侵东

  • 卷二十三 礼书第一·司马迁

    【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班氏谓之志,志,记也。【正义】:天地位,日月明,四时序,阴阳和,风雨节,群品滋茂,万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咸谓之礼。五经六籍,咸谓之书。故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七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四 洪武十八年秋七月辛酉朔,享太庙。 癸亥,高丽权国事王禑复遣门下评理尹虎、密直副使赵胖上表,献马,请袭爵,并请其故王王颛封谥,从其请。 乙丑,镇江丹徒知县胡孟通、县丞郭伯高以事当就逮,耆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五·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 洪武五年秋七月丙午朔。 戊申,上谕都督府臣曰:“近营中都闻军士多以疫死,盖盛暑重劳,饮食失节,董其役者又督之大急,使病无所餋,死无所归,朕甚痛之。尔其速遣官具医药往视之,病甚者官给舟车送还其

  • 十七年·佚名

    (壬午)十七年大明嘉靖元年春正月1月1日○己酉朔,進豐呈于大妃殿,賜宗宰二品以上、弘文館、臺諫、承旨、史官,一等酒樂于殿庭。○日暈兩珥,有背有戴。○平安道安州、嘉山地震。1月2日○庚戌,戶曹判書高荊山以年滿七十致仕。傳

  •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章 戒用兵·林语堂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 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语译用道辅佐国君的人,是不会用兵力逞

  • 大般若經第五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 般若經梵有廣中略三本.華番皆有初二三四五五分。求其三文歸類足資對勘   者.梵廣.番初.華初.一類也。梵中.番之二三四.華之二三.一類也。梵略.番五.華四.一類   也。獨華之五分無可歸類.對勘無資矣。今設方便.其一類勘.

  • 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佚名

    大唐南印度摩赖耶国三藏金刚智奉 制译尔时执金刚菩萨摩诃萨等一切菩萨。皆于毗卢遮那佛前。各各自说心陀罗尼印。于是曼殊室利菩萨摩诃萨。从座而起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欲利益未来一切有情。速得成就摩诃般若波罗蜜故。

  • 卷之三十二·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二 诸方略纪(下) 大清(天下一统都顺天)。 世祖章皇帝(平定天下在位一十八年)。 甲申顺治元年。 冬十月能仁储和尚开堂国清。储入台。深入东掖山。三年迹不出。天台邑宰文可纪。请住国清景德寺。众恳

  • 金匮悬解·黄元御

    22卷。清·黄元御编撰。刊于1754年。黄氏认为《金匮要略》治内伤杂病大旨以扶阳气运化脏腑气血功能为主,而后世又有滋阴之说,遂推阐“阳自阴升,阴由阳降”之理,颇有见地。但在论治方面多从温燥立法,有其片面性。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