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九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

洪武六年二月癸酉朔,上谕太常司臣曰:“今后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旗纛诸神,朕亲行中五坛礼,余坛命魏、郑、曹、宋、卫五国公及中山、江夏、江阴三侯分祀。夫祀神之道在诚敬,孔子曰:‘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苟有一毫诚敬未至,神必不格,而牲醴庶品皆为虗文,又焉用祭?朕自即位以来,于祀神之道不敢怠忽,常加警惕,务致其诚。尔太常职专祀事,宜益加修谨,以副朕事神之意。”

诏置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宣慰司二、元帅府一、招讨司四、万户府十三、千户所四。以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指挥同知、佥事、宣慰使、同知、副使、元帅、招讨、万户等官,凡六十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先是,遣员外郎许允德使吐番,令各族酋长举故官至京授职。至是,南加巴藏卜以所举故元国公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来朝贡,乞授职名。省台臣言:“来朝者宜与官职,未来者宜勿与。”上曰:“吾以诚心待人,彼若不诚,曲在彼矣。况此人万里来朝,若俟其再请,岂不负远人归向之心?”遂皆授职名,赐衣帽、钞锭有差。仍遣诏谕朵甘、乌思藏等处曰:“我国家受天明命,统驭万方,恩抚善良,武威不服,凡在幅员之内,咸推一视之仁。近者,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以所举乌思藏、朵甘思地面故元国公、司徒、各宣慰司、招讨司、元帅府、万户、千户等官自远来朝,陈请职名,以安各族。朕嘉其识达天命,慕义来庭,不劳师旅之征,俱效职方之贡,宜从所请,以绥远人。以摄帝师喃加巴藏卜为炽盛佛宝国师,给赐玉印,南哥思丹八亦监藏等为朵甘、乌思藏武卫诸司等官,镇抚军民,皆给诰印。自今为官者务遵朝廷之法,抚安一方,为僧者务敦化导之诚,率民为善,以共乐太平。”初,玉人造赐喃加巴藏卜印,既成以进。上观其玉未羙,亟命工易之。其制:兽纽涂金,银印池,仍加赐喃加巴藏卜彩叚表里二十匹。未几,南加巴藏卜等辞归,命河州卫镇抚韩加里麻等持敕同至西番,招谕未附土酋。

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

大雨雹。

礼部奏制中都城隍神主,主用丹漆字,涂以金,旁饰以龙文,如京都城隍之制。尚书陶凯因奏:“他日合祭,以何主居上?”上曰:“从朕所都为上,若他日迁中都,则先中都之主。”

戊寅,祭太社、太稷。

己卯,祭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山川、城隍、月将、旗纛诸神。

享先农。

庚辰,置洮州、常阳、十八族等处千户所六、百户所九、各族都管十七,俱以故元旧官鞑鞑等为之。

命朝官制常服礼鞋。先是,百官入朝,遇雨皆用钉靴,进趋之间,声达殿陛,侍仪司官以为不肃,请禁之。上曰:“古者朝臣入朝有履,自唐以来,始用靴,行之已久,不可猝变。宜令朝官为软底皮鞋,笼于靴外,出朝则释之。”

海贾回回以番香阿剌吉为献。阿剌吉者,华言“蔷薇露”也,言此香可以疗人心疾,及调粉为妇人容饰。上曰:“中国药物可疗疾者甚多,此特为容饰之资,徒启奢靡耳。”却不受。

辛巳,更置群牧监于滁州,秩从三品,以唐原亨为监令,孙楧为监丞;仍命建司马神祠于柏子潭,有司岁以春、秋二仲,祀以少牢。

壬午,诏礼部申禁教坊司及天下乐人毋得以古先圣帝、明王、忠臣、义士为优戏,违者罪之。先是,胡元之俗,往往以先圣贤衣冠为伶人笑侮之饰,以侑燕乐,甚为渎慢,故命禁之。

丙戌,番人寇隆德县,平凉卫指挥庄德等讨捕,擒杀七十余人,获马、牛、驴而还。

礼部奏定救日食礼仪。其日,皇帝常服,不御正殿,中书省设香案,百官朝服序立行礼,鼓人伐鼓,复圆乃止;若月蚀,大都督府设香案,百官常服序立行礼,不伐鼓;若遇雨雪云翳,则免行礼。从之。

扬州府崇明县田为海潮渰没,民饥。诏有司赈之,计户四千四百八十二,赈米五千九百二十石有奇。

丁亥夜,月食。

戊子,改群牧监为太仆寺,秩如旧,以监令唐原亨为太仆寺卿,监丞孙楧为少卿。始定餋马之法,命应天、庐州、镇江、凤阳等府、滁和等州民养马江北,以便水草,一户养马一匹,江南民十一户养马一匹。官给善马为种,率三牝马置一牡马,每一百匹为一群,群设群头、群副掌之。牝马岁课一驹,牧饲不如法,至缺驹损毙者责偿之,其牧地择旁近水草丰旷之地,春时牧放游牝,秋冬而入寺,官以时巡行群牧,视马肥瘠而劝惩之。任满,吏部考其生息多寡,以为殿最焉。

命增筑国子学舍。时上以国学,天下英才会聚,四方来学者益众,充溢斋舍,命礼部经理增筑学舍凡百余间。

发松江、嘉兴民夫二万开上海县胡家港自海口至漕泾一千二百余丈,阔二十丈,以通海船,及浚海盐县澉浦河。

辛卯,朝日。

以翰林修撰吕宗盛为晋府纪善。

壬辰,贵州卫言:“岁计军粮七万余石,本州及普宁、播州等处岁徵粮一万二千石,军食不敷,宜募商人于本州纳米中盐,以给军食。”从之。

胡兵寇永平之迁安县,杀知县夏某,掠居民孳畜。永平卫指挥杨某督兵与战,死之,指挥樊某复领兵来援,虏引去,追至董家口,虏反兵接战,樊亦死之。

湖广兴山县盗仵某自称参政,立伪大王,刘保保劫众烧县治,杀主簿范某,都督佥事王诚调襄阳卫兵捕之,斩刘保保、仵某等盗遂平。

甲午,延安侯唐胜宗奏筑潞州城周五千七百七十四丈,计一夫筑城二寸,合用二十八万八千七百人。许之。

乙未,以答禄与权为秦府纪善。兴权,蒙古人,仕元为河南北道廉访司佥事,入国朝,寓居河南永宁县,以荐,授今官。

诏旌表山东城武县民周彦实妻张氏、台州府临海县民杨子德妻陶氏、吕文保妻金氏、真定府临城县民李护妻王氏贞节。衢州府龙游县民夏文昭从母王氏、从嫂袁氏、邵氏俱守节,又其家四世同居,旌表为三节妇之门。

上谕中书省臣曰:“朕设科举,以求天下贤才,务得经明行修、文质相称之士,以资任用。今有司所取,多后生少年,观其文词,若可与有为及试用之能、以所学措诸行事者甚寡。朕以实心求贤,而天下以虚文应朕,非朕责实求贤之意也。今各处科举,宜暂停罢,别令有司察举贤才,必以德行为本而文艺次之,庶几天下学者知所向方而士习归于务本。”

丙申,命赏临濠运粮军士六万余人布,各二匹。

丁酉,遣使降香,诣滁州祀司马之神。

庚子,以礼部尚书陶凯、刑部尚书吴云为湖广行省参政,左迁工部侍郎王虎为苏州府知府。

以刑部郎中颜希哲为户部尚书。

壬寅,命御史台令监察御史及各道按察司察举天下有司官有无过犯,奏报黜陟。上谕台臣曰:“古人言:‘礼义以待君子,刑戮加于小人。’盖君子有犯,或出于过误,可以情恕;小人之心奸诡百端,无所不至,若有犯,当按法去之,不尔,则遗民患。君子过,误责之以礼义,则自知愧悚,必思改为;彼小人者,不识廉耻,终无忌惮,所以不得不去之也。故朕于廉能之官,虽或有过,常加宥免,若贪虐之徒,虽小罪,亦不赦也。”

太原都卫奏修筑泽州城,周一千二百七十五丈,诏军民共筑之。

故元将脱脱木儿犯庆阳、保安、会宁等处,延安卫发兵击走之。

夜有流星大如杯,青赤色,起自造父西北,行约流五尺余,光烛地,经紫微东蕃,至勾陈没。

是月,故元副枢失剌罕等寇庆阳之槐安寨,杀百户朱龙而去,指挥杨政等率兵追,击败之。

故元国公驴儿等复引兵寇迁安县,虏掠人民,永平卫千户李智率步骑追之,斩获甚众,余兵溃去。

以牛谅为礼部尚书。

猜你喜欢
  列传第五十一 孝义·沈约
  卷一百三十一·列传第十九·张廷玉
  卷六十六 景德四年(丁未,1007)·李焘
  第七回 报旧恨重遇丽姝 复前仇叠逢美妇·蔡东藩
  卷八·张廷玉
  卷二十·六朝(北齐、周)·蒋一葵
  二百六十五 内务府奏曹(兆页)送来缎疋如数收讫摺·佚名
  自序·郝经
  一四五八 贵州巡抚冯光熊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南唐书卷一·陆游
  卷二 显宗孝明帝纪第二·范晔
  奕赫抵雅尔丁传·宋濂
  §第三章 论无形之瓜分·梁启超
  卷三百五·佚名
  元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谷响集卷二·善住

    元 释善住 撰七言律诗春杪登苏台独上髙台小凭阑荒城寂歴水云寛连天芳草雨初霁满地落花春又残白发不生还亦老青山无事且须看呉王伯业消磨尽江鸟呼风野树寒秋江晚归图谁驱象管扫风烟野老携笻古木边山霭沈沈无过鸟江流

  • 目录·陈子龙

    序凡例卷之一古乐府卷之二五言古诗一卷之三五言古诗二卷之四五言古诗三卷之五七言古诗一卷之六七言古诗二卷之七五言律诗一卷之八五言律诗二卷之九五言律诗三五言排律卷之十七言律诗一卷之十一七言律诗二卷之十二七言

  • 第十三回 玄武门同胞受刃 庐江王谋反被诛·蔡东藩

      却说建成元吉,闻世民将往洛阳,又私自相谋道:“秦王若至洛阳,大权在手,势更难制,不如留住长安,尚是一个匹夫,还可设法除他呢。”乃密令心腹数人,迭上封事,只说是“秦王左右,得赴洛阳消息,无不喜跃;此去恐不复来”云云。那时老

  •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中兴小纪卷四十·熊克

    宋 熊克 撰绍兴三十一年【嵗在辛巳】春正月安南献驯象己卯上曰蛮夷贡方物乃其职但朕不欲以异兽劳逺人可令帅臣详谕今后不必以驯象入献 甲午殿中侍御史陈俊卿言自秦桧之死其党皆逐独韩仲通尝因狱事附桧今犹以敷文阁

  • 第六册 天聪元年五月至六月·佚名

    第六册 天聪元年五月至六月十四日,天聪汗致书守城台吉阿巴泰、杜度曰:“令於每牛录著遣敖尔布十五人。先来之军士,各给梅针箭三十枝。後来之兵,各携梅针箭五十枝。前已派甲兵十人之牛录、今派甲兵四十人;已派甲兵二十

  • 郭英乂传·刘昫

    郭英乂,是先朝陇右节度使、左羽林军将军知运的季子,年少时继承父亲家业,学习武艺,在河、陇期间受封,凭借军功多次升为诸卫员外将军。至德初年(756),肃宗在朔兴兵,英 乂由于是出自将门被任用,升为陇右节度使、兼御史中丞

  • 一一七、孟子自梁返齐考·钱穆

    孟子在威王世先已游齐,(已详《考辨》第九十八。)其后至宋过薛归邹至滕而游梁。惠王卒,襄王新立,孟子见襄王,谓其不似人君,乃遂自梁返齐。则威王已死,正宣之初立也。金履祥《四书考异》引《列女传 母仪篇》曰:“孟子道既通

  • 四○、魏文侯礼贤考·钱穆

    魏文以大夫僭国,礼贤下士,以收人望,邀誉于诸侯,游士依以发迹,实开战国养士之风。于先秦学术兴衰,关系綦重。(《韩非 外储左上》:“王登为中牟令,上言于襄主曰:中牟有士曰中章胥已,襄主使为中大夫,中牟之人,弃田耘,卖宅圃,而随文

  • 平书订卷十四 礼乐第十·李塨

    平书曰:人有斯须之不敬,则慢易之心生而非礼矣;有斯须之不和,则乖戾之心生而非乐矣。故礼乐之教,不过使人无不敬无不和,自一家推之乡国天下莫不然,自一身推之父子夫妇、长幼亲疏、宾主上下莫不然。事欲序而心欲纯,序者义也,纯者

  • ○慕道志仪第一·玄觉

      先观三界。生厌离故。次亲善友。求出路故。次朝晡问讯。存礼数故。次审乖适如何。明侍养故。次问何所作。为明亲承事故。次瞻仰无怠。生殷重故。次数决心要。为正修故。次随解呈简。为识邪正故。次验气力。知生熟

  • 佛说九横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饭饭。四者为不出生。五者为止熟。六者为不持戒。七者为近恶知识。八者为入里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印光大师感应记·印光

    朱石僧印光大师坐化生西事略,想诸位已知道。兹将石僧所闻记出报告。印光大师平素不言神通和奇异,很为平常。对于世间法作人之道,极力提倡孝悌(tì尊敬兄长)忠信、礼义廉耻。出世法则厌离这个苦世界,求生极乐世界,戒杀

  •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四卷·佚名

    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 第四卷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密印品之余以右手握大指作拳。加持五处。名如来甲印一切佛顶中是印大威德若离

  • 卷第十·道世

    诸经要集卷第十西明寺沙门释道世集六度部第十八(六度即为六篇)布施第一(施别七缘) ·述意缘  ·悭伪缘  ·财施缘  ·法施缘  ·择施缘  ·福田缘  ·相对缘

  • 曾文正公全集·曾国藩

    近代诗文杂著合集。154卷。曾国藩著,李瀚章编,李鸿章校。光绪二十九年(1903)上海鸿宝书局石印本,线装10函13种。卷首1册,辑录《上谕三道》、《谕赐祭文二首》、《国史本传》等文16篇;并录黎庶昌《曾文正公年谱》12卷

  • 雅颂正音·刘仔肩

    明初诗总集。五卷。明刘仔肩编选。刘仔肩字汝弼,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洪武三年(1370)因荐召至京师,在京期间多与当时公卿名士往来,互相倡和,遂选一时名士公卿诗编为此集。全书共收作者五十馀人,有宋濂、张孟兼二序。

  • 宝镜三昧本义·行策截流

    一卷。清代行策撰。以宝镜三昧、偏正回互、三叠分卦、五变成位、二喻显法、六爻摄义等六种图说,揭示重离六爻、偏正回互之精义,又详解五位说。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