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圣经学规纂卷一

学明则格物明而明亲之道可得矣故以学规附大学后焉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注疏引皇氏曰:学有三时一身中时内则曰:十岁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成童舞象是也二年中时王制曰: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文王世子曰:春诵夏弦秋学礼冬学书郑康成曰:诵谓歌乐也弦谓以丝播诗三日中时学记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也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朱子集注曰:文者诗书六艺之文此注与夫子之文章天之未丧斯文两章训文曰:威仪言辞礼乐制度极有功于圣道今人专以载籍为文翻读为学印定心目幸朱注尚有此蹝迹与之作证耳文字圣人有自注矣文之以礼乐非以礼乐为文欤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朱子曰:天下之理有大小本末皆天理之不可无者故学者之务有缓急先后而不可以偏废但不可使末胜本缓先急耳子夏之言矫枉过正吴氏曰:子夏之言流弊至于废学陈氏曰:此见子夏之文学非事文艺之末而重躬行之本弟子入则孝章程子曰: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其言皆以躬行为重读书为轻是矣然古学非读书也周礼师氏掌以三德三行教国子保氏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内则习幼仪学礼乐朱子解学文亦曰:诗书六艺之文诗以习歌咏书以考政事礼乐射御书数皆修己治人之实务此古人之学也至于翻读乃学中十分功力之一二耳论语载孔门传述未尝及于翻读可知古人之学不在此也然则学者即学事父事兄致君交友之行行者即行事父事兄致君交友之学学者学于学中行者行于临事本一物也弟子父兄在堂人物相接自必先尽其职然尽职不知果合宜否而修己治人更多当学之事故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至于成人后君亲朋友无一有愧未有不由学者如事父而生事葬祭力尽其礼事君而兵农礼乐致身无贰自是学于平日而后能故曰: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虽曰:必谓者决其已学也文义自明后儒多以辞章为文翻读为学遂有本末缓急之说若原古学如学温清定省之仪为学行温清定省之仪为行学宗庙会同之仪为学行宗庙会同之仪为行博学力行择善固执同此物耳乌分本末缓急耶且因认学字未真又不体贴子夏文义而反讥子夏之言有过何耶至志于道章朱子分道德仁为本为重游艺则为小物为轻亦似非是朱子明注艺为礼乐射御书数射御书数且勿论自古圣贤有以礼乐为小而且轻者乎以不可斯须去之物而曰:小物曰:轻亦异圣学矣说命曰:知之匪艰行之为艰世固有学而不行者行自更重于学矣然此乃学而不行之过非学胜行学先行之过也故谓学犹故法行乃躬行分轻重可谓学属小务行为大图分轻重不可也或曰:如子言即以事君论则能学文必能政事矣然圣门又分政事文学为二科何也曰:博学于文与文学亦微有分博学于文所指广兵农礼乐射御书数水火工虞之事皆可学也文学则专指其考订礼乐酌古准今博雅斐然而言故与德行政事言语可分科也不然以文学即是博学于文则谓君子之博学于文只学为文学而不学为德行政事言语岂可通耶子游子夏之文学观之檀弓及仪礼传诗序可见然子游宰武城子夏宰苜父何尝不通于政事欤分科者各就最长者言也论语文字亦有分如文质彬彬与质对杨氏以白受采况之则就文物华饰说文莫犹人躬行未得与行对朱子以言注之则就言辞有文说虽亦博学内所该然各章又有专义也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此夫子下学而上达之年表也志学立不惑下学也知天命以后则上达矣如登高者从下一级一级而上故谓之达后需躐求性天以想象恍惚为上达遂以通晓训达误也且曰:下学人事便是上达天理则志学即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矣又曰:下学是事上达是理则从心不逾矩岂无事欤乃理与事分也亦误也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晋卫瓘以者字断句焉作何字解言何以不如丘之好学也得望人意较焉字属上句者义长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文子夫子亦称其好学然与此有分孔文子好学浅此深孔文子好学专以学习艺术言此则修德讲学徙义改不善皆在其内也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先孝悫论语讲义曰:礼不可空训理字乃持守之节文也君子于诗书礼乐射御书数之文一一讲习是为博学于文然又将所博者收敛约束于凡视听言动之间都执守天理之节文不敢少有放肆是为约之以礼

或问博学于文文者六艺也则已有礼矣而又言约之以礼何居曰:博文之礼习五礼之仪也约礼之礼则统六艺言之周礼大司徒十二教乐居礼之一古者射御皆有礼书数亦礼中事约之以礼则不止学习六艺之文法而身世实用其功如颜子之四勿[非礼勿视听言动]曾子之三省[为人谋忠友信传习]孟子之存心养性修身皆是也故先儒以博文为格物致知约礼为克己复礼甚得即如孺悲学士丧礼是学文矣而孺悲之居丧果如礼行否乎则又有约礼之功矣

六艺兼习固为博学即如专学一数九章以及历数皆学之亦博学也

黄勉斋曰:朱子注以要训约然约之谓为要之文理不顺以约为束文义顺矣[四书大全]克己复礼马融以约身训克己正抑然自束之义

颜习斋存学编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乃孔门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实功明德亲民百世不易之成法也

孔门曰:博文约礼程朱学孔门亦曰:博文约礼而究其实似有不同者孔门之博文愿学礼乐执射执御以至易诗莫不曰:学也周南召南曰:为也言学言为既非后世口耳所可混礼乐射御又非后世章句所可托况于及门之所称赞当时之所推服师弟之所商搉若多学而识夫子之文章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博学而无所成名文不在兹如或知尔诸章皆可按也此孔门之文孔门之学也果斋李氏赞朱子之博文则曰:字求其训句索其旨始以熟读继以精思文从字顺妙得圣旨又使学者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及语孟以尽其蕴奥而后会其归于中庸由是以穷诸经订诸史以及百氏之书将无理不可精无事不可处等语详哉言之矣孔门之约礼大而冠昏丧祭宗庙会同细而饮食起居衣服男女问老聃习大树下公西子曲礼精熟夫子逊其能可谓礼圣言曾诸贤纤微必谨以此约心以此约身出即以此约天下故又曰:齐之以礼中庸大圣人之道至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序君子之功备着尊德性道问学而其中直指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且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是显以三百三千为至道矣此孔门之礼孔门之约也朱子之约礼则李氏言内而无二无适寂然不动外而俨然肃然若对神明而已李氏曰:洙泗以还博文约礼两极其至者惟朱子一人仆不敢议朱子之博约极至与否愿学者先辨其文与礼焉可也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颜习斋曰:学之不讲是学矣而又须讲之即博学之后继以问思辨也今世专以讲学为尚乃有不学而讲者矣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郑康成曰:闻人美之承之以谦吾执御欲名六艺之卑也[何晏集解]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既已学矣而曰:未可与适道此格物致知之后所以继以诚正修齐治平也不然王孙贾亦能军旅祝鮀亦治宗庙岂可与子路公西华之学同等论耶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或曰:子路以不必读书为学夫子责之可见读书为学矣曰:非也解者误也佞口才也或人羡之盖虽无理而能强据一理以屈人者也如未优治民事神之学而遽使仕此无理者也谓为学不必闭户作占毕书生此有理者也此佞也子路之言盖与正名章指夫子为迂意同谓学而不仕得毋使之作迂阔书生乎然圣门教学立体致用曷尝使人专读书耶故其言不待辨而但以佞斥之若如时解谓学在读书则子路之言正与相左是显然背理之语耳尚何佞之云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华所言之礼乐与立于礼文之以礼乐亦微有分华所言之礼乐指宗庙会同相礼言也若立于礼之礼则统礼言之如孝有礼则事亲之事立忠有礼则事君之事立信有礼则交友之事立即至宗庙会同赞助有礼则为相之事立类皆在其内故冉有谓礼乐有待亦指富国之余宗庙会同蜡享饮射诸礼言也若谓凡礼冉有皆不能岂其事亲事君交友皆无礼耶子路之行行岂如华之优礼乐者而夫子亦教以礼乐可证也故约之以礼凡为学者所同也然约礼亦有不一盖五伦日用相接之礼学者所同懔也若致用之事如学兵者约以兵之礼学足民者约以足民之礼亦有不同也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孝弟忠信四民所同也兵农礼乐士所独也何者士固储其学以待为民上而任经世之责者非若农工商徒自善而可已也乃今名道学者只务读书高则立行语以兵农礼乐辄曰:出位岂知学为上正士之位欤不学为上之事不惟失圣学并有歉于士矣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孔安国训解曰:为己者履而行之为人者徒能言之此极中近世无实讲学之弊我躬不阅而徒娓娓晓譬以诲人是为人也程子曰: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则为不作助解作缘解矣意亦善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后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是时灵公无道国本不立祸乱在弹指矣不知以礼治内而尚志于争伐之事孔子所以以未学谢之也若谓孔子为果不学兵则何以曰:我战则克而冉有何以对季氏曰:军旅学之于孔子耶且欲莱兵命申句须乐颀伐费人而堕之不用陈耶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从心所欲不逾矩夫子之忠恕夫子之一贯也然敏如子贡尚不知之何也则以夫子平日罕言命仁自居曰:多闻多见而识教人日学而时习是皆在学识也故子贡解后乃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性与天道不可得闻盖圣人教下学之定法固如此使如后儒终日言性言天言一本万殊子贡之聪明岂褒如充耳者而夫子问之尚尔疑信不决耶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自古生知者几何哉故致知在格物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观此二章德必须学事父事君亦资学诗又他日夫子曰:孝在以礼事君尽礼则知先王三物之教六德六行其实事只在六艺质之圣训固彰彰也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朱子集注曰:四者学问思辨之事未及乎力行而为仁也然从事于此则心不外驰而所存自熟故曰:仁在其中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子游曰:子夏之门入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子夏守圣人教不凌节之法如是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此所谓宪章文武也朱子集注曰:道谓谟训功烈礼乐文章也观此可得学字正诂先孝悫曰:效法于人谓之学已学而熟习于己谓之习樊迟请学稼圃子曰:吾不如老农老圃孟子载庾公之斯学射于尹公之他史记孔子学鼓琴于师襄子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孟懿子南宫敬叔师孔子学礼可证也即不及见其人而私淑艾以为学者亦效法也近乃有宗心性顿悟之说而训学为惺觉者则异矣白虎通曰:学之为言觉也悟所不知也此即大学格物以致知之义与后人惺觉说不同惺觉禅学也至学记学学半上学字音效说命作敩教也盖教学本一事故字可通用谓学有兼行言者可夫子自谓下学称颜子好学其义皆兼行盖行即行其所学原非两端况礼乐从先有为若舜行亦效法古人也则统谓之学也自可然谓行即学而废学习之功则断不可夫子由志学而立颜子博文而约礼皆各有功力确有次程故圣门教人之法曰:文曰:行曰:学文曰:约礼而以好学与守道对举讲学与修德徙义改不善对举共学与适道分言好学与好仁好知好信好直好勇好刚分言皆明甚著者好学近智而亦有统行言者即如大学中本只学习事则但可曰:格物致知然诚正修齐治平皆由学出则固皆大学之道也

孔子子游明以弦歌为学道圣学亦可以定矣

 

中庸

子曰: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颜习斋曰:有弗学一读学之一句言有不学者必须学之朱注以有弗学作句学之弗能弗措也又句而曰:君子之学不为则已为则必要其成夫君子之学而有可不为者乎圣言有姑宽人以不为者乎后观孔疏曰:谓身有事不能常学习常须勤力学之不至于能不措置与习斋说合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郑康成注曰:待其人而后行言为政在人也又曰:政由礼也盖圣道惟礼可以尽之发育峻极之功用亦不越一礼故曰:约之以礼复礼为仁周礼无所不举统名周礼大学言明亲中庸言性教小戴皆列于礼记可见也鹿忠节颜习斋谓礼即道也惟至德之人凝之尊德性道问学致广大尽精微极高明道中庸温故知新皆敦厚以崇礼也所谓德至而道凝也旨哉言乎按礼有专就仪文言者有统天下之理而言者如夫子言礼与其奢也宁俭曾子言国俭则示之以礼孔子率弟子习礼于大树下皆指仪文而言也如却缺以六府三事为德礼鲁昭公如晋自郊劳至于赠贿无失礼女叔齐谓之善仪不可谓礼而以用贤出政为礼子太叔亦以揖让周旋为仪而备举礼文声乐人伦政事为礼是统天下之理皆礼也周礼三物礼居六艺之一专指五礼仪文言也鲁论约之以礼中庸非礼不动则三物皆该其中矣

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夏礼言说殷周言学者夏非时制故考之而但以口说孔子殷后也而周人则二代礼固身学之矣是说与学之分也今人乃指读说即为学非误欤

孟子

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

孟子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进乱亦进伊尹也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曰: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

孟子曰:亲丧固所自尽也曾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齐疏之服饘粥之食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孟子曰: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试观圣贤论学曾有后世如何静坐如何读书之说否岂周公孔孟学教之法尚未备耶尚未善耶

孟子曰: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孟子曰: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

孟子曰: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此即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也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学问之道原以求放心而止使非为明亲也奚为而有大学哉故大学以修身为本正与此同乃后儒倚此为顿悟之学则非矣

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至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

猜你喜欢
  中原·胡宏
  管子补注跋·刘绩
  荆园小语全文·申涵光
  孟子纂疏卷二·赵顺孙
  春秋地理考实卷四·江永
  春秋公羊传谳卷六·叶梦得
  卷八·陈启源
  卷十·陈深
  四十七  旗帜·墨子
  卷十四·朱公迁
  将理第九·尉缭
  卷九十三·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二十一·佚名
  佛说佛名经卷第六·佚名
  佛为胜光天子说王法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七言巻六十二·洪迈

      七言  送日本僧归        韦庄  扶桑已在

  • 卷十八·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八  宋 郭知逹 编近体诗奉寄河南韦尹丈人【甫故庐在偃师承韦公频有访问故有下句】有客传河尹逢人问孔融【孔融公自比也 赵云言见问者何南尹也李膺问河南尹而孔融造门为上客】青嚢仍

  • △第四出·吴伟业

    (净上)黎弓果马射花羊,卷伴娘儿络索妆。新教藤牌升队长,羁縻州里去支粮,自家巡夜把总爨阿四的便是。俺们平日诈的是瑶户,吃的是番船,受用惯了,勤什么王起来!半夜三更,提铃喝号,好不辛苦。远远望见一个人来,好像老侬。且躲在一边,听

  • 卷七·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七祝太常简【一十二首】简字廉夫单父人宋末登科国初倅某州仕至朝奉郎太常丞兼直史馆有鸣鸣集行于世其诗説有云予政和丁酉任洺州教官是时括苍鲍慎由钦止岀所注杜诗説天王守太白守读

  • 卷八十二·志第三十五·律历十五·脱脱

        ◎律历十五   乾道四年,礼部员外郎李焘言:"《统元历》行之既久,与天不合,固宜;《大衍历》最号精微,用之亦不过三十余年,后之欲行远也难矣。抑历未差,无以知其失;未验,无以知其是。仁宗用《崇天历》,天圣至皇祐

  • 一四七一 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十一部折·佚名

    一四七一 江苏巡抚奇丰额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十一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二月初六日江苏巡抚臣奇丰额跪奏,为遵旨汇奏事。窃查《通鉴纲目续编》,钦奉谕旨,颁发改定旧本,令将外省流传之本,遵照抽改,该督抚于年终汇奏一次

  • ·覆台镇曾辑五书·丁曰健

    本月二十六日酉刻,接展是日卯刻所发环示。诵悉旌旄已移驻嘉城,并知吴志高遣人来迎,惜未及见;且有送犯三名,交营解县讯办。具徵鸿威夙着,慑服足资。惟是内地漳州之变,续据鹿港厅兴丞照抄郊行原信飞禀,内云:所称漳

  • 陶宗仪传·张廷玉

    陶宗仪,字九成,黄岩人。父名陶煜,元代任福建、江西行枢密院都事。宗仪年少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但不中即罢,潜心钻研古学,在浙东拜张翥、李孝先、杜本等人为师。其诗文均有造诣,尤其精于篆文书法,一生不肯为官。洪武二十九年(1

  • 卷十三·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十三    宋 胡士行 撰文侯之命第三十       周书此篇作于东迁之初以上为成康为文武以下为春秋为战国乃消长升降之交会也文侯之命权犹自天子出夫子犹有望焉故序之书 委靡至鲁隐公

  • 卷五·车垓

    钦定四库全书内外服制通释卷五    宋 车垓 撰大功九月正服为从父兄弟姊妹伯父   子女祖    父    已身叔父   子女释曰从父兄弟姊妹既亲堂伯叔之子女所谓堂兄弟姊妹也堂兄弟与亲兄弟一间耳既为亲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朱棣

      【仙游翁集英曰】金刚者。金中精坚者也。刚生金中。百炼不销。取此坚利。能断坏万物。五金皆谓之金。凡止言金者谓铁也。此言金刚。乃若刀□之有钢铁耳。譬如智慧。能断绝贪嗔痴一切颠倒之见。般若者梵语。(梵语者

  • 昇忉利宫为母说法品第二十一·佚名

    以正法甘露,充饱世间人。下解脱种者,皆放受其报。佛功德犹日,正法喻光明。戒品水清凉,生於天泉池。母妙宝芙蓉,及天林树花。欲令时开敷,故佛昇忉利。日光昼照空,月炎曜於夜。佛照天世间,若干严饰好。日天子生念,谓日王来至。以

  • 小酒店·左拉

    法国作家左拉于1877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小说主人公是法国巴黎洗衣女工绮尔维丝。她未成年就和制鞋工朗蒂埃姘居,并生了两个孩子。后被朗蒂埃抛弃,嫁给盖房工人古波。有一天古波从屋顶摔下来受了伤。绮尔维丝为了给古波

  • 南海志·陈大震

    又名《大德南海志》,中国元代的航海地理著作。陈大震撰。本书原刊于元大德八年(1304),凡20卷,现多佚散,仅有北京图书馆藏残本卷6至10,卷7物产篇列舶货,诸番图。《永乐大典》卷119.07广字,也予收录。列举和广州通商的国家和地

  • 雍正陕西通志·刘于义

    陕西地方志。清刘于义修,史贻直、沈青崖纂。一百卷。于义字喻旃,号蔚冈,江南武进(今属江苏)人。康熙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贻直官西安总理巡抚。青崖官陕西布政使司督理粮储道佥事。此志成于雍正十三年(1735

  • 观石录·高兆

    清高兆撰。乾隆间侯官郑氏注韩居藏钞本。作者归里还乡,将他在11位友人处观赏到的寿山石140余枚,分定神品、妙品、逸品,按其形色进行描绘,辑录成册。并对当时著名石雕艺人的艺术技巧,给予很高评价。总结“相石”、“解

  • 长途·张资平

    在岭南的重山叠嶂中,有一农村,叫做归来乡。在村的南端雁飞峰下,有一列人家。其中外观上比较宏大的,要算是涂震南的一家了。快近正午时分,村中家家屋屋都起了炊烟,只有涂家还是冷森森的。进了初夏了,太阳烈烈地把这山中的一块

  • 那先比丘经·佚名

    Naxianbiqiujing,佛教经典。产生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北印度,最早所用语种不详,学术界对此有梵语、混合梵语等不同说法。后形成北、南两种流传本。北本于东汉时传入中国,即汉文大藏经中的《那先比丘经》;南本约定型于4世纪,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