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跋

先曾祖生明隆庆中少为诸生见四方多虞即慨然有经世之志谈兵说剑恒从诸豪侠游然不欲以他途进担簦负笈老尚仆仆场屋间既久而不遇且知时事之不可为也乃息意逃禅隐处田间以没晚榜所居曰花王阁葢自伤文章无用如牡丹之华而不实也生平忧时感遇一一托之于诗崇祯辛巳尝手自编次为六卷越岁壬午遂易箦旋遭兵燹原本毁焉顺治中先曾祖母于地窖败簏中得藉物残纸一束检之乃焚余剩藁既蠹烂断碎又皆旭素狂草涂乙纵横不尽可识邑中惟五公山人喜作草书先祖携使辨别以意属读仅得诗一百余首题曰花王阁剩藁藏于家其作诗年月不尽可考亦随理随录不复编次云

乾隆甲子十月曾孙容舒重录谨识

右先高祖遗诗一卷余编四库全书尝录入集部会提调有□余于王文庄者谓余滥登其家集文庄取阅良久曰此衰世哀怨之音少台阁富贵之气象可勿录也遂改存目同馆或咎余当以理争不必引□嗟乎此公岂可以理争乎姑记见斥之始末俾后人知之而已

庚子八月因曝书捡视偶记 昀

右为纪公晓岚跋语甲子□余于天津□购□一本□粘一签如前跋并云从乐叙□□本过录者旋□及一本以赠固抬吴君允成并录前跋以遗之以志鸿爪之□乙丑五月郧县张问仁纯孙父记时□客津门观前跋□□知当日阶级之分门户之严虽贤者□不能免也 【问仁可记】 

昔人论明季之诗佻于袁徐纤于锺谭故有五十年无诗之叹此葢为风趋繁会之地言之也而大江以北河朔之间偶有作者每清迥孤往不改慷慨悲歌之旧若定兴鹿氏五公王氏是也河间纪厚斋先生为今直阁晓岚先生高祖生当天崇之交目击朝局军政之蠹坏胥于诗发之如云恩怨亦人情吾宁怪诸老且愿缓报施稍待风尘扫所谓责之愈深其辞愈缓无愧于风人之义其它大篇短章皆根柢忠孝寄托遥深绝无靡靡之响于鹿王诸家外又辟一境矣后有续箧中谷音中州元气之选者当有取于斯也

门下后学历城周永年拜跋

猜你喜欢
  卷八百零七·彭定求
  卷八百零一·彭定求
  程节斋·唐圭璋
  徐瑞·唐圭璋
  陈耆卿·唐圭璋
  第七回 皇甫子法网逃生·陈端生
  第三十一齣~第四十二齣·邵灿
  第三十四出 思忆·梁辰鱼
  第十九出 牝贼·汤显祖
  卷十·杜文澜
  卷二百三十四·陈思
  卷十三·吴之振
  唐僧弘秀集巻一·李龏
  卷八十一·佚名
  卷一·王建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一·阮阅

      ●卷四十一·诙谐门下  兵部李内相涛,唐宗室子,自河阳令一举状登科,小字社翁,每于班行中多自名焉,其坦率如此。翰林月给内酝,兵部尝因春社寄翰林一绝云:“社翁今日没心情,为乏治聋酒一瓶。恼乱玉堂将欲遍,依

  • ●全史宫词卷三 三代·史梦兰

    ○夏夏,大禹姓姒,崇伯鲧之子,颛顼六世孙也。受舜禅践天子之位于安邑,在位八年崩。子启立,九年崩。子太康立,十九年为羿所拒,遂都阳夏,二十九年崩。羿立其弟仲康,十三年崩。子相立,为羿所逐,居商丘,八年寒浞杀羿而代之,二十八年杀王

  • 四集卷九十九·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九十九古今体六十首【癸卯七】啓跸往盛京之作孟月虞涉潦中秋协旅程【前本拟七月十一日由山庄啓行诣盛京因是日始立秋又末伏首日恐作雨泥泞因改期於八月十六日啓跸】撰辰指故里是日啓廵旌初历

  • 三集卷九十一·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三集卷九十一古今体一百五十六首【庚寅七】西直门外作视朝还紫禁趂晓命轻舆雨泽幸及节田功观改初烟郊历沃若绿壠总芃如却念西成远心怀敢即舒小憩镜清斋有咏溪斋液池边路

  • 卷二百五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五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竹斋诗集【三】裘万顷送范光伯北行?冥将归休勾芒已促装江边疏栁青江上寒梅香有客当此时中流驾风樯欲学太史公穷汶泗沅湘吾闻帝王州雄丽防钱塘畴昔

  • 岳飞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相川汤阴(今属河南)人,出身农家。北宋末年,以敢战士应募入伍,任秉义郎。建炎中,为东京留守宗泽部下统制。泽死,从杜元南下。建炎四年(1130),率军收复建康,迁通泰镇抚使兼知泰州。绍兴间,与伪齐、金兵

  • 列传第十七 杜阚王李苑罗王·欧阳修

    杜伏威,齐州章丘人。少豪荡,不治生赀,与里人辅公祏约刎颈交。公礻石数盗姑家牧羊以馈伏威,县迹捕急,乃相与亡命为盗,时年十六。伏威狡谲多算,每剽劫,众用其策皆效。尝营护诸盗,出为导,入为殿,故其党爱服,共推为主。隋大业九年,入长

  • 匈奴列传第五十·司马迁

    王延海译注【说明】本文是记述匈奴与中国关系的传文。全文共四段,首段记述匈奴的历史演变及其同中国的历史关系,以及他们的民族风俗、社会组织形态等;第二段写汉朝初年,匈奴与汉朝的和亲关系和反复无常的表现;第三段是本文

  • 卷二十七 下上 五行志 第七下之上·班固

    【原文】传曰:“思心之不■,是谓不圣,厥咎霿,厥罚恒风,厥极凶短折。时则有脂夜之妖,时则有华孽,时则有牛祸,时则有心腹之疴,时则有黄眚黄祥,时则有金木水火沴土。”“思心之不■,是谓不圣。”思心者,心思虑也;■,宽也。孔子曰:“居上

  • 琅邪王高俨传·李延寿

    琅邪王高俨,字仁威,武成帝的第三个儿子。开始被封为东平王,朝廷授予他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大将军、领御史中丞,迁任大司徒、尚书令、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  北魏旧制,中丞出行,一千步以内要肃清道

  • 二十六年·佚名

    (甲子)二十六年大明正統九年春正月1月1日○辛亥朔,王世子率群臣代行望闕禮,停本朝賀禮。議政府進表裏鞍馬,諸道亦進箋及方物。○上宴于康寧殿,賜宗親宴于思政殿,賜宴堂上官以上。又饋倭使光嚴等八十人、野人浪卜兒罕等四十九

  • 卷四十二·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四十二钱塘程川撰书二统论小序大序尚书小序不知何人作大序亦不是孔安国作怕只是撰孔丛子底人作文字软善西汉文字则麤大【林夔孙録字子武三山人丁巳以后所闻先生六十八嵗池録卅四卷中】书序

  • 卷一·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一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天文心宿 即大火召南嘒彼小星三五在东毛云三心五噣四时更见郑云众无名之星随心噣在天犹诸妾随夫人以次序进御于君也心在东方三月时也噣在东方正月时也绸缪诗曰三星在天

  • 卷十六·赜藏主

      ○云门(文偃)匡真禅师广录中(门人明识大师赐紫守坚集)  △室中语要师示众云:“尽十方世界乾坤大地。以拄杖一画百杂碎。三乘十二分教达磨西来。放过即不可。若不放过。不消一喝。”   师示众云:“西天二十八祖唐土

  • 慈悲道场忏法 第一卷·佚名

    立此慈悲道场四字乃因梦感。弥勒世尊。既慈隆即世。悲臻后劫。依事题名。弗敢移易。承此念力。欲守护三宝。令魔隐蔽。摧伏自大增上慢者。未种善根者。今当令种。已种善根者。今令增长。若计有所得住诸见者。皆悉令发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三·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论生灭相者。以立义分中云。是心生灭因缘相。于中生灭与因缘。已如上释。今则分别相之一字。故言复次。然是生灭家之相。故兼言也。略显疏相生灭者。分别染净念虑三世。人我见爱贪嗔炽然。览而可别。故

  • 金石经眼录·牛运震

    一卷。清褚峻摹图,牛运震(1706—1758)补说。褚峻 (约1658—1728),字千峰,合阳(今属陕西省)人。峻工于刻字,以贩卖碑刻为业。经常自带干粮,走入深山穷谷、败墟废址中,搜求金石文字。凡前人书中所未著录,或虽载录而非作

  • 易学启蒙小传·税与权

    南宋税与权撰。一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大旨,乃引据旧说,阐发邵雍“后天《易》”之义,以补述朱熹《易学启蒙》之所未备。《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初,朱子作《易学启蒙》,多发邵氏先天图义。至与袁枢论后天《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