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尚书大传卷二

商书

殷传帝告篇

书曰施章乃服明上下(玉海)

汤誓传

桀无道囚汤后释之诸侯八译来者六国(北堂书抄引大传)

伊尹母孕行汲水化为枯桑其夫寻至水濵见桑穴中有儿乃収养之

夏人饮酒醉者持不醉者不醉者持醉者相和而歌曰盍归于亳亳亦大矣故伊尹退而闲居深听乐声更曰觉兮较兮吾大命格兮去不善而就善何乐兮伊尹入告于桀(一作王)曰大命之亡(亡一作去)有日矣桀哑笑曰天之有日犹吾之有民(民一作人)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是以

伊尹遂去夏适汤

郑玄曰深听乐声思其故也是时伊尹仕桀觉兮谓先知者较兮谓直道者也格至也吾语桀也自比于天言常在也比于日言去复来也

伊尹相汤伐桀战于鸣条(春秋地名考引大传)

汤放桀也居中野士民皆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徙千里止于不齐士民往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徙于鲁鲁士民复奔汤桀曰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五百人俱去

行而无资谓之乏居而无食谓之困(周礼疏引大传)

郑玄曰止曰居食谓米也

咸乂传

亳有祥桑榖共生于朝七日大拱(索隠引尚书大传)

郑玄曰两手搤之曰拱

说命传

诗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周礼疏引尚书传)

髙宗肜日传

武丁祭成汤有雉飞升鼎耳而雊问诸祖己曰雉者野鸟也不当升鼎升于鼎者欲为用也无则逺方将有来朝者乎故武丁内反诸已以思先王之道三年辫发重译至者六国孔子曰吾于髙宗肜日见徳之有报之疾也

西伯戡黎传(书正义西伯戡黎引伏生传)

春子曰文王治岐(玉海引大传)施政而物皆听(文选注)

周文王至磻溪见吕望文王拜之尚父望钓得玉璜刻曰周受命吕佐检徳合于令昌来提

西伯既戡黎纣囚之羑里(尔雅疏引尚书大传)

太公之羑里见文王散宜生遂至犬戎氏取美马驳身朱鬛鸡目者之西海之濵取白狐青翰之于氏(一作于陵氏)取怪兽尾倍其身名曰虞之有参氏(一作莘)取美女之江淮之浦取大贝如车渠陈于纣庭纣悦曰非子罪也崇侯也遂遣西伯伐崇

郑玄曰翰长毛也虞葢驺虞也

散宜生闳夭南宫括三子者学于太公太公见三子之为贤人遂酌酒切脯除为师学之礼约为朋友

散宜生南宫适闳夭三子相与学讼于太公四子遂见西伯于羑里献寳以免文王孔子曰文王得四臣吾亦得四友自吾得回也门人加亲是非胥附耶自吾得赐也逺方之士日至是非奔奏耶自吾得师也前有光后有辉是非先后耶自吾得繇也恶言不至门是非御侮耶文王有四臣以免虎口丘亦有四友以御侮(公羊疏)

诗疏引殷传曰西伯得四友献寳免于虎口而克耆又引大传曰得三子献寳纣释文王而出伐黎

微子传

大夫七十而致仕老于乡里名曰父师士曰少师以教乡人子弟于门塾之基而教之学焉(仪礼疏引书传畧说)

七十杖于朝

郑玄曰朝当为国者

致仕者以朝乗车輲轮

郑玄曰乗车安车言輲轮明其小也

微子将朝周过殷之墟见麦秀之蔪蔪曰此父母之国宗庙社稷之所立也志动心悲欲哭则朝周俯泣则妇人推而广之作雅声为麦秀之歌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选注)

郑玄曰狡童谓纣也

 

周书

周传

狄人将攻太王亶父召耆老而问焉曰狄人何欲耆老对曰欲菽粟财货太王亶父曰与之毎与狄人至不止太王亶父赘其耆老而问之曰狄人又何欲乎耆老对曰又欲土地太王亶父曰与之耆老曰君不为社稷乎太王亶父曰社稷所以为民也不可以所为民亡民也耆老对曰君纵不为社稷不为宗庙乎太王亶父曰宗庙吾私也不可以私害民遂策杖而去过梁山邑于岐山国人束修奔而从之者二千乗一止而成三千戸之邑

郑玄曰岐山在梁山西南赘为属

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萌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士大夫让为卿二国相谓曰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也让其所争以为闲田(文选注)

文王受命一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邗(礼记正义引大传作伐鬼方)

三年伐宻须四年伐犬戎五年伐耆六年伐崇七年而崩

文王受命四年伐昆夷采薇为伐昆夷而作

郑玄曰犬夷昆夷也诗曰昆夷喙矣

泰誓传(泰誓本非伏生所传今并归于伏生故史迁及儒林传云伏生独得二十九篇以教齐鲁)

太子发升舟中流(白虎通引尚书曰太子发升于舟)白鱼入于王舟王跪取出燎羣公咸曰休哉(今文)

惟丙午王还(刘歆三统歴引今文泰誓云丙午逮师)师乃鼓噪师乃慆前歌后舞格于上天下地咸曰孜孜无怠(大明疏引泰誓)

郑玄曰慆喜也众大喜前歌后舞也郑司农引书传曰前师乃鼔噪亦谓喜也

司马在前(大明疏引泰誓周礼序引夏传)

王肃曰司马太公也

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律郊祀志引今文)

郑玄曰丕大也律法也

王升舟入水鼓锺亚观台亚将舟亚宗庙亚(周礼注)

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屋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今文泰誓)

欧阳尚书火流于王屋化为鸦其声魄索隠云按今文泰誓流为鵰

牧誓传

唯四月太子发上祭于毕下至于盟津之上乃告于司马司徒司空诸节亢才予无知以先祖先父之有徳之臣左右小子予受先公戮力赏罚以定厥功明于先祖之遗太子发渡于中流白鱼入于舟王跪取以燎羣公咸曰休哉(今文尚书)

郑玄曰燔鱼以祭变礼也

武王伐纣战于牧野纣之卒辐分纣之车瓦裂纣之甲如鳞下贺于武王也(选注引大传)

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归倾宫之女

武王杀纣继公子禄父

郑玄曰继者以武庚为商后也

武王伐纣都洛邑未成阴寒大雪深丈余甲子旦不知何五大夫乗马车从两骑止于门外王使师尚父谢宾幸临之尚父使人持一器粥出进五车两骑军使者具以告尚父曰五车两骑四海之神与河伯雨师耳尚父各以其名进之五神皆惊相视而叹

 

洪范五行传

武王释箕子之囚箕子不忍周之释走之朝鲜武王闻之因以朝鲜封之箕子既受周之封不得无臣礼故于十二祀来朝武王因其朝而问洪范

惟王后元祀帝令大禹歩于上帝维时洪范六沴用咎于下是用知不畏而神之怒若六沴作见若是共御(一作供御)帝用不差神则不怒五福乃降用章于下若六沴作见若不共御六伐既侵六极其下禹乃共辟厥徳受命休令爰用五事建用王极

郑玄曰王谓禹也帝舜也歩推也令禹推衍天道五事象五行则王极象天也

长事一曰貌貌之不恭是谓不肃厥咎狂厥罚恒(一作常)雨厥极恶时则有服妖(白虎通引大传作服乗)龟孽鸡祸下体生于上之痾青眚青祥唯金沴木次二事曰言言之不从是谓不乂厥咎僣厥罚恒埸厥极忧时则有诗妖介虫之孽犬祸口舌之痾白眚白祥维木沴金次三事曰视视之不明是谓不悊厥咎荼厥罚恒燠厥极疾时则有草妖倮虫之孽羊祸目痾赤眚赤祥惟水沴火次四事曰听听之不聪是谓不谋厥咎急厥罚恒寒厥极贫时则有鼔妖鱼孽豕祸耳痾黑眚黑祥惟火沴水次五事曰思心思心之不容(一作睿是谓不圣厥咎霿(一作雺厥罚)恒风厥极短折时则有脂液之妖华孽牛祸心腹之痾黄眚黄祥金木水火沴土王之不极是谓不建厥咎眊厥罚恒阴厥极弱时则有射妖龙蛇之孽马祸下人代(一作伐)上之痾日月乱行星辰逆行

郑玄曰肃敬也君貌不恭则是不能敬其事也君臣不敬则倨慢如狂貌曰木木主春春气生生气失则踰其节故常雨也服貌之饰也龟虫之生于水而游于春者属木鸡畜之有冠翼者也属貌痾病也貌气失之病也青木色也眚生于此祥自外来也沴殄也乂治也君言不从则是不能治其事也君臣不治则僣差矣金主秋秋气杀杀气失故常埸也杀气失故于人为忧诗之言志也蝝螽蜩蝉之类生于秋而藏于秋者也属金犬畜之以口吠者属言言气失之病视瞭也君视不明则是不能瞭其事也荼一作舒君臣不瞭则舒缓矣视曰火火主夏夏气长长气失故常燠长气失故于人为疾草视之物可见者莫众于草蚕螟虫之类虫之生于火而藏于秋者也倮一作蠃羊畜之逺视者也属视君听不聪则是不能谋其事也君臣不谋则急矣听曰水水主冬冬气藏藏气失故常寒藏气失故于人为贫鼓听之应也鱼虫之生于水而游于水者也豕畜之居闲卫而听者也属听(仪礼郑注引尚书传羊属火豕属水)听气失之痾未齓曰未冠曰短未婚曰折王君也不名体而言王者五事象五行则王极象天也天变化为阴为阳覆成五行眊大传作瞀瞀思心之咎同耳王极象天天阴养万物阴气失故常阴天为刚徳刚气失故于人为弱愚懦不壮毅曰弱射王极之变也射人将发矢必先于此仪之发则中于彼矣君将出政亦先于朝廷度之出则应于民心射其象也龙虫之生于渊行无形游于天者也属天蛇龙之类也天行健马畜之疾行者也属王极夏侯胜说伐宜为代书亦或作代阴阳之神曰精神性情之神曰魂魄君行不由常侜张无度则是魂魄伤也王极气失之病也天于不中之人恒耆其毒増以为病将以开贤代之也春秋所谓夺伯有魄者是也不名病者病不着于身体也乱谓薄食斗并见逆谓缩反明经天守舍之类也

惟五位复辟厥沴曰二月三月惟貌是司四月五月维视是司六月七月维言是司八月九月维聴是司十月十一月维思心是司十二月与正月维王极是司凡六沴之作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则后王受之岁之中月之中日之中则正卿受之岁之夕月之夕日之夕则庶民受之其二辰以次相将其次受之

郑玄曰自正月尽四月谓岁之朝自五月尽八月为岁之中自九月尽十二月为岁之夕上旬为月之朝中旬为月之中下旬为月之夕平旦至食时为日之朝隅中至日昳为日之中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受之受其咎也二辰谓日月也假令岁之朝也日月中则上公受之日月夕则下公受之岁之中也日月朝则孤卿受之日月夕则大夫受之岁之夕也日月朝则上士受之日月中则下士受之其余差以尊卑多少则悉矣

星辰莫同是离逢非沴维鲜之功御貌于乔忽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御言于讫众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御视于忽似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御聴于怵攸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御思心于有尤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御王极于宗始以其月从其礼祭之参乃从六沴之礼散斋七日致斋三日新器洁祀用赤黍三日之朝于中庭祀四方从东方始卒于北方其祀礼曰格祀曰某也方祀曰播国率相行祀曰若尔神灵洪祀六沴是合无差无倾无有不正若民有不敬事则会批之六沴六事之机以悬示我我民人无敢不敬事上下王祀

郑玄曰格祀篇名也今亡沴殄也凡貌言视聴思心一事失则逆人之心人心逆则怨木金水火土气为之伤伤则冲胜来乗殄之于是民怨神怒将为祸乱故五行先见变异以谴告人也及妖孽祸痾眚祥皆其气类暴作非常为时怪者也各以物象为之占也

田猎不宿饮食不享出入不节夺民农时及有奸谋则木不曲直弃法律逐功臣杀太子以妾为妻则火不炎上治宫室饰台榭内淫乱犯亲戚侮父兄则稼穑不成好攻战轻百姓饰城郭邉境则金不从革简宗庙不祷祠废祭祀逆天时则水不润下

郑玄曰不宿不宿禽也角主天兵周礼四时习兵因以田猎礼志曰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羣过此则暴天物为不宿禽角南有天库将军骑宫享献也礼志曰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周礼兽人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兽物此献礼之大畧也角为天门房有三道出入之象也房心农时之候也季冬之月命农计耦耕事是时房心晨中春秋传曰晨为农祥后稷之所经纬也亢为朝廷房心为明堂谋事出政之象君行此五者为逆天东宫之政东宫于地为木木性或曲或直人所用为器也无故生不畅茂多折槁是为木不曲直东井主法令也功臣制法律者也五行火生上天文以参继东井四时以秋代夏杀太子之象也轩辕为后妃属南宫其大星女主之位女御在前妾为妻之象也君行此四者为逆天南宫之政于地为火火性炎上然行人所用烹饪者也无故因见作热燔炽为害是为火不炎上五行传谓土失其性而为灾也参伐为武府攻战之象轻之者不重民命昴毕间为天街甘氏经曰天街保塞孔涂道衢保塞城郭之象也毕主邉兵君行此四者为逆天西宫之政西宫于地为金金性从刑而革人所用为器者也无故冶之不销或入火飞亡或铸之裂形是为金不从革虚危为宗庙牵牛主祭祀之牲月在星纪周以为正月在玄枵殷以为正皆不得四时之正逆天时之象也君行此四者为逆天北宫之政也北宫于地为水水性漫润下流人所用灌溉者也无故源流遏絶川泽以涸是为水不润下其它变异皆属沴也

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前四畴乃王极之体所以建故配其生数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后四畴乃王极之用所以行故配其成数天五生土故配之以王极一二三四皆由五数而成六七八九是水火木金皆赖乎土而成此王极所以为八畴之要枢也(太平御览)

八政何以先食食者万物之始人之所本者也(北堂书抄引大传)

周以至动殷以萌夏以芽天有三统物有三变故正色有三天有三生三死故土有三王王特一生死(檀弓公羊疏引书传畧说太平御览引尚书大传)

郑玄曰谓三王之正月也至动冬日至物始动也异时生者恒异时死

夏以孟春月为正殷以季冬月为正周以仲冬月为正夏以十三月为正色尚黒以平旦为朔殷以十二月为正色尚白以鸡鸣为朔周以十一月为正色尚赤以夜半为朔不以二月后为正者万物不齐莫适所统故必以三微之月也(白虎通引尚书大传)

子曰心之精神是谓圣(孔子集语引大传)

云者起于山弥于天天气乱故其罚恒阴(选注北堂书抄引尚书五行传)

君道亏则日蚀人愤怨则水涌溢阴气积则下代上(郭璞疏引洪范传)

晦而月见西方谓之脁朔而月见东方谓之朒亦谓之侧匿侧匿侯王其肃脁则侯王其舒月生三日谓之魄(尚书五行传)

郑玄曰魄亦作脁行疾貌朒行迟貌元首寛则望舒脁侯王肃则月匿影葢君舒缓则臣骄慢故日行迟而月行疾也

月行中道移节应期徳厚受福重华留之(尚书洪范记)

明王践位则日俪其精重光以见吉祥(文选注)

心之大星天王也其前星太子也后星庶子也(洪范五行传)

辰星者北方水精也(选注)

北辰谓之曜魄(北堂书抄引尚书大传)

祀上帝于南郊所以报天徳(诗疏)

黄帝将亡则地裂(尚书说)

地者成万物者也(北堂书抄引鸿范五行传)

圣人者民之父母也母能生之能养之父能教之能诲之圣人曲偹之者也能生之能食之能教之能诲之也为之城郭以居之为之宫室以处之为之庠序之学以教诲之为之列地制畆以饮食之故书曰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此之谓也(天中记引大传)

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彼为训者正以太古之时旡为旡事也今言蛊者是卦之惑乱也时既渐浇(一作绕)物情惑乱故事业因之而起惑矣左传云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伏曼引尚书大传)

夏不数浴非爱水也冬不数炀非爱火也

鲁桓公五年大雩旱也先是杀君而立有危亡之心而下有悲恸之气外结大国娶于齐以为夫人后比二年天子使大夫来聘桓公上得天子之意下得大国之援则有亢阳之心以御臣下兴邢丘之役以劳百姓则臣下离心而不从故应是而秋大旱也

鲁宣公十年秋大旱是时公与齐伐莱夫伐国亢阳节也师徒百姓所不欲也故应而大旱

旱所谓常阳不谓常阳而谓旱者以旱为灾也旱之为言干也万物伤于干而不得水也君持亢阳之节暴虐于下兴师旅劳民众以起城邑臣下悲怨而心不从故阳气盛而失度旱灾应也

枉矢者弓矢之象也枉矢之所触天下之所伐灭亡之象也

七国之兵战于梁地故天狗先降梁垒见以其象也狗者守御之类也所降以威守御也

蜮如鳖三足生于南越南越妇人多淫故其地多蜮淫女惑乱之气所生(诗疏榖梁疏引洪范五行传)

蓍之为言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茎此草木之寿亦知吉凶者圣人以问鬼神(周易音义艺文类聚引洪范五行传)

季夏可以大赦罪人(尚书大传)

歴者圣人所以揆天行而纪万国也(北堂书抄引尚书洪范五行传)

雷与天地为长子以其长万物与其出入也

霜者杀伐之表雨雪者阴之蓄积甚也

夫握方诸之镜处深泽之下而上引太清物类相随可不慎耶

秦昭王三十八年上郡大饥山木尽死蜂食民苗民无所食

饥而不损兹谓泰厥灾水厥咎亡(谷永传引洪范)

尚书大传卷二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七·郑玄
  论语集注考证卷三·金履祥
  卷十六·程公说
  度心术译文·李义府
  卷十四·冯复京
  卷十四·程川
  卷七十四·山井鼎
  卷八十一·江永
  卷二十·康熙
  卷二·惠士奇
  似顺论第五 慎小·吕不韦
  慎行论第二 疑似·吕不韦
  有司彻第十七·佚名
  大雲初分转生有藏健度第五·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七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章 超度沈迷·屠隆

    〔丑扮陈瑚小外扮汾阳王小贴扮红销花神外末上〕滚滚红尘天外碾。丝丝白发镜中催。〔生〕上床别了鞋和袜。天晓知他来不来。弟子好吿师父。弟子昔日奉肃宗皇帝命。往西蜀奉迎上皇銮驾回京。因与西川节度使严武有八拜之

  • 提要·钱惟善

    (臣)等谨案江月松风集十二卷元钱惟善撰惟善字思复自号心白道人钱塘人领至正辛巳乡荐官至副提举张士诚据吴退隠吴江又移居华亭明洪武初卒惟善博学强记初应乡试时题曰罗刹江赋锁院三千人不知出处独惟善引枚乘七发证钱唐之

  • 卷三百八十九·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八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二十三 徐溥 桃花衆禽为林教谕题 碧桃在天上绯桃岩谷中岩谷深且僻夭夭自春风乃知造化恩一一皆至公衆鸟且有托飞集在林丛

  • 提要·方干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二玄英集        别集类一【唐】提要【臣】等谨案玄英集八卷唐方干撰干字雄飞新定人章八元之外孙干以诗名於江南咸通中一举不第遂遯迹会稽殁後宰相张文蔚请追赐名儒沦落者及第凡十

  •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一百二十六·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一百二十六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 【索隐滑谓乱也稽同也以言辩捷之

  • 卷八十七·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八十七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宋中郎外兵曹参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李斯列传第二十七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索隐地理志汝南有

  • 哈剌亦哈赤北鲁传·宋濂

    哈剌亦哈赤北鲁,畏兀人。性聪敏能干,国王月仙帖木儿亦都护闻其名,自唆里速国征聘为断事官。月仙帖木儿死,其子八儿出阿儿忒亦都护年幼,西辽王鞠儿可汗遣使占据其国,召哈剌亦哈赤北鲁为其诸子之师。八儿出阿儿忒闻知太祖圣明

  • 李祯传·张廷玉

    李祯,字维卿,安化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授职为高平知县,征召为御史。万历初年,傅应祯因为秉直劝谏被投入诏狱,李祯与同僚乔岩、给事中徐贞明前往监狱探视他,结果被贬职为长芦盐运司知事。调任归德推官、礼部主事,三次担

  • 卷二百四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四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荒政宋孝宗时集英殿修撰帅福建赵汝愚上奏曰臣契勘本路八州今岁早稻多旱惟泉州为甚汀漳兴化次之福州南劒又次之建宁邵

  • 兵饷例·佚名

    目录 领运台饷限期 借兵米榖 戍台新旧兵丁住支饷项 兵丁借米扣价买补 战船遭风飘粤借项扣收附搭 闽省各营请领俸饷米折按照银数拨兵护送 委弁赴省请领大饷,俱令多带盘费,所领饷银概不许挪动 台湾各营请领一切银两,概由台

  • 僖公·僖公二十九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公至自围许。夏六月,会王人、晋人、宋人、齐人、陈人、蔡人、秦人盟于翟泉。秋,大雨雹。冬,介葛卢来。【传】二十九年春,葛卢来朝,舍于昌衍之上。公在会,馈之刍米,礼也。夏,公会王子虎、晋狐偃、

  • 致日本佛教徒电·太虚

    东京增上寺日本佛教联合会,转三千万信佛民众鉴:吾全世界从佛口生、从法化生之佛子,同体一心,固非民族、国家可分隔。然贵国当局,此次纵其无明贪嗔,出兵夺据华北,挑衅各商埠,作破坏东亚或世界和平之戎首,既残安全在华之日侨,复大

  • 代序一 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丰子恺距今二十九年前,我十七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

  • 四分律卷第五十二(第四分之三)·佚名

    姚秦罽宾三藏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杂揵度之二“时天帝释作如是念:‘我不应令王乘世间常乘。’即严驾天象,象有六牙,牙皆粗大,置于门外。时王慧灯见如是象驾,问诸大臣:‘此是谁象?’诸臣答言:‘不知是谁象?此必是王象,非余人有也

  • 金刚经鸠异目录·段成式

    序  张齐丘  虞候王某  孙咸  僧智灯  王从贵妹  左营伍伯  陈昭  僧惟恭  董进朝  王沔  僧会宗  僧法正  沙弥道荫  王忠干  何轸妻  王殷  赵安  王翰  高涉  丰州烽子 

  • 太上说酆都拔苦愈乐妙经·佚名

    太上说酆都拔苦愈乐妙经,撰人不详。盖系唐宋道流之作。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本文类。经文不足二百余字,谓拔苦愈乐天尊在酆都为众生演说《酆都普济妙经》,普度地狱受罪穷魂获生朱陵,上登仙境。

  •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仪轨·佚名

    一卷,唐不空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