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引用书目

六家诗名物疏引用书目

申公鲁故 齐后氏故 韩婴内传薛君章句 韩诗外传 卜子夏小序 毛苌传 郑笺 郑谱王肃毛诗注 王肃毛诗杂义驳 刘桢毛诗义问王基毛诗驳 韦昭毛诗答杂问 孙毓异同评 蔡谟毛诗疑字议 崔霛恩集注 刘芳义疏 陆玑艸木虫鱼疏 毛诗草虫经 孔頴逹正义 陆德明释文 徐铉草木虫鱼图 欧阳修本义 二程新解苏辙集解 王安石新经义 蓝田二吕説 董逌广川诗诂 丘氏说 李□详解 林之奇解 郑樵诗传 刘彛说 胡寅说 陈飞说 朱熹集传 吕祖谦家塾读诗记 徐氏说 傅氏说 范处义解頥新语 范处义补传 曹氏説 陈傅良说 戴溪续读诗记 钱文子诗诂 黄櫄解 李如圭说 辅广説 濮一之説 严粲诗辑 王应麟诗考 王应麟诗地里考 项安世说 罗中行説 朱公迁疏义梁寅疏 诗经大全 季本释 季本字义 冯时可诗臆

凡诗六十部

易归藏 周易京房传 易郑注 易王弼注 易荀爽九家注 孔頴逹正义 元包经传

凡周易七部

尚书伏生传 孔安国传 欧阳说 郑注 顾彪正义 孔頴逹正义 蔡沈传 尚书逸篇 尚书大传郑注 汲冡周书 刘向洪范五行传论

凡尚书十一部

周礼杜子春注 周礼郑众注 周礼马融注 周礼郑注 周礼干寳注 周礼崔霛恩注 周礼贾公彦正义 仪礼郑注 仪礼贾公彦正义 仪礼杨复圗 丧服变除 大戴礼记 夏小正传 礼记郑注 蔡邕月令章句 礼记皇侃义疏 礼记熊安生义疏 礼记郑小同礼义 礼记孔頴逹正义 礼记方氏注 礼记陈澔集说 逸礼王度记 中霤礼王居明堂礼 礼统 礼记外传 郑禘祫志

阮谌礼图 崔霛恩三礼义宗 通礼义纂 聂崇义三礼图 陆佃三礼图 陈祥道礼书

凡礼三十三部

乐经 乐元起 释知匠古今乐录 扬雄琴清英琴书 琴操 段安节乐府杂录 陈乐书 刘次荘乐府集 郭茂倩乐府

凡乐十部

春秋左传贾逵注 左传服防注 左传杜预集解杜预春秋释例 杜预春秋世谱 春秋盟防圗 郑箴膏肓 左传孔頴逹正义 左传傅逊属事 国语韦昭注 公羊传何休学 公羊传疏 董仲舒春秋繁露 谷梁传范甯注 谷梁传扬士勋疏 京相璠春秋土地名 赵匡阐防纂类

凢春秋十七部

孝经郑注 孝经唐太宗御注

凡孝经二部

论语马融注 包咸注 何晏集解 邢昺疏 逸论语 孔子家语王肃注 孔丛子

凡论语七部

孟子赵岐注 孙奭疏 朱熹集注

凡孟子三部

尔雅樊光注 李廵注 孙炎注 某氏注 犍为文学注 郭璞注 邢昺疏 小尔雅 张揖广雅 陆佃埤雅 罗愿尔雅翼 扬雄方言 刘熈释名 韦昭辨释名

凡尔雅十四部

三苍 杜林仓颉训诂 埤苍 服防通俗文 史游急就篇 束皙发蒙记 许愼説文 吕忱字林 杨承庆字统 顾野王玉篇 何承天纂文 文字归孙愐唐韵 徐锴说文繋传 丁度集韵 王安石

字说 毛晃韵 刘渊韵 黄公绍韵会 韵府羣玉章黼韵 章黼直音

凡小学二十二部

刘向五经通义 班固等白虎通 许愼五经异义郑驳异义 郑志 王肃圣证论 五经要义 陆德明经典释文 顔师古匡谬正俗 五经图 陈锡经言枝指

凡经解十一部

河图龙文 河图括地象 河图帝通纪 河圗帝览嬉 河图稽耀钩 河图挺佐辅 雒书霛凖听 雒书甄耀度 易是类谋郑注 易干凿度 易稽览图 尚书中 书帝命验 书刑德放 书考霛耀诗含神雾 诗推度灾 礼斗威仪 礼稽命徴

礼含文嘉 乐汁图徴 乐动声仪 春秋元命包春秋命厯序 春秋说题辞宋均注 春秋考异邮春秋运斗枢 春秋保干图 春秋感精符 春秋孔演图 春秋文耀钩 春秋濳潭巴 春秋汉含孶春秋佐助期 春秋内事 孝经援神契 孝经钩命决 论语摘襄圣 论语撰考谶 论语比考谶 论语隂嬉谶

凡谶纬四十一部

凡经类二百三十八部

史记徐广注 史记司马贞索隐 司马贞补三皇纪史记张守节正义 前汉书应劭注 前汉书晋灼

注 前汉书顔师古注 司马彪续汉书 范后汉书 刘昭补后汉志 陈夀三国志 张勃吴录 晋书地道记 唐太宗晋书 晋中兴书 沈约宋书萧子显南齐书 姚思防陈书 魏收后魏书 顔师古隋书 欧阳脩唐书 元史

凡正史二十二部

竹书纪年 穆天子传 战国防 粤絶书 赵吴越春秋 鱼豢典略 谯周古史考 环济要略 帝王世纪 华阳国志 袁宏后汉纪 史通 大事记郑樵通志 通鉴外纪 路史

凡杂史十六部

王隆汉官解诂 应劭汉官仪 卫宏汉旧仪 挚虞决疑要注 魏台杂访议 董巴舆服志 封禅记蔡邕独断 周迁舆服杂事 徐广车服杂注 齐职仪 大唐六典

凡职仪十二部

春秋井田记 赵岐三辅决録 汉武内传 刘向列女传 管辂别传 葛洪西京杂记

凡杂记传六部

山海经 山海经图赞 地说书 地镜图 昆仑图桑钦水经 郦道元水经注 三辅黄图 三辅故

事 晋宫阙铭 陆机洛阳记 潘岳闗中记 辛氏三秦记 周处风土记 郭縁生述征记 戴延之西征记 太康地记 元康地记 盛之荆州记 周地图记 国都城记 十道记 阚骃十三州志 沈懐逺南越志 嵇含南方艸木状 万震南州异物志晋安海物异名记 交州记 林邑记 江乘地记任豫益州记 庾仲雍江记 郭义恭广志 括地

志 云南记 古今山川记 名山记 陆鸿渐顾渚山记 乐史寰宇记 刘恂岭表録异 郭之美罗浮山记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王存九域志 欧阳忞舆地广记 方舆记 泰山记 建寕记 永嘉郡记邹山记 杨奂东游记 北征记 一统志 方舆

胜览 渤海圗论 宁波志

凡地志五十五部

世本王侯大夫谱 宋衷世本 古今姓纂 万姓统谱

凡谱系四部

凡史类一百十五部

晏子 曾子 子思子 荀子杨倞注 子华子 桓寛盐鐡论 扬雄大经 扬雄法言 王符濳夫论王逸正部论 袁子正论 杨泉物理论 顔氏家

训 朱子语录 朱子语类

凡儒家十五部

老子道德经 文子 列子 庄子司马彪注 庄子音义 庄子吕吉甫注 荘子循本 参同契 抱朴子内篇 玉防记 苻子 黄庭经 真诰 陶景登真隐诀 养生要集 神仙传 关令内传

凡道家十七部

管子 商子 韩非子

凢法家三部

刘劭人物志

凢名家一部

墨子

凢墨家一部

鬼谷子

凡纵横家一部

范子计然 汜胜之农书 崔寔四民月令 贾思勰齐民要术 宗懔荆楚歳时记 魏王花木志 戴凯之竹谱 养鱼经 韩谔四时纂要 书 桐谱笋谱 芍药谱 王盘农书

凡农家十四部

鬻子 尸子 吕氏春秋高诱注 鹖冠子 青史子鄹子 淮南子高诱注 贾谊新书 刘向新序

刘向説苑 桓子新论 仲长子昌言 王充论衡应劭风俗通 蒋济万机论 杜恕笃论 张华博物志 续博物志 崔豹古今注 瑞应图 中兴徴祥説 抱朴子外篇 刘子新论 卢氏杂説 沈如筠异物志 宋齐丘化书 感应类从谱 赞宁物类相感志 沈括笔谈 杨亿谈苑 宣和博古图 孙奕示儿编 赵辟公杂说 墨客挥犀 聼声考详篇刘存事始 説原 隂阳自然变化论 程大昌考古编 格物总论 格物要论 天主物簿 古今事物类考 云峤类要 苑洛语录 听雨纪谈 丹铅总录 逌旃琐言 留青日札 焦氏笔乘 华戎花木鸟兽考

凡杂家五十一部

神异经 感应经 师旷禽经 冲波传 洞冥记干寳搜神记 陶濳搜神记 王子年拾遗记 世说新语 中记 任昉述异记 吴均续齐谐记 异苑 朝野佥载 酉阳杂爼 续酉阳杂爼 刘公嘉话録 王仁裕玉堂闲话 孙光宪北梦琐言 焦潞穷神秘苑 杜光庭録异记 南部新书 太平广记

凡小説家二十三部

黄帝书 黄帝风经 周髀经 张衡霛宪图 浑天仪注 甘石星经 列星图 荆州星占 韩杨天文要集 乙已占 天官占 玉厯通政经 焦林大斗记 一行日议 徐整长厯 淮南万毕经 枕中记典术 焦氏易林 京房易飞候 易通统卦验

图 翼奉风角要候 遁甲经 白泽图 师旷占经 相鹤经 相马经 相牛经 相玉书 相贝经 九章算术

凡天文厯数三十二部

司马法 六韬 大公金匮 孙武子 握奇经 尉缭子

凡兵法六部

素问 霛枢经 明堂鍼灸 彭祖养性经 本艸经吴普本草 陶隐居本草注 靁公炮炙论 嵩阳

子说 日华子本草 葛洪方 李英公本草 神仙服食经 唐本草注 孟诜食疗本草 蜀本图经陈藏器本草拾遗 本草衍义 药性论

凡毉方十九部

凡子类一百八十三部

王逸楚词注 皇览 脩文殿御览 梁元帝纂要艺文类聚 北堂书抄 初学记 三教珠英 杜佑通典 册府元 太平御览 文献通考 文苑英华 文选李善注 唐文粹 百川学海 山堂肆考合璧事类 古文苑 古诗 杂碑集 玉海 天

中记

凢总集二十三部

宋玉集 司马相如集 冯衍集 崔骃集 蔡邕集曹植集 王粲集 嵇康集 薛综集 左思三都

赋注 二陆集 潘岳集 徐爰射雉赋注 孙楚集陶潜集 傅咸集 成公绥集 江淹集 桺恽集岑文本集 杨烱集 韩【此下原阙】

六家诗名物疏书目

猜你喜欢
  卷之二 俶真训·高诱
  卷三五·邱濬
  大学衍义卷二·真德秀
  卷九·杨简
  第四章 10·辜鸿铭
   五、爱好人生者:陶渊明·林语堂
  春秋左传谳卷十·叶梦得
  卷六十三·沈廷芳
  卷七十二·秦蕙田
  春秋説卷十·洪咨夔
  凡例·朱鹤龄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二·唐慧琳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七·陈梦雷
  须摩提经·佚名
  君子之交·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十六出 飞舸·李渔

    〖传言玉女前〗(生带女官上)伫盼行云,何事尚羁芳讯?倚琼楼频将目瞬。寡人昨差内使去接刘美人入宫,只要试他一点真心,竟不曾熟筹利害,万一惊坏了他,怎生是好?去的人又不见转来,好生放心不下。〖太平令〗(小生、外上)车马纷纷,来去空

  • 槎翁诗集卷五·刘崧

    (明)刘嵩 撰○五言律诗承曾子硕自洪归贑道次太和以故人旷伯逵书问见及临别怅然诗以送之阁下帆初落江干雨正踈感君千里意逺致一封书旧宅蓬蒿遍新愁瘴疠余冥冥更南上烟浪满寒虚过王氏南园看竹刘以和携酒至共酌林间王子时

  • 卷四十三·乾隆

    卷四十三山阴陆游诗二十月十九日与客饮。忽记去年此时自锦屏归山南。道中小猎。今又将去此矣去年纵猎韩坛侧。玉鞭自探南山雪。今年痛饮蜀江边。金杯却吸峨眉月。。竹枝。歌舞新教成。凄怨传得三巴声。城头筑观出云雨

  • 卷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十三五言律杜甫郑氏东亭【全唐诗郑氏上有重题二字甫自注在新安界唐书地理志河南府县新安】华亭入翠微【洛阳名园记环溪王开府宅园甚洁华亭者南临池池左右翼而北过凉榭复滙为大池周围如环故云然

  •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正编 增补菊部羣英》·张次溪

    (清)麋月楼主(谭献) 撰●目录次溪先生大鉴次溪仁世兄左右《增补菊部羣英》题词增补菊部羣英 五长三絶,领裒羣芳者为上品。 风韵雅远,秀骨天成者为逸品。 自然倩盼,光艳照人者为丽品。 艺事精妙,登场独步者为能品。 风情

  • 李冠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李冠(生卒年未详)字世英,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以文学称,与王樵、贾同齐名。同三礼出身,曾任乾宁主簿。事见《宋史新编》卷一七○。有《东皋集》,已佚。《全宋词》录其词五首。沈谦《填词杂说》赞其《蝶恋花》“数点

  • 列传第十八·刘昫

    ○尉迟敬德 秦叔宝 程知节 段志玄 张公谨 子大素 大安 尉迟敬德,朔州善阳人。大业末,从军于高阳,讨捕群贼,以武勇称,累授朝散大夫。刘武周起,以为偏将,与宋金刚南侵,陷晋、浍二州。敬德深入,至夏县,应接吕崇茂,袭破永安王

  • 卷之一千二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崔逞传·魏收

    崔逞,字叔祖,清河东武城人,是曹魏中尉崔琰的六世孙。他的曾祖父崔亮,是晋朝的中书令。祖父崔遇,曾在石虎政权做官,任特进。父亲崔瑜,任黄门郎。崔逞年轻时喜欢读书,颇有文才。由于遭逢战乱,孤身一人十分贫穷,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

  • 成淹传·李延寿

    成淹,字季父,上谷居庸人。喜好文学,有气慨。在南宋任员外郎,兼领军主,曾领军救援过东阳、历城。皇兴年间,向慕容白曜投降。到京城,被北魏朝廷授予著作佐郎的职务。这年,献文帝想在十一月去漠北巡视,朝臣以气候十分寒冷劝阻,不被

  • 贵农第十一·佚名

    衣食者,民之本也,民者,国之本也。民恃衣食,犹鱼之须水,国之恃民,如人之倚足。鱼无水,则不可以生;人失足,必不可以步;国失民,亦不可以治;先王知其如此,而给民衣食。故农祥旦正,晨集鲰訾,阳气愤盈,土木脉发,天子亲耕于东郊,后妃躬桑于北郊

  • 自道·张载

    某学来三十年,自来作文字说义理无限,其有是者皆只是亿则屡中。譬之穿窬之盗,将窃取室中之物而未知物之所藏处,或探知于外人,或隔墙听人之言,终不能自到,说得皆未是实。观古人之书,如探知于外人,闻朋友之论,如闻隔墙之言,皆未

  • 春秋大全卷十三·胡广

    明 胡广等 撰僖公中【丁惠王二卯十三年】六年【齐桓三十二晋献二十三衞文六蔡穆二十一郑文十九曹昭八陈宣三十九成公元年宋桓二十八秦穆六楚成十八】春王正月附录【左传晋侯使贾华伐屈夷吾不能守盟而行将奔狄郤芮曰

  • 卷一·方苞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一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士冠礼古者十五入大学九年而后出学冠者不宜有任职之士其用士礼与昬礼之墨车同乃摄盛也盖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并入成均即士之庶子亦恒为学士舍不帅教而屏之逺方鲜不登于天府

  • 卷十八·乾隆

    <经部,诗类,御纂诗义折中钦定四库全书御纂诗义折中卷十八荡之什三之三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赋也荡荡广大貌辟君也疾威犹暴虐也多辟之辟法也烝众谌信也言荡荡上帝下民之

  • 卷五十八(大唐于阗三藏实叉难陀译)·佚名

    △文殊师利授记会第十五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一千人俱。菩萨八万四千。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而为上首。复与七十二亿诸天众俱。悉皆趣向菩萨之道。复与四天大王释提桓因梵

  • 佛说十地经卷第八·佚名

    大唐于阗三藏沙门尸罗达摩于北庭龙兴寺译  菩萨法云地第十之一  净居天众那庾多  闻此地中之胜行  空中踊跃心欢喜  悉共虔诚供养佛  不可思议菩萨众  亦在空中大欢喜  俱燃最上悦意香  普熏众会令

  • 释净土群疑论卷第二·怀感

    西都千福寺大德怀感撰问曰。生彼西方。为过去心生现在心生未来心生。若过去心生。过去心已灭。不可言生。若未来心生。未来心未至。如何说生。若现在心生。现在心不住。复如何生。以此三世求生不得。以何今劝生西方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