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三

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

春秋左氏传成公

经元年公即位注无传【注字毛本误在无传下】

无冰注书冬温【冬监本误多】

疏彼春无月云云此亦应竟春无冰【月毛本误冰监本脱此字】作丘甲节音义甸徒练切【甸监本误旬】

疏戈楯备具谓之乘【备字脱乘下误衍马字谓毛本误为】缘边一里治沟洫实出税者方八里六十四井【六十误八十边监本误笾】十成为终终千井【脱一终字】十终为同同万井【脱一同字】此之所谓诸侯邦国出军之法【所下当脱引字】同共此物【共当作供下所共同】今鲁使丘出甸赋【邱毛本误旦】

王师节注戎别种【下也字衍】音义史记及二传皆作贸戎【二误三】

传刘康公儌戎将遂伐之【儌误廵徼字后以意求之不尽出】

知难节注为二年齐侯伐我传【脱我字】

经二年战于鞌疏皆谓重兵故书之【谓疑为之误】

会于蜀疏凡会盟观者必先会而后盟【观疑并见二字误】盟于蜀疏此会盟序者【序上当脱别字】谓匮盟之故并贬楚卿【谓疑为字误】楚卿于是盟上始与中国相凖【上始二字疑误倒相毛本误和】若必有褒贬非抑楚也【非字疑在抑楚下】未闲周之典礼【闲误闲】荜路蓝缕以居草莽【草莽监本误俗裔】及武王熊通【熊通毛本误能达】传衞侯使孙良夫节注相遇于衞地【地误也】

辞请曲县疏卿大夫判县【脱卿字】请曲县繁缨以朝【毛本请误语繁误于】轩县阙一面【阙毛本误曲】

繁缨节疏革路绦缨五就【绦经作条注条读为绦】木路前樊鹄缨【案彼注云前读为翦】谓今马大带也【今监本谓金下今马鞅同】士荐马缨三就【就误荐】

仲尼节疏然则是利生焉【当然后利益生焉之误】

遂如晋乞师【下○当在上孙桓子还于新筑之上】

无能为役注不中为之役使【不中误无能】

邴夏音义又彼命切【彼毛本误被】

郤克伤于矢节注中军将自执旗鼔【脱军字】

三周华不注【案伏琛齐记云不音跗读如诗萼不鞾鞾之不谓华蒂也言此山孤秀如华跗之注于水太白诗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峯兹山何峻秀防翠如芙容是也】

丑父寝于轏中疏周礼巾车士乘栈车【巾监本误中】

韩厥执絷节疏陈侯免拥社【社毛本误杜】示之以臣礼【下事之二字疑衍】

郤献子伐齐齐侯来献之以得殒命之礼【下衍也字脱一齐字】且惧节音义扶亦切【亦误赤下辟女子音义同】

丑父节音义茷扶发切【发通志堂本作废案茷字具有二音】

韩厥节注故三入晋军求之【军监本误君】

遂自徐关入【徐误齐】

女子节注锐司徒主锐兵者【主监本误王】

苟君与吾父免矣可若何【何毛本误乎】

晋师从齐师入自丘舆【晋师误晋侯】

而使齐之封内节注使垄亩东西行【案朱氏鹤龄云晋师至齐必渡河经齐之西境故使齐之耕者迁其陇亩于东留西隅以便晋之驱侵注西字衍文】

萧同节疏子今轻齐侯之母【子毛本误乎】是此者以不孝之事令诸侯也【是疑若字误】

五伯节疏大彭豕韦为商伯矣【脱矣字】

敝邑节疏刘以为齐人请战言敝邑脱或有幸战胜亦云从也【刘监本误则言毛本误亦】

而纾音义纾音舒【舒误纾】

若苟有以借口而复于寡君【监本借下误衍一于字】

赐三帅节疏赐三至之服○周礼典命云【命云误士命】舆师候正亚旅【师误帅】

三帅至之物○玉路天子车之尊者【玉误王】凡田冠弁物【田周礼作甸注甸田猎也】

始厚塟用蜃炭【蜃释文作】

重器备疏多为明器也【明监本误皿】用器敦杅盘匜【杅监本误从手】椁有节疏桢翰榦也【桢误从真下同】

晋三子自役吊焉【三误二疏同】

疏哭于至以塟○曰孤某使某请事【脱下某字】

楚之讨陈夏氏也注在宣十一年【十一误十二】

杀御叔注御叔夏姬之夫亦早死【早毛本误卑】

其必因郑节注邲之战荀首囚之【荀首囚之误以荀首囚也】

莫如惠恤其民而善用之【善下误衍其字】

二君节注公赂之而退【赂误略】

匮盟节疏然诸侯之卿畏晋【卿监本误琅】非是畏晋之义【非当亦字误】

民之攸塈【塈毛本误暨下同】

众之不可以已也【脱以字】

淫从音义子用切本亦作纵【子误才毛本阙本字】

传三年诸鄤音义又莫干切【干监本误于】

叔孙侨如围棘节注侨如叔孙得臣子【案顾氏炎武云解宜在二年战于鞌下】

公问节疏晋立三军其佐有六【其毛本误将】

齐侯朝于晋节疏景公不敢当【当史记作受】当读此传将授玉以为将授王【王误玉】

晋侯享齐侯节疏晋郤至衣韎韦之跗注是也【注监本误注】皮弁之服十五升白布衣【十监本误千】

传四年宋华元来聘节疏始聘焉礼也【焉监本误为】

伐郑取汜祭【汜毛本误泛疏内泛汜互误处寻义可知案陆氏陇其云案韵防举要成臯之汜水音似从巳襄城之泛水音凡从汉高即位之泛亦从而音泛曹咎自到之汜水则即成臯之汜水也】疏襄城县有南泛【南误西】字书水旁已为泛【误已】

经五年盟于虫牢注郑地【郑误归】

传请见音义次注皆同【次衍字】

许灵公节注前此年郑伐许故【许误楚此当比字误】

传六年晋伯宗节音义种章勇切【章误草】

沃饶节疏盬盐至池是○说文云盬河东盐池袤五十一里广七里周总百一十六里【案读左日钞引说文河东盐下有河东盐三字是也总字说文无】

公揖节疏君日出而视朝【脱出字】故司士掌治朝之仪【士下当脱云字】

易觏则民愁云云【案陆氏粲云或疑此传文有误当作易觏则垫隘垫隘则民愁于理为顺】夫山泽节疏沃土之民不材逸也【逸国语作淫】大史公曰【史衍字】近宝节疏商贩事之末也【贩毛本误贬】

楚子重伐郑节注前年郑晋盟【郑误楚】

经七年呉伐郯音义郯音谈【监本误作注】

传尔以谗慝节音义请使【误两使】

经八年纳币疏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脱下字】诸侯不可求媒于其国【其毛本误他】诸侯昏礼亡【亡误云】荡意诸之父者【意毛本误义】

来赐公命注八年乃来缓也【缓监本误绥】

疏天子之见经者三十有四【四误二】王使荣叔归含【含毛本误舍】

杞叔姬卒注女既适人【女监本误文】

衞人来媵注夫人及左右媵各有侄娣【各误乃】

传饯之音义送去食也【案说文无食字】

今有二命节疏故以小国所望而归之【以疑为字误】

七年节音义耦五口切【五误苦】

犹之未逺是用大简【简毛诗作谏】

晋浸沈节音义舆音余【舆误与】

頼前哲以免也【哲释文作喆】

城已恶音义已犹太也【太误大】

经九年盟于蒲注在长垣县西南【垣毛本误咺】

如宋致女疏桓三年九月云云【三年误二年】其成妇之礼【上当脱致字】

楚人入郓注楚偏师入郓故称人【人毛本误入】

传逆叔姬为我也【释文无为字云为衍字也】

敢拜节音义緑本或作褖【褖监本误禄】

晋侯观于军府【上脱○】

疏即今獬廌冠【廌监闽本作豸】

召而吊之节疏自大夏之西昆仑之阴【昆仑吕氏春秋作阮隃】昭二十一年传【二十误三十】泠州鸠藏之【藏疑】

不知其他节疏礼君至君也【二十四字当在下名其二卿尊君也节下】虽有丝麻节疏菅似茅而滑泽无毛柔韧宜为索【脱而柔二字韧误肋下同】沤及曝尤善【案原文一作沤乃尤善矣】其韧如菅【其误明】经十年公会晋侯节疏是大子州蒲也【脱州蒲二字】汉末有汝南应劭作旧名讳议云昔者周穆王名满晋厉公名州满【监本讳误】

冬十月【案礼记中庸疏成十年不书冬十月此有者当是后人妄增耳今案公羊经文无此三字】传晋侯梦大厉节疏则括之祖公明是也服防又以为公明之鬼【括上当脱同字又当故字误鬼下当脱然字】

公梦疾节疏则此膏为连心脂膏也【为误谓】刘以为唯释者为膏【唯释者误释首者从注解辨误校】

医至节注达针也【脱也字从释文挍针释文作鍼云鍼音针】

于是籴茷未反注籴茷【茷监本误茂】

经十一年郤犫来聘注郤克从父昆弟【父当祖字误出疏昆今作兄】传声伯节音义聘匹正切【匹误四】

穆姜节疏长妇谓稚妇为娣妇【下监本脱娣妇二字】释亲又云女子同出云云【又监本误文】

王命刘康公节音义单音曰善【单监本误辈】

疏其刘子单子之言【其监本误则】

令狐音义力丁切【丁监本误下】

而背音义卷内皆同【皆误背】

经十二年会于琐泽音义【璅素果切依字宜作九字脱】

传癸亥节音义贽本又作挚【挚毛本仍作贽误】

金奏节疏以钟镈播之【鏄仪礼注作鑮】是金为奏节之初【节当乐字误】

如天节疏宾朝聘者【宾误实】

于是节疏礼聘义记曰聘之礼至大礼也【聘之礼记作聘射之礼义毛本误仪】

宴以节疏宣十六年传曰【曰当依监本作云】

故诗曰节注止于扞难而已【于毛本误干】音义干本亦作扞又如字【下误衍下同二字亦毛本误一如字】

略其节音义噬市制切【市毛本误帝】

疏令之侵害邻国【令毛本误合】

故诗节疏故解之此举诗之正云云【此当云字误】

盟于赤棘注晋地【案顾氏炎武云赤棘解见元年此重出】

经十三年乞师疏若言召兵或容辞说【言监本误能】

传孟献子节疏但言有所局【局监本误拘】

宣伯欲赐注欲王赐己【巳误也】

成子受脤节疏天王使石尚来归蜃【蜃经作脤】释天云起大事云云【释天误释文】

能者养之以福【案陆氏灿云汉书律厯志引此语作能者养以之福又氏慎引汉酸令刘熊碑辞云猗与明哲秉道之枢养以之福惟德之隅葢古本如此今作养之以福当误倒也】

疏或膰或炙【炙误从夕下并同膰诗作燔】

民受至反乎○此行其不得反乎尔【尔疑衍字】俱是于祭末受而执之【末受误未度从经传通解校】

戮力同心【戮释文从力旁作】

郑人怒君之疆埸【埸误从昜旁作音义同】

注晋自以郑贰于楚故围之【贰误二】

蔑死我君音义本或以我字在死上非【脱非字】

迭我节疏知费即滑也【知误如】

令狐之会疏今吕相虽奉君【下疑脱命字】

昵就寡人【昵释文作昵】

不更女父疏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官公字互误】驷车庶长十八大车庶长十九【案汉书无下车字当衍文】

曹宣公节音义丽力驰切径音经【丽字误在径字音下】

反军节注子驷穆公子【子驷毛本误于驷】

传十四年晋侯强见孙林父焉【强释文作彊】

兕觵其觩【觵释文作觥】音义觩又巨彪切【巨彪字误倒】

疏一饮七升为过多【升字毛本误】

经十五年晋侯执曹伯疏今传因曹伯发凡【凡监本误兄后可知不出】其称人之例于义为然也【称人上疑脱不字】故归之京师【故监本误欲】

宋华元出奔疏元始至河本未至晋【始毛本误如】

会呉于钟离注呉夷未尝与中国会【未监本误昧】

传诸侯节疏敢失其守节者乎【守毛本误安下塟宋共公节疏守生小司寇鳣误同】经十六年雨木冰音义旧于付切【于误子】

晋人执季孙行父节疏于时行父从公伐郑【时毛本误是】传郑人覆之节音义又芳又切【下脱汋音勺又七药切一音常药切一十二字】与往音义与音预【下脱注同二字】

立我烝民节疏昔我先世后稷【先下误衍王字】

渎齐盟音义徒木切【木误不】

而疲民节疏食话言【话毛本误语】

人恤所□【□误底下同后凡音旨者皆当作□】

子其勉之节疏民知所适【知毛本误之】

晨压音义于辄切【辄字监本误】

在陈而嚣【嚣误从贡后并同释文作嚻】音义注及后同【后毛本误下】巢车音义兵车高如巢【案说文作兵高车加巢】

南国节疏为飞矢之象【矢毛本误失】是非无可以明【毛本可字阙】栾范以其族夹公行疏杜云二族者顺作之文【作当传字误】乃掀音义则公轩起也【轩毛本误掀】

癸巳节疏申鲜虞之傅挚【傅监本误传】

射月音义下至使射吕锜皆同【锜监本误猗】

韎韦节疏郑诗注云【注当作笺后同】谓要脚连耳【谓毛本误为】免胄节音义一本或作与【或衍字】

不敢拜命疏为其拜而□拜【其误共】

为事节音义撎举手下手也【举手误举首】

疏周礼大祝辨九拜【拜经文作】

谍辂之疏今谓之细作人也【人疑是字误】

纳旌于弢中疏故旌为之总名【为毛本误谓】

蓐食申祷注申重也【重监本误童】

子反醉而不能见疏荆共王与晋厉公战于鄢陵【共吕览作龚恭同】竖阳谷操酒而进之子反曰却酒也【原文操下有黍字反下有叱字却作訾退二字】子反曰却酒也【原文作亟退却也】甘而不能絶于口以醉【脱以字】

周书节疏不常于一人也【一监本误明】

而亦闻之矣注闻子玉自杀【玉毛本误二】

秋会于沙随【上脱○】

若有罪节音义试【误式】

疏则侯伯既列于会云云臣人不得杀之【则衍字不字脱】君唯不遗德刑【遗毛本误以】

疏是诸侯称名者是罪责之事【者当皆字误】

子叔声伯使叔孙豹云云【声毛本误申】

疏声伯正可因之以请【正疑止字误】

为食节注声伯戒叔孙云云【戒监本误臧】

曹人复请于晋【上脱○】

而惠儌周公之福【儌误徼】

使立于高国之间【国毛本误固】

经十七年公孙婴齐节疏六日壬辰【辰毛本误申】十月庚午【下毛本衍午字】貍脤即是其一【是毛本误知】

传施氏卜宰注卜立家宰【家误冢】

或与已琼瑰节疏玫瑰珠也【玫毛本误玖】琼瑰石而次玉【石毛本误食】

大夫用璧【璧误碧】

济洹之水【济毛本误齐】

反自节音义一本作自鄢陵【脱一字自毛本误目】去起吕切【下脱下文同三字】

季子欺余注公反以为郤至夺孟张豕【孟监本误盂】

御轨以刑注刑治近也【也衍字下注辞谢书与偃也故云辱也辞不往也三也字并同】舒庸人节注东夷国【下衍人字】

传十八年使荀防节注悼公周也【也衍字下注言有命也夷羊五之属也二也字同】

王湫音义徐子鸟切【鸟误乌】

使魏相节疏以免其子【其子国语作子羽注子羽知庄子荀首之子防也】其子孙不可不崇也【脱孙字】曰武子之季文子之母弟也【脱上之字】魏颗以身退秦师于辅氏【脱师字】至于今不育【育误忘注育遂也】公以赵文子能恤大事【大误人】

荀家节疏荀会文敏【防国语作襘】膏粱之性难正也【粱误从木】使士渥浊节疏知栾纠之能御以和于政也【政误正】校正属焉【校毛本误挍下并同】

疏以晋语知是栾纠也【栾监本误乐】周礼大御御官之长别有戎仆掌御戎车【御经文作驭戎仆监本误戒仆】校人掌王马之政【王监本误主】

使训节注戎士尚节义【下衍也字】

荀宾节疏掌羣右之政令【脱令字】能用五兵者属焉【焉监本误马】

程郑节疏祁奚至知礼○知籍偃之惇帅旧职而共俭也【帅误师晋语作率】知程郑端而不淫【郑下衍为字】舆尉舆司马者皆上军官也【下舆字监本误与】

程郑至知礼○命仆及七驺咸驾载旌旐【及误夫旐误旗】六系为廏【为毛本误马】天子十有二闲邦国六闲【闲毛本误间】校人乘马一师四圉【校监本误教】每廏为一闲二百一十六匹【一十误二十】则天子良马五种各有四百三十二匹【二匹毛本误三匹】驽马三之四百三十二匹【三十二误三十三】十二匹一趣马也【趣监十误起】

凡六官节注晋时置六卿为军帅【置监本误葢】音义长丁丈切【丈监本误支】下之帅为帅皆同【下衍也字】

疏于时晋立六卿【时毛本误是】

复霸音义下及注复入皆同【入监本误人】

疏以乡曲之学足以忿人【上以字疑衍】

郑伯侵宋节注曹门宋城门也【也衍字下注有卑让之礼也以救宋也二也字并同】

纳宋鱼石节注独书鱼石为帅告【帅误师】

凡去其国节疏侯獳爱君以请【獳误孺】此既明证【既疑即字误】在于归复则曰国逆【下脱国逆二字】则皆非例所入【入监本误人下而入即入并同】杜所以云四条不通君臣取国有家之大例即是事通君臣者【不当衍字即疑又字之误】

遇楚师节注靡角宋地【宋监本误朱】

塟我君成公节疏非是得道顺礼唯成公耳【非是下当脱顺礼二字】

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六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下 公孙丑章句下·孙奭
  卷四【起桓公元年尽二年】·杜预
  陆氏诗疏广要卷上之下·毛晋
  卷三十五·李光地
  卷七·盛世佐
  周礼全经释原后序·柯尚迁
  第5章 交响乐·胡适
  第二十二章 禅宗:静默的哲学·冯友兰
  卷二十四·佚名
  卷六十六·佚名
  卷十九·赞宁
  大菩薩藏經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卷十四·佚名
  第五十三卷·佚名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三卷·灌顶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赵与洽·唐圭璋

      与洽字景周,号赣庵,秦王德芳九世孙。绍定二年(1229)进士。姓氏亦见自号录。洪咨夔平斋文集卷二有寄赵景周抚干诗,盖曾官安抚司干办公事。   摸鱼儿   梅   甚幽人、被花勾引,庭皋遥夜来去。江空岁晚谁为伴,只有琼

  • 静春堂诗集目录·袁易

    卷一过泰伯庙游灵岩酬汤师言昆山冬夜见寄寄承天寺书记水仙花过定慧院寻陈舜咨不见诸友约游虎丘不及往游苏子美沧浪故园登开元寺阁观浮海石佛金鳯花寄钱徳钧徳钧时在钱塘赠竹径梅隠院观鱼寄汤师言倩徳钧书数诗故章末及

  • 卷十二·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二  宋 郭知达 编古诗往在【赵云此篇六叚铺叙甚明旧注乱之】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赵云彤宫天子之宫丹谓之彤故丹墀谓之彤墀】中宵焚九庙【天子九庙 赵云天子七庙王莾増为九庙今云

  • 卷三百二十八 列传一百十五·赵尔巽

      常青 蓝元枚 蔡攀龙梁朝桂 普吉保 丁朝雄 鄂辉 舒亮   常青,佟佳氏,满洲正蓝旗人。父安图,官至江西巡抚。常青自宁郡王府长史累迁察哈尔都统,杭州、福州将军。乾隆五十一年,署闽浙总督。诸罗县民杨光勋与其弟争家业,

  • 第二十五回 下辣手害死王皇后 遣大军擒归沙钵罗·蔡东藩

      却说许敬宗系杭州新城人,就是隋忠臣许善心子。善心为宇文化及所杀,敬宗辗转入唐,因少具文名,得署文学馆学士,累迁至礼部尚书。唐书奸臣传,首列许敬宗,故本编特详叙履历。武昭仪得宠,敬宗乘势贡谀,甘作武氏心腹。武氏谋夺

  • 卷八·陈继儒

    宋萧惠开,尝为益州刺史。及明帝即位,惠开因四方反叛,后虽归顺,负才不得志。每谓人曰:“人生不得行胸臆,虽百岁犹为夭。”未几发病,殴血吐物如肺肝而死。萧楚方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ldq

  • 卷之一百二十·佚名

    洪武十一年冬十月庚子朔○辛丑晋相府奏请改太原府城隍之神为晋国城隍之神诏从之○癸卯赐凤阳各卫指挥千百户绮帛人四疋○丁未享太庙○戊申敕谕总兵官指挥杨仲名曰兵以卫民必先于伐暴三苗不遵教化朕命尔帅师讨之昨已知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六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九年九月乙未朔大学士沈一贯上疏恭谢册立 圣谕因言日今圣节已过宫闱多暇寒温甚适嘉会惟时跂立下风翘傒吉旦伏冀早发以慰群瞻其言殊切至云○南京兵部尚书邢玠请在籍养母奉旨卿外国归来便道省母准展限三月住赞

  • 雍正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宦遊偶記卷上·陈惟彦

    石埭陳惟彥劭吾辨開州無教案斷楊氏承襲事爭開州報災事書田其嘴事判婺川命案辭安順府釐捐整頓貴州釐金免黎平票差催糧緝匪得殺人案記龍世渭事記鴨販事○辨開州無教案光緒甲午四月三日余涖任開州 【 先是丁丑以助振獎大

  • 韩亻屋传·欧阳修

    韩亻屋的字叫致光,京兆府万年县人。他考中了进士后,任河中府幕僚。后被召进朝廷任命为左拾遗,因为生病免职了。多次升官后任左谏议大夫。宰相崔胤兼任度支,任命他做副手。王浦又推荐他任翰林学士,后升任中书舍人。韩亻屋曾

  • 卷三百三十七·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三百三十七明 杨士奇等 撰御边宋光宗时彭龟年论边防事宜疏曰臣闻北敌近有鞑靼诸国之兵河北又遭水旱狎至之变度其事势和好必坚唯闻河南流人并无

  • 议练民兵守淮疏·辛弃疾

    臣闻事不前定不可以应猝、兵不预谋不可以制胜。臣谓两淮裂为三镇,形格势禁,足以待敌矣,然守城必以兵,养兵必以民,使万人为兵,立于城上,闭门拒守,财用之所资给,衣食之所办具,其下非有万家不能供也。往时虏人南寇,两淮之民常望风奔

  • 卷三十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九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武成血流漂杵之云乃纣之前徒倒戈之所为荀子以为杀者皆殷人非周人者是也而孟子之不信何哉曰此亦拔本塞源之论葢虽杀者非我而亦不忍言也程子以为孟子设为是言葢得其

  • 第二 反应 1·王诩

    【原文】古之大化者①,乃与无形②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③,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④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注释】①大化者:指广泛深远的教化。化,教化。②

  • 日下旧闻考·于敏中

    城镇志。原名《钦定日下旧闻考》。稽考北京历史、城坊、名胜、建制、宫廷、岁时风俗的大型史料集。于敏中等编纂,共八册,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出版。该书为清乾隆三十九年乾隆帝弘历派窦光鼐、朱筠等根据《日下旧闻

  • 小学诗·谢泰阶

    《小学诗》,是由清代人谢泰阶根据宋代大学者朱熹所著《小学》而改编的儿童启蒙教材,全篇依《小学》一书的内容为主轴,依次分为立教、明伦和敬身。语言通俗易懂,通用五言句,并以四句为一段,整齐押韵,颇便诵读。书中,关于养成进

  • 谈渊·王陶

    宋代文言轶事小说。北宋王陶撰。仅一卷, 《宋史·艺文志》著录,今不存。 《绀珠集》及《说郛》卷三十四录遗文十余则。本书杂录五代至北宋前期的朝野遗闻。有关李煜的有三则,《李后主善诗》云:太祖一日小宴,顾江南国主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