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原序

春秋属辞原序

春秋古史记也夏商周皆有焉至吾孔子则因鲁国之史修之以为万代不刋之经其名虽同其实则异也盖在鲁史则有史官一定之法在圣经则有孔子笔削之旨自鲁史云亡学者不复得见以验圣经之所书往往混为一涂莫能致辩所幸左氏传尚存鲁史遗法公羊谷梁二家多举书不书以见义圣经笔削粗若可寻然其所蔽者左氏则以史法为经文之书法公谷虽详于经义而亦不知有史例之当言是以两失焉尔左氏之学既盛行杜预氏为之注其于史例推之颇详杜氏之后唯陈傅良氏因公谷所举之书法以考正左传笔削大义最为有徴斯固读春秋者之所当宗而可憾者二氏各滞夫一偏未免如前之蔽有能防而同之区以别之则春秋之义昭若日星矣奈何习者多忽焉而勿之察其有致力于此而发千古不传之秘者则赵君子常其人乎子常蚤受春秋于九江黄先生楚望先生之志以六经明晦为己任其学以积思自悟必得圣人之心为本尝语于子常曰有鲁史之春秋则自伯禽至于顷公是己有孔子之春秋则起隐公元年至于哀公十四年是已必先考史法然后圣人之笔削可得而求矣子常受其说以归昼夜以思忽有所得稽之左传杜注备见鲁史旧法粲然可举亟往质诸先生而先生殁已久矣子常益竭精毕虑几废寝食如是者二十年一旦豁然有所悟入且谓春秋之法在乎属辞比事而已于是离析部居分别义例立为八体以布列之集杜陈二氏之所长而弃其所短有未及者辩而补之何者为史策旧文何者是圣人之笔削悉有所附丽凡闇昧难通歴数百年而弗决者亦皆迎刃而解矣遂勒成一十五卷而名之曰春秋属辞云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矣濓颇观简策所载说春秋者多至数十百家求其大槩凡五变焉其始变也三家竞为専门各守师说故有墨守膏肓废疾之论至其后也或觉其胶固已深而不能行逺乃仿周官调人之义而和解之是再变也又其后也有恶其是非淆乱而不本诸经择其可者存之其不可者舍之是三变也又其后也解者众多实有溢于三家之外有志之士防粹成编而集传集义之书愈盛焉是四变也又其后也患恒说不足耸人视听争以立异相雄破碎书法牵合条类哗然自以为高甚者分配易象逐事而实之是五变也五变之纷扰不定者盖无他焉由不知经文史法之殊此其说愈滋而其防愈晦也欤子常生于五变之后独能别白二者直探圣人之心于千载之上自非出类之才絶伦之识不足以与于斯呜呼世之说春秋者至是亦可以定矣如濂不敏窃尝从事是经辛勤鑚摩不为不久卒众说不得其门而入近获缔交于子常子常不我鄙夷俾题其书之首简濂何足以知春秋间与一二友生启而诵之见其义精例密咸有据依多发前贤之所未发譬犹张乐广厦五音繁会若不可以遽定细而听之则清浊之伦重轻之度皆有条而不紊子常可谓深有功于圣经者矣濓何足以知春秋輙忘僭逾而序其作者之意如此若夫孔子经世大防所以垂宪将来者已见子常之所自着兹不敢勦说而渎告之也子常姓赵氏名汸子常字也歙休宁人隐居东山虽疾病不忘著书四方学子尊之称为东山先生子常别有春秋师说三卷春秋左氏传补注十卷春秋集传十五卷与属辞并行于世前史官金华宋濓谨序

六经同出于圣人易诗书礼乐之旨近代说者皆得其宗春秋独未定于一何也学者知不足以知圣人而又不由春秋之教也昔者圣人既作六经以成教于天下而春秋教有其法独与五经不同所谓属辞比事是也盖诗书礼乐者帝王盛德成功已然之迹易观隂阳消息以见吉凶圣人皆述而传之而已春秋断截鲁史有笔有削以寓其拨乱之权与述而不作者事异自弟子高第者如游夏尚不能賛一辞苟非圣人为法以教人使考其异同之故以求之则笔削之意何由可见乎此属辞比事所以为春秋之教不得与五经同也然而圣人之志则有未易知者或属焉而不精比焉而不详则义类弗伦而春秋之旨乱故曰属辞比事而不乱者深于春秋者也有志是经者其可舍此而他求乎左氏去七十子之徒未逺而不得闻此故虽博览遗文略见本末而于笔削之旨无所发明此所谓知不足以知圣人而又不由春秋之教者也公羊谷梁以不书发义啖赵二氏纂例以释经犹有属辞遗意而陈君举得之为多庶防知有春秋之教者然皆泥于褒贬不能推见始终则圣人之志岂易知乎若夫程张邵朱四君子者可谓知足以知圣人矣而于属辞比事有未暇数数焉者此五经微旨所以闇而复明春秋独郁而不发也自是以来说者虽众而君子一切谓之虚辞夫文义虽隽而不合于经则谓之虚辞可也而亦何疑于众说之纷纷乎善乎庄周氏之言曰春秋经世先王之志圣人议而弗辩此制作之本意也微言既絶教义弗彰于是自议而为讥刺自讥刺而为褒贬自襃贬而为赏罚厌其深刻者又为实録之说以矫之而先王经世之志荒矣此君子所谓虚辞者也故曰春秋之义不明学者知不足以知圣人而又不由春秋之教也岂不然哉间尝窃用其法以求之而得笔削之大凡有八盖制作之原也春秋鲁史也虽有笔有削而一国之纪纲本末未尝不具盖有有笔而无削者以为犹鲁春秋也故其一曰存策书之大体圣人拨乱以经世而国书有定体非假笔削无以寄文故其二曰假笔削以行权然事有非常情有特异虽笔削有不足以尽其义者于是有变文有特笔而变文之别为类者曰辩名实曰谨中外故其三曰变文以示义其四曰辩名实之际其五曰谨中外之辩其六曰特笔以正名上下内外之殊分轻重浅深之弗齐虽六者不能自见则以日月之法区而别之然后六义皆成无微不显故其七曰因日月以明类自非有所是正皆从史文然特笔亦不过数简故其八曰辞从主人是皆所谓议而弗辩者也虽然使非是经有孔门遗教则亦何以得圣人之意于千载之上哉乃离经辩类析类为凡发其隐蔽辩而释之为八篇曰春秋属辞将使学者由春秋之教以求制作之原制作之原既得而后圣人经世之义可言矣安得属辞比事而不乱者相与订其说哉新安赵汸序

春秋属辞原序

猜你喜欢
  止雨第七十五·苏舆
  卷十四·汪克宽
  卷九·真德秀
  卷八十三·山井鼎
  提要·张自超
  卷三·康熙
  卷一·吕本中
  第三 内揵 1·王诩
  卷十五·僧祐
  卷五百六十二·佚名
  声闻品第九·佚名
  第二章 《玉历》的内容·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卷二十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零三·彭定求

        卷303_1 【铜雀妓】刘商   魏主矜蛾眉,美人美于玉。高台无昼夜,歌舞竟未足。   盛色如转圜,夕阳落深谷。仍令身殁后,尚纵平生欲。   红粉泪纵横,调弦向空屋。举头君不在,惟见西陵木。   玉辇岂再来,娇鬟为

  • 冯应瑞·唐圭璋

      应瑞字祥父,号友竹。   天香   宛委山房拟赋龙涎香   石流痕,残沙拥沫,骊宫夜蛰惊起。海市收时,鲛人分处,误入众芳丛里。春霖未就,都化作、凄凉云气。惟有清寒一点,消磨小窗残醉。   当年翠篝素被。拂余薰、倦怀

  • 卷三十·陈廷敬

    目  录 十二调六十九体,一百二字西平乐七体又名西平乐慢 山亭宴一体 望春回一体 水龙吟二十五体又名丰年瑞、鼓笛慢、龙吟曲、小楼连苑、庄椿岁 斗百草二体 石州慢六体又名柳色黄、石州引

  • 槎翁诗集卷六·刘崧

    (明)刘嵩 撰○七言律诗题刘道士杏林图白鹤观前红杏林高人习隠契玄心悬壶通市天光近采药乱山云气深微雨独携松下屐清风时动壁间琴望中疑是旌阳宅车马萧萧费逺寻题山水画絶壁芙蓉四面开中天积翠郁崔嵬苍烟尽卷秋光去飞雨

  • 卷四十七·徐世昌

    赵执信赵执信,字仲符,号秋谷,益都人。康熙己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右赞善。有《饴山堂集》。除草久旱惜庭草,秋来随意繁。宁知藉残雨,亦复碍闲门。芳芷元殊臭,寒霜岂有恩。殷勤向原野,何处不春温。出宫词

  • 康与之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康与之字伯可,号顺庵,洛阳人,居滑州(今河南滑县)。生平未详。陶安世序其词,引与之自言:“昔在洛下,受经传于晁四丈以道,受书法于陈二丈叔易。”建炎初,高宗驻扬州,与之上《中兴十策》,名振一时。秦桧当国,附桧求进,为桧门

  • 卷一百四·列传第一·柯劭忞

      ○后妃   烈祖宣懿皇后 太祖光献翼圣皇后(忽鲁浑皇后以下附) 太祖忽兰皇后(古儿八速皇后以下附) 太祖也遂皇后(察合皇后以下附) 太祖也速干皇后(合答安皇后以下附)太祖完颜皇后 太宗孛刺合真皇后(昂灰二皇后以下附)太宗

  • 卷之四百三十五·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十二月。庚辰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戊申皆如之。外记注○谕军机大臣等、前因天津上海江甯湖北所设之制造枪石滟驳各局厂。谕令裕禄、刘坤一、张之洞确查

  • 第三十二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吕思勉

    公元189年,灵帝崩。灵帝皇后何氏,生子辩。美人王氏,生子协。灵帝属意于协,未及定而崩,属协于宦者蹇硕。这蹇硕,大约是有些武略的。当黄巾贼起时,汉朝在京城里练兵,共设立八个校尉,蹇硕便是上军校尉,所以灵帝把废嫡立庶的事情付

  • 茹皓传·魏收

    茹皓,字禽奇,是旧时吴地人。父亲茹让之,本名为要,随从刘骏属下巴陵王休若为部将,到达彭城。当时南方闹饥荒动乱,就客居在淮陽上党。茹皓十五六岁的时候,任县金曹吏,颇有姿色容貌,性情谨慎柔顺。南徐州刺史沈陵见了他非常喜爱,他

  • 卷一·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寿盛典卷一宸章【一】【臣】等谨案诗书所载帝王年夀若尧典在位七十载禹谟舜宅位三十三载虽皆自言而其文则史臣所纪至若喜起之歌有篇名而言夀南风之歌有篇名而无

  • 晋纪二十六 烈宗孝武皇帝上之中太元元年(丙子、376)·司马光

    晋纪二十六 晋孝武帝太元元年(丙子,公元376年) [1]春,正月,壬寅朔,帝加元服;皇太后下诏归政,复称崇德太后。甲辰,大赦,改元。丙午,帝始临朝。以会稽内史郗为镇军大将军、都督浙江东五郡诸军事;徐州刺史桓冲为车骑将军、都督豫、江

  • ●皇朝通典總目·佚名

    食貨典 【 凡十七卷】卷一至十七選舉典 【 凡五卷】卷十八至卷二十二職官典 【 凡十八卷】卷二十三至卷四十禮典 【 凡二十二卷】卷四十一至卷六十二樂典 【 凡五卷】

  • 卷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十九户口考【一】【臣】等谨按古者夫家之数稽於司徒生齿之版登於天府盖有德而後有人即户口之登耗可以徵治理焉而夫布口算之则亦国家惟正之供与田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七十三·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三 洪武五年三月戊申朔,应天府言:“运输官物,悉役在京之民,其力甚劳。”上谕省臣曰:“京师之民,自开国以来,皆其供亿劳费,倍于外郡。今天下太平正当休养之,岂可重扰耶?凡有差役,宜悉免之。” 己酉,上以

  • 卷第一·宗密

    △敕太原府大崇福寺△沙门 澄观别行疏 圭峰草堂寺沙门 宗密随疏钞 自下明能述人名者即敕太原府等言太原府者即总指其处即三京之北京也地列河东卫之分野即古之并州大崇福寺者曲指别处简非开元龙兴石室等也梵云毗呵

  • 目录·佚名

    法玺印禅师语录目录卷第一序同安上堂晚参卷第二同安上堂卷第三龙门上堂越山升座卷第四清化上堂晚参卷第五小参普说示众茶话卷第六法语卷第七勘验机缘参见机缘卷第八书启卷第九真赞自赞卷第十颂古偈诗卷第十一佛事卷

  • 费太公传·钱基博

    《费太公传》,民国学者钱基博撰。费太公名允嘉,清末著名的义侠之一。清末民初,学者爱颂红妆,喜写侠客,从而存留了许多社会下层的珍贵史料。《费太公传》即其中的一篇。据《虞初近志》本标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