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提纲卷三    宋 陈则通 撰

侵伐门

吴楚越兵争例

成七年吴入州来【楚邑】

襄三年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 十有四年楚公子贞帅师伐吴 二十有四年楚子伐吴 二十有五年吴子遏伐楚门于巢卒

昭四年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胡子沈子淮夷伐吴 五年楚子蔡侯陈侯许男顿子沈子徐人越人伐吴 十有三年吴灭州来 十有七年楚人及吴战于长岸二十有三年吴败顿胡沈蔡陈许之师于鸡父 二十有四年吴灭巢 三十年吴灭徐徐子章羽奔楚 三十有二年吴伐越

定二年楚人伐吴 四年蔡侯以吴子及楚人战于柏举楚师败绩吴入郢 五年於越入吴 十有四年於越败吴于欈李

哀十年楚公子结帅师伐陈吴救陈 十有三年於越入吴

呜呼甚矣晋人之以计中吴也始则教吴之叛楚而通其交终则俟楚之衅吴以絶其好甚矣吴人之以计中楚也始则攻楚之与国而令其疲终则去楚之与国而令其孤至今读春秋者徒知吴病楚而已不知其谋楚之巧徒知晋通吴而已不知其谲吴之深也我宣公之八年楚人疆舒蓼盟吴越而还吴之为楚役旧矣吴未始叛楚也而教之叛楚吴未知战陈也而教之战陈吴未尝会诸侯也而诱之会诸侯蒲之役不至鸡泽之役不会跨海求好此非吴人之本心锺离善道戚相之数会中国每汲汲焉於吴者以晋方谋郑楚骤争之念诸侯莫可以制楚独吴居肘腋能为楚患晋惟恐吴之衅不亟也州来之入吴始挑怨於楚鸠兹之克楚复结衅於吴两雄相持莫肯先下晋遂得从容三驾以伐郑楚不敢争者畏强吴得以议其後也萧鱼以後楚方忿吴不复问郑晋已得郑不复恃吴昔也招而进之膝今也麾而置之地特未有辞耳襄公十有三年吴伐楚丧衅日已稔晋之谋国者亦曰吴日有事於楚不幸楚伐吴吴请师以救吾其能兴师数千里以救之乎又不幸吴伐楚吴请粮以济吾其能告籴於诸侯以予之乎从之我疲於奔命不从吴易以生怨不如因其伐楚丧也而退之我直彼曲不复有辞矣故十有一年会萧鱼十有四年会于向者晋不复恃吴故也不然无瑕可以戮人襄之二年晋师宋师卫甯殖同伐郑丧使郑人得以藉口尚何责於区区蛮夷之吴也哉此吴人堕晋人计中者也噫孰料楚人堕吴之计也哉楚无陈蔡郑许则不能抗衡北方无荆州羣蛮则不能自保其国随人叛则不得志於汉东庸濮叛则申息之门不启僻在荆山与蛮杂居号为长雄一有反噬旁徨四顾吴直海滨一微国耳以封境之大孰与楚以兵力之强孰与楚一旦伐巢伐徐又入州来楚人之右臂几断一伐以子重【襄三年】再伐以子囊【襄十四年】东奔西救竟不得息肩子囊将死【襄十四年传】凛然有朝夕及郢之忧然犹大夫奔命未闻楚子之亲辱於吴也襄二十有四年楚子伐吴以无功返吴人自此有轻楚之志二十有五年吴子攻巢殪於一矢吴人自此有不戴天之雠非楚毙吴则吴毙楚不止也然前此楚人两以大夫一以国君伐吴未闻楚子罢诸侯以有事於吴也楚灵怙其强暴卒会申之诸侯大而若陈若蔡若许小而胡沈顿夷之属疾鞭而战之明年又驱徐越而来谓目中必无吴矣卒不得志而去又明年远罢有房锺之败楚人罢劳转徙忘寝与食卒不能堪而为乾谿之事则吴人以计疲楚之效也熊居以来吴张益甚向者伐巢今遂灭巢向者伐徐今遂灭徐向入州来今遂敢於灭州来而楚人之藩篱空矣一战於长岸而楚师败再战於鸡父而六国之师败楚人之党与尽矣吴且用伍员之计多方以误楚楚人自往伐於定公之二年诸侯不来吴已策楚之在其掌握中矣柏举之役春秋不书入楚而书入郢者楚以羣蛮为国羣蛮尽则惟郢存焉耳传自伐郯以後侵楚伐楚岁不絶书经独不书吴伐楚之文惟诸樊陨巢书伐楚以致其志其他书入州来灭州来灭巢灭徐而遽以入郢书者吾是以知楚人以诸蛮为国也虽然吴方在楚越又入吴何祸乱之相寻至此耶楚灵率诸侯伐吴越大夫夀过会其役楚子率舟师略其疆越大夫胥犴出劳王则越之仇吴楚实使之昭之三十有二年吴始以伐越书定之五年越始以入吴告十有四年越又大败吴於欈李上国诸侯方以吴为忧不知东南又有一越矣勾践归玉帛於吴归臣妾於吴如豢牲牢俟日而用之黄池之争未已越已轻兵间道造其国都矣此又非越人之以计中吴耶呜呼吴以计中楚越又以计中之吴以力胜楚越又以力胜之春秋书於越入吴於柏举之後再书於越入吴於黄池之後戒哉戒哉好用兵亟战者宜有以鉴乎此

齐伐鲁例

桓十年齐侯卫侯郑伯来战于郎 十有七年及齐师战于奚

庄九年公伐齐纳纠 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 十年公败齐师于长勺 十九年齐人宋人陈人伐我西鄙

僖二十有六年齐人侵我西鄙 公追齐师至酅弗及 齐人伐我北鄙 公以楚师伐齐取谷

文十有五年齐人侵我西鄙 齐侯侵我西鄙 十有七年齐侯伐我西鄙

成二年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会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於鞌齐师败绩

襄十有五年齐侯伐我北鄙围成公救成至遇 十有六年齐侯伐我北鄙 齐侯伐我北鄙围成 十有七年齐侯伐我北鄙围桃 高厚帅师伐我北鄙围防 十有八年齐师伐我北鄙 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 二十有四年仲孙羯帅师侵齐 二十有五年齐崔杼伐我北鄙

定七年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八年公侵齐公至自侵齐 公侵齐公至自侵齐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哀十年公会吴伐齐 十有一年齐国书帅师伐我 公会吴伐齐齐国书帅师及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获齐国书

呜呼鲁天下之望国也立乎诸侯有冠冕佩玉之气象诸侯之所尊敬而未有谋害之者齐我乎大邾莒我乎小之三国者曷为屡以侵伐书耶考之经邾之伐我必南鄙邾在鲁之南者也莒之伐我必东鄙莒在鲁之东者也齐之伐我必西北鄙齐在鲁之西北者也然而邾小於莒莒小於鲁俱非鲁之所畏服焉者独齐视鲁为大其为鲁患亦不细予得而备论之春秋之初齐鲁为敌国齐不弱鲁不足以强齐春秋之中齐晋为敌国鲁不恃晋不足以庇鲁春秋之末齐吴为敌国吴不得鲁不足以伯吴齐强而鲁之衰也晋强而齐之衰也吴强而晋之衰也此三变不直系之鲁王室诸侯一时国势之盛衰皆於此焉系吁可畏哉鲁入春秋首交邾宋次挟蔡卫与齐郑为敌国郑来输平正以离宋鲁之党继盟于艾又以合齐鲁之交伐宋入许何役之不从至桓公之三年又使姜氏抚有其国人见齐君之汲汲於鲁不知鲁国之强正齐君之所甚忌也郎之战胡为乎来哉奚之役何辞以加我哉不过加兵於鲁以弱之也犹有公子彭生拉干之事安得而加之公不惟弱鲁而又弱周庄公不於此时砺复雠之戈低首下心忍与之周旋诸儿既死春秋始有公伐齐之文不书纳纠人或疑其复雠上书纳纠下书葬齐襄公子同万古有余辠矣乾时之败公幸而免既为公讳师败绩尚何足讳哉我师败绩之後鲁弱不可复振长勺之胜无补於事齐伯将兴鲁何能为役役会盟犹未免於三国之讨至孝公齐少懦矣西鄙之侵来不敢御追又不敢及僖公之耻莫大乎以一国畏矣此非惩庄公乾时一败而然耶齐又不道伐我北鄙且国内岂不足乃卑卑然使东门遂奔荆蛮以请师虽有伐齐取谷之功不足以盖弃亲即雠之辠鲁乞师於诸侯春秋不书此特书曰公子遂如楚乞师鲁之衰可叹也已晋人世伯敝邑介在东表密迩仇雠寡君将晋是望齐人两侵一伐晋曾不以手援之沿及宣公甘心向齐会於齐朝於齐从伐莱於齐惟得免於讨之为幸晋人畏齐晋之匹兵出胜负犹未可知文十有五年齐人侵鲁明年鲁受齐盟晋置齐鲁於不问者二十年郤克忿帷房一笑之辱请伐齐不许请以私属不许无他畏齐晋之匹也断道一盟方尔北鄙之伐何为臧宣叔如晋乞师其时郤子为政薄言往愬逢彼之怒不然晋人讵肯为鲁出师耶鲁人扫竟兴师四卿并出此一役也将封疆社稷是以若其不捷晋之表里山河固无害鲁在齐之宇下其危哉其患顾不特西鄙北鄙而已春秋内大夫会伐例不过一卿此书四卿帅师会晋郤克见鲁於是役凛凛也一战胜齐遂取汶阳鲁则快矣齐君之怒犹未已也以晋故蓄憾於鲁而不敢泄者三十有二年悼公末年晋伯已怠平公新立未狎诸侯襄十五年以後齐侯伐我者四而书围者三高厚伐我而书围者一继又用大师以加之我者一春秋称君辠其君也称其大夫辠其大夫也称师辠其师衆也此所以致诸侯同围之师欤予谓鲁之仰晋也常急而晋之救鲁也常缓文十五年齐人病我不即救後二十有二年始有鞌之师非救鲁也郤克为妇人之笑辱也襄十五年齐又伐我不即救後四年始有东闾之役亦非急鲁也唯荀偃之妖梦是践也襄之二十五年崔杼来伐齐人摩厉以须庄公矣不善之积出乎尔者反乎尔者昭公暨平齐鲁得以无事景公乘晋氏之失霸也两使国夏来伐我定公於是为夹谷之会向暨齐平犹不得已今及齐平我欲之非不得已诸侯无伯之辞也齐方得鲁岂料吴人势强力大又有过於齐者哉哀公八年吴伐我为城下之盟而还鲁自是役属於吴不敢背二十年公会吴伐齐十一年又会吴伐齐吴召鲁而鲁往会之也艾陵之战上书公会吴伐下书齐及吴战而公不与焉者岂非吴人伐齐未知其曲折但使鲁人乡导之乎是故吴之霸鲁成之也予不暇於邑於吴而独於齐鲁乎责备之春秋自僖以来齐人侵伐之笔相望於史鲁独三书侵以报之两书至以危之鲁畏齐不足以为鲁矣自哀以上书齐人伐我西鄙否则伐我北鄙鄙者犹有远鲁之辞哀十一年独书国夏帅师伐我已有直至城下之辞齐之廹鲁已不容鲁矣虽然疆场之事一彼一此亦不必论春秋告夕晋伯已衰齐当伐鲁而失之者一鲁当伐齐而失之者亦一季氏逐君君自归於齐使齐人鸣钟鼓以讨意如之辠复昭公於国执意如归之京师则天下之伯当不在晋而在齐奈之何信梁丘据之邪言而止为惠不终齐之失伐鲁者一也陈恒祸齐夫子沐浴而朝请讨之使鲁人建斾於齐问简公之故以鲁之衆加齐之半何患不克天下之伯当不在诸侯而在鲁奈之何制於三家之权臣而止则见义不为鲁之失伐齐者一也呜呼齐鲁而如此将王者之事不止一伯耳孟子何以曰春秋无义战

鲁伐邾例

隐七年公伐邾

桓八年伐邾 十有七年及宋人卫人伐邾僖二十有一年公伐邾 二十有二年公伐邾取须句及邾人战于升陉 三十有三年公伐邾取訾娄 公子遂帅师伐邾

文七年公伐邾取须句 遂城郚 十有四年邾人伐我南鄙 叔彭生帅师伐邾

宣十年公孙归父帅师伐邾取绎

襄十有五年邾人伐我南鄙 十有七年邾人伐我南鄙 十有九年晋人执邾子取邾田自漷水 二十年仲孙速帅师伐邾

哀元年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二年季孙斯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伐邾取漷东田及沂西田 三年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帅师围邾 六年仲孙何忌帅师伐邾 七年公伐邾入邾以邾子益来

呜呼鲁之於邾三辠焉党强而陵弱不义间大而伐小不仁舍内而图外不智藐焉一邾介於齐宋鲁之间将恃大国之安靖已翦为仇雠岂惟邾之辠吾读春秋初年之简曰公及邾仪父盟于蔑七年公伐邾深叹夫春秋诸侯之盟俱不足恃也春秋之初宋鲁一党五年邾人郑人伐宋六年郑人来输平而鲁犹未能忘情乎宋也故为宋伐邾以媚之邻国相望择其强可以托交者是从鲁之执事岂其顾盟桓十有七年公及邾仪父盟于趡矣春盟而秋伐之盟安在哉左氏於隐七年之伐邾为宋讨於桓十七年之伐邾为宋志然则鲁宋役耳邾人两受鲁盟无一足恃自後凡霸主齐盟之外不复受盟於鲁者一百六十有五年则党强陵弱不义之罪隐桓二君实当之北杏之会邾人实来齐伯三十余年邾鲁之境得以少事宋襄代兴曹南之盟【僖十九年】邾首从之介恃宋公以凭陵诸侯蕞尔小国乃使鄫子会盟执鄫子而用之邾不有宋何恃乃尔鄫鲁之亲也鲁以宋人方伯之故犹未之问奈何又讨须句【传僖二十年邾人灭须句】举皥济之祀而墟之鲁至是始不能堪矣僖二十有一年楚执宋公於盂公乘齐伯之不复也宋人之有楚患也今年伐邾明年又伐邾呜呼邾可伐也鲁独为无辠耶春秋明道不计功正谊不谋利果以伐邾为是则僖公宜得崇明祀保小寡之褒矣今其书但与伐国取邑之辠同则鲁君之利在於取须句不在於复须句邾取而邑之鲁又取而邑之耳春秋诛意之笔可欺也哉升陉之役春秋讳之僖公乘时徼利自取丧师之辠大为诸侯羞迨晋重耳告终【僖三十三年】之明年秦师新退公伐邾取訾娄犹未快也又有襄仲之师晋驩告终【文七年】之明年嫡嗣未定文又伐邾取须句犹有惧也又为城郚之役未免间大国以陵虐小国文十有四年邾有南鄙之伐我有惠伯之师二国之憾未释也不五年邾子来朝【宣元年】邾岂忘前日之怨而下鲁哉是时宣公折节事齐而邾亦齐属也以齐故邾鲁释憾仅仅十年乘齐有惠公之丧伐邾而取绎【宣十年】遽使子家如齐谢伐邾之罪人亦有言抑君似鼠昼伏而夜动则间大淩小不仁之辠僖文宣三君实当之成公以後邾常役於齐齐服晋则邾亦服鲁五年齐与虫牢之盟邾子明年来朝十七年齐与柯陵之盟明年邾又来朝无他齐服於晋故也齐君叛晋则邾亦叛鲁襄十五年齐侯伐鲁鄙之北则邾人攻其南十七年齐侯伐鲁鄙之北邾人又攻其南无他齐叛於晋故也受命於齐而来伐鲁邾人之辠犹减於齐鲁告於晋晋人为执邾子【襄十年】亦足矣鲁何为而夺之地取邾田自漷水亦多矣鲁何为而又伐其国【襄二十年仲孙速伐邾】盖是时三家专政公若不闻公直寄生之君耳襄公【二十一年】在晋季孙敢受庶其之地昭公在乾侯季孙又纳黑肱之邑【三十一年】襄公以後邾多叛臣【襄二十三年邾畀我昭二十七年邾快】惟鲁受之惟春秋诛之历见其以恶党恶之辠隐公行朝礼於鲁奔定丧於鲁将何以辠哀公元年一卿伐之二年三卿复伐之鲁击柝闻於邾一撮之土宁不相容向取邾田犹以漷水为限今自漷以东并取之且曰及沂西田取而言及浸淫无厌之辞也不思公室四分为日久矣虽取百邾无益於鲁沂漷何为舍内图外不智之辠襄昭以下之君实当之予尝论之鲁之取邑於邾为多鲁卿伐邾於哀为多至哀公七年书曰公伐邾呜呼鲁自宣公十有八年公自出伐之文絶矣今公伐邾不知公之为季孙欤季孙之为公欤以邾子益来不知公之为邾子欤邾子之为公欤吾不忍言之也

 

春秋提纲卷三

<经部,春秋类,春秋提纲>

猜你喜欢
  八佾篇·孔子
  卷一四四·邱濬
  卷六十·陈祥道
  律吕新论卷上·江永
  第三篇 道的描摹 第二十章 人与我·林语堂
  卷二十九·魏了翁
  谢短篇第三六·王充
  卷二十八上·朱熹
  第三版自序·梁漱溟
  玉藻·姚际恒
  卷五百三十七·佚名
  卷第十·佚名
  佛学研究丛书序·太虚
  佛教与护国·太虚
  宗镜录卷第十五·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仲讷·唐圭璋

      待考。   水调歌头   昨夜乘秋兴,长啸驭清风。飘然玉宇虚廊,忽到广寒宫。解后姮娥相见,为问中秋诞节,奇特世难同。底事长庚梦,独占此宵中。   呼金免,寻玉策,检前踪。自从盘古有月,便有此仙翁。公向人间游戏,月在天

  • 忏悔·闻一多

    啊!浪漫的生活啊!是写在水面上的个“爱”字,一壁写着,一壁没了;自搅动些痛苦的波轮。(曾收入《红烛》,1923 年,上海泰东图书局)

  • 卷九十一·吴之振

    钦定四库全书宋诗钞卷九十一内阁中书舍人吴之振编卢溪集钞王庭珪字民瞻庐陵人登政和八年第调衡州茶陵丞拂衣去卢溪筑草堂因号焉时胡铨论忤秦桧谪岭南独庭珪送以诗语且触桧坐流夜郎桧死得还数召对优礼除国子监主簿主管

  • 卷五·温庭筠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温飞卿诗集笺注>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五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车驾西游因而有作 宣曲长杨瑞气凝【汉书注宣曲宫在昆明池西长杨宫在盩厔】上林狐兔待秋鹰谁将

  • 卷十四·喻良能

    钦定四库全书 香山集卷十四     宋 喻良能 撰七言絶句 望月台 灧灧氷轮林上头烟销雾敛桂花浮要看夜静天如水莫遣疎帘不上鈎 题太白祠堂 长安酒楼歌管新一曲乌栖泣鬼神狂客解龟同一醉人人知是谪仙人 倒披绮裘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一·徐乾学

    宋纪一百五十一孝恭懿圣皇帝【起柔兆困敦正月尽十二月凡一年】徳祐二年春正月丁卯朔元兵蚁附登潭州城知衡州长沙尹谷寓城中时方为二子行冠礼或曰此何时行此迂阔事谷曰正欲令儿曹冠带见先人于地下耳既毕礼乃积薪扃户朝

  • 上清帝第七书·康有为

    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呈请代奏折(上清帝第七书)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具呈 工部主事康有为为译纂《俄彼得变政记》成书,可考由弱致强之故,呈请代奏事。窃顷强邻四逼,国势危蹙,皇上忧劳时变,亟筹自强,量势审时, 必有取

  • 卷十七·黄震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纪要卷十七宋 黄震 撰宋朝昔在后周我朝太祖东征西怨人望已归及世宗崩恭帝防我太祖御契丹至陈桥驿诸军拥逼南归恭帝禅位兵不血刃而有天下太祖 平泽潞【李筠】平扬州【并建隆元年】荆南降【髙继冲 

  • 安重诲传·薛居正

    安重诲,祖先本是北部豪强首领。父安福迁为河东将军,在救援兖州、郓州时战死。安重诲在明宗未登帝位时当他的给事,明宗镇邢州时,任安重诲为中门使,随从征讨,共十多年,信任无间,勤劳从事,到邺城之变,辅佐之功独居第一。明宗即皇帝

  • 卷五 韩延徽辅政·李有棠

    〔韩知古等附〕太祖神册元年春二月丙甲,太祖称帝,以韩延徽守政事令、崇文馆大学士,中外事悉令参决。延徽,字藏明,幽州安次人。幼英敏,事刘仁恭,为观察度支使。后守光为帅,时与六镇构怨,延徽力谏,不听;遣之来聘,不屈,太祖留之,使牧马

  • 卷三十六·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三十六 凶礼 总叙 周官凶礼之目有五曰丧曰荒曰吊曰禬曰恤秦汉以来载籍残阙惟丧礼粗备至唐恶凶礼徙其次第於五而李义府许敬宗辈又以为凶事非臣子宜言遂去国恤之

  • 尚书疑义卷六·马明衡

    明 马明衡 撰无逸此篇词防明白大约是两段意思一则欲其戒逸豫以知小人之依一则欲其迪明哲以察小人之情皆先论其事理而引商周之君以明之也盖人惟怠荒逸豫则纵欲败徳智虑昏迷时常惕励忧勤则清心养性旁烛无疆是二者亦未

  • 卷五·普济

      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青原行思禅师吉州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本州安城刘氏子。幼岁出家,每群居论道,师唯默然。  闻曹溪法席,乃往参礼。问曰:“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甚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  “

  • 怨天尤人易著魔·印光

    且汝财物已烧,空忧何益。惟宜随缘度日,竭力念佛,求生西方。则尽未来际,永离众苦,但受诸乐。如是则由此火灾,成无上道。当感恩报德之不暇,何怨恨迷闷之若是耶?祈以予言详审忖度,当即释然解脱,如拨云雾以见天日。从兹即灾殃翻为善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八(之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七明十地分十。一欢喜地。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菩提佛觉也。前则若出未出。如火前相。名之为暖。今如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故云善得通达。故此初地名通达位

  • 贤首五教仪卷第五·续法

    清浙水慈云沙门 灌顶续法 集录七拣别观智亦即以法界无障碍心为智。但迷时名本觉智悟时名始觉智证时名圆觉智此三位中复有三智察事名无量方便智照理名一道真实智理事浑融名权实无碍智体亦现前知见不离知见起观智故。

  • 月江和尚语录卷中·月江正印

    拈古温州路慧日禅寺住持门人 祖安 编举德山示众云。今夜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时有僧出礼拜。山便打。僧云。某甲话也未问。山云。你是甚处人。僧云。新罗人。山云。未踏船舷。好与三十棒。法眼云。大小德山。话作

  •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王道渊

    太上升玄说消灾护命妙经注。元道士混然子王玠(字道渊)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