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集部,别集类,汉至五代,温飞卿诗集笺注>

钦定四库全书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五   明 曾益 撰

长洲顾【予咸 嗣立】补

车驾西游因而有作

宣曲长杨瑞气凝【汉书注宣曲宫在昆明池西长杨宫在盩厔】上林狐兔待秋鹰谁将词赋陪雕辇寂莫相如卧茂陵【汉书司马相如病免家居茂陵】

伤温德彝【补旧唐书兴元军乱杀节度使李绦文宗授节度使温造手诏四通神策行营将董重质河中都将温德彝合阳都将刘士和等咸令禀造之命】

昔年戎虏犯榆关【见卷一】一败龙城匹马还【汉书注应劭曰匈奴单于祭天大会诸国名其处为龙城】侯印不闻封李广【李广传广与望气王朔语曰诸妄校尉已下以军功取侯者数十人广终无尺寸功以得封邑岂吾相不当侯耶】别【一作他】人丘垄似天山【补汉书霍去病薨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师古曰祁连山即天山也】

赠少年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屈原辞洞庭波兮木叶下谢庄月赋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酒酣夜别淮隂市【韩信传淮隂少年侮信信俛出胯下一市皆笑】月照高楼一曲歌

赠郑徵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皇公游止【庐山记匡俗出於周威王时生而神灵隐沦潜景庐於此山故山取号焉李德裕传德裕字文饶赵州人以本官平章事进封赞皇伯食邑七百户】

一抛兰櫂逐燕【一作征】鸿曾向江湖识谢公【李白诗寂寞谢公宅士斌曰谢公宅在城东青山】每到朱门还怅望【世说竺法深在梁简文帝座刘尹曰道人何以游朱门】故山多在画屏中

夏中【一作日】病痁作【甲乙经痁疟疾也左传齐侯疥遂痁】

山鬼扬威正气愁【补後汉礼仪志注颛顼氏有三子生而亡去为疫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便辞珍簟袭狐裘【子夜夏歌珍簟镂玉牀诗狐裘蒙茸】西窗一夕悲人事团【一作圆】扇无情不待秋【用班婕妤诗详卷一】

题友人居

尽日松堂看画图绮疏岑寂【一作寂寞】似清都【补孙绰天台赋皦日炯晃於绮疏列子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若教烟水无鸥鸟张翰何由到五湖【补史记索隐五湖者郭璞江赋云具区洮浦彭蠡青艹洞庭又云太湖周五百里故曰五湖也张渤吴录五湖者太湖之别名也】

题李相公敕赐【一本有锦字】屏风【补旧注云李德裕传宣宗即位罢相出为东都留守大中元年再贬潮州司马明年又贬潮州司户又贬崖州司户至三年十二月卒】

丰沛曾为社稷臣【汉书高祖起丰沛衆立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赐书名画墨犹新【汉书班彪幼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几人同保山河誓【汉书封爵之誓曰使长河如带泰山如砺】独【一作犹】自栖栖九陌尘

蔡中郎坟【范晔後汉书蔡邕字伯喈陈留人仕至左中郎将王允收付廷尉死狱中吴地志坟在毘陵尚宜乡互村】

古坟零落野花春闻说中郎有後身【补商芸小说张衡死日蔡邕母始怀孕二人才貌甚相类人云邕是张衡後身】今日爱才非昔日莫抛心力作词人

元处士池上

蓼穗茭【一作菱】丛思蟪蛄【毛氏云三辅以南为蜩楚地谓之蟪蛄详卷六】水萤江鸟满烟蒲愁红一片风前落【李贺诗愁红独自垂】池上秋波似五湖

华隂韦氏林亭【唐书华隂县属华州垂拱二年改为仙掌县神龙元年复为华隂】

自有林亭不得闲陌尘宫树是非间【嗣立案吴兆宜云荀子是是非非之谓知非是是非之谓愚】终南长【一作只】在茅檐外【潘岳关中记终南一名中南言在天之中居都之南福地志终南东接太华去长安城八十里】别向人间看华山【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华服之羽化因名补白虎通西方太华用事万物生华故曰华山】

寄裵生乞钓钩

一随菱櫂谒王侯深愧移文负钓舟【补孔稚圭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

【怨山人去兮晓猿惊】今日太湖风色好【越絶书太湖周三万六千顷吴录西首无锡东蹈松江南负乌程北枕大吴东南之水都也】却将诗句乞鱼钩

长安春晚二首

曲江春半日迟迟【补司马相如哀二世赋临曲江之隑洲注曲江在杜陵西北五里寰宇记曲江池汉武帝所造名为宜春苑其水曲折有似广陵之江故名之西京杂记朱雀街东第五街皇城之东第三街昇道坊龙华尼寺南有流水屈曲谓之曲江】正是王孙怅望时【见卷二】杏花落尽不归去江上东风吹柳丝

四方无事太平年万象鲜明禁火前【周礼司烜氏以木铎修火禁於国中】九重细雨惹春色轻染龙池杨柳烟【嗣立案长安志龙池在南内南薰殿北跃龙门南本是平地垂拱後因雨水流潦成小池後又引龙首支渠分溉之日以滋广至神龙景云中弥亘数顷深至数丈常有云气或见黄龙出其中谓之龙池】

三月十八日雪中作

芍药蔷薇语早梅不知谁是艳阳才【补鲍昭诗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今朝领得东【一作春】风意不复饶君雪里开

咸阳值雨【补唐书京兆府有咸阳县武德元年置有便桥】

咸阳桥上雨如县【一统志西渭桥在旧长安西唐时一名咸阳桥】万点空蒙隔钓船絶似洞庭春水色晚云将入岳阳天【风土记岳阳楼城西门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寛濶】

弹筝人【才调集上有赠字】

天宝年中【一作间】事玉皇【唐玄宗纪开元三十年改元天宝】曾将新曲教宁王【案宗室世系图睿宗六子长宪称宁王房宪初立为皇太子以楚王有定社稷功让位玄宗薨追册为让皇帝诸王传凉州献新曲帝御便坐召诸王观之宪曰曲虽佳然宫离而不属商乱而暴君卑逼下臣僭犯上臣恐一日有播迁之祸帝默然及安史乱世思宪审音云】钿蝉金凤【才调集作雁】皆【一作今又一作俱】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补唐地理志伊州伊吾郡本西伊州贞观六年更名乐苑有伊州歌伊州商调曲西京节度盍嘉运所进也】

瑶瑟怨

冰簟银牀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还【才调集作远】过【一作向】潇湘去【一作浦图经湘水自阳海发源至零陵北而营水会之二水合流谓之潇湘潇者水清深之名也】十二楼中月自明【见卷一】

题端正树【补案关中记在博望苑西为唐明皇幸蜀所经处太真外传华清宫有端正楼即贵妃梳洗之所又上发马嵬至扶风道道傍有花寺畔见石楠树团员爱玩之因呼为端正树盖有所思也太平广记引抒情诗长安西端正树去马嵬一舍之程唐德宗幸奉天睹其蔽芾锡以美名有文士题诗逆旅昔日偏沾雨露荣德皇西幸赐嘉名马嵬此去无多地合向杨妃冢上生二说未详孰是】

路傍佳树碧云愁曾侍金舆幸驿楼【江淹赋丧金舆及玉乘】艹木荣枯似人事【补顔延之秋胡诗僶俛见荣枯】绿隂寂寞汉陵秋

渭上题三首

吕公荣达子陵归【齐世家太公望吕尚者其先封於吕姓姜氏西伯出猎遇太公於渭之阳与语大悦载与俱归立为师後汉书严光字子陵与光武同游学及即位令以物色访之齐国上言有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三?乃至除谏议大夫不屈】万古烟波绕钓矶【张志和词乐在烟波钓是闲】桥上一通名利迹【史记索隐今渭桥有三所一在城西北咸阳路曰西渭桥一在东北高陵邑曰东渭桥其中渭桥在古城之北汉书武帝作便门桥注便门在长安西北茂陵东师古曰便门长安城北面西头门即平门也古平便同字於此道作桥跨渡渭水以趋茂陵即今所谓便桥是其处也】至今江鸟背人飞

目极云霄思皓然风帆一片水连天轻桡便是东归路【一作客】不肯忘机作钓船

烟水何曾息世机暂时相向亦依依所嗟白首磻谿叟【嗣立案尚书大传文王至磻谿见吕望拜之补郦道元水经注磻谿中有泉谓之兹泉泉水潭积自成渊渚即吕氏春秋太公钓兹泉也东南隅有石室盖太公所居也水流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垂钓之所也其投竿跽饵两膝遗迹犹存是以有磻谿之谓也】一下渔舟更不归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

劔逐惊波玉委尘【张华传雷焕补丰城令掘狱得双劔遣使送一劔与华留一自佩焕卒子华为州从事持劔经延平津劔忽跃出堕水使人取之见两龙蟠萦光彩照水波浪惊沸於是失劔补世说庾亮卒何充叹曰埋玉树着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谢安门下更何人西州城外花千树尽是羊昙醉後春【晋书谢安传羊昙者泰山人为安所爱重安薨後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尝因石头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西州门昙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曹植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恸哭而去】

题城南杜邠公林亭【原注时公镇淮南自西蜀移节○嗣立案旧唐书杜悰以?选尚公主会昌中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出镇西川俄复入相加太傅邠国公】

卓氏垆前金线柳【见卷四】隋家堤畔锦帆风【见卷八】贪为两地分霖雨【尚书若岁大旱命女作霖雨】不见池莲照水红

夜看牡丹

高低?浅一阑红把火殷勤绕露丛希逸近来成嬾病【文章录谢庄字希逸阳夏人七岁能文有才藻嗣立案徐注酉阳杂俎谢康乐集中言竹间水际多牡丹今引谢庄未详】不能容易向春风【见卷九雪诗注】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补三秦记杜城一名下杜城在雍州东南十五里其城周三里东有杜原城在底下故名下杜】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一作新】月独闻莺

过分水岭【补通志分水岭在汉中府略阳县东南八十里岭下水分东西流】

谿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鄠杜郊居【汉书宣帝尤乐鄠杜之间注杜属京兆鄠属扶风】

槿篱芳援近樵家【尔雅椵木槿一名日及古乐府结网槿篱边补谢灵运集有田南树园激流植援诗注援卫也】陇麦青青一径斜寂寞游人寒食後夜来风雨送梨花

题河中紫极宫【唐书河中隋河东郡乾元三年置河中府又天宝二年三月改西京玄元庙为太清宫东京为太微宫天下诸郡为紫极宫】

昔年曾伴玉真游【补李白玉真仙人词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每到僊宫即是秋曼倩不归花落尽【汉书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满丛烟露月当楼

四皓【三辅旧事汉惠帝为四皓立碑一曰园公二曰绮里季三曰夏黄公四曰甪里先生陈留志园公姓唐字宣明夏黄公姓崔名广字少通甪里先生姓周名术字元道绮里季姓朱名晖字文季】

商於甪里【一作六百】便成功【唐书商州上洛郡属关内道即古商於地史记张仪说楚能闭关絶齐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果絶齐求地仪与六里】一寸沈机万古同【说文主发谓之机】但得戚姬甘定分【汉书外戚传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王如意戚姬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几代太子者数赖留侯之策得无易详见卷三】不应真有紫芝翁【古今乐录四皓隐居高祖?之不出仰天叹而作歌曰??紫芝可以疗饥】

赠张链师

丹谿药尽变金骨【见卷一】清洛月寒吹玉笙【见卷四】他日隐居无访处碧桃花发水纵横【陶潜桃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谿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木芳华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异之寻路见黄髪垂髫问之皆避秦人也问今是何代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既白太守遣人随往寻之迷不复得路】

温飞卿诗集笺注卷五

猜你喜欢
  卷七百三十三·彭定求
  某教授·唐圭璋
  卷七·王世贞
  卷三·董康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王融
  第二十四出 怜主·姚茂良
  卷五·杨慎
  卷一百二十三·徐世昌
  卷四十·陆游
  卷262 ·佚名
  卷四十九 楚下·佚名
  嵗时杂咏巻三十七·蒲积中
  卷二百九十·佚名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陈垲·唐圭璋

      垲字子爽,号可斋,三山(今福州)人,寓居崇德。历江西安抚使、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副使、户部、工部侍郎、兵部尚书、湖南安抚使、提举太平兴国宫、加端明殿学士。咸淳四年(1268)卒,谥清毅。有可斋瓿藁二十卷,不传。宋史理宗纪

  • 卷二百六十·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六十明 曹学佺 编元诗三十王翰题潮州郡学东亭虚亭倚危矶苍莽澹无迹幽人时往还濯足坐苔石芰荷露涓涓蒲苇风淅淅物性机尽忘上下皆自适遥峰敞空翠落日洞深碧悠然一舒啸造化亘今昔圣门竟

  • 卷中·刘餗

      太宗令虞监写《列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太宗将致樱桃于酅公,称奉则以尊,言赐又以卑,乃问之虞临。曰:&ldquo;昔梁帝遗齐巴陵王称饷。&rdquo;遂从之。   太宗尝出行,有司请载副书以从,上曰:&ldquo;

  • 闽海纪要卷之上·夏琳

    乙酉、大清皇帝顺治二年(明隆武元年)夏、闰六月,明主(原文为立)唐王聿键称帝于福州。初,唐王统兵勤王,以擅离南阳,锢禁狱。及宏光立,赦出,而南都破;靖虏伯郑鸿逵遇于嘉兴,语合,遂奉以入闽,与其兄南安伯芝龙谋立之。闰六月十五日即位

  • 卷之三百八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一千三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八百八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三章 司马迁与班固之史学·金毓黻

    吾国史学,萌芽于孔子、左丘明,而大成于司马迁、班固。故继孔子、左丘明之后,而述司马迁及班固。司马迁,字子长,龙门阳夏人也。汉武帝时,嗣其父谈而为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故得紬金匱石室之书而作《史记》。晚年官尚书令,尊崇任

  • 胡大且渠蒙逊传·沈约

    胡大且渠蒙逊是张掖临松卢水胡人。匈奴族有左且渠、右且渠的官职,蒙逊的先人曾做过这个官职。羌人的酋长称为大,所以且渠以职位为姓氏,而用大放在前面。且渠氏历代都居住在卢水做酋长。蒙逊的高祖叫晖仲归,曾祖叫遮,都雄豪

  • 李彦威传·欧阳修

    李彦威,寿州人。年少时在梁太祖部下,为人聪明,善测人意,太祖喜欢他,收为养子,赐姓朱名友恭。历任汝、颍二州刺史。昭宗迁洛阳,授右龙武统军。起初,刘季述废昭宗,立皇太子裕为天子。昭宗恢复帝位,认为皇太子年幼,是贼人所立的,赦免

  • 王安传·张廷玉

    王安,雄县人,最初隶属于冯保名下。万历二十二年(1594),陈矩向皇上推荐他,任命为皇长子伴读。当时郑贵妃图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多次派人收集皇长子的过失。王安善加调护,贵妃一无所得。“梃击”一事发生后,贵妃心中害怕。王

  • 五○、吴起仕鲁考·钱穆

    《史记 吴起传》:&ldquo;起,卫人也。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也,事鲁君。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起取齐女为妻,鲁疑之。起欲就名,遂杀妻以明不与齐。鲁卒以为将,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猜忍人也,少时以游仕破家,杀其乡党谤己者三

  • 第四讲·孙中山

    今天所讲的是穿衣问题。在民生主义里头,第一个重要问题是吃饭,第二个重要问题是穿衣。所以在吃饭问题之后,便来讲穿衣问题。我们试拿进化的眼光来观察宇宙间的万物,便见得无论什么动物植物都是要吃饭的,都是要靠养料才能够

  • 卷四十一 既夕礼第十三·郑玄

    设?于于东堂下,南顺,齐于坫,馔于其上,两С醴、酒,酒在南。篚在东,南顺,实角觯四,木?四二,素勺二。豆在С北,二以并。笾亦如之。(?于,今之?也。各觯四,木?四二,素勺,为少进醴酒,兼馔之也。勺二,醴、酒各一也。豆笾二以并,则是大敛馔也。

  • 仪礼商卷二·万斯太

    鄞县万斯大撰觐礼第十尝读周官大宗伯春朝夏宗秋觐冬遇之文疑诸侯之见天子一也何因时而异其名再读曲礼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天子当宁而立诸公东面诸侯西面曰朝更疑臣之见君必北面东面西面者何以行拜稽之礼

  •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第九(本)·窥基

    提婆达多品三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解妨来意有三。一者论解六记中。第四无怨记云。与提婆达多记者。示佛世尊无怨恶故。故此品来。二者四品赞重流通中。此为第三。显持此经人可尊重。不吝躯命以求此法。于怨家所

  • 西征石城记·马文升

    纪实性著作。不分卷,全1册。明马文升撰。马文升(1426~1510),字负图,别号约斋,又号三峰居士、友松道人,河南钧州(今禹州市)观耜园村人。景泰年间进士,50多年的仕宦生涯中几起几落,历任按察使、大理寺卿、兵部侍郎、左都

  • 三国食货志·陶元珍

    《三国食货志》用无可辩驳的史料,让人们看到,真实的三国,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民境遇特别悲惨,社会大倒退的黑暗时期。原因是中枢腐败,社会贫富悬殊,妖人借机蛊惑人心,起兵作乱,军阀趁势割据,野心家争当皇帝,打来打去,百姓大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