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纂言卷十三     元 吴澄 撰服问

【此篇所记与丧服小记篇内丧服一章相类无问辞而名曰服问者盖是有人问丧服而知礼者援据礼经传记逐节答之如此记者但记其所答之辞为一篇而不复记其所问之因也】

君爲天子三年夫人如外宗之爲君也【爲云僞切後并同郑氏曰诸侯爲天子服斩夫人亦从服期外宗君外亲之妇也其夫与诸侯爲兄弟服斩妻从服期孔氏曰熊氏云外宗有二卿大夫之妻一也君之姑姊妹之女舅之女从母之女二也此外宗是诸侯外亲之妇若姑之子妇从母之子妇其夫是君外姓之亲在於它国当尊诸侯不继本服之亲也故诸侯死来爲之服斩其妇亦名外宗从服期也】

世子不爲天子服

【郑氏曰远嫌也不服与畿外之民同也孔氏曰诸侯世子有继世之道所以远嫌不爲天子服也】

君所主夫人妻大子适妇【适东历切下同】

【郑氏曰言妻见大夫以下亦爲此三人爲丧主也孔氏曰夫人大子适妇此三人旣正虽国君之尊犹主其丧非此则不主也大夫以下亦爲妻及适子适妇爲主也山阴陆氏曰言妻非见大夫以下大夫以下爲此三人爲丧主不必见也曲礼曰公侯有夫人有世妇有妻有妾】

○大夫之适子爲君夫人大子如士服【大音泰】

【郑氏曰大夫不世子不嫌也士爲国君斩小君期大子君服斩臣从服期孔氏曰大夫无继世之道其子无嫌爲君与夫人及君之大子得如士服也】

○君之母非夫人则羣臣无服唯近臣及仆骖乘从服唯君所服服也【乘去声】

【郑氏曰妾先君所不服也礼庶子爲後爲其母缌言唯君所服伸君也春秋有以小君服之者若小君在则益不可孔氏曰君母是适夫人则羣臣服期非夫人则君服缌羣臣无服近臣谓阍寺之属仆御车者骖车右也贵臣不服贱者随君服缌丧服记云公子爲其母练冠麻衣縓缘今以爲君得缌服者仲君之尊也此礼之正法也春秋文公四年僖公之母成风昭公十一年昭公之母齐归皆妾母尊爲夫人非正礼也礼无二适女君卒继摄其事不得复立爲夫人】

○公爲卿大夫锡衰以居出亦如之当事则弁絰大夫相爲亦然爲其妻往则服之出则否

【郑氏曰弁絰如爵弁而素加絰也不当事则皮弁出谓以它事不至丧所孔氏曰公爲卿大夫丧成服後着锡衰以居以它事出亦服锡衰首则皮弁若君往吊卿大夫当大敛及殡及将葬啓殡之事则首弁絰於士虽当事首皮弁大夫相爲亦如君於卿大夫不当事则皮弁当事则弁絰大夫於士当事亦皮弁公於卿大夫之妻及卿大夫相爲其妻往临其丧则锡衰不恒着以居若他事出亦不服其当殡敛亦弁絰也山阴陆氏曰当事则弁絰者据此王爲三公六卿锡衰大夫士疑衰其首服盖当事而後弁絰也大夫相爲亦然者杂记曰大夫哭大夫弁絰与殡亦弁絰爲其妻往则吊也吊而服之吊而出则除之丧服传曰大夫吊於命妇锡衰命妇吊於大夫亦锡衰】

○传曰有从轻而重公子之妻爲其皇姑

【郑氏曰皇君也诸侯妾子之妻爲其君姑齐衰与爲小君同舅不厌妇也孔氏曰传曰者旧有成传引之公子谓诸侯妾子皇姑卽公子之母也诸侯在尊厌妾子使爲母练冠诸侯没得爲母大功而妾子妻不辨诸侯存没爲夫之母期夫练冠是轻妻爲期是重故云从轻而重妾非女君而此妇所尊与女君同故云君姑】

有从重而轻爲妻之父母

【郑氏曰妻齐衰而夫从缌麻不降一等言非服差】

有从无服而有服公子之妻爲公子之外兄弟

【郑氏曰谓爲公子之外祖父母从母缌麻孔氏曰公子之外兄弟谓公子之外祖父母也公子被厌不服已母之外家妻犹服公子外祖父母从母缌麻是从无服而有服也公子外兄弟知非公子姑之子者以丧服小记云夫之所爲兄弟服妻皆降一等大爲姑之子缌麻则妻无服外祖父母从母皆小功之服凡小功者谓爲兄弟若同宗则直称兄弟以外族故称外兄弟也澄按礼家虽有凡小功以下爲兄弟之文然称外祖父母从母爲外兄弟终是未详其义盖谓外家之亲而服小功兄弟之服者以外祖父母及从母皆是小功服故以兄弟称也】

有从有服而无服公子爲其妻之父母

【郑氏曰凡公子厌於君降其私亲女君之子不降也孔氏曰虽爲公子之妻犹爲父母期公子被厌不从妻服父母是从有服而无服也】

○传曰母出则爲继母之党服母死则爲其母之党服爲其母之党服则不爲继母之党服

【郑氏曰虽外亲亦无二澄曰母出谓己母被出而父再娶己母义絶子虽不絶母服而母党之恩则絶矣故加服继母之党与己母之党同也母死谓己母死而父再娶己母祔庙是父之初配虽有继母而子仍服死母之党其服继母之身虽同己母而继母之党则不同於己母之党故不服也】

○传曰罪多而刑五丧多而服五上祔下祔列也【列音例郑氏曰列等比也孔氏曰言罪之与丧其数虽多其限同五其等列相似也故云列也澄曰罪多而墨辟千劓辟千剕辟五百宫辟三百大辟二百之类丧多如仪礼丧服篇斩衰章爲某人等齐衰章爲某人等之类言罪虽多而皆不出乎墨劓剕宫大辟五者之刑丧虽多而皆不出乎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者之服其或刑书礼书所载不尽者以例通之由轻而加重则附于在上之例由重而减轻则附于在下之例通此二例则虽至多之罪至多之丧而刑书中之五刑礼书中之五服足以该之而无不尽者矣】

右记丧服轻重凡七节

三年之丧旣练矣有期之丧旣葬矣则带其故葛带絰期之絰服其功衰【期音基下同】

【郑氏曰带其故葛带者三年旣练期及葬差相似也絰期之葛絰三年旣练首絰除矣爲父旣练衰七升母旣葬衰八升凡齐衰旣葬衰或八升或九升服其功衰服麤衰孔氏曰三年之丧练祭後葛带期丧旣葬男子应着葛带与三年之葛带麤细正同以父葛爲重故带其故葛带练後男子首絰除矣其首空故絰期之葛絰若妇人练後麻带旣除则首絰练之故葛絰要带期之麻带也功衰谓服父练之功衰也】

有大功之丧亦如之

【郑氏曰大功之麻变三年之练葛期旣葬之葛带小於练之葛带又当有絰亦反服其故葛带絰期之絰此虽变麻服葛大小同尔亦服其功衰凡三年之丧旣练始遭齐衰大功之丧絰带皆麻孔氏曰三年之丧练後有大功之丧以大功初死之麻变三年练後之葛首要皆麻谓之重麻大功旣葬葛带三寸有余三年练之葛带则四寸有余故大功旣葬反服练之故葛带大功初丧首麻若要服练之葛带首服大功旣葬之葛絰则不爲五分去一故首絰进与期之旣葬同五寸有余大功初丧首麻絰五寸余要麻带四寸余旣葬首葛絰应四寸余要葛絰应三寸余此虽变麻服葛与大功初死之麻絰大小同也】

小功无变也

【郑氏曰无所变於大功齐斩之服不用轻累重也孔氏曰言先有大功以上丧服今遭小功之丧无变於前服不以轻服减累於重也】

○麻之有本者变三年之葛

【郑氏曰有本谓大功以上也小功以下澡麻断本孔氏曰大功以上并留麻之根本合纠爲带如此者得变三年之练葛若小功以下其絰澡麻断本是麻之无本者不得变三年之葛也言变三年葛举其重者期之葛亦得变之】

○旣练遇麻断本者於免絰之旣免去絰每可以絰必絰旣絰则去之【断东管切免音问下并同去起吕切下同】

【郑氏曰虽无变缘练无首絰於有事则免絰如其伦免无不絰絰有不免其无事则自若练服也孔氏曰遇麻断本谓遭小功之丧此明斩衰旣练之後遭小功之丧虽不变服得爲之加絰也以练无首絰於小功丧有事於免之时则爲之加小功之絰旣免去絰谓敛殡事竟则脱去其絰也小功以下之丧当敛殡之节每可以絰之时必爲之加麻旣絰则去之谓不应絰之时则去其絰自若练服也】

小功不易丧之练冠如免则絰其缌小功之絰因其初葛带

【孔氏曰言小功以下之丧不合变易三年丧之练冠其期之练冠亦不得易如当缌小功着免之节则首絰其缌与小功之絰所以爲後丧缌小功絰者以前丧练冠首絰已除故也上云小功不易明缌不易下云缌小功之絰兼云缌者恐免絰不及缌故也因其初葛带者言小功以下之丧要中所着仍因其初丧练葛带上文云期丧旣葬则带练之故葛带此小功以下之丧亦着练之初葛带不云故而云初者以期初丧之时变练之葛带爲麻期旣葬之後还反复练之故葛带故言故也其小功以下之丧不变练之葛带故云初葛带也】

缌之麻不变小功之葛小功之麻不变大功之葛以有本爲税【税吐外切下之税同】

【郑氏曰税亦变易也小功以下之麻虽与上葛同犹不变也此要其麻有本者乃变上尔孔氏曰以轻丧之麻本服旣轻虽初丧之麻不变前重丧之葛也以有本爲税者大功以上麻絰有本者得税变前丧缌与小功麻絰旣无本不合税变前丧也】

○殇长中变三年之葛终殇之月筭而反三年之葛是非重麻爲其无卒哭之税下殇则否【长知两切重直勇切爲其云僞切郑氏曰谓大功之亲爲殇在缌小功者也可以变三年之葛正亲亲也三年之葛大功变旣练齐衰变旣虞卒哭凡丧卒哭受麻以葛殇以麻终丧之月数非重之而不变爲殇未成人文不缛尔下殇则否言贱也男子爲大功之殇中从上服小功妇人爲之中从下服缌麻孔氏曰殇长中者谓本服大功今降在长中殇男子则爲之小功妇人爲长殇小功中殇则缌麻如此者得变三年之葛也着此殇服之麻终其月筭数如小功则五月缌麻则三月着麻月满还反三年之葛也言服殇长中之麻不改是非重此麻也以殇服初死服麻以後无卒哭税麻服葛之法以其质略无文饰之繁数故也】

○凡见人无免絰虽朝於君无免絰唯公门有税齐衰【免絰音勉下同朝音潮税吐活切又始锐切】

【郑氏曰见人谓行求见人也无免絰絰重也税犹免也古者说或作税有免齐衰谓不杖齐衰也於公门有免齐衰则大功有免絰也孔氏曰以絰重纵往朝君亦无免税於絰也唯至公门已有不杖齐衰则脱去其衰絰犹不去也若杖齐衰及斩衰虽入公门衰亦不税也其大功非但脱衰又免去絰也】

传曰君子不夺人之丧亦不可夺丧也

【此文已见杂记今再引之以结上文孔氏曰君子以已恕物不可夺人丧礼故君许臣着絰亦不可自夺丧所以已有重丧犹絰以见君申丧礼也】

右记丧服变易凡七节

礼记纂言卷十三

猜你喜欢
  卷十 十之三·孔颖达
  昭公卷二十四(起二十三年,尽三十二年)·何休
  天方性理图传卷五·刘智
  东溪日谈録卷十一·周琦
  御制性理大全序·胡广
  乐者,异文合爱者也(1)·戴圣
  日月·佚名
  卷四·陆粲
  卷十四·朱熹
  卷十·姚炳
  成公·成公元年·左丘明
  论语正义卷十六·刘宝楠
  论语正义卷十·刘宝楠
  卷五十五·佚名
  生活与生死·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场·老舍

    时间 二年后。地点 金家大厅内。人物 金三官 赵 旺 王 兴 黄员外 金贞凤〔金三官非常高兴,准备迎接女儿女婿。金三官 赵旺!赵旺!〔赵旺上。赵旺 什幺事,员外?金三官 到厨房看看,杀了鸡没有?赵旺 员外接姑奶奶、

  • 卷一百十九·徐世昌

    周玉衡周玉衡,字润山,荆门人。嘉庆丁卯举人,历官江西按察使。殉难,谥贞恪。题壁株守孤城阅几时,沥心血尽绝援师。兵因食尽难言战,家望生还未有期。蹈刃方能徵学养,濒危深恐愧须眉。孤臣一死终何补,惭恧君恩报

  • 卷四十·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四十     明 冯惟讷 撰 晋第十 夏侯湛【字孝若谯国人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泰始中举贤良拜郎中後转尚书郎出为野王令惠帝即位为散骑常侍元康初卒】 周诗 叙曰周诗者南陔白华华黍由庚

  • 第五章 作法·吴梅

    作词之法,论其间架构造,却不甚难,至于撷芳佩实,自成一家,则有非言语可以形容者。所谓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也。有一成不变之律,无一定不易之文。南宋时修内司所刊《乐府混成集》,巨帙百馀,周草窗《齐东野语》称其古今歌词之谱

  • 志第三十 刑法·刘昫

    古之圣人,为人父母,莫不制礼以崇敬,立刑以明威,防闲于未然 ,惧争心之将作也。故有轻重三典之异,宫墨五刑之差,度时而施宜,因事以议制。大则陈之原野,小则肆诸市朝,以御奸宄,用惩祸乱。兴邦致理,罔有弗由于此者也。暨淳朴既消,浇伪

  • 卷一百三十七·毕沅

      ◎宋纪一百三十七 ∷起玄黓敦牂四月,尽十二月,凡九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绍兴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   夏,四月,己巳,金右副元帅完颜默音等败斡罕于长泺。   先是斡罕攻泰州不克,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万历十年四月戊子朔孟夏 上亲享 太庙○谕礼部令民及时农桑毋事游惰○升湖广佥事马鸣鸾本省右参议○铸给福建清军兼理粮饷关防是时督粮参政已裁而诸务总归右布政使故有是给○辛卯赐三辅臣及日讲官宫扇有差○是日午大

  • ●续吴先贤赞卷之十四·刘凤

    刘凤 道术 时蔚 隆菩萨 溥洽 万金 大佑 赵头陀 道旵 慈舟 法华 周玄真 黄道渊 李德睿 金善信 席应珍 张皮雀 曹大初 尹蓬头 裴庆 ○时蔚 时蔚乐清人姓金氏学其道者称祖焉传法于长千岩来吴玄墓聚橡栗藜藿而食之或累日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三十四·阿桂

    六月壬辰温福丰升额奏言【臣】等前此攻克北山美美寨并夺取南山碉寨贼众较前防守愈严但当乗此鋭气奋力进攻可期得手若稍事迟疑更为难办初十日辰刻令侍卫赓音素明仁宁珠布防将成徳等带领官兵上冲攻获贼卡二座杀贼十余名

  • 卷十五上·班固

    钦定四库全书 前汉书卷十五上 汉  兰  台 令  史 班  固撰唐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琅邪县开国子顔师古注 王子侯表第三上 大哉圣祖之建业也後嗣承序以广亲亲至於孝武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

  • 二一 上海生活——前五年·许寿裳

    一九二七——一九三一)鲁迅自一九二七年回上海,至一九三六年逝世,这十年间,国难的严重日甚一日,因之,生活愈见不安,遭遇更加惨痛,环境的恶劣实非通常人所能堪,他的战斗精神却是再接再厉,对于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国内政

  • 李绛传·刘昫

    李绛字深之,赵郡赞皇人。曾祖李贞简。祖父李刚,官至县令。父李元善,任襄州录事参军。李绛应举进士,登博学宏辞科,授秘书省校书郎。任满,补渭南县尉。贞元末,拜监察御史。元和二年(807),以本官充任翰林学士。不久,改授尚书主客

  • 提要·陈元靓

    【臣】等谨案嵗时广记四卷宋陈元靓撰元靓不知其里贯自署曰广寒仙裔而刘纯作后序称为隠君子其始末亦未详言莫之考也书前又有知无为军巢县亊朱鉴序一篇鉴乃朱子之孙即尝辑诗遗说者后仕至湖广总领元靓与之相识则理宗时

  • 212.陆游临终留诗·林汉达

    宋孝宗刚刚即位的时候,决心改变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事业。公元1163年,他任用了一名很有名望的老将张浚(jùn)做枢密使。张浚决定出兵北伐,并请朝廷发布诏书,号召中原人民奋起抗战,配合宋军收复失地。当时枢

  • 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七十一光禄寺国初置尚食尚醴二局又置宣徽院设院使同知院判典簿以统二局又改光禄寺正四品衙门设卿少卿寺丞并主簿职专膳羞宴享等事又移太常司供需库隶之洪武

  •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中目录·非浊

    ·第一将读华严经以水盥掌水所沾虫类生天感应·第二诸小乘师以华严置阿含下恒在其上感应·第三释灵干讲华严见天宫迎改生花藏世界感应·第四唐朝散大夫孙宣德发写花严愿感应·第五东市

  • 玎玎珰珰盆儿鬼·佚名

    元杂剧剧本。作者不详。汴梁人杨国用算命称百日之内有“血光之灾”,因此外出避难兼做买卖。第99日归家途中,借宿于烧盆罐的赵家。赵氏夫妻图财害命, 将杨骨灰烧制成瓦盆, 送给张忄敝古。 盆魂要求张忄敝古代己向包拯申诉

  • 资治通鉴纲目·朱熹

    简称《朱子纲目》,或称《纲目》。纲目体编年史书。五十九卷。南宋朱熹撰。成书具体年代不详。因为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部头太大,且内容太繁,所以要点不明,又不便阅读。因此,朱熹以《资治通鉴》为依据,欲改编成一部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