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序
春秋五礼例宗原序
昔杜元凯作释例以明春秋异同之义事类相发各为条纲使览者用力少而见功多可谓善矣然其间杂以传例与经蹐驳而又摘数端不能该尽学者病之唐陆淳乃因啖赵之余别为纂例其所条列一出于经比于杜公详显完宻后之説者谓之要例然淳拘于微文舍事从例故事有相济以成而反裂为数门者非特差失其始终抑亦汨昏其义趣经大防支离失真迷后生莫此为盛葢人之美恶小大万殊圣人因其实而被之以名岂专拘于防约若乃定其笔削以示后世则固有典要存焉善学者因其人之美恶以推圣人之心而究观其典要之所在则其防不辨而自白矣顾予非知经者特惧子弟之溺于斯廼缀缉本文通其乖舛以刋前作之误名曰春秋五礼例宗葢周礼尽在鲁矣圣人以为法凡欲求经之轨范非五礼何以质其从违观者或无间于古今则当信予言之不妄也绍圣四年二月十七日张大亨序
猜你喜欢 景公问欲如桓公用管仲以成覇业晏子对以不能第七·晏婴 卷一二七·邱濬 第十七章·王夫之 文人心态的不平·孔子 第四篇 力量的源泉 第三十八章 堕落·林语堂 目录·项安世 卷十·吕本中 卷四·何楷 庄公·庄公十四年·左丘明 卷五十三·道世 卷七·佚名 告日本四千万佛教徒·太虚 中国文化之佛教因素·太虚 贯 经 义·太虚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