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事君篇

房玄龄问事君之道。子曰:“无私。”问使人之道。曰:“无偏。”曰:“敢问化人之道。”子曰:“正其心。”问礼乐。子曰:“王道盛则礼乐从而兴焉,非尔所及也。”

或问杨素。子曰:“作福作威玉食,不知其他也。”

房玄龄问郡县之治。子曰:“宗周列国八百余年,皇汉杂建四百余载,魏、晋已降,灭亡不暇,吾不知其用也。”

杨素使谓子曰:“盍仕乎?”子曰:“疏属之南,汾水之曲,有先人之敝庐在,可以避风雨,有田可以具抃粥,弹琴着书、讲道劝义自乐也。愿君侯正身以统天下。时和岁丰,则通也受赐多矣,不愿仕也。”

子曰:“古之为政者,先德而后刑,故其人悦以恕;今之为政者,任刑而弃德,故其人怨以诈。”

子曰:“古之从仕者养人,今之从仕者养己。”

子曰:“甚矣!齐文宣之虐也。”

姚义曰:“何谓克终?”子曰:“有杨遵彦者,实国掌命。视民如伤,奚为不终?”

窦威好议礼。子曰:“威也贤乎哉?我则不敢。”

北山丈人谓文中子曰:“何谓遑遑者无急欤?”子曰:“非敢急伤时怠也。”

子曰:“吾不度不执,不常不遂。”

房玄龄曰:“书云霍光废帝举帝,何谓也?”子曰:“何必霍光?古之大臣,废昏举明,所以康天下也。”

子游河间之渚。河上丈人曰:“何居乎斯人也?心若醉《六经》,目若营四海,何居乎斯人也?”文中子去之。薛收曰:“何人也?”子曰:“隐者也。”收曰:“盍从之乎?”子曰:“吾与彼不相从久矣。”“至人相从乎?”子曰:“否也。”

子在河上曰:“滔滔乎!昔吾愿止焉,而不可得也,今吾得之止乎?”

子见牧守屡易,曰:“尧、舜三载考绩,仲尼三年有成。今旬月而易,吾不知其道。”薛收曰:“如何?”子曰:“三代之兴,邦家有社稷焉;两汉之盛,牧守有子孙焉。不如是之亟也。无定主而责之以忠,无定民而责之以化,虽曰能之,末由也已。”

贺若弼请射于子,发必中。子曰:“美哉乎艺也!古君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艺可游也。”弼不悦而退。子谓门人曰:“矜而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子谓荀悦:“史乎史乎?”谓陆机:“文乎文乎?”皆思过半矣。

子谓:“文士之行可见:谢灵运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则谨。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则典。鲍昭、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吴筠、孔圭,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谢庄、王融,古之纤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夸人也。其文诞。”或问孝绰兄弟。子曰:“鄙人也。其文淫。”或问湘东王兄弟。子曰:“贪人也。其文繁。谢朓,浅人也。其文捷。江揔,诡人也。其文虚。皆古之不利人也。”子谓:“颜延之、王俭、任昉,有君子之心焉。其文约以则。”

尚书召子仕,子使姚义往辞焉。曰:“必不得已,署我于蜀。”或曰:“僻。”子曰:“吾得从严、扬游泳以卒世,何患乎僻?”

子曰:“吾恶夫佞者,必也愚乎?愚者不妄动。吾恶夫豪者,必也吝乎?吝者不妄散。”

子曰:“达人哉,山涛也!多可而少怪。”或曰:“王戎贤乎?”子曰:“戎而贤,天下无不贤矣。”

子曰:“陈思王可谓达理者也,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子曰:“君子哉,思王也!其文深以典。”

房玄龄问史。子曰:“古之史也辩道,今之史也耀文。”问文。子曰:“古之文也约以达,今之文也繁以塞。”

薛收问《续诗》。子曰:“有四名焉,有五志焉。何谓四名?一曰化,天子所以风天下也;二曰政,蕃臣所以移其俗也;三曰颂,以成功告于神明也;四曰叹,以陈诲立诫于家也。凡此四者,或美焉,或勉焉,或伤焉,或恶焉,或诫焉,是谓五志。”

子谓叔恬曰:“汝为《春秋》《元经》乎?《春秋》《元经》于王道,是轻重之权衡,曲直之绳墨也,失则无所取衷矣。”

子谓:《续诗》之有化,其犹先王之有雅乎?《续诗》之有政,其犹列国之有风乎?

子曰:“郡县之政,其异列国之风乎?列国之风深以固,其人笃。曰:我君不卒求我也,其上下相安乎?及其变也,劳而散,其人盖伤君恩之薄也,而不敢怨。郡县之政悦以幸,其人慕。曰:我君不卒抚我也,其臣主屡迁乎?及其变也,苛而迫,其人盖怨吏心之酷也,而无所伤焉。虽有善政,未及行也。”魏徵曰:“敢问列国之风变,伤而不怨;郡县之政变,怨而不伤;何谓也?”子曰:“伤而不怨,则不曰犹吾君也。吾得逃乎?何敢怨?怨而不伤,则不曰彼下矣。吾将贼之,又何伤?故曰三代之末,尚有仁义存焉;六代之季,仁义尽矣。何则?导人者非其路也。”

子曰:“变风变雅作而王泽竭矣,变化变政作而帝制衰矣。”

子曰:“言取而行违,温彦博恶之;面誉而背毁,魏徵恶之。”

子曰:“爱生而败仁者,其下愚之行欤?杀身而成仁者,其中人之行欤?游仲尼之门,未有不治中者也。”

陈叔达为绛郡守,下捕贼之令。曰:“无急也,请自新者原之,以观其后。”子闻之曰:“陈守可与言政矣。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苟非君子,焉能固穷?导之以德,悬之以信,且观其后,不亦善乎?”

薛收问:“恩不害义,俭不伤礼,何如?”子曰:“此文、景尚病其难行也。夫废肉刑害于义,损之可也;衣弋绨伤乎礼,中焉可也。虽然,以文、景之心为之可也,不可格于后。”

子曰:“古之事君也以道,不可则止;今之事君也以佞,无所不至。”

子曰:“吾于赞《易》也,述而不敢论;吾于礼乐也,论而不敢辩;吾于《诗》《书》也,辩而不敢议。”或问其故。子曰:“有可有不可。”曰:“夫子有可有不可乎?”子曰:“可不可,天下之所存也,我则存之者也。”

子间居俨然。其动也徐,若有所虑;其行也方,若有所畏。其接长者,恭恭然如不足;接幼者,温温然如有就。

子之服俭以洁,无长物焉,绮罗锦绣,不入于室。曰:“君子非黄白不御,妇人则有青碧。”

子宴宾无贰馔,食必去生,味必适。果菜非其时不食,曰:“非天道也。”非其土不食,曰:“非地道也。”

乡人有穷而索者。曰:“尔于我乎取,无扰尔邻里乡党为也,我则不厌。”乡人有丧,子必先往,反必后。子之言应而不唱,唱必有大端。子之乡无争者。

或问人善。子知其善则称之,不善,则曰:“未尝与久也。”

子济大川,有风则止,不登高,不履危,不乘悍,不奔驭。乡人有水土之役,则具畚锸以往。曰:“吾非从大夫也。”

铜川府君之丧,勺饮不入口者三日。营葬具,曰:“必俭也,吾家有制焉。”棺椁无饰,衣衾而举,帷车而载,涂车刍灵,则不从五世矣。既葬之,曰:“自仲尼已来,未尝无志也。”于是立坟,高四尺,不树焉。

子之他乡,舍人之家,出入必告。既而曰:“奚适而无禀?”

万春乡社,子必与执事翼如也。

芮城府君起家为御史,将行,谓文中子曰:“何以赠我?”子曰:“清而无介,直而无执。”曰:“何以加乎?”子曰:“太和为之表,至心为之内。行之以恭,守之以道。”退而谓董常曰:“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子曰:“婚娶而论财,夷虏之道也,君子不入其乡。古者男女之族,各择德焉,不以财为礼。”

子之族,婚嫁必具六礼。曰:“斯道也,今亡矣。三纲之首不可废,吾从古。”

子曰:“恶衣薄食,少思寡欲,今人以为诈,我则好诈焉。不为夸炫,若愚似鄙,今人以为耻,我则不耻也。”

子曰:“古之仕也,以行其道;今之仕也,以逞其欲。难矣乎!”

子曰:“吏而登仕,劳而进官,非古也,其秦之余酷乎?古者士登乎仕,吏执乎役,禄以报劳,官以授德。”

子曰:“美哉,公旦之为周也!外不屑天下之谤而私其迹。曰:必使我子孙相承,而宗祀不绝也。内实达天下之道而公其心。曰:必使我君臣相安,而祸乱不作。深乎深乎!安家者所以宁天下也,存我者所以厚苍生也。故迁都之义曰:洛邑之地,四达而平,使有德易以兴,无德易以衰。”

无功作《五斗先生传》。子曰:“汝忘天下乎?纵心败矩,吾不与也。”

猜你喜欢
  深衣·戴圣
  霸形第二十二·管仲
  卷三十【起襄公五年尽九年】·杜预
  春秋简书刊误卷二·毛奇龄
  卷一百九·山井鼎
  卷二百五十一·秦蕙田
  相鼠·佚名
  春秋集解卷十二·苏辙
  诗故卷四·朱谋玮
  广慧琏禅师·惠洪
  序(後秦释道朗撰)·佚名
  卷四十·道世
  卷七·晁迥
  卷五·佚名
  卷第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九十·彭定求

        卷690_1 【夏雨】王驾   非惟消旱暑,且喜救生民。天地如蒸湿,园林似却春。   洗风清枕簟,换夜失埃尘。又作丰年望,田夫笑向人。   卷690_2 【古意】王驾   夫戍萧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

  • 楔子·关汉卿

    (外扮孛老,周正旦引冲末扮王大、王二,丑扮王三上,诗云)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远忧。老汉姓王,是这开封府中牟县人氏。嫡亲的五口儿家属。这是我的婆婆。生下三个孩儿,都不肯做农庄生活,只是

  • 岑嘉州系年考证·闻一多

    嘉州诗见存者三百六十首,其中可确指为某年或某数年间作者,依余所考,殆十有七八。兹篇初藳,本已分年隶属,厘订粗备。旋以每定一诗,疏通篇旨,参验时事,引绪既繁,卷帙大涨,虑其厖糅,不便省览,乃仅留其时地有征,可据诗以证事者,余悉汰之

  • 卷一百八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六明 曹学佺 编宋诗六十三林亦之奉题林稚春菊花枕子歌故人所说菊花枕子把氷丸月下饮秋水一双明烱烱数在青囊第一品狂风江上吹蒹葭往往得之嵇阮家闭门诵诗二十载眼睛损尽生空花建

  • 卷三十八·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三十八目録故实类题陶弘景移居图【元杨维桢】挂书牛角图【元刘因】李密迓太宗图【宋刘子翬】跋秦王擒窦建德图【元王恽】题韩晃画瀛洲学士图【宋韩驹】题钦庙主器时所作登瀛图【宋陈造

  • 卷二百六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十一年八月己酉朔○宴劳大营五军诸将因大阅时积阴初霁诸军部五整肃旗旄戈甲精彩鲜丽 上悦顾侍臣曰军次固盛然又将有谋士有勇小大协心乃克成功○辛亥○大宁都司启保定左等卫所因近雨坍塌城垣五百二十余丈敌

  • 卷六十三·杨士奇

    永乐五年春正月丙辰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命妇朝 皇后于坤甯宫赐宴 是日往讨安南总兵官往夷将军新城侯张辅调清远伯王友左副将军西平侯沐晟调都指挥柳琮等合兵讨贼自注江济军袭筹江栅破之又攻

  • 别集上卷一·宋名臣言行录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别集上卷一 宋 李幼武 纂集 李邴 文肃公 字汉老济州钜野人崇宁五年登进士第尉德州平原满濮州鄄城丞外艰吉除编修国朝会要所捡阅文字宣和初特除校

  • 李怀光传·刘昫

    李怀光是渤海....族人。本来姓茹,他的祖先从幽州迁来。他父亲茹常任朔方将领,因战功赐姓李,改名叫嘉庆。李怀光从小参军,以武艺高、强壮、勇敢出名,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对他越来越看重。上元年间,官升到太仆、太常卿,主管右衙军

  • 卷六、削平流寇·黄鸿寿

    顺治元年,夏四月,流寇李自成自永平遁还京师,僭帝号于武英殿,遂奔山西。吴三桂破自成于山海关。自成走永平,三桂追至,自成遣使赴其军中议和。三桂曰:&ldquo;归我太子、二王而复可。&rdquo;自成出太子见三桂,三桂先令守备张成指

  • 迩言卷一·刘炎

    ○成性中天地而立与天地参者人也天命以人不物之矣天不物之而自待以物始也人终去禽犊不逺矣然则人之性实天地之性也孔子以为贵孟子以为善天地予人之正也荀卿谓之恶主血气言之也扬雄谓之混杂人与物言之也韩愈品分之是复

  • 孟子精义卷九·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 孟子精义卷九 宋 朱子 撰 万章章句上 万章问曰舜往於田章 杨曰孟子言舜之怨慕非深知舜之心不能及此据舜惟患不顺于父母不谓其尽孝也凯风之诗曰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孝子之事亲如此此孔子所以取之也孔子

  • 卷十二·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二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一 汉孔氏序孔颖达疏存旧尚书正义卷第一国子祭酒上护军曲阜县开国子臣孔【颖达】奉勅撰谨按以上宋板题目也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文益

    径山沙门语风圆信无地地主人郭凝之 编集师。讳文益。余杭鲁氏子。七岁。依新定智通院全伟禅师落发。弱龄。禀具於越州开元寺。属律匠希觉师。盛化于明州[鄖-口+刀]山育王寺。师往预听习。究其微旨。复傍探儒典。游文

  • 咒五首·佚名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能灭众罪千转陀罗尼咒纳慕曷喇怛那怛喇夜(余贺反)耶(一余何反)纳慕阿喇耶(二余何反)缚(夫何反)卢枳低湿筏啰耶(三余何反)步地萨埵耶(四余何反)莫诃萨埵耶(五余何反)莫诃迦嚧匿迦耶(六余何反)

  • 明本释·刘荀

    一名《明本》。南宋理学普及读物。刘荀撰。3卷。刘荀以为事物莫不有本,学者进德修业,必先明本,循序而进,然后德业可成。然初学者往往事于末而昧乎本,因撰是书。举关于大体、切于实用者凡33条,各著明其本。大体可分为三类:一

  • 法华玄义释签·湛然

    凡二十卷。唐代湛然(711~782)着于广德二年(764)。又称天台法华玄义释签、法华释签、玄义释签、玄签、释签、妙法莲华经玄义释签。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三册。本书乃笺释智顗之法华玄义之作。全书将法华玄义之本文作适当之分节,

  • 法门名义集·李师政

    佛教辞书。唐武德年间(618—627)李师政撰。一卷。是一部解释佛教名数的辞书。全书共收词目一百二十一条,按性质分“七品”:(1)“身心品”,始自“四大”至“十八界”,共七条;(2)“过患品”,始自“二边”至“五住地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