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十四(凶礼)

○山陵(杂录附)万年陵(太上皇。)长陵(高帝。)安陵(惠帝。)霸陵(文帝。)

阳陵(景帝。)茂陵(武帝。)平陵(昭帝。)杜陵(宣帝。)渭陵(元帝。)延陵(成帝。)

义陵(哀帝。)康陵(平帝。)

小黄(昭灵后。)南陵(文帝母薄太后,元始中罢为县。)

云陵。(昭帝母赵太后,元始中罢为县,以上并本纪。)○杂录孝文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本赞。)东园匠令丞主作陵内器物。(百官表。)

汉兴,立都长安,徙齐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后世徙吏二千石高赀富人及豪杰并兼之家于诸陵。(地理志。)孝景五年,作阳陵邑。(本纪。)

孝武建元二年,初置茂陵邑。(本纪。)元朔二年孔臧坐为太常南陵桥坏,衣冠道绝,免。(百官表。)六年,周平为太常,坐不缮园陵,免。(百官表。)

元狩五年,丞相李蔡坐侵卖园陵道堧地,自杀。(功臣表。)

元帝即位,贡禹奏言,武帝弃天下,昭帝幼弱,霍光专事,不知礼正,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藏之,又皆以后宫女置于园陵,大失礼,逆天心,又未必称武帝意也,昭帝晏驾,光复行之,至孝宣皇帝时,陛下恶有所言,群臣亦随故事,甚可痛也,惟陛下深察古道,诸园陵女亡子者,宜悉遗,独杜陵宫人数百,诚可哀怜也。(贡禹传。)

永光四年,诸陵分属三辅,以渭城寿陵亭部原上为初陵,诏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顷者有司缘臣子之义,奏徙郡国民以奉园陵,令百姓远弃先祖坟墓,破业失产,亲戚别离,人怀思慕之心,家有不自安之意,是以东垂被虚耗之害,关中有无聊之民,非久长之策也,诗不云乎,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今所谓初陵者勿置县邑,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本纪。)

陈汤与将作大匠解万年相善,自元帝时,渭陵不复徙民起邑,成帝起初陵,数年后乐霸陵曲亭南更营之,万年与汤议,以为武帝时工杨光以所作数可意,自致将作大匠,及大司农中丞耿寿昌造杜陵,赐爵关内侯,将作大匠乘马延年,以劳苦秩中二千石,今作初陵而营起邑居,成大功,万年亦当蒙重赏,子公妻家在长安,儿子生长长安,不乐东方,宜求徙,可得赐,田宅俱善,汤心利之,即上封事,言初陵京师之地,最为肥美,可立一县,天下民不徙诸陵三十余岁矣,关东富人益众,多规良田,役使贫民,可徙初陵,以强京师,衰弱诸侯,又使中家以下,得均贫富,汤愿与妻子家属徙初陵,为天下先,于是天下从其计,果起昌陵邑,从徙内郡国民,万年自诡三年可成,后卒不就,群臣多言其不便者,下有司议,皆曰,昌陵因卑为高,积土为山,度便房犹在平地上,客土之中,不保幽冥之灵,浅外不固,卒徒工庸以钜万数,至艰脂火夜作,取土东山,且与谷同贾,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罢敞,府藏空虚,下至众庶,熬苦之,故陵因天性,据真土,处执高敞,旁近祖考,前又已有十年功绪,宜还复故陵,勿徙民,上乃下诏罢昌陵。(陈汤传。)

孝成永始元年七月,诏曰,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过听将作大匠万年言昌陵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内,尚未加功,天下虚耗,百姓罢劳,客土疏恶,终不可成,朕惟其难,怛然伤心,夫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其罢昌陵及故陵勿徙吏民,令天下毋有动摇之心。(本纪。)

二年,诏曰,前将作大匠万年,知昌陵卑下,不可为万岁居,奏请营作,建置郭邑,妄为巧诈,积土增高,多赋敛繇役,兴卒暴之作,卒徒蒙辜死者连属,百姓罢极,天下匮竭,常侍闳前为大司农中丞,数奏昌陵不可成,侍中卫尉长数白宜早止,徙家反故处,朕以长言下闳章,公卿议皆合长计,首建至策,闳典主省大费,民以康宁,闳前赐爵关内侯,黄金百斤,其赐长爵关内侯,食邑千户,闳五百户,万年佞邪不忠,毒流众庶,海内怨望,至今不息,虽蒙赦令,不宜居京师,其徙万年敦煌郡。(本纪。)

成帝营起昌陵,数年不成,复还归延陵,制度泰奢,刘向上疏谏曰,臣闻易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故贤圣之君,博观终始,穷极事情,而是非分明,王者必通三统,明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也,孔子论诗,至于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喟然叹曰,大哉天命,善不可不传于子孙,是以富贵无常,不如是,则王公其何以戒谨,民萌何以劝勉,盖伤微子之事周,而痛殷之亡也,虽有尧舜之圣,不能化丹朱之子,虽有禹汤之德,不能训末孙之桀纣,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也,昔高皇帝既灭秦,将都雒阳,感寤刘敬之言,自以德不及周而贤于秦,遂徙都关中,依周之德,因秦之阻,世之长短,以德为效,故常战栗不敢讳亡,孔子所谓富贵无常,盖谓此也,孝文皇帝居霸陵,比临厕,意凄怆悲怀,顾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伫絮斫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张释之进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无可俗,虽无石椁,又何戚焉,夫死者无终极,而国家有废兴,故释之之言为无穷计也,孝文寤焉,遂薄葬,不起山坟,易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棺椁之作,自黄帝始,黄帝葬于桥山,尧葬济阴,邱垄皆小,葬具甚微,舜葬苍梧,二妃不从,禹葬会稽,不改其列,殷汤无葬处,文武周公葬于毕,秦穆公葬于雍橐泉宫祈年馆下,樗里子葬于武库,皆无邱垄之处,此圣帝明王贤君智士,远览独虑,无穷之计也,其贤臣孝子,亦承命顺意而薄葬之,此诚奉安君父,忠孝之至也,夫周公,武王弟也,葬兄甚微,孔子葬母于防,称古墓而不坟,曰丘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不识也,为四尺坟,遇雨而崩,弟子修之,以告孔子,孔子流涕曰,吾闻之,古者不修墓,盖非之也,延陵季子适齐而反,其子死,葬于嬴博之闲,穿不及泉,敛以时服,封坟掩坎,其高可隐,而号曰,崩从归复于土,命也,魂气则无不之也,夫嬴博去吴千有余里,季子不归葬,孔子往观,曰延陵季子于礼合矣,故仲尼孝子,而延陵慈父,舜禹忠臣,周公弟弟,其葬君亲骨肉皆微薄矣,非苟为俭,诚便于体也,宋桓司马为石椁,仲尼曰,不如速朽,秦相吕不韦,集知略之士而造春秋,亦言薄葬之义,皆明于事者也,逮至吴王阖闾,违礼厚葬,十有余年,越人发之,及秦惠文武昭庄襄五王,皆大作邱垄,多其瘗藏,咸尽发掘暴露,甚足悲也,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河,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藏,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霾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击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求羊,失火烧其藏椁,自古至今,葬未有盛如始皇者也,数年之间,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童之祸,岂不哀哉,是故德弥厚者葬弥薄,知愈深者葬愈微,无德寡知,其葬愈厚,邱垄弥高,宫庙甚丽,发掘必速,由是观之,明暗之效,葬之吉凶,昭然可见矣,周德既衰而奢侈,宣王贤而中兴,更为俭宫室,小寝庙,诗人美之,斯千之诗是也,上章道宫室之如制,下章言子孙之众多也,及鲁庄公,刻饰宗庙,多筑台囿,后嗣再绝,春秋刺焉,周宣如彼而昌,鲁秦如此而绝,是则奢俭之得失也,陛下即位,躬亲节俭,始营初陵,其制约小,天下莫不称贤明,及徙昌陵,增埤为高,积土为山,发民坟墓,积以万数,营起邑居,斯日迫卒,功费大万百余,死者恨于下,生者愁于上,怨气感动阴阳,因之以饥馑,物故流离,以十万数,臣甚惛焉,以死者为有知,发人之墓,其害多矣,若其无知,又安用大,谋之贤知则不说,以示众庶则苦之,苟以说愚夫淫侈之人,又何为哉,陛下慈仁笃美甚厚,聪明疏达盖世,宜宏汉家之德,崇刘氏之美,光昭五帝三王,而顾与暴秦乱君,竞为奢侈,比方邱垄,说愚夫之目,隆一时之观,违贤知之心,亡万世之安,臣窃为陛下羞之,惟陛下上览明圣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仲尼之制,下观贤知穆公延陵樗里张释之之意,孝文皇帝去坟薄葬以俭安神,可以为则,秦昭始皇,增山厚藏,以侈生害,足以为戒,初陵之抚,宜从公卿大臣之议,以息众庶,书奏,上甚感向言,而不能从其计。(刘向传。)

成帝永始四年,出杜陵诸未尝御者归家。(本纪张晏曰,宫人无子,乃守园陵也。)绥和二年,王况坐山陵未成置酒歌舞,免。(外戚表。)

丞相孔光四时行园陵。(鲍宣传。)○寝园(杂录附)

太上皇寝园。(永光五年毁,建昭五年复,竟宁元年毁,河平元年复。)高祖皇帝寝园。孝惠皇帝寝园。(永光五年毁,竟陵五年复。)孝文皇帝寝园。

孝景皇帝寝园。孝武皇帝寝园。孝昭皇帝寝园。孝宣皇帝寝园。

孝元皇帝寝园。孝成皇帝寝园。孝哀皇帝寝园。孝平皇帝寝园。

昭灵后寝园。(永光四年罢,建昭五年复,竟宁元年罢。)武哀王寝园。(永光四年罢,建昭五年复,竟宁元年罢。)昭哀后寝园。(永光四年罢,建昭五年复,竟宁元年罢。)

孝文太后寝园。(建昭元年罢,竟宁元年三月复,五月罢,平帝元始中罢南陵。)

孝昭太后寝园。(建昭元年罢,竟宁元年六月复,五月罢,平帝元始中罢云陵。)卫思后园。(永光四年罢,建昭五年复。)戾园。(永光四年罢,建昭五年复。)

戾后园。(永光四年罢。)皇曾祖悼考庙园。(平帝元始中,毁奉明园。)孝宣许皇后南园。(父戴侯同。)薄太后父灵文侯园。

薄太后母灵文夫人园。窦皇后父安成侯园。孝景王皇后父共侯园。孝景王皇后母平原君园。

赵婕妤父顺成侯园。史皇孙王夫人父恩成侯园。霍皇后父博陆侯园。孝宣王皇后父共侯园。

恭皇帝寝园。(哀帝建平二年立,并本纪。)○杂录奉常属官,有诸庙寝园令长丞。(百官表。)寝郎。(冯参传。)

园郎。(班稚传。)故事近臣皆随陵为园郎。(金敞传。)

园中各有寝便殿,日祭于寝,月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四上食。(韦元成传,详见庙祭。)丞相以四时行园。(张汤传。)人有盗孝文园瘗钱,丞相严青翟自杀。(张汤传。)

任宫坐为太常人盗藏陵园中物,免。(百官表。)

武帝建元六年六月丁酉,辽东高庙灾,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董仲舒曰,哀公三年桓厘宫灾,四年亳社火,天皆焚其不当立者以示鲁,今高庙不当居辽东,高园殿不当居陵旁,于礼亦不当立,与鲁灾同。(五行志。)

猜你喜欢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司马迁
  卷四百五十三·列传第二百一十二·忠义八·脱脱
  卷七十二·列传第二·宗室·脱脱
  卷三十九·志第二十·乐上·脱脱
  第六十二回 侍宴乞封两姨争宠 轻装观剧万目评花·蔡东藩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五十一·佚名
  卷之五百九十四·佚名
  资治通鉴考异卷十·司马光
  宁海将军固山贝子功绩录·佚名
  明安传·宋濂
  卷四·彭百川
  庄俊·周诒春
  二十年·佚名
  十八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彭老·唐圭璋

      彭老字商隐,号筼房。景定建康志:李彭老,淳祐中沿江制置司属官。  木兰花慢  正千门系柳,赐宫烛、散青烟。看秀靥芳唇,涂妆晕色,试尽春妍。田田。满阶榆荚,弄轻阴、浅冷似秋天。随处饧香杏暖,燕飞斜亸秋千。  朱弦。

  • 巻五·童轩

    ●钦定四库全书清风亭稿卷五(明)童轩 撰○五言律诗春雨卧病书怀【十首】春半连朝雨空斋睡起迟闭门回俗辙煮茗瀹诗脾小菜生新甲闲花发旧帷翛然成吏隐虚负盛明时一室朝慵扫遗经自讨论枯蜗寒缀壁黠鼠静翻盆调古谁同赏时清

  • 艇斋小集·曾季貍

    (宋)曾季狸 撰曾季狸字裘父文定公弟宰之曾孙也再举进士不第师事韩子苍吕居仁又与朱晦翁张南轩书问往复南轩被召季狸戒其不当谈兵且劝以范文正忠宣父子为法郡守张孝祥枢密刘珙荐于朝皆谢不起吕东莱数称其学有渊源南轩有

  • 卷九·韦应物

    钦定四库全书 韦苏州集卷九 唐 韦应物 撰 歌行上 长安道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依微自甘泉春雨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何能蒙主恩幸

  • 第二十五回 讨凤翔军帅溃归 入洛阳藩王篡位·蔡东藩

      却说唐主从厚,已改元应顺,尊嫡母曹氏为太后,庶母王氏为太妃,所有藩镇文武臣僚,更一体覃恩,俱给赏赐。独疑忌潞王从珂,听信朱、冯两枢密,出从珂子重吉为亳州团练使。重吉有妹名惠明,在洛为尼,亦召入禁中。从珂闻子被外黜,女

  • 东林列传卷一·陈鼎

    ○宋杨时传(本宋史)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絶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五·佚名

    弘治十年五月壬寅朔狭西都司署都指挥佥事柳涌坐按伏南山黑城堡再被贼入境掠去孳畜巡按御史问拟边远充军 上以涌情轻律重降一级带俸差操○改山西静乐县闹埿驿隶崞县○癸卯狭西奔右桑人等族番人头目南剌他剌麻肖等来贡

  • ◎日本投降了·恽逸群

    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上海市民正处于极严重的鞭鞑下,伪储备券的购买力一天天急剧下降,黄金、股票,每天都涨停板(逐日涨起百分之十五),停板后的所谓场外交易,投机者早按照着下一天再涨停板的预测价格做买卖,其他物价当然无一不跟

  • 通鉴纪事本末卷三十上·袁枢

    宋 袁枢 撰武韦之祸唐太宗贞观三十二年 初左武卫将军武连县公武安李君羡直武门时太白屡昼见太史占云女主昌民间又傅秘记云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上恶之会与诸武臣宴宫中行酒令使各言小名君羡自言名五娘上愕

  • 廉希宪传·宋濂

    廉希宪字善甫,布鲁海牙之子,自幼就身材魁伟,举止与一般儿童不同。十九岁时入王府侍奉皇弟世祖,深得世祖宠爱。希宪特别好读经史,手不释卷。有一天正读《孟子》,忽闻世祖召见,匆忙将书揣入怀中。世祖问《孟子》书中所言何事,希

  • 曹文诏传·张廷玉

    曹文诏,大同人。他为人勇敢坚强而且有谋略。在辽东从军,先后在熊廷弼、孙承宗手下做事。因多次立功升为游击将领。崇祯二年(1629)冬天,跟随袁崇焕入卫京城。第二年二月,总理马世龙把皇上赐给他的尚方宝剑交给文诏,命令他率

  •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佚名

    【提要】 这是古人尊重法治的名篇。卫君就是付再大的代价,也要使国家的法令得到彰现,使法治精神能够教化民众,使为政者树立信用。中国传统中尚且如此推崇法治,何况现今吸收西方法治精神的当代社会呢? 【原文】 卫嗣君时,胥

  • 卷六·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六安民顺治八年辛卯闰二月丙寅上谕兵部曰朕思各处土防本皆吾民或为饥寒所迫或为贪酷官吏所驱年来屡经扑剿荡平无期皆因管兵将领纵令所部杀良冒功因

  • 卷六十三·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十三    宋 卫湜 撰郊特牲第十一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郊特牲者以其记郊天用騂犊之义此於别録属祭祀严陵方氏曰礼莫重於祭祭莫重於郊而郊以养牲为重

  • 法句譬喻经爱身品第二十·佚名

    昔有一国名多摩罗。去城七里有精舍。五百沙门常处其中。读经行道。有一长老比丘名摩诃卢。为人闇塞五百道人传共教之。数年之中不得一偈。众共轻之不将会同。常守精舍敕令扫除。後日国王请诸道人入宫供养。摩诃卢比丘

  • 金刚藏菩萨·佚名

      于是,金刚藏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ldquo;大悲世尊,善为一切诸菩萨众,宣扬如来圆觉清净大陀罗尼、因地法行、渐次方便,与诸众生开发蒙昧。在会法众,承佛慈诲,幻翳朗然,慧目清净。世尊,若

  • 增修教苑清规目录·佚名

        天竺大圆觉教寺住持比丘 自庆 编述卷上祝赞门第一  圣节  每日祝赞  景命四斋日祝赞  藏殿祝赞(初八日廿三日)  千秋节  善月祈禳门第二  祈祷  接官  祈晴  祈雨  祈雪  救日  

  • 事类赋·吴淑

    初名《一字题赋》。类书。北宋吴淑编撰。三十卷。淑字正仪,丹阳(今属江苏)人。初仕南唐,为内使,入宋后官至起居舍人,职方员外郎。与修《太平御览》、《广记》、《文苑英华》等。著有《字义》、《江淮异人录》、《秘图闲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