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浚传

张浚的字叫禹川,本来是河间人。

生性洒脱不检点,博览图书史籍,喜欢高谈阔论,士人、朋友们都排斥、看不起他。

他不能升官,就穿贫民衣服隐居金凤山,学纵横家的学说,用权术应变来希望得到重用。枢密使杨复恭遇到了他,从隐士推荐他任太常博士,又升任度支员外郎。黄巢造反,他称病,带着他母亲逃到商山。唐僖宗西逃,卫兵没有食物,汉阴县令李康送来几百驮干粮,士兵都有粮食吃了。皇帝感到惊奇,说:“您怎么竟然想到这了呢?”他回答说“:我哪里知道办这事,是张浚教我的。”皇帝于是急忙召张浚到驻地去,两次升官后任谏议大夫。宰相王铎当行营都统,任命他为都统判官。

当时王敬武在平卢,军队最强大,皇帝多次征召他都不肯派兵。张浚去劝说他,但他已经对黄巢称臣,不迎接皇帝使臣。张浚责备他说“:你为皇上镇守一块地方,现使者带着诏令来了,你不按礼节接诏却敢不恭敬,不知道君臣大义,怎么能掌管官吏、百姓呢?”王敬武吃惊并惭愧地道了歉。张浚宣读诏令后,将领们拿着武器都不说话。他把将领们都叫到球场,对他们号召说:“忠义的人应明辨利和害。黄巢是一个贩卖私盐的奴才,舍弃皇帝去臣属他,有什么好处呢?现各地保卫皇帝的军队源源不断,你们占据一州观望成败,反贼平定后,你们怎么办呢?如能这时一起平定反贼,迎回皇帝,得功名富贵易如反掌。我可怜你们放弃安宁而陷于危难。”众将领纷纷说:“你说得对!”王敬武就率军跟着他西进。

皇帝提升他任会军使。反贼平定后,他以户部侍郎身份管度支。皇帝后来又逃到山南,他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旧任度支职。

张浚开始靠杨复恭升官,杨复恭中间一度丧失了权力,张浚又投靠了田令孜,所以杨复恭恨张浚。到他当了神策护军中尉,多次离间张浚。唐昭宗登基,他仗着拥立皇帝的功劳,独揽大权,皇帝逐渐不高兴了。当时人多数说张浚有谋略,善于处理大事,他就又受重用了,皇帝曾问他治国的关键,他回答说:“在于使军队强大。军队强大,全国就服从了。”皇帝从此一心治理军队。后来皇帝和他谈论古今政事,他就说:“汉朝和晋朝过去的事不必说,皇帝年纪不大,天赋很高,内受宦官欺负,外遭藩镇威胁,所以不得安宁,这是我感到非常痛心的。”

那时候,朱全忠称雄中原,安居受杀死了李克恭,率潞州投降了朱全忠。朱全忠就和幽州节度使李匡威、云州节度使赫连铎上奏说:“故世皇帝逃到梁地,是因为李克用和朱玫相勾结,请求派兵消灭李克用,我们愿意率兵配合。”皇帝令四品以上的文武官讨论,大家都说:“国家还不安宁,即使攻下了太原,也不能控制。”张浚坚持争论说:“先帝在世时,外逃多难,就因为李克用、朱全忠互相争斗。请求乘李克用衰弱时讨伐他,改变两强争雄的局面。”皇帝说“:讨平黄巢,李克用的功劳最大,现趁他危难讨伐他,全国人会怎么说我呢?”长时间没做决断。孙纬说“:张浚说的是能长期受益的事,皇上顾虑的是短时间的事。我认为军队渡过黄河后,敌军一定会被消灭。

现军队的经费还能用几年,希望听张浚的不要怀疑。”张浚、孔纬互相呼应,皇帝才决定出兵,下诏命张浚任河东行营兵马招讨制置使,京兆尹孙揆任昭义节度使做他的副手,韩建任供军使;命朱全忠、李匡威、赫连铎同任招讨使,枢密使骆全..任行营都监;用三千汴州军队做卫兵;调集五十二军和..、宁、..、夏各异族兵总共五万人马。皇帝在安喜楼亲临饯行,张浚喝到兴头上流下眼泪说:“皇上被坏人威逼,我愿拼死除掉他。”杨复恭听了不高兴,率领神策护军中尉等人在长乐坂为他饯行,劝张浚喝酒,他不肯拿酒杯。这次出征,张浚希望在外面成功后,到朝内来制服杨复恭,所以不买他的账。

此前,汴、华、..、岐的军队渡过了黄河聚集在平阳。汴州将领朱崇节已占领了潞州,张浚担心他们占据在那里,就命孙揆率领部分军队到潞州去,命宦官韩归范出使护送他去。遇到太原将领李存孝正进攻潞州,孙揆走到长子,被李存孝抓住了,汴州军队也放弃州城离开了。

张浚抵达阴地关,众军在平阳扎营。李存孝进攻他们,他们都大败,丢掉军械逃跑。张浚召集军队夜晚逃跑,到天亮,军队丢了一大半。李存孝进军掳掠晋、绛、慈、隰州,所向披靡。张浚从王屋山小路逃出来,逃到河清,扎木筏渡过了黄河,部队差不多丢光了。骆全..服毒自杀了,韩建逃跑了。李克用上奏请求处分,语句傲慢,派韩归范送来。朝廷感到震惊,当天下令贬张浚为武昌军节度使,三次贬官后任绣州司户参军。朱全忠为他请求,有诏随便他去哪里,他就到蓝田去投靠韩建。韦昭度去世后,又任用孔纬为宰相,所以张浚也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天下租庸使。皇帝还想再重用他,李克用上奏说:“如果早晨任命张浚为宰相,晚上我就派兵来。”这才算了。

乾宁年间,他被免去使职,任尚书右仆射。他上奏请求退休,升任左仆射后退休了。住在洛阳长水墅。虽然住在山野中,但朝政对错,他不时上表议论。刘季述叛乱,他步行到洛阳,哭着劝张全义,又写信各藩镇,请求救国难。王师范在青州出兵,想请他去当主要谋划者,没成功。朱全忠胁迫皇帝迁到东边去,张浚知道后说:“皇帝到了洛阳,国家就完了。”大概知道朱全忠要篡位。朱全忠怕他召唤别的藩镇来讨伐,命张全义派将领扮成强盗夜晚包围他的住处把他杀害了,共杀死了他家一百多人。当时是天复三年(902)十二月。

当初,张浚一向和永宁县官吏叶彦要好,叶彦知道了这阴谋,告诉了他的儿子张格。他估计自己跑不脱,父子俩拉着手哭着说:“留下都会死,不如逃走保存我家的后代。”张格跪拜后离去了,叶彦率二十名士兵送他,顺汉水上游到了蜀地,后来在王建手下当官。张浚的小儿子张播,走小路逃到淮南,投靠杨行密。当时杨行密能禀承皇帝旨意任命官员,张播请求每次任命官员,一定要把皇帝诏令放到紫极宫唐玄宗像前的香案上,再拿出来宣布,表示不忘记朝廷,他还想洗雪家庭的冤屈但没能如愿。后来死在广陵。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七 刘敬宣 刘怀肃 刘粹 孙处 蒯恩 向靖 刘锺 虞丘进 孟怀玉 胡藩 刘康祖·李延寿
  卷六十九·志第四十五·选举一·张廷玉
  礼乐第二十九·吴兢
  纳谏第五·吴兢
  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贼·蔡东藩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二·佚名
  ◎****谋财·李定夷
  ●浦阳人物记跋·宋濂
  绎史卷三十四·马骕
  张畅传·沈约
  邵陵携王萧纶传·李延寿
  吴杰传·张廷玉
  第七节 千八百四十八年之革命·梁启超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八十五·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八十五药名诗类五言古药名          【齐】王 融重台信严敞陵泽乃闲荒石蚕终未蠒垣衣不可裳秦芎留近咏楚蘅搢逺翔韩原结神艸随庭衔夜光五言律山家小憇即景效药名体 

  • 卷五百六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三裵休裵休字公美济源人登进士第举贤良方正异等擢累监察御史兵部侍郎大中中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诗二首题泐潭泐潭形胜地祖塔在云湄浩劫有穷日真风无坠时岁华空自老消息竟谁知到此轻尘

  • 杏庭摘槀序·洪焱祖

    濓昔受学于河东公获见新安洪先生诗十余篇心甚乐之窃意先生之所述篇章必富而新安逺在数百里外常媿弗能一见先生以窥夫大全及河东公殁先生之子存心来为浦江尉濓始得悉受而伏读之不觉叹曰呜呼是岂非诗哉夫诗未易言也商周

  • 列传第十八 褚裕之·李延寿

    长兄秀之字长倩,历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黄门侍郎,宋武帝镇西长史。秀之妹,晋恭帝后也。秀之虽晋氏姻戚,而尽心于武帝。迁侍中,出补大司马右司马。晋恭帝即位,爲祠部尚书。宋受命,徙太常。元嘉初,卒于官。秀之弟淡之字仲原,亦历

  • 提要·王懋竑

    【臣】等谨案朱子年谱四巻考异四卷论学切要语二卷国朝王懋竑撰懋竑字予中寳应人康熈戊戌进士授安庆府教授雍正癸卯特召入直内廷改翰林院编修初李方子作朱子年谱三卷其本不传明洪武甲戌朱子裔孙境别刋一本汪仲鲁为之序

  • 卷之五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郑氏史料续编卷五·佚名

    ·一八○、刑部殘題本太子太保弘文院大學士刑部尚書臣圖海等謹題為民船出海經年、攬載貨物、有關禁諭、謹據報上聞、仰請睿裁、敕部察審事:貴州清吏司案呈:奉本部送刑科□□□□□□□部左侍郎額黑里等題前事□□

  • 绎史卷三·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太皥纪【女娲附】帝王世纪太昊帝庖牺氏风姓也燧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于成纪蛇身人首有圣德【三坟伏牺氏燧人子也因风而生故风姓诗含神雾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宓牺孝经钩命诀

  • 卷七·吴缜

    ●钦定四库全书新唐书纠谬卷七(宋)吴缜 撰○七曰世系乡里无法称引父祖子孙别传例王方庆璵 李吉甫德裕徐文远有功 刘廼伯刍张荐又新 柏良器耆卢怀慎奕杞元辅称引旁支远裔别传例崔日用良佐 李邕鄘崔玄暐戎 严震砺陆

  • 二年·佚名

    (癸酉)二年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春正月1月1日○丁未朔,上率群臣賀帝正,始服朝制冠服。禮畢,上坐殿受中外朝賀。都評議使司上箋,各道都節制、按廉、牧、都護府使,皆上箋獻方物。楊廣道按廉使趙璞獻《歷代帝王爲學爲治綱目之圖

  • 二十年·佚名

    (戊午)二十年大明正統三年春正月1月1日○丙戌朔,上率世子及文武群臣,行望闕禮,御勤政殿受賀禮。議政府進表裏鞍馬,斡朶里馬佐化等四十餘人、倭人老麟及三郞兵衛等九十餘人來獻土宜。○各道進賀箋、方物,皆如舊例。○行中宮賀

  • 快乐有益还是有害?·孔子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1)礼乐,乐道(2)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3)游,乐宴乐,损矣。” 【注释】 ①节:节制,制约,调节,②道:说。③佚:同“逸”,过分。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

  • 卷十一·沈廷芳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注疏正字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注疏正字卷十一山东按察使沈廷芳撰诗王黍离诂训传第六○音义以王当国【王毛本误土】王城谱王城节疏臣瓒案西周方八百里【臣瓒案汉书注作师古曰疑此误也西周作

  • 提要·毛奇龄

    毛诗写官记【臣】等谨案毛诗写官记四卷国朝毛奇龄撰皆自记其説诗之语取汉艺文志武帝置写书之官语为名自序谓依汝南太守聴写官言诗忆而録之葢托写官以为问荅犹之或问焉耳凡一百八十八条奇龄早年着毛诗续三十八卷其稿

  • 孤愤·韩非

    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人臣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非谓重人也。重人也者,无令而擅为,亏法以利私,耗国以便家,力能得其君,此所为重人也。智术之士明察,听用,且烛重人之阴情;能

  • 评郭沫若论文化·太虚

    自梁漱溟说佛法为“反身消灭”之后,不少的人皆受了他的暗示,动不动都看成佛法是以消灭人生世界为究竟的。郭沫若的中国文化之传统精神与论中、德文化书,对中国的儒、道文化,原有许多说得很好的地方;但因不彻了大乘佛法的缘

  •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上·海云

    两部付法次第记海云记略叙金刚界大教王经师资相承付法次第记。三藏金刚智云。我从南竺国。亲于龙智阿阇梨边。传得此金刚界百千颂经。龙智阿阇梨自云。从毗卢遮那如来(即释迦如来是此约法性身为名)在世。以此金刚界最

  • 陀罗尼集经·佚名

    十二卷,唐阿地瞿多译。大神力陀罗尼经,释迦佛顶三昧陀罗尼品一卷。一切佛部一卷内有阿弥陀佛大思惟经(十纸欠应流通)大轮金刚陀罗尼,诵三七遍,即当入一切坛,不成盗法。金刚杵功能法相品。般若波罗密多部一卷。观世音部三卷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