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深密經卷第五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一]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如來法身.如來法身有何等相。佛

  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若於諸地波羅蜜多善修出離轉依成滿是名如來法身

  之相.當知此相二因緣故不可思議.無戲論故無所爲故.而諸衆生計著戲論有所爲

  故。世尊.聲聞獨覺所得轉依名法身不。善男子.不名法身。世尊.當名何身。善男子.名解

  脫身.由解脫身故說一切聲聞獨覺與諸如來[二]平等平等.由法身故說有差别.如來法

  身有差别故無量功德最勝差别算數譬喻所不能及。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

  我當云何應知如來生起之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 [三]一切如來化身作業如

  世界起一切種類如來功德衆所莊嚴住持爲相.當知化身相有生起.法身之相無有

  生起。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應知示現化身方便善巧。佛告曼殊室利菩

  注:

  [一]以下魏本聖者文殊師利法王子菩薩問品第十一.品首文謂菩薩依如來所作住持業差别白佛云云.宋本單行.題曰相續解脫如來所作隨順處了義經.品首文謂如相續解脫經說文殊師利云云.

  [二]勘番本意謂相似而平等.

  [三]勘番本意謂彼化身相與世界生起相似.卽於化身相生起中由一切種類如來功德所莊嚴.彼福德相乃可見.

  ********************

  薩曰.善男子.徧於一切三千大千佛國土中或衆推許增上王家或衆推許大福田家.

  同時入胎誕生長大受欲出家示行苦行捨苦行已成等正[一]覺次第示現.是名如來示

  現化身方便善巧。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凡有幾種一切如來身所住持言音

  差别.由此言音所化有情未成熟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緣此爲境速得解脫。佛告曼

  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言音略有三種.一者契經.二者調伏.三者本母。世尊.云何

  契經.云何調伏.云何本母。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二]依攝事顯示諸法是名契經.謂依四

  事或依九事或復依於二十九事。云何四事.一者聽聞事.二者歸趣事.三者修學事.四

  者菩提事。云何九事.一者施設有情事.二者彼所受用事.三者彼生起事.四者彼生已

  住事.五者彼染淨事.六者彼差别事.七者能宣說事.八者所宣說事.九者諸衆會事。云

  何名爲二十九事.謂依雜染品有攝諸行事.彼次第隨轉事.卽於是中作補特伽羅想

  已於當來世流轉因事.作法想已於當來世流轉因事.依清淨品有繫念於所緣事.卽

  於是中勤精進事.心安住事.現法樂住事.超一切苦[三]緣方便事.彼徧知事.此復三種.顛

  注:

  [一]魏宋二本此下皆有轉法輪入涅槃二語.

  [二]勘番本意謂依諸法體事而總攝.

  [三]番本作所緣.

  ********************

  倒徧知所依處故依有情想外有情中邪行徧知所依處故內離增上慢徧知所依處

  故.修依處事.作證事.修習事.令彼堅固事.彼行相事.彼所緣事.已斷未斷觀察善巧事.

  彼散亂事.彼不散亂事.不散亂依處事.[一]修習劬勞加行事.修習勝利事.彼堅牢事.攝聖

  行事.攝聖行眷屬事.通達真實事.證得涅槃事.於善說法毗奈耶中世間正見超昇一

  切外道所得正見頂事.及卽於此不修退事。於善說法毗奈耶中不修習故說名爲退.

  非[二]見過失故名爲退。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依聲聞及諸菩薩顯示别解脫及别解脫

  相應之法是名調伏。世尊.菩薩别解脫幾相所攝。善男子.當知七相.一者宣說受軌則

  事故.二者宣說隨順他勝事故.三者宣說隨順毀犯事故.四者宣說有犯自性故.五者

  宣說無犯自性故.六者宣說出所犯故.七者宣說捨律儀故。曼殊室利.若於是處我以

  十一種相決了分别顯示諸法是名本母.何等名爲十一種相.一者世俗相.二者勝義

  相.三者菩提分法所緣相.四者行相.五者自性相.六者彼果相.七者彼領受開示相.八

  者彼障礙法相.九者彼隨順法相.十者彼過患相.十一者彼勝利相。世俗相者當知三

  注:

  [一]勘番本意謂於修習中劬勞加行.

  [二]勘番本意謂見之過失.

  ********************

  種.一者宣說補特伽羅故.二者宣說徧計所執自性故.三者宣說諸法作用事業故。勝

  義相者當知宣說七種真如故。菩提分法所緣相者當知宣說徧一切種所知事故。行

  相者當知宣說八[一]行觀故.云何名爲八行觀耶.一者諦實故.二者安住故.三者過失故.

  四者功德故.五者理趣故.六者流轉故.七者道理故.八者總别故。諦實者謂諸法真如。

  安住者謂或安立補特伽羅.或復安立諸法徧計所執自性.或復安立一向分别反問

  置記.或復安立隱密顯了記别差别。過失者謂我宣說諸雜染法有無量門差别過患。

  功德者謂我宣說諸清淨法有無量門差别勝利。理趣者當知六種.一者真義理趣.二

  者證得理趣.三者教導理趣.四者遠離二邊理趣.五者不可思議理趣.六者意趣理趣。

  流轉者所謂三世三有爲相及四種緣。道理者當知四種.一者觀待道理.二者作用道

  理.三者證成道理.四者法爾道理。觀待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生諸行及起隨說如是

  名爲觀待道理.作用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得諸法或能成辦或復生已作諸業用如

  是名爲作用道理.證成道理者謂若因若緣能令所立所說所標義得成立令正覺悟

  注:

  [一]勘番本意謂觀察行相.

  ********************

  如是名爲證成道理。又此道理略有二種.一者清淨.二者不清淨.由五種相名爲清淨.

  由七種相名不清淨。云何由五種相名爲清淨.一者現見所得相.二者依止現見所得

  相.三者自類譬喻[一]所引相.四者[二]圓成實相.五者善清淨言教相。現見所得相者謂一切

  行皆無常性一切行皆是苦性一切法皆無我性此爲世間現量所得.如是等類是名

  現見所得相。依止現見所得相者謂一切行皆剎那性他世有性淨不淨業無失壞性.

  由彼能依麤無常性[三]現可得故.由諸有情種種差别依種種業現可得故.由諸有情若

  樂若苦淨不淨業以爲依止現可得故.由此因緣於不現見可爲比度.如是等類是名

  依止現見所得相。自類譬喻所引相者謂於內外諸行聚中引諸世間共所了知[四]所得

  生死以爲譬喻.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生等種種苦相以爲譬喻.引諸世間共所了

  知所得不自在相以爲譬喻.又復於外引諸世間共所了知所得衰盛以爲譬喻.如是

  等類當知是名自類譬喻所引相。圓成實相者謂卽如是現見所得相若依止現見所

  得相若自類譬喻所得相於所成立決定能成當知是名圓成實相。善清淨言教相者

  注:

  [一]番本作所合相.

  [二]番本作圓滿俱許相.

  [三]原刻作見.今依麗刻改.

  [四]魏本缺此下至衰盛爲喻一段.

  ********************

  謂一切智者之所宣說如言涅槃究竟寂靜.如是等類當知是名善清淨言教相。善男

  子.是故由此五種相故名善觀察清淨道理由清淨故應可修習。曼殊室利菩薩復白

  佛言.世尊.一切智者相當知有幾種。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略有五種.一者若

  有出現[一]世間一切智聲無不普聞.二者成就三十二種大丈夫相.三者具足十力能斷

  一切衆生一切疑惑.四者具足四無所畏宣說正法不爲一切他論所伏而能摧伏一

  切邪論.五者於善說法毗奈耶中八支聖道四沙門等皆現可得.如是生故[二]相故斷疑

  網故非他所伏能伏他故聖道沙門現可得故如是五種當知名爲一切智相。善男子.

  如是證成道理由現量故由比量故由聖教量故由五種相名爲清淨。云何七種相名

  不清淨.一者此餘同類可得相.二者此餘異類可得相.三者一切同類可得相.四者一

  切異類可得相.五者[三]異類譬喻所得相.六者非圓成實相.七者非善清淨言教相。若一

  切法意識所識性是名一切同類可得相.若一切法相性業法因果異相由隨如是一

  一異相決定展轉各各異相是名一切異類可得相。善男子.若於此餘同類可得相及

  注:

  [一]勘番本意謂則於世間皆聲稱一切智.

  [二]此二字依番本及麗刻加.

  [三]勘番本意謂餘類譬喻所合相.

  ********************

  譬喻中有一切異類相者由此因緣於所成立非決定故是名非圓成實相.又於此餘

  異類可得相及譬喻中有一切同類相者由此因緣於所成立不決定故是名非圓成

  實相.非圓成實故非善觀察清淨道理不清淨故不應修習。若[一]異類譬喻所引相若非

  善清淨言教相當知體性皆不清淨。法爾道理者謂如來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安住法

  住法界是名法爾道理。總别者謂先總說一句法已後後諸句差别分别究竟顯了。自

  性相者謂我所說[二]有行有緣所有能取菩提分法謂念住等如是名爲彼自性相.彼果

  相者謂若世間若出世間諸煩惱斷及所引發世出世間諸果功德如是名爲得彼果

  相.彼領受開示相者謂卽於彼以解脫智而領受之及廣爲他宣說開示如是名爲彼

  領受開示相.彼障礙法相者謂卽於修菩提分法能隨障礙諸染汙法是名彼障礙法

  相.彼隨順法相者謂卽於彼多所作法是名彼隨順法相.彼過患相者當知卽彼諸障

  礙法所有過失是名彼過患相.彼勝利相者當知卽彼諸隨順法所有功德是名彼勝

  利相。曼殊室利菩薩白佛言.惟願世尊爲諸菩薩略說契經調伏本母不共外道陀羅

  注:

  [一]番本缺此異類譬喻所引相句.

  [二]番本作與行相俱之所緣.

  ********************

  尼義.由此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得入如來所說諸法甚深密意。佛告曼殊室利菩

  薩曰.善男子.汝今諦聽吾當爲汝略說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於我所說密意言辭

  能善悟入。善男子.若雜染法若清淨法[一]我說一切皆無作用亦都無有補特伽羅.以一

  切種離所爲故.非雜染法先染後淨.非清淨法後淨先染。凡夫異生於麤重身執著諸

  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别隨眠妄見以爲緣故計我我所.由此[二]妄謂我見我聞我齅我嘗

  我觸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淨如是等類邪加行轉.若有如實知如是者便能永斷麤

  重之身獲得一切煩惱不住最極清淨離諸戲論.[三]無爲依止無有加行.善男子.當知是

  名略說不共陀羅尼義。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復說頌曰.

  一切雜染清淨法 皆無作用數取趣 由我宣說離所爲 染汙清淨非先後.

  於麤重身隨眠見 爲緣計我及我所 由此妄謂我見等 我食我爲我染淨。

  若如實知如是者 乃能永斷麤重身 得無染淨無戲論 無爲依止無加行。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應知諸如來心生起之相。佛告曼殊

  注:

  [一]番本云.一切無動無我故.我說諸法皆無一切作用.

  [二]此下原刻有見字.今依番本及北宋刻刪.

  [三]番本作無爲無加行身.魏宋本亦均作無爲身.

  ********************

  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夫如來者非心意識[一]生起所顯.然諸如來有無加行心法生起.當

  知此事猶如變化。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若諸如來法身遠離一切加行.旣無

  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先所修習[二]方便般若加行力

  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無心睡眠非於覺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而

  復覺悟.又如正在滅盡定中非於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還從定起.如從

  睡眠及滅盡定心更生起.如是如來由先修習方便般若加行力故當知復有心法生

  起。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三]化身當言有心爲無心耶。佛告曼殊室利菩薩

  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無心.何以故.無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曼殊室利菩薩復白

  佛言.世尊. [四]如來所行如來境界.此之二種有何差别。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

  來所行謂一切種如來共有不可思議無量功德衆所莊嚴清淨佛土.如來境界謂一

  切種五界差别.何等爲五.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三者法界.四者調伏界.五者調伏方

  便界.如是名爲二種差别。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來成等正覺轉正法輪入

  注:

  [一]番本無生起二字.魏本同.

  [二]勘番本意謂方便及慧.

  [三]勘番本意謂如來所化.無身字.

  [四]番本分作三問.何謂如來所行.何謂如來境.何謂二者差别.

  ********************

  大涅槃.如是三種當知何相。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當知此三皆無二相.謂非

  成等正覺非不成等正覺.非轉正法輪非不轉正法輪.非入大涅槃非不入大涅槃. [一]

  以故.如來法身究竟淨故如來化身常示現故。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有情

  類但於化身見聞奉事生諸功德.如來於彼有何因緣。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

  如來是彼增上所緣之[二]因緣故.又彼化身是如來力所[三]住持故。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

  言.世尊.等無加行.何因緣故如來法身爲諸有情放大智光及出無量化身影像.聲聞

  獨覺解脫之身無如是事。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譬如等無加行從日月輪水

  火二種頗胝迦寶放大光明非餘水火頗胝迦寶.謂大威德有情所住持故.諸有情業

  增上力故。又如從彼善工業者之所雕飾末尼寶珠出印文像不從所餘不雕飾者. [四]

  是緣於無量法界方便般若極善修習磨瑩集成如來法身從是能放大智光明及出

  種種化身影像.非惟從彼解脫之身有如斯事。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如世尊

  說如來菩薩威德住持令諸衆生於欲界中生剎帝利婆羅門等大富貴家人身財寶

  注:

  [一]魏本以爲文殊所說.

  [二]番本云所作.

  [三]勘番本意謂加持.

  [四]勘番本意謂如是如來法身由修習緣慮無量法界之方便及智慧.極爲磨淨而得成故.

  ********************

  無不圓滿.或欲界天色無色界一切身財圓滿可得.世尊.此中有何密意。佛告曼殊室

  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菩薩威德住持若道若行於一切處能令衆生獲得身財皆圓

  滿者卽隨所應爲彼宣說此道此行.若有能於此道此行正修行者於一切處所獲身

  財無不圓滿.若有衆生於此道行違背輕毀又於我所起損惱心及瞋恚心命終已後

  於一切處所得身財無不下劣.曼殊室利.由是因緣當知如來及諸菩薩威德住持非

  但能令身財圓滿.如來菩薩住持威德亦令衆生身財下劣。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

  世尊.諸穢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諸淨土中何事易得.何事難得。佛告曼殊室利菩

  薩曰.善男子.諸穢土中八事易得.二事難得。何等名爲八事易得.一者外道.二者有苦

  衆生.三者種姓家世興衰差别.四者行諸惡行.五者毀犯尸羅.六者惡趣.七者下乘.八

  者下劣意樂加行菩薩。何等名爲二事難得.一者增上意樂加行菩薩之所遊集.二者

  如來出現於世。曼殊室利.諸淨土中與上相違當知八事甚爲難得二事易得。爾時曼

  殊室利菩薩摩訶薩白佛言.世尊.於是解深密法門中此名何教.我當云何奉持。佛告

  ********************

  曼殊室利菩薩摩訶薩曰.善男子.此名如來成所作事了義之教.於此如來成所作事

  了義之教汝當奉持。說是如來成所作事了義教時於大會中有七十五千菩薩摩訶

  薩皆得圓滿法身證覺。

  解深密經卷第五

  ********************

猜你喜欢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一卷·佚名
  山家义苑卷上·可观
  卷之一·牧云通门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六·代智旭
  卷五十九(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之七·别庵性统
  天童宏智觉禅师语录序·正觉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一卷·佚名
  宗镜录卷第七十二·延寿
  添品妙法莲华经卷第六·佚名
  了三世品第十一·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答赵伯福问(八则)·太虚
  卷第七·宋濂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何汶

      方外  上升歌  吴含灵  《郡阁雅谈》云:“吴含灵,江西人也,为道士,居南岳六七年,俗呼为吴猱。好睡,经旬不饮食,常言曰:‘人若要闲,即须懒;如勤,则不闲也。’素不攻文,偶作《上升歌》,甚奇绝。云云。清泰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四齣·杨柔胜

    第二十一齣 李晟招贤【玩仙灯】〔末上〕宝剑拥重裘。玉鞭驰骏。心抱庙堂忧。腰佩封侯印。四方盗起如屯蜂。狼烟烈焰薰天红。将军一怒天下息。腥羶扫尽夷从风。公尔忘私愿已久。此身许国不知有。金戈挽日酬战征。麒麟

  • 卷一·詹安泰

    念奴娇·简黄叶海章过江人暮,怅韶华、岸草征袍摇碧。鸾鹤风高余几辈?爽朗平生第一。梵土情悬,郁金梦冷,肝胆明冰日。飘然来去,吟鞭何处栖息?肠断词赋中年,关河极目,依旧鹃痕(黑冥)。慧剑长埋根性净,忍听玉龙哀篴

  • 卷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一五言古唐太宗皇帝【帝姓李氏讳世民神尧次子初建秦邸即开文学馆既即位殿左置?文馆悉引内学士畨宿更休听朝之闲则与讨论典籍杂以文咏诗笔草隶卓越前古至于天文秀发沈丽高朗有唐三百年风雅之盛

  • 青城山人集原序·王璲

    余弱冠时已闻青城王先生刻厉于诗之名矣及游京师获拜先生于给事中天台蒋君所辱先生不以后生待余而与之进顷之蒋君以送宋侍书归金华诗求于先生先生即伸巻濡墨题曰少小离乡国归时及壮年三巴百指住万里一家全青琐荣新秩金

  • 卷四·本纪第四·脱脱

        太宗一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讳炅,初名匡乂,改赐光义,即位之二年改今讳,宣祖第三子也,母曰昭宪皇后杜氏。初,后梦神人捧日以授,已而有娠,遂生帝于浚仪官舍。是夜,赤光上腾如火,闾巷闻有异香,时晋天福四年十月

  • 卷之三百八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十二月。丁卯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外记  ○谕军机大臣等、延茂等奏、遵查黑龙江垦务拟办大概情形一摺。所筹咨商各城副都统。传询所属备交荒价。领地

  • 钦定宗室王公功绩表传卷十一·允秘

    传九【镇国公 辅国公】镇国公阿拜传阿拜太祖髙皇帝第三子天命十年十月与弟塔拜巴布泰征东海北路呼尔哈部俘千五百户师还上出城迎劳寻授骑都尉天聪八年四月晋授三等男崇徳三年七月任吏部承政四年八月封三等镇国将军六

  • 第十二章 论年老——人生自然的节奏·林语堂

    自然的节奏之中有一条规律,就是由童年,青年,老年,衰颓,以至死亡,一直支配着我们的身体。在安然轻松的进入老年之时,也有一种美。我常引用的话之中,有一句我常说的,就是"秋季之歌"。我曾经写过在安然轻松之下进入老境的情调儿。

  • 刘粹传·沈约

    刘粹字道冲,沛郡萧县人。他的祖父刘恢,官至持节、监河中军事、征虏将军。刘粹家住京口。他少有大志,能力出众,开始当本州从事,高祖攻克京城后,他当参建武将军。随同刘裕平定京都,他转任参镇军事,不久加任建武将军、沛郡太守,又

  • 樊山政书卷十二·樊增祥

    恩施樊增祥嘉父批耀州褚牧禀批白河厘局吴令禀批商州详批监修南院两厢铺面曾令等禀批石泉县陈令禀批咸阳县详批常备军管带胡鼎铭禀复临潼李令云生书批甘泉县张令骧禀详抚部院会臬司详抚部院批潼关厘局吴令禀批鄠县陈令

  • 卷之十二  奉天靖難記二(明)不著撰人·邓士龙

    (奉天靖難記,四卷,撰者佚名。書成在永樂年間,今明太宗實錄卷一至卷九即在此書基礎上增改而成。) 奉天靖難記二 十一月丁卯朔。庚午,師回至孤山,訊知李景隆軍鄭村壩。我游騎至白河,歸言:「河水流澌,兵不可渡。」又聞李景隆列陣於

  • 卷十三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十三下 朱批毛文铨奏摺 雍正四年正月初四日福建廵抚【臣】毛文铨谨 奏为据实奏 闻仰祈 圣鉴事窃查闽省盐政事务纷繁办事员役甚衆如各场

  • 卷四·袁燮

    <经部,书类,絜斋家塾书钞钦定四库全书絜斋家塾书钞卷四    宋 袁燮 撰夏书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别九州者别其疆界也不特洪水既治始分别这九州方水患未平亦必先辨其每州之界分然后方可施功至于水患已平其分

  • 第六章 谷神·林语堂

    谷神 (16 )不死,是谓玄牝 (17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18 )。[语译]虚无而神妙的道,变化是永不穷竭的。它能产生天地万物,所以称作"玄牝"。这幽深的生殖之门,是天地的根源。它的体至幽至微,连绵不绝地永存着,而它的

  • 卷第四十·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四十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八门第十子摄颂之六五百之余及七百结集事尔时迦摄波告邬波离曰。世尊于何处制第一学处。邬波离以清彻音答曰。世尊于波罗痆斯。此为谁说。即五苾刍其事云何。

  • 卷第二十六·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二十六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唐 大中元年。尚书白居易卒。年七十有五。赠尚书左仆射。宣宗以诗吊之。居易被遇宪宗时事无不言。湔剔抉摩多见听可。然为当路所忌。遂摈斥。所蕴不得施。乃放

  • 卷四十·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五世 袁州仰山慧寂智通禅师(沩山佑嗣) 有梵僧从空而至。师问近离甚处。曰西天。师曰几时离彼。曰今早。师曰何太迟生。曰游山玩水。师曰神通游戏则不无。阇黎佛法须还老僧始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