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四十二章 编遣会议的纠纷

在北平方面的事务已粗告结束,蒋总司令便于7月25日启节南旋。冯玉祥与吴敬恒旋亦联袂离平。吴先生是冯玉祥约他到其军中小住的。冯氏素以刻苦耐劳、粗衣淡食出名,吴氏此次特地随冯前去,尝试其“苦生活”。

7月28日,阎锡山、李济深、戴传贤和我也结伴专车南下,自平汉路转陇海路到开封小游。开封为冯玉祥驻节之地,渠以地主之谊,亲来车站迎接,并导游名闻全国的开封博物馆。其后,我们又同车到徐州,转津浦路返南京,预备出席正在筹备中的五中全会。

五中全会于8月8日在南京正式揭幕。会中,除一般党务议案外,最重要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便是各地政治分会的存废问题。政治分会的设立原为蒋先生的意思,现在才施行数月,蒋又欲把它取消。冯、阎二人和一部分党中元老,如李煜瀛、张人杰等,则主张暂时保留。于是,由政治分会的存废而牵涉党的理论问题:“三民主义”的政治体制,究系中央集权还是系中央和地方均权?蒋派人士主中央集权;李煜瀛、张人杰等元老则说,总理遗教地方自治理论中明白规定中央与地方均权。后者主张有步骤地削藩,逐渐削减政治分会的权力,然后加以裁撤。如生吞活剥地加以撤销,恐怕要出乱子。这一问题闹得满城风雨,结果还是无疾而终。

五中全会所通过的最重要决议,便是实行五院制,并推选蒋中正为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为行政院院长;并成立编遣委员会,设法裁减全国兵额。

蒋先生同时并任命冯玉祥为军政部部长,阎锡山为内政部部长,我为军事参议院院长,并希望我们三人长期住南京。我曾向蒋先生建议说,我长期住南京绝无问题,因为武汉政治分会可由程潜、胡宗铎、张知本各委员负责处理大政,第四集团军也可由参谋长代拆代行。但是我深深感到冯、阎二人绝难长住京畿,因为他们二人的军中大小事务悉由他们亲自裁决,参谋长形同虚设。他们二人不在军中,则军中一切事务都要停顿。强留他们长住南京,反不若让他们常去常来比较好些。

至于裁兵问题,我向蒋先生说,裁兵不难,裁官难,裁高级军官尤难。

因士兵均系招募而来,军中逃亡风气很盛,任何部队如停顿一年不招兵,则士兵人数便可能降至半数,如着意裁兵,则下降速度自更快了。至于下级军官,退伍后转业也不难,如强迫他们退伍,尚不致引起严重抗拒行为,而师长以上将领就不同了。军人到少将以上,便成为一纯粹的职业军人,正如一只桐油桶,除盛油外,别无他用。如对他们任意裁撤,而不予适当安插,他们兵符在握,必然不肯就范,那就反使中央为难了。

为今之计,莫若由政府提出一笔巨额经费,将各军中的高级将领分批派遣出洋考察军事,一则可以增长他们的见闻,再则可以作一回旋的步骤。他们回国后,可令入高级研究机关深造。其可继续任用的,仍给以军职,其不堪造就或自愿退伍的,则由国家优给退休金,使能优游林泉或转务他业。国家所费虽巨,然亦革命军人于革命成功后所应得的报酬。再退一步想,万一因裁兵不慎而招致内乱,所耗军费将更不止此数了。

蒋氏闻言唯唯,未置可否。其实,他这时已另有腹案。他的第一集团军断难裁减;至于其他各军,他意对第二集团军首先开刀,然后再及其他,庶可各个击破。

编遣会议表面上系根据五中全会的决议案而成立。会中设常务委员九人至十一人。蒋总司令、各集团军总司令和前敌总指挥等都是常务委员。1929年1月1日,编遣会议举行成立典礼。嗣后连续开会达一月之久。

在这些会议中,蒋总司令便首先提出编遣第二集团军的计划。但据当时中央的统计,各集团军的人数却以第一集团军为最多,约二十个军、四个独立师,共五十余万人。第二集团军共十个军、八个独立师,合计四十二万余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因蒋氏未提到第一集团军的编遣计划,殊感不服,遂提出辩难。

冯氏首先提出裁兵的原则:(一)裁弱留强;(二)裁无功留有功。他因而指出,第一集团军内所收编的南北部队十余万人,应该是首先裁撤的对象。如今这些收编的部队留而不裁,反要裁北伐有功的正规部队,实有欠公平云云。

冯氏语毕,蒋先生便说,第一集团军也有编遣的计划。他要何应钦回答这一问题。何氏起立,说了些不着边际的话,未提到任何具体方案。冯氏颇有不愉之色。此后不久,冯氏便称病不到军政部办公。冯氏未称病前,阎总司令已像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急于回防,但又不便说出口。然此公工于心计,结果蒋先生留他不住,勉强允许他回太原一趟。于是冯的内心更为着急,“病”也转剧。我们有时到冯的住处去“探病”,只见他卧房里炭火熊熊,冯氏则卧在床上,盖了两张棉被,满头是汗,呻吟不止,好像真有大病的样子。

蒋先生有时也亲往探望冯氏,并嘱他好好静养。孰知一日,冯氏竟秘密渡江往浦口,乘事先预备的铁甲车返回原防,并留书与蒋主席道别。

冯氏一去,所谓编遣会议自然就无疾而终。仅就原先通过的议案,成立南京、武汉、太原、开封、沈阳五个编遣区,缓图编遣,大会乃匆匆结束。

猜你喜欢
  卷一百六·列传第三十六·卓行·脱脱
  卷之二百八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二十五·佚名
  ◎活鬼·李定夷
  一百三十五 曹寅奏请圣安并进呈晴雨录摺·佚名
  第八卷 星野晷度(六)·缪荃孙
  第六卷 储书 附新闻事业·缪荃孙
  绎史卷一百二十·马骕
  卷三十·司马贞
  昔班传·宋濂
  钱能传·张廷玉
  吴杰传·张廷玉
  尹梦鳌传·张廷玉
  王铭传·张廷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解人颐 辟蠹集·钱德苍

    赌博赋 有志之士,惟亲简籍。无籍之徒,专事赌钱。圆如骰盘,静极而方。方若骰子,动极而圆。红四绚烂,金幺鲜妍。钱财盈诸袖里,筹码堆于案前。习之者如醉如梦,爱之者如痴如颠。引类呼朋,如鸤鸠之唤友;贪前失后,似螳螂之捕蝉。六

  • 彊村词原序·朱祖谋

    沤尹大兄阁下,前上书之次日,邮局即将东塾读书记、无邪堂答问各书交来。大集琳琅,读之尤歆快无量,日来料量课事讫,即焚香展卷,细意披吟,宛与故人酬对。昨况夔笙渡江见访,出大集共读之。以目空一世之况舍人,读至梅州送春、人境庐

  • 卷十六·陈邦彦

    <集部,总集类,御定历代题画诗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六目録山水类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唐杜甫三首】谢兴公上人寄山水簇子【唐齐已】画山水图答大愚【唐荆浩】端礼知宗宠示水石六轴戏作此诗归之【

  • 卷一百七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七十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屛风曡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俱飘零落叶各散洞庭流中年不相见蹭蹬游吴越何处我思君天台緑萝月会稽风月好却遶剡溪回云山海上出人物镜中来一度浙江北十年醉

  • ●卷八十四·徐梦莘

      靖康中帙五十九。   起靖康二年三月六日丙申,尽九日已亥。   统制官宣赞舍人吴革谋起兵救驾范琼左言诱执革革死之并斩其子及使臣百馀人。   宣和录曰:先是靖康元年正月金人犯阙(改作兵深入)吴革任陕西统制官首

  • 卷四 仁宗·王夫之

      〖一〗  曹魏严母后临朝之禁,君子深有取焉,以为万世法。唐不监而召武、韦之祸,玄宗既靖内难,而后为之衰止。不期宋之方盛而急裂其防也。   仁宗立,刘后以小有才而垂帘听政,乃至服衮冕以庙见,乱男女之别,而辱宗庙。方

  • 卷第五·徐鼒

    夏四月戊午朔,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誓师勤王,次于浦口。可法,字宪之,号道邻;大兴籍,祥符人也。世为锦衣百户。母尹氏,方娠,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以孝闻,亦慷慨自许。好读书,举崇祯戊辰(一六二八)进士;累官南京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甲

  • 卷之一百八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三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一百六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六十九人物志四十九大臣传三十五【满洲镶白旗三 格斯泰 赛喀纳 额司泰 塔勤岱 希福杭爱 彰库 玛奇 博霁 二格 鄂海 福敏】格斯泰格斯

  • 卷五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五十凶礼官员丧礼【民公侯伯视一品子男各视其等】有疾居正寝【女居内寝】疾革遗疏【三品以上官得具遗疏】遗言皆书之既终子号哭躃踊去冠被髪徒跣诸妇女子去笄朞功以下丈夫素冠妇人去首饰皆

  • 第一节 饮食·吕思勉

    南人多食稻米,北人多食菽麦,而北方之人,亦未尝不以稻米为美;北人之食麦者,多以之作饼。皆见《两晋南北朝史》第二十一章第一节。隋、唐、五代时,此风似仍未变。隋蔡王智积延文学之士,所设惟饼果,酒才三酌。库狄士文为贝州刺史

  • 周书·多方·佚名

    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周公曰:&ldquo;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洪维图天之命,弗永寅念于祀,惟帝降格于夏。有夏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

  • 卷九七·邱濬

    ▲工作之用 《易》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徐几曰:“智者创物,巧者述之,皆足以为利,而物无不备,用无不致,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者,惟圣人为大。” 臣按:天下之物无一不起于圣人,是虽一耒耜之

  • 卷二·陈傅良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後传卷二     宋 陈傅良 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自隐至文六君则曷为再书即位君薨既殡嗣子即位於柩前虽踰年恒称子必类见焉而後列於诸侯东迁之诸侯既踰年而即位改元视天

  • 卷三百五十四·佚名

    △初分多问不二品第六十一之四复次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作如是念。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遍能摄受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亦遍摄受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

  • 卷一百八十一·佚名

    △初分赞般若品第三十二之十复次世尊,预流向预流果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一来向一来果不还向不还果阿罗汉向阿罗汉果无生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生。预流向预流果无灭故。当知般若波罗蜜多亦无灭。一来向

  • 医效秘传·叶桂

    综合类著作。原题清叶桂撰、吴金寿校。三卷。桂有《温热论》已著录。本书是为初学者而作,成书于乾隆七年(1742)。全书约五万四千字。卷一载六经图、伤寒纲领、伤寒标本、类伤寒四症及用药法则等内容,后结合温病介绍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