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辞集注卷第七

招魂第九

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古者人死,则使人以其上服升屋,履危北面而号曰:「皋!某复。」遂以其衣三招之,乃下以覆尸。此礼所谓复。而说者以为招魂复魄,又以为尽爱之道而有祷祠之心者,盖犹冀其复生也。如是而不生,则不生矣,于是乃行死事。此制礼者之意也。而荆楚之俗,乃或以是施之生人,故宋玉哀闵屈原无罪放逐,恐其魂魄离散而不复还,遂因国俗,托帝命,假巫语以招之。以礼言之,固为鄙野,然其尽爱以致祷,则犹古人之遗意也。是以太史公读之而哀其志焉。若其谲怪之谈,荒淫之志,则昔人盖已误其讥于屈原,今皆不复论也。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主此盛德兮,牵于俗而芜秽。【洁,一作挈。沬,莫昧反。秽,乌会反。或疑主上有朕字。〇此宋玉代为屈原之词。言朕者,为原之自朕也。幼,少也,言其性然也。清者,其志之不杂。廉者,其行之有辩。洁者,其身之不污。服,行也。沬,与昧同。牵,引也。芜秽,田不治而多草也。又言己之所行,虽常以此盛德为主,然而牵于世俗,亦不能无所芜秽。盖其自厉之严,而常恐不善之加乎己也。】上无所考此盛德兮,长离殃而愁苦。【离,一作罹。此两句通下章为一韵。〇上,君也。考,察也。】帝告巫阳曰:「有人在下,我欲辅之。魂魄离散,汝筮予之。」【巫,一作{一从工}。在,一作于。下,叶音户。辅,叶音甫。予,音与;一作与。〇帝,天帝也。女曰巫,阳其名也。玉假立天帝及巫阳以为辞端。人,谓屈原也。宋玉设帝告巫阳,有贤人在下,我欲辅之,然其魂魄离散,身将颠沛,故使巫阳筮问所在,求而与之,使反其身也。】巫阳对曰:「掌㝱!上帝其命难从!若必筮予之,恐后之谢,不能复用巫阳焉。」㝱,音梦;一作梦。一无命字。之谢,一作谢之;一无之字。阳,叶弋公反。〇此一节巫阳对语不可晓,恐有脱误。然其大意似谓帝命有不可从者,如必筮其所在,而后招以与之,则恐其离散之远,而或后之,以至徂谢,且将不得复用巫阳之技矣。】乃下招曰:「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乎四方些?舍君之乐处,而离彼不祥些。【归来,一作徕归。恒,胡登反。一无乎字。乎,一作兮。些,苏贺反。舍,一作舍。离,一作罹。〇巫阳旣封如上语,即不复筮,亦不俟帝名之可否,而径下招于四方,庶其未远而或值之也。恒,常也。干,体也。些,说文云:「语词也。」沈存中云:「今夔峡、湖湘及南、北江獠人,凡禁呪句尾皆称「些」,乃楚人旧俗。西域呪语末皆云「娑婆诃」,亦三合而为「些」也。」舍,置也。祥,善也。此下乃历诋上下四方之不善,而盛称楚国之乐也。】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彼皆习之,魂往必释些。归来归来!不可以托些。【索,叶先各反。铄,诗若反。石,叶时若反。释,叶诗若反。归来归来,一作魂兮归来,一作归来兮;通下六章并同。〇托,寄也。八尺曰仞。索,求也。言东方有长人之国,人髙千仞,主求人魂而食之也。铄,销也。言东方有扶桑之木,十日并在其上,以次更行,其热酷烈,金石坚刚皆为销释也【一】。彼,谓其处居人也。释,解也。】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蝮蛇蓁蓁,封狐千里些。雄虺九首,往来鯈忽,吞人以益其心些。归来归来!不可以久淫些。【黑,一作墨。一无肉字。以,一作而。醢,叶呼彼反。蝮,音福。蓁,音臻。虺,许鬼反。绦,一作倐。无以字。〇雕,画也。题,頟也。雕刻其肌,以丹青湼之也。南人常食蠃蜯【二】,得人之肉,则用以祭神,复以其骨为醤而食之,今湖南、北有杀人祭鬼者,即其遗俗也。蝮,大蛇也。蓁蓁,积聚之貌。山海经:「蝮蛇,色如绶文,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蛇。」封狐,大狐也,健走千里,求食也。虺,亦蛇也。九首,一身九头也。鯈忽,疾急貌。说已见天问矣。淫,淹也。】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

猜你喜欢
  卷三百二十四·彭定求
  卷四十八·阮阅
  卷四十七·阮阅
  十八家诗抄·卷十五·曾国藩
  ◆白云先生许谦(白云先生集)·顾嗣立
  楔子·贾仲明
  卷十四·仇兆鳌
  渔阳曲·闻一多
  兰庭集巻下·谢晋
  开场的歌 一只雄鹅飞上天·刘半农
  卷十二·曹庭栋
  卷四十一·陈元龙
  卷一百七十·陈廷敬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二·朱隗
  提要·王镃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六十八·彭定求

        卷868_1 【梦丹书】李亨   厥不云乎,惟其惟时。上天所保,福禄不亏。   卷868_2 【梦黄衣童子歌】李豫   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何奈何。   卷868_3 【梦扬州乐妓和诗】刘禹锡   花作婵娟玉作妆,风

  • ◎卷一·谢榛

      《三百篇》直写性情,靡不高古,虽其逸计,汉人尚不可及。今学之者,务去声律,以为高古。殊不知文随世变,且有六朝唐宋影子,有意於古,而终非古也。  唐山夫人《房中乐》十七章,格韵高严,规模简古,乎商周之《倾》。迨苏李五

  • 船山诗草三·张问陶

    鄗城吊古望望千秋亭,遥遥五城陌。鄗南新柳多,一雨散春碧。遗坛出林阜,沙寒土花。斜阳聚樵牧,知是何王闢。似闻起南阳,师中劳擘画。三十成老翁,所剩未头白。扰攘过百年,忽如远行客。凉风吹东都,陵荒翁仲瘠。英雄骨已朽,况乃兴废

  • 御选元诗卷四十二·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四十二五言律诗八刘永之春日宴胡助教寓馆次传商翁韵高馆向山开相将海燕来兰殽升玉爼椒醑泻银杯雨竹藏幽鸟风花防绿苔伤春无限意偏忆豫章台畦乐园郭南抱瓮者久与世情疎砌长龙须草林开燕尾渠辘轳

  • 06、邂逅·蒲松龄

    长命上云相如乐事在当垆,室有佳人意象殊;宁可空房常独守,丑妻恶妄不如无! 小生年长一十五岁,事事都算如意;怎么婚姻这样难成,不由人心中纳闷。待俺出得门去,消散一回便了。 [耍孩儿]念人生在世间,一对夫妻百岁欢,得美人方遂今

  • ●崇祯实录卷之五·佚名

    怀宗端皇帝(五)崇祯五年春正月己亥朔,大风霾。庚子,张可大令副总兵张焘与邵国祚川兵共三千六百人战城东,焘兵忽戴红巾反击,我兵歼焉;游击陈良谟等死之。辛丑,登州城陷。时孔有德上书孙元化,元化信其言;午刻,开门纳张焘兵三百人&m

  •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夏。四月。戊子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阿灵阿行礼。  ○酉时。日食  ○己丑。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辛卯。谕兵部、国家绥靖疆圉、安辑军民、惟专阃元戎是赖。有实能久镇边境

  • 卷之三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卷之二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通志卷一百二十·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三十三吴朱治 朱然【子绩】吕范【子据】朱桓【子异】虞翻 陆绩 张温 骆统 陆瑁 吾粲 朱据 陆逊【子抗】贺齐全琮 吕岱 周鲂 钟离牧 潘濬 陆凯【弟允子祎】

  • 绎史卷五十四·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秦穆公霸西戎左传【桓公三年】芮伯万之母芮姜恶芮伯之多宠人也故逐之出居于魏 【四年】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 【十年】秦人纳芮伯万于芮【纪年晋武公元年芮人乗京 七年芮

  •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七十九·钱若水

    起至道二年九月,尽十二月己巳,以单州刺史扬琼为本州防御使充灵庆 路兵马副部署壬申苏州言虎夜入福山寨食戍卒 四人癸酉,六宅使富州刺史张茂宗卒茂宗魏郡繁 水人举进士及第解褐大理评事累迁太子中允直 御史府先是洛阳官市

  • 第二篇 道的教训 第七章 无私·林语堂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语译自古至今,天还是这个天,地还是这个地。天地所以能长且久的缘故,乃因它不自营其生,所以才能长生。圣

  • 卷第一百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一百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五 【论】第五险难国婆须蜜女主无尽功德藏回向。 【经】尔时善财童子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十·丈雪通醉

    嗣法门人彻岩等编偈下萬竹道中土曠人稀日正長,空山絕響路羊腸,驚看伏麈文翻蔚,忍見歸鴻羽帶黃。客思易消樵語雜,沙場難禁野夫狂,秖因不負中天令,錫影橫挑鷲嶺香。遊白兔亭數峰晴色湧香泉,氣燄凌空意悄然,玉兔和雲翻雪浪,溪龍帶

  • 王文恪公笔记·王鏊

    王文恪公笔记,一卷,明王鏊撰。王鏊,字济之,江苏苏州人。成化十一年廷试第三名,授编修。正德时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事迹详明史卷一八一本传。此书明纪录汇编本作守溪笔记,明今献汇言本作守溪长语。

  • 读诗质疑·严虞惇

    三十一卷,清严虞惇著。分《国风》十五卷,《小雅》八卷,《大雅》三卷,《颂》五卷。另篇首附有十五卷;为(1)列国世谱;(2)国风世表;(3)诗指举要;(4)读诗纲领;(5)删次;(6)六义;(7)大小序;(8)诗乐;(9)章句音韵;(10)训诂传授;(1

  •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昙噩

    简称《六学僧传》。佛教史书。元至正九年至二十六年(1349—1366)昙噩撰。三十卷。书前有自序。此书以“六度”分科,每科又分为二,合计十二科。每科前有小序,阐明立科宗旨;每科末有“赞”,作为一科的总结。全书共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