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百九十一

△初分成熟有情品第七十一之二

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安住苦圣谛时。不得苦圣谛。不得能祝不得所祝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住苦圣谛。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安住集灭道圣谛时。不得集灭道圣谛。不得能祝不得所祝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住集灭道圣谛。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四静虑时。不得四静虑。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四静虑。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四无量四无色定时。不得四无量四无色定。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四无量四无色定。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八解脱时。不得八解脱。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八解脱。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时。不得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一切陀罗尼门时。不得一切陀罗尼门。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一切陀罗尼门。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一切三摩地门时。不得一切三摩地门。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一切三摩地门。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空解脱门时。不得空解脱门。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空解脱门。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无相无愿解脱门时。不得无相无愿解脱门。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无相无愿解脱门。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极喜地时。不得极喜地。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极喜地。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时。不得离垢地乃至法雲地。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离垢地乃至法雲地。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五眼时。不得五眼。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五眼。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六神通时。不得六神通。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六神通。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佛十力时。不得佛十力。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佛十力。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时。不得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三十二大士相时。不得三十二大士相。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三十二大士相。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八十随好时。不得八十随好。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八十随好。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无忘失法时。不得无忘失法。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无忘失法。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恒住舍性时。不得恒住舍性。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恒住舍性。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一切智时。不得一切智。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一切智。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道相智一切相智时。不得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道相智一切相智。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时。不得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善现,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行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时。不得无上正等菩提。不得能修。不得所修。不得所为。亦不远离如是诸法而修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是菩萨摩诃萨则能圆满修菩萨道。如是善现,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修菩萨道令得圆满能证无上正等菩提。

尔时具寿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勇猛正勤修菩提道。佛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色。不离散色。不和合受想行识。不离散受想行识。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眼处。不离散眼处。不和合耳鼻舌身意处。不离散耳鼻舌身意处。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色处。不离散色处。不和合声香味触法处。不离散声香味触法处。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眼界。不离散眼界。不和合耳鼻舌身意界。不离散耳鼻舌身意界。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色界。不离散色界。不和合声香味触法界。不离散声香味触法界。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眼识界。不离散眼识界。不和合耳鼻舌身意识界。不离散耳鼻舌身意识界。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眼触。不离散眼触。不和合耳鼻舌身意触。不离散耳鼻舌身意触。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离散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和合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离散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地界。不离散地界。不和合水火风空识界。不离散水火风空识界。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因缘。不离散因缘。不和合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不离散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从缘所生诸法。不离散从缘所生诸法。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无明。不离散无明。不和合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不离散行乃至老死愁叹苦忧恼。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布施波罗蜜多。不离散布施波罗蜜多。不和合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不离散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内空。不离散内空。不和合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离散外空乃至无性自性空。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四念祝不离散四念祝不和合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离散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苦圣谛。不离散苦圣谛。不和合集灭道圣谛。不离散集灭道圣谛。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四静虑。不离散四静虑。不和合四无量四无色定。不离散四无量四无色定。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八解脱。不离散八解脱。不和合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离散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陀罗尼门。不离散陀罗尼门。不和合三摩地门。不离散三摩地门。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空解脱门。不离散空解脱门。不和合无相无愿解脱门。不离散无相无愿解脱门。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极喜地。不离散极喜地。不和合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不离散离垢地乃至法雲地。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五眼。不离散五眼。不和合六神通。不离散六神通。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佛十力。不离散佛十力。不和合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离散四无所畏乃至十八佛不共法。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三十二大士相。不离散三十二大士相。不和合八十随好。不离散八十随好。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无忘失法。不离散无忘失法。不和合恒住舍性。不离散恒住舍性。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一切智。不离散一切智。不和合道相智一切相智。不离散道相智一切相智。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预流果。不离散预流果。不和合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不离散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方便善巧。不和合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离散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和合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离散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何以故?如是诸法皆无自性可合离故。如是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勇猛正勤修菩提道。

尔时具寿舍利子复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都无自性可合离者,云何菩萨摩诃萨引发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於中修学。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不学般若波罗蜜多。终不能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佛告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若菩萨摩诃萨不学般若波罗蜜多。终不能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要学般若波罗蜜多。乃能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所求无上正等菩提。要有方便善巧乃能证得。非无方便善巧而可证得。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见有法自性可得则应可龋不见有法自性可得当何所龋所谓不取此是般若波罗蜜多。此是静虑波罗蜜多。此是精进波罗蜜多。此是安忍波罗蜜多。此是净戒波罗蜜多。此是布施波罗蜜多。此是色。此是受想行识。此是眼处。此是耳鼻舌身意处。此是色处。此是声香味触法处。此是眼界。此是耳鼻舌身意界。此是色界。此是声香味触法界。此是眼识界。此是耳鼻舌身意识界。此是眼触。此是耳鼻舌身意触。此是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此是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此是地界。此是水火风空识界。此是因缘。此是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此是从缘所生诸法。此是无明。此是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此是内空。此是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此是四念祝此是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此是苦圣谛。此是集灭道圣谛。此是四静虑。此是四无量四无色定。此是八解脱。此是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此是陀罗尼门。此是三摩地门。此是空解脱门。此是无相无愿解脱门。此是极喜地。此是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此是五眼。此是六神通。此是佛十力。此是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此是三十二大士相。此是八十随好。此是无忘失法。此是恒住舍性。此是一切智。此是道相智一切相智。此是预流果。此是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此是一切菩萨摩诃萨行。此是诸佛无上正等菩提。此是异生。此是声闻。此是独觉。此是菩萨。此是如来。

舍利子,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了知一切法性皆不可龋所谓般若波罗蜜多不可龋静虑波罗蜜多不可龋精进波罗蜜多不可龋安忍波罗蜜多不可龋净戒波罗蜜多不可龋布施波罗蜜多不可龋色不可龋受想行识不可龋眼处不可龋耳鼻舌身意处不可龋色处不可龋声香味触法处不可龋眼界不可龋耳鼻舌身意界不可龋色界不可龋声香味触法界不可龋眼识界不可龋耳鼻舌身意识界不可龋眼触不可龋耳鼻舌身意触不可龋眼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龋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不可龋地界不可龋水火风空识界不可龋因缘不可龋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不可龋从缘所生诸法不可龋无明不可龋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不可龋内空不可龋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不可龋四念住不可龋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不可龋苦圣谛不可龋集灭道圣谛不可龋四静虑不可龋四无量四无色定不可龋八解脱不可龋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不可龋陀罗尼门不可龋三摩地门不可龋空解脱门不可龋无相无愿解脱门不可龋极喜地不可龋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不可龋五眼不可龋六神通不可龋佛十力不可龋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不可龋三十二大士相不可龋八十随好不可龋无忘失法不可龋恒住舍性不可龋一切智不可龋道相智一切相智不可龋预流果不可龋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不可龋一切菩萨摩诃萨行不可龋诸佛无上正等菩提不可龋一切异生不可龋一切声闻不可龋一切独觉不可龋一切菩萨摩诃萨不可龋一切如来不可龋

舍利子,是不可取波罗蜜多即是无障波罗蜜多。如是无障波罗蜜多即是般若波罗蜜多。诸菩萨摩诃萨应於中学。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於中学时尚不得学。况得无上正等菩提。况得般若波罗蜜多。况得菩萨法。况得诸佛法。况得独觉法。况得声闻法。况得异生法。何以故?舍利子,无少法有自性。於如是无性为自性法中。何等是异生法。何等是预流法。何等是一来法。何等是不还法。何等是阿罗汉法。何等是独觉法。何等是菩萨法。何等是如来法。舍利子,如是诸法既不可得。依何等法可施设有补特伽罗。补特伽罗既不可得。云何可说此是异生。此是预流。此是一来。此是不还。此是阿罗汉。此是独觉。此是菩萨摩诃萨。此是如来应正等觉。

时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皆无自性都非实有。依何等事而可了知此是异生。此是异生法。此是预流。此是预流法。此是一来。此是一来法。此是不还。此是不还法。此是阿罗汉。此是阿罗汉法。此是独觉。此是独觉法。此是菩萨摩诃萨。此是菩萨摩诃萨法。此是如来应正等觉。此是如来应正等觉法。佛告舍利子,於汝意云何。为实有色实有受想行识如诸愚夫异生执不。舍利子言: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眼处实有耳鼻舌身意。处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色处实有声香味触法处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眼界实有耳鼻舌身意界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色界实有声香味触法界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眼识界实有耳鼻舌身意识界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眼触实有耳鼻舌身意触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眼触为缘所生诸受实有耳鼻舌身意触为缘所生诸受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地界实有水火风空识界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因缘实有等无间缘所缘缘增上缘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从缘所生诸法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无明实有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老死愁叹苦忧恼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布施波罗蜜多实有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多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内空实有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无性自性空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四念住实有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苦圣谛实有集灭道圣谛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四静虑实有四无量四无色定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八解脱实有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陀罗尼门实有三摩地门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空解脱门实有无相无愿解脱门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极喜地实有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雲地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五眼实有六神通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佛十力实有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十八佛不共法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三十二大士相实有八十随好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无忘失法实有恒住舍性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一切智实有道相智一切相智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预流果实有一来不还阿罗汉果独觉菩提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一切菩萨摩诃萨行实有诸佛无上正等菩提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舍利子,为实有异生实有预流一来不还阿罗汉独觉菩萨摩诃萨如来应正等觉如诸愚夫异生执不。不也世尊,不也善逝。但由颠倒愚夫异生有如是执。佛言:舍利子,诸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方便善巧。虽观诸法皆无自性都非实有。而依世俗发趣无上正等菩提。为诸有情种种宣说。令得正解远离颠倒。

猜你喜欢
  卷第一百七十三·佚名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五·佚名
  菩萨十住行道品经·佚名
  五事毗婆沙论卷下·佚名
  四分律卷第二十九(二分之八明尼戒法)·佚名
  卷六·佚名
  三十年来之中国佛教·太虚
  第七卷·佚名
  优婆塞戒经卷第二·佚名
  佛说骂意经·佚名
  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一卷·佚名
  隱元禪師語錄卷第十四·隐元
  肇论疏卷中·元康
  观心论疏卷第四·灌顶
  清净品第八(此品摄第九叹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清观·唐圭璋

      太常引   题洞宾醉桃源像   邯郸梦里武陵溪。春色醉冥迷。花压帽檐欹,谩赢得、红尘满衣。   青蛇飞起,黄龙喝住,才是酒醒时。和露饮刀圭,待月满、长空鹤归。

  • 第十七折 囊首·李玉

    [杂扮禁子上]虎头门里偷生少,枉死城中冤鬼多。自家镇府司禁子是也。目今司中人犯,惨不过是东林一案。可怜那些官儿也有拷打不过,当堂了命的;也有带伤受刑,腐烂身亡的;也有昏迷绝食,含冤自毙的;也有逼计气绝,灰囊压死的;不知坏了

  • 卷三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三十三都邑两都赋【有序       唐】李 庾臣伏见汉诸儒若班固张衡者皆赋都邑盛称汉隆当王道升平火德丕赫数子歌咏发着后代今自隋室迁都而我宅焉广狭荣陋与汉殊状言时则有六姓千龄之

  • 资治通鉴后编卷二·徐乾学

    宋纪【起重光作噩正月尽黓阉茂六月凡一年有竒】太祖啓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徳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建隆二年春正月丙申朔御崇元殿受朝退羣臣诣皇太后宫门称贺 壬寅幸造船务观习水战 太仆少卿王承哲坐举官失实责授殿中丞 

  • 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正统十年三月甲戌朔 上躬谒 长陵祭 太宗文皇帝仁孝文皇后次谒 献陵祭 仁宗昭皇帝 诚孝昭皇后次谒 景陵祭 宣宗章皇帝扈从文武群臣陪祭○乙亥 驾还驻跸沙河○给广灵王逊火□民次子镇国将军仕火□黾岁禄千石米钞中半兼

  • 卷之二百二十三·佚名

    协修官张书云恭纂  帮总纂官王荣商恭辑监修总裁世恭阅一签五月十一日正总裁那月日专司藳本陆恭覆阅癸丑四月初二日  徐月日  荣月日副总裁唐月日  宗室宝恭阅九月初三日陈恭阅三签三月初五日  熙月日  

  • 二二二 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王际华等奏用聚珍版排印《鹖冠子》情形折·佚名

    二二二 四库全书处正总裁王际华等奏用聚珍版排印《鹖冠子》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臣王际华、英廉、金简谨奏:所有应用武英殿聚珍版排印各书,今年十月间曾排印《禹贡指南》、《春

  • 天官书第五·司马迁

    刘洪涛 译注【说明】《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古代天文著作凡二十一家,多达四百五十卷,但是到了著录《隋书·经籍志》的唐代,大约全都失传了,今知年代较古远的天文著作如甘氏、石氏、巫咸三家《星经》、《

  • 卷三十八、各省之叛乱·黄鸿寿

    仁宗嘉庆元年,春正月,湖北荆州白莲教匪作乱,命巡抚惠龄剿之。白莲教者奸民,假持斎治病为名,伪造经咒画像,以惑众敛财,安徽刘松为教中领袖,事发被捕,遣戍甘肃。其徒刘之协、宋之清等,分赴川陕、湖北一带布教,久之,党日众,遂倡言劫运

  • 间传·戴圣

    斩衰何以服苴?苴,恶貌也,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斩衰貌若苴,齐衰貌若枲,大功貌若止,小功、缌麻容貌可也,此哀之发于容体者也。斩衰之哭,若往而不反;齐衰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缌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于声音者也。斩

  • 提要·郑方坤

    经稗 清 郑方坤钦定四库全书经部七经稗五经总义类提要臣等谨案经稗十二卷国朝郑方坤撰方坤号荔乡建安人雍正癸卯进士官至兖州府知府是编杂采前人说经之文以多摭诸说部故名曰稗言犹正史之外别有稗官耳汉代传经専门授受

  • 第九章 18·辜鸿铭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辜讲孔子说:“假如有人想承建一座堤坝,而如果仅差一篮子土就可以完工,假如他突然停止(因为没有成功),停工也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假如另有人想筑平一段路,尽管只

  • 卷六十六·道世

    △怨苦灾第七十七(此有七部)▲述意部第一夫三界轮转,六道侵移。神明不朽,识虑冥持。乍死乍生,时来时往。弃舍身命,草筹难辩。唯大地丘坑,莫非我故身;沧海川流,皆同吾泪血。以此而观,谁非亲友?人鬼虽别,生灭固同。恩爱之情,时复影响

  •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佚名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一二四一)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给孤独长者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有人在我舍者。皆得净信。诸在我舍而命终者。皆得生天。佛言。善哉。善哉。

  • 历体略·王英明

    三卷。明王英明 (生卒年不详)撰。王英明字子晦,开州 (今四川开县)人。万历举人,精研历算。上卷六篇:天体地形、三曜、五纬、辰次、刻漏极度、杂说;中卷三篇:极宫、象位、天汉;下卷七篇:天体地度、度里之差、纬曜、经宿、黄

  • 太上三天正法经·佚名

    原名《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真诰》卷五称:「道有除六天之文三天正法」;《上清大洞真经目》着录「上清除六天文三天正法一卷」,皆指此书。原书一卷,今《正统道藏》本分作两种道书。一

  • 阿弥陀经义记·智顗

    一卷。隋代释智顗撰。此义记是为解释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所译《阿弥陀经》而作。智大师所着法华等疏论集禅法三十三部,一百四十九卷,唯此义记最简略,总共有二千余言。开卷虽列五重玄义,但数语浮云而过。所释净土十疑论,释

  • 秽迹金刚禁百变法经·佚名

    一卷,唐阿质达霰译。为秽迹金刚之印法。载符四十六,以灭种种之苦难。而以急急如律令为咒语,不说余咒。符似抱朴子中入山之符。是明为伪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