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提要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

毛诗正义       诗

提要

【臣】等谨按毛诗正义四十卷汉毛亨郑元笺唐孔颖达疏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古训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着其名后汉书儒林始云赵人毛长诗是为毛诗其长字不从艸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郑氏笺于是诗传始称毛苌然郑元诗谱曰鲁人大毛公为训诂传于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亦云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曽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以授赵国毛苌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据是二书则作者乃毛亨非毛苌故孔氏正义亦云大毛公为其由小毛公而题毛也隋志所云殊为舛误而流俗袭莫之能更朱尊经义考乃以毛诗二十九卷题毛亨撰注曰佚毛诗训故传三十卷题毛苌撰注曰存意主调停尤为于古无据今防稽众説定作者为毛亨以郑氏后汉人陆氏三国吴人并授毛诗渊源有自所言必不诬也郑氏发明毛义自命曰笺博物志曰毛公尝为北海郡守康成是此郡人故以为敬推张华所言葢以为公府用记郡将用笺之意然康成生于汉末乃修敬于四百年前之太守殊无所取案说文曰笺表识书也郑氏六艺论曰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隠略则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已意使可识别【案此论今佚此据正义所引】然则康成特因毛而表识其傍如今人之签记积而成帙故谓之笺无庸别曲説也自郑笺既行齐鲁韩三家遂废【案此陆德明经典释文之説】然笺与义亦时有异同魏王肃作毛诗注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诸书以申毛难郑欧阳修引其释卫风击鼓五章谓郑不如王【见诗本义】王基又作毛诗驳以申郑难王玉麟引其驳芣苢一条谓王不及郑【见困学记闻亦载经典释文】晋孙毓作毛诗异同评复申王説郑统作难孙氏毛诗评又明郑义【并见经典释文】袒分左右垂教百年至唐贞观十六年命孔颖达等因郑笺为正义乃论归一定无复岐途毛二十九卷隋志附以郑笺作二十卷疑为康成所并頴达等以疏文繁重又析为四十卷其书以刘焯毛诗义疏刘毛诗述义为稾本故能融贯羣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惟王谠唐语林记刘禹锡聴施士丐讲毛诗所説维鹈在梁陟彼岵兮勿翦勿拜维北有斗四义称毛未注然未尝有所诋排也至宋郑樵恃其才辩无故而发难端南渡诸儒始以掊击毛郑为能事元延祐科举条制诗虽兼用古注疏其时门户已成讲学者迄不遵用沿及明代胡广等窃刘瑾之书作诗经大全着为令典于是専宗朱传汉学遂亡然朱子从郑樵之说不过攻小序耳至于诗中训诂用毛郑者居多后儒不考古书不知小序自小序笺自笺閧然佐鬬遂并毛郑而弃之是非惟不知毛郑为何语殆并朱子之亦不辩为何语矣我

国家经学昌明一洗前明之固陋乾隆八年

皇上特命校刋十三经注疏

颁布学宫鼓箧之儒皆骎骎乎研求古学今特录其书与小序同冠诗类之首以昭六义渊源其来有自孔门师授端绪炳然终不能以他说掩也乾隆三十九年二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 校 官 【臣】 陆 费 墀

猜你喜欢
  虞书·皋陶谟·佚名
  卷十一 十一之一·孔颖达
  卷九·程端学
  第十五章 36·辜鸿铭
  第十四章 29·辜鸿铭
  卷九·孙复
  摽有梅·佚名
  卷十九·吕祖谦
  (四)·钱穆
  嘱累人天品第十三·佚名
  结 婚 证 书·太虚
  对中国禅宗之感想·太虚
  答汤雪筠问(二项二十则)·太虚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二·佚名
  十地经论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纪容舒

    钦定四库全书玉台新咏考异卷八姚安府知府纪容舒撰萧子显乐府二首大明上苕苕阳城射凌霄光照窻中妇絶世同阿娇明镜盘龙刻簪羽鳯凰雕逶迤梁家髻【逶迤疑作倭堕后汉书梁冀妻孙寿作堕马髻古今注倭堕髻堕马之遗制也】冉弱楚

  • ●卷二百四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一百四十五。   起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丙申,尽其日。   范成大揽辔录(旧校云:是卷以金史各志参校殊多抵牾无从属主正)曰:过芦沟河三十五里至燕山城外燕宾馆自馆行柳堤缘城过新石桥中以杈子隔驰道从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八·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四年冬十月庚午朔张浚斩同州观察使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赵哲于邠州哲之诛史及诸书不载日历绍兴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承节郎赵甡进状父哲建炎三年落阶官除同州观察使于当年十月一日宣抚张浚挟私輙从军法身死故

  • 续录卷五·昭梿

    ◎明末风俗世皆以明人重理学,尚气节,纟崔挽唐、宋颓风,有返朴还淳之盛,殊不知近日陋伪,实皆起于明末之时。徐鸿儒数于山东烧香聚众,称白莲教,沿至嘉庆初年,三省教匪弄兵九载。其后京师复有林清之变,皆其流毒,乡塾兴高头讲章,议论

  • 世家卷第三十五 高丽史三十五·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忠肃王二。○(庚申)七年春正月辛巳朔元来告日当食停贺正礼百官素服以待不食。 癸未乃行贺礼。辛卯遣摠部典书尹硕如元贺千秋节。丁未遣

  • 卷六·黄训

    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録卷六明 黄训 编保治【治上】题振肃风纪禆益治道事【马文升】臣切惟賛防治道固在于百司紏正百司莫先于风纪风纪振则百司自尔各尽其职百司尽职则庻绩咸熈而治道隆矣自古君天下者未尝不以此为

  • 卷一百三十八·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一百三十八宋 陳祥道 撰戎路周禮車僕掌戎路之萃廣車之萃苹車之萃輕車之萃戎路革路也晉欒鍼曰吾有二位於戎路【襄十四年左】晉侯獻楚俘王賜以戎路之服【僖二十八年左】乾時之

  • 宗本义·僧肇

    本无。实相。法性。性空。缘会。一义耳。何则。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缘离则灭。如其真有。有则无灭。以此而推。故知虽今现有。有而性常自空。性常自空。故谓之性空。性空故。故曰法性。法性如是

  • 佛说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卷第四·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法大师臣施护奉 诏译佛告尊者护国言。尔时福光太子。闻虚空中净光天子赞佛法僧无量功德相好庄严之事。心大欢喜正意系心端坐思惟。彼佛世尊具足功德。所说妙法真实无谬。声闻弟子梵行

  • 六门教授习定论一卷·无著

        无著菩萨本世亲菩萨释    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  今欲利益一切有情令习世定及出世定速能舍离诸烦恼故。述此方便。颂曰。  求脱者积集  于住勤修习  得三圆满已  有依修定人  释曰。此初一颂

  • 第十二章 摩哂陀之来岛·佚名

    拂子、冠、剑、伞、

  • 盖庐·伍子胥

    湖北江陵张家山西汉早期墓葬所出竹简中,有一篇题为《盖庐》的古代佚文,原文用隶书抄写,现经整理,可恢复原貌。全文采用问答形式,由“盖庐”提问,“申青”回答,内容属兵阴阳家的学说。“盖庐”即吴王阖间,“申青”即伍

  • 产宝诸方·佚名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宋史·艺文志》不载,惟陈振孙《书录解题》有之,自明以来,诸家书目亦罕有著录者,《永乐大典》所载尚得七十余方,又有《十二月产图》一篇,与振孙所记并合,盖即宋时原本,又别有《序论》一首,《王月

  • 菊英的出嫁·鲁彦

    短篇小说。王鲁彦 著。初收于1926年10月上海北新书局版《柚子》。作品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写乡间的冥婚习俗。主人公菊英七八岁时病死。十年后,她的母亲却又郑重其事地将她嫁给一个早已死去的男孩子。作品着重描写菊

  • 科试考·王世贞

    《科试考》是明朝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弁山堂别集》的一部分,共四篇,是记载自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至万历十七年(1589年)科举史事的专篇,史料价值极高,是当今研究明代科举的重要文献之一

  • 政海轶闻·陶菊隐

    1934年8月.上海文明书局出版了陶菊隐先生的一部笔札《政海轶闻》。该书传主大多为民国政治舞台上的名流巨子,如袁世凯、蔡锷、熊希龄、徐世昌、王士珍、张敬尧、泞锟、吴佩孚、张作霖、张宗昌、冯玉祥、韩复榘、张辉

  • 杨岐方会和尚语录·方会

    禅宗语录。宋仁勇、守端等编集。一卷。杨岐方会(992—1049),北宋禅宗僧人,杨岐派的创始人。此书是其语录的汇编。包括仁勇编《袁州杨岐山普通禅院会和尚语录》、守端编《后住潭州云盖山海会寺语录》、《潭州道吾真禅师

  •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佚名

    梵名Bhais!ajya -ra^ja bhais!ajya samudgata bodhisattva su^tra 。全一卷。刘宋■良耶舍译。又称观药王药上菩萨经、药王药上经。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本经内容乃叙述佛在毗耶离国青莲华池精舍,说药王、药上二菩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