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卷255_1 【小洞庭洄源亭宴四郡太守诗】苏源明    小洞庭兮牵方舟,风袅袅兮离平流。牵方舟兮小洞庭,   云微微兮连绝陉。层澜壮兮缅以没,重岩转兮超以忽。   冯夷逝兮护轻桡,蛟龙行兮落增潮。泊中湖兮澹而闲 
- 永乐十一年八月丁未朔遣官释奠先师孔子○戊申祭  太社太稷命皇太子行礼○赈浙江之仁和嘉兴二县饥民三万三千七百八十余口给米稻六千七百三十石○庚戌以北京行太仆寺丞杨智子信为本寺少卿  上念智积劳厥职欲升之未及而 
- 万历十七年三月戊申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伯卫国本祭  裕陵○南京兵部侍郎王世贞乞休不允○己酉升太常寺少卿邵仲禄为右通政○升尚宝司司丞孟秋为本司少卿○庚戌兵科给事中叶初春劾奏协理戎政兵部尚书傅希挚南京工部右侍 
- 扬  州  府  四        清(下)陈燮  潘世求  葛维煦陈燮,字理堂。嘉庆三年举人。少负隽才,综览典籍。壮游京师,声华籍甚。毕尚书沅督陕时,延为上客,梓其诗吴会英才集中。晚年官邳州学正。以修江宁府志殁于旅次。著有忆园诗 
- 自马、班二氏出,已大畅私家修史之风,迨魏晋南北朝,以迄唐初,而私家修史尤盛,大别言之,可分五类:其一为后汉史、其二为三国史,其三为晋史、其四为十六国史、其五为南北朝史。凡此五类之史,初皆由多家纂集,最后勒定一编。然其源虽 
- 刘通,字仲达,东平齐河人。初随严实归附于蒙古,随后又随大军征服濮、曹、相、潞、定陶、楚丘等地。严实把他荐举给太师木华黎,任齐河总管,不久授镇国上将军、左副都元帅、济南知府、德州总管、行军千户。太宗赐他金符,升上千 
- 赵参鲁,字宗传,鄞人。隆庆五年(1571)的进士。选任庶吉士,改为户科给事中。万历二年(1574),慈圣太后在涿州修庙,祭祀碧霞元君。部科大臣执意劝谏,她不听。赵参鲁斥责她不合常规,并且说:“南面北方都遭敌寇侵犯,祸害百姓,兴起工役 
- 商代是兴于西方的。其始祖名契(xiè),封于商,即今陕西的商县。传十四世而至成汤。《史记》说:自契至于成汤,八迁。汤始居亳(bó),从先王居。八迁的事实和地点现在不大明了。其比较可靠的:《世本》说契居于蕃;其子昭明,居于砥石,迁 
- (甲申)三十年清康熙四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辛丑,正言李世最啓曰:「戶曹判書趙泰采,曾按關西,貪汙濫縱,非止一二。雖以李旭事觀之,市井駔儈之徒,昵狎親信,蠧敗官貨,剝割店民,已失檢身之道。及旭罪狀彰露,又從以周旋彌縫,人心疑惑,久 
- 英宗体干膺厯隆功盛徳宪文肃武睿神宣孝皇帝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上英宗体干膺厯隆功盛徳宪文肃武睿神宣孝皇帝初在睦亲宅闭门读书终日未尝燕游慢戏服御俭素如儒者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宗室六箴一曰视二曰聴三曰好四曰学五 
-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十七安溪 李光坡 撰雜記上第二十疏曰鄭云雜記者以其雜記諸侯以下至士之喪事諸侯行而死於館則其復如於其國如於道則升其乘車之左轂以其綏復註曰館主國所致舍復招魂復魄也如於其國主國館賓予使 
- 归安沈炳震撰注解传述人【见陆氏释文】宓牺氏之王天下仰则观于天文俯则察于地理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逺取诸物始画八卦【或云因河图而画八卦】因而重之为六十四文王拘于羑里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彖辞象辞文言 
-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六十三经解第二十六正义孔氏颖达曰案郑目録云名曰经解者以其记六艺政教之得失也此於别録属通论 皇氏侃曰解者分析之名此篇分析六经体教不同故云经解六经其教虽异总以礼为本故记者录入於礼 
- 第一节 《左传》的传授过程前一章讲到《春秋》一书。因为《春秋》叙一件事,只是寥寥几个字,很不容易了解,于是后人有给它作解说的“传”。根据《汉书·艺文志》,解说的《春秋》“传”有五家:(一) 
- 众善行法篇第四十八四悉被物。众善随宜。四门之路有殊。一乘之果无别。种种正行。皆断万劫之爱绳。一一助道。尽破千生之尘网。今搜梵语。略注宋言。欲具乎二种庄严。须启于四弘誓愿。悉檀。南岳师。以悉檀例大涅槃华 
- 笔记。清阮葵生作。约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前写成。原有三十卷,王锡祺印本为二十二卷,旧时通行本系节本,仅十二卷。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史地、学术思想、科学工艺、文学艺术以及花木鸟兽、饮食起居等。对清初典章制度 
- 音译《波罗末陀》,亦名《拘罗那陀》。又译《拘那罗陀》,意译《亲依》。印度数论派哲学经典。作者生卒年不详,约在公元350年(2—5世纪各种推论均有)。公元6世纪传入中国,后被保存在汉文佛典大藏经内。译者真谛(Paramar 
- 凡二卷。又作天童如净禅师语录。南宋曹洞宗僧天童如净(1163~1228)撰,文素、妙宗、唯敬等编。理宗绍定二年(1229)刊行。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册。收录如净于建康府清凉寺、台州瑞岩寺、临安府净慈寺、明州瑞岩寺与天童景德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