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日讲礼记解义卷十四

王制

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

此言诸侯相朝之事也列国诸侯当天子无征伐凶丧之事而彼此相见其名曰朝於是乎考礼制正刑法一德行皆所以尊天子也案春秋书滕侯薛侯来朝谷梁传曰天子无事与诸侯相朝正也考礼修德所以尊天子也陈氏祥道据此以释诸侯相见之文而吴氏澄从之盖相见乃敌体之辞较之注疏谓诸侯朝天子者为胜也

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诸侯赐弓矢然後征赐鈇钺然後杀赐圭瓒然後为鬯未赐圭瓒则资鬯於天子

此言礼乐征伐之自天子出也柷鼗皆乐器将之谓

使者执此将命也圭瓒以大圭为柄黄金为勺礼乐征伐天子所以治天下而诸侯不敢擅焉若诸侯有功德而天子赐之以乐於公侯也则以柷将之於伯子男也则以鼗将之凡为诸侯者赐弓矢然後得专征赐鈇钺然後得专杀赐圭瓒然後得为鬯未赐圭瓒则必求鬯於天子此所以治出於一而为有道之时也案柷所以节一曲之始鼗所以节一曲之终事有广狭因以明爵之尊卑也礼八命作牧赐弓矢得专征九命作伯赐鈇钺得专杀祭必用鬯灌地以降神王以圭瓒侯以璋瓒上公九命得赐圭瓒而为鬯鬯即秬鬯秬黍一稃二米和气所生以为酒则芳香条鬯於上下也

天子命之敎然後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

此言天子命诸侯立学及学名也辟雍頖宫皆大学名郑注辟明雍和也頖之言班也天子始封诸侯而命之教其民然後立为学小学方幼而养之於内故在於公宫南之左大学已成而达之於外故在於郊地之不同如此天子之德明和於上而天下化之故其学曰辟雍诸侯为天子颁教令於国中故其学曰頖宫名之不同又如此张子曰此小学是教国子胄子之幼小者未能入大学则其学在宫之左右天子诸侯所视之大学必在国中无在郊之理此大学即郊学对小学而言大耳非国子胄子俊造所居若四郊之学则乡遂大夫教之天子诸侯亦有时行礼於其闲使不帅教者观之案诗注天子大射行礼之处水旋邱如璧以节观者故谓辟雍诸侯乡射之宫东西南有水而北无水形如半璧故谓頖宫此盖言其形郑注则主其义而言之尔

天子将出征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禡於所征之地受命於祖受成於学出征执有罪反释奠於学以讯馘告

此记天子出征始终之礼也禡师祭也天子奉天讨以正有罪则谓之征其将出之时必类祭而告於上帝宜祭而协於社造祭而告於祢又於行师之地於始造军法之神而行禡祭以为兵祷然犹不敢自用又必受命於祖以卜其吉受成於学以决其谋出征之慎重如此故执罪人而旋师则释奠於学以礼先师凡生而当问讯者死而割左耳者各具多寡之数告厥成功犹受成之意也案征者威武之事然先王用武以文任威以德盖有非礼不行者黄氏震曰释奠即舍采周礼春入学舍采吕览仲春上丁命乐正习舞舍采盖贽见必先用币故事神亦先用币释置采帛而奠安神位之前此礼之最重者若菜则菹也物之薄而礼之末惟士子始入学用之学记皮弁祭菜是也

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羣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

此言天子以下田猎之礼也杀获也获所驱之兽也绥者旗竿所建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诗云淑旗绥章是也下偃仆之也佐车即周礼驱逆之车驱以逐兽逆以迎兽也天子诸侯当其无事则每岁三田所谓三田者古者获禽择取三等自左膘而射达於右腢为上杀则以奉神而为乾豆达右耳本为中杀则以奉人而待宾客射左髀达於右?为下杀则以充君之庖厨若无事而不田简祭祀略宾客则曰不敬若田不以礼而多杀则曰暴天物是故天子之田不四面而围取之诸侯之田不举羣而袭取之天子既杀则下大绥诸侯既杀则下小绥大夫既杀则止佐车以示不复杀及佐车止而後以百姓之田猎终焉其秩然有序如此案春蒐夏苖秋猕冬狩而谓之田者为田除害也故於取物以为用者见敬事之义又於其不尽取者见爱物之仁

獭祭鱼然後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後田猎鸠化为鹰然後设罻罗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麛不卵不杀胎不殀夭不覆巢

此因田猎之礼而言取物之有节也梁絶水取鱼者谓水堰也罻罗皆捕鸟之网昆明也凡虫得阳而生故谓之昆虫王者之取物也未有不顺乎时序者故十月獭祭鱼然後虞人入泽为梁九月豺祭兽然後出而田猎杀气盛而鸠化为鹰然後设罻罗以捕鸟生气衰而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以取材木若昆虫未蛰则不焚林而田推之而不取兽之子不破鸟之卵不杀伤兽之孕者不断杀禽兽之稚者不倾覆鸟巢之在木者皆恐?其生也案孔疏月令正月獭祭鱼孝经纬云兽蛰伏獭祭鱼则十月中也是獭一?再祭鱼知此是十月者季春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以鲔先至而荐之则正月不得聼民渔也

冢宰制国用必於?之杪五谷皆入然後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国用量入以为出此言制国用之法也冢宰於百官之职无所不统而国用至重尤在其所以制之必於一?之末五谷皆入有成数可稽然後制国中来?之用凡国用所由出本於地因於天计地之小大视年之丰耗积至於三十年之久则通计之而大较可知以是而制国用量所入以为所出使所出之数常不得浮於所入之数而经制於是乎定矣案制国用必於?之杪故周官於九赋之後以九式均节财用也其必合三十年之通者至此则极丰极耗之数无不见然後可以得其中制使入足供出而有余用也

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之仂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

此言丧祭之用各有常数也仂谓十之一也越犹躐也绋輴车索也国用以丧祭为重故行吉祭则总计一?经费之数而用其十分之一不敢略於神也有丧则三年不祭不以凶干吉也唯天地社稷则仍祭为越绋而行事不以卑废尊也丧三年而後除其闲礼事繁多则总计三年经费之数而用其十分之一以送死大事尤所不当略也丧祭之用或不足而废礼则曰暴或有余而没礼则曰浩惟祭用数之仂故有常制而丰年不奢凶年不俭无所谓有余不足者而丧之用三年之仂也视此矣案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儒先皆以记礼者之言为不可从张子曰久而哀杀可齐则便可祭程子曰越绋则是犹在殡宫於时无由可致齐又安能脱丧服衣祭服此皆难行纵天地之祀不可废则止可使冢宰摄尔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後天子食日举以乐

此言国用所系之重也饥而食菜则色病故云菜色杀牲盛馔曰举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若国无九年之蓄则财匮而曰不足无六年之蓄则民不聊生而曰急无三年之蓄则危亡无日而国非其国矣是以国依於民而民依於食使民三年耕必余一年之食九年耕必余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总而计之则蓄积饶多有备无患虽猝有凶旱水溢民皆足食而无菜色然後天子之食每日一举庶羞备礼即以乐侑之岂为过哉案周礼云王日一举鼎十有二物皆有俎以乐侑食又云大荒则不举而此云日举以乐者正以甚言蓄积之足恃也至於国虽有备遇灾而仍为贬损则又圣王畏天恤民之道也夫

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士庶人三日而殡三月而葬三年之丧自天子达此因上言丧葬而类及之也殡葬为送终之礼而备礼之难易不同故自天子以至庶人其迟速亦异天子至尊无上以七日而殡七月而葬降而诸侯则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又降而为大夫士庶人则三日而殡三月而葬惟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不以贵贱异也案春秋传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踰月外姻至孔疏谓大夫除死月为三月士则数死月为三月正是踰越一月也

庶人县封葬不为雨止不封不树丧不贰事自天子达於庶人丧从死者祭从生者支子不祭

此亦类言丧祭之礼也上封同窆下如字庶人之葬不用碑繂惟县绳而下棺礼仪少故不为雨止卑无饰故不积土为封不标墓以树贱者不得同於贵也若夫居丧无二事以一志於亲则自天子达於庶人不以贵贱而异矣丧礼之衣衾棺椁从乎死者以分不可越使死者得安其分也祭礼之牲牢器币从乎生者以情不容己使生者得尽其情也支子不祭统於宗子也案丧不贰事故天子谅隂不言诸侯居庐未有命戒大夫既葬而致事士亦三年废业也卢氏植曰丧中之祭虞祔练祥仍从死者之爵故小记云士祔於大夫则易牲支子不祭不主祭也如宗子为士庶子为大夫则以上牲祭於宗子之家故曰士摄大夫惟宗子此亦祭从生者之义

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诸侯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而五大夫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而三士一庙庶人祭於寝

此言庙制之有隆杀也大祖天子初受命诸侯始封大夫始有爵者也庶人之祭谓荐物也寝适寝也凡立庙之礼降杀以两天子有天下立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合而为七诸侯有国立五庙二昭二穆与大祖之庙合而为五大夫有家立三庙一昭一穆与大祖之庙合而为三侯国之中下士唯一庙庶人则无庙而祭於寝马氏睎孟曰祖庙以功建百世不迁昭穆以亲崇亲尽则祧朱子曰凡庙主在本庙之室中皆东向及其祫於大庙之室中则惟大祖东向自如而为最尊之位羣昭之入乎此者皆列於北墉下而南向羣穆之入乎此者皆列於南牗下而北向南向者取其向明故谓之昭北向者取其深远故谓之穆盖羣庙之列则左为昭而右为穆祫祭之位则北为昭而南为穆也又案此记言大夫三庙一昭一穆是祭不及高曾也程子曰自天子至於庶人五服未尝有异皆至高祖服既如是祭祀亦当如是七庙五庙亦止是祭及高祖大夫士虽或三庙二庙一庙或祭寝庙虽异亦不害祭及高祖若止祭祢而不及祖非人道也朱子曰程子以为高祖有服不可不祭疑此最为得祭祀之本意盖程子推丧以定祭与中庸言上祀之礼达乎诸侯大夫士庶而引三年之丧以证之者正同所谓俟诸百世而不惑者矣

天子诸侯宗庙之祭春曰礿夏曰禘秋曰尝冬曰烝此言宗庙时祭之名也礿薄也禘者次第也烝衆也进也天子诸侯因时以致祭於宗庙於春曰礿以物未成祭品鲜薄也於夏曰禘依时次第而祭也於秋曰尝谓新谷熟而尝之於冬曰烝谓物成而可进者衆也案周礼大宗伯之职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诗小雅亦云禴祠烝尝于公先王禘自为殷祭与此皆不合故郑注疑为夏殷之祭名

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後者此言天子已下外祭之有异礼也五祀见曲礼视视其牲器之数天子有天下故祭天地诸侯有国故祭社稷大夫有家故祭五祀惟天子有天下故祭天下之名山大川而东南望祀於春夏西北望祀於秋冬其祭之之礼五岳则视三公四渎则视诸侯惟诸侯有国故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若夫天子诸侯有所因之国而无祭主者在王畿则天子祭之在侯国则诸侯祭之以其先尝有功德於民故也案因国谓先代故地而因之以为国者如子产所云迁阏伯於商邱主辰商人是因迁实沈於大夏主参唐人是因是也

天子犆礿祫禘祫尝祫烝诸侯礿则不禘禘则不尝尝则不烝烝则不礿诸侯礿犆禘一犆一祫尝祫烝祫此言天子诸侯庙祭之有隆杀也犆与特同谓各祭其庙祫合也天子宗庙四时之祭於春犆礿而祫禘祫尝祫烝?以为常诸侯之在南方者春礿毕而夏来朝则不禘在西方者夏禘毕而秋来朝则不尝其有尝则不烝烝则不礿者亦类此所以重王事也诸侯礿犆禘则一犆而一祫尝祫烝祫杀於天子也程子曰诸侯亦祭祫只是祠禴尝烝之祭为庙礼烦故每年於四祭之中三祭合食於祖庙惟春则祭诸庙也案禘与祫皆王者之大祭也禘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帝祀之於始祖之庙而以始祖配之也祫者毁庙之主陈於大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於大祖也礼纬云五年一禘三年一祫张子则谓禘也祫也郊也必?有之岂容有三年五年之说盖圣人之事亲也如事天每?必郊则每?必禘祫可知禘以献祼为主阳义也祫以馈食为主故谓之合食隂义也後汉张纯曰禘祭以夏四月祫祭以冬十月是皆用孟月也周礼司尊彛职四时之闲祀追享朝享郑司农云谓禘祫也禘有追远之义故谓之追享祫则羣庙之主皆升於大庙有朝之义故谓之朝享二者闲於时祭之中故谓之闲祀也

天子社稷皆大牢诸侯社稷皆少牢大夫士宗庙之祭有田则祭无田则荐庶人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稻韭以卵麦以鱼黍以豚稻以鴈

此言天子诸侯之外祭大夫士庶人之内祭礼有隆杀也牢圈也牲畜於圈故曰牢天子之社稷主天下之土谷故皆祭以牛羊豕之大牢诸侯之社稷主一国之土谷故皆祭以羊豕之少牢下此而大夫三庙士一庙惟有功德而赐圭田者则祭无田则荐时物而已至於庶人春荐以韭夏荐以麦秋荐以黍冬荐以稻韭则以卵麦则以鱼黍则以豚稻则以鴈取与新物相宜也案大夫士而有无田者谓诸侯之大夫士以牲杀器皿衣服有所不备故但荐而不祭士荐牲用特豚大夫已上用羔所谓羔豚而祭百官皆足也礼不下庶人荐於寝者事死如生有食味之道也

祭天地之牛角茧栗宗庙之牛角握宾客之牛角尺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庶羞不踰牲燕衣不踰祭服寝不踰庙此类言用牲物之礼也握谓长不出肤肤四指也故谓祭飨珍之名物见内则牲之用於神者贵诚用於宾者贵味故祭天地之牛用犊其角如茧如栗祭宗庙之牛角不出握燕宾客之牛角长尺君子之用牲也必有祭事乃为神杀有礼事乃为宾杀若诸侯无故则不杀牛大夫无故则不杀羊士无故则不杀犬豕庶人无故并不得食珍辨等威且惜物力也庶羞不踰祭牲燕居之衣不踰祭服寝室不踰庙事神宜丰处已宜俭也案孔疏诸侯祭以大牢得杀牛诸侯之大夫祭以少牢得杀羊天子大夫祭亦得杀牛其诸侯及大夫飨食宾得用牛也庶羞不踰牲郑注谓祭以羊则不以牛肉为羞不如叶氏谓庶羞是常荐於下二句为协

古者公田藉而不税市廛而不税关讥而不征林麓川泽以时入而不禁夫圭田无征用民之力?不过三日田里不粥墓地不请

此详言惠民之政也古者仁政之行至为详备如公田以养君子但借民力以助耕而不复税其私田所以厚农也市则但赋其市地之廛以抑末而不征其货所以厚商也关则但察异言异服之人以防奸而不征其税所以厚旅也林麓川泽但戒以时入而不禁其采取所以厚民也若夫圭田为卿大夫士供祭祀者则无征所以厚君子也凡有兴作用民之力虽丰年不过三日所以厚小人也田里受於公家有遂人主之者禁之使不得粥卖所以厚生者也冢墓以族葬有墓大夫掌之者禁之使不得请求所以厚死者也案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王制自冢宰制国用以下至司寇其序正相合盖冢宰所司食货祀三者备矣然後以司空定民之居以司徒兴民之德乐正司马因司徒所教而升之故附於司徒而以司寇明刑终焉宾师二者洪范次於後王制叙於前盖洪范言其切於民生之先後缓急则柔远安邦之事宜居养教之後王制言其关於建国之规模纲纪则礼乐征伐之柄必在庶政之先义各有所当也洪范作於夏而殷人守之注家以王制为夏殷之书意必有所受矣

日讲礼记解义卷十四

猜你喜欢
  序·洪应明
  卷八 学二·黎靖德
  卷三十四 语录上·陆九渊
  六言六蔽·孔子
  春秋大全卷二十六·胡广
  卷四十五·江永
  梁惠王上·孟子
  卷十·惠士奇
  卷六十九·王与之
  卷八·何楷
  卷四百一十六·佚名
  刹利依止轮相品第八·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三·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玄奘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琴操·唐圭璋

      琴操,杭(今杭州)妓,后为尼。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斜阳。暂停征辔,聊共饮离觞。多少蓬莱旧侣,频回首、烟霭茫茫。孤村里,寒鸦万点,流水绕红墙。   魂伤。当此际,轻分罗带,暗解香囊。谩赢得,青楼薄幸名

  • 卷四百八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八十一蜘蛛类五言律蜘蛛          【唐】元 稹蜘蛛天下足巴蜀就中多缝隙容长踦虚空织横罗萦纒伤竹柏呑噬及虫蛾为送佳人喜珠栊无柰何其二网宻将求食丝斜误着人因依方

  • 卷四百一十三·列传第一百七十二·脱脱

        赵汝谈 赵汝谠 赵希 赵彦呐 赵善湘 赵与欢 赵必愿   赵汝谈,字履常,生而颖悟,年十五,以大父恩补将仕郎。登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丞相周必大得其文异之,语参知政事施师点曰:"是子他日有大名于世。"调汀州教授

  • 卷之三十九·佚名

    光绪二年。丙子。八月。甲辰。谕内阁、左宗棠奏攻拔古牧地坚巢。克复乌鲁木齐迪化州各城。详细情形。与金顺前奏。大略相同。所有尤为出力之西甯道刘锦棠着赏给骑都尉世职提督谭拔萃、谭上连、余虎恩、谭和义、席大

  • 第四一○分谕同治十三年九月十四日一二二一六--三·佚名

    淡水分府对杜以忠、白达给发大甲总理谕戳赏戴花翎、特授淡水分府陈为给发谕戳,以专责成事。本年九月初四日,据大甲团练总局禀称:「大甲等处城庄,周围辽阔,道里绵长,所有各处庄正,前由对役选举,现值用人之

  • 列传卷第一 高丽史八十八·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后妃一。○高丽之制王母称王太后嫡称王后妾称夫人贵妃淑妃德妃贤妃是为夫人秩 正一品。 自余尙宫尙寝尙食尙针皆有员次。 靖宗以后或称宫主

  • 台湾南部碑文集成五·佚名

    丙、其它(上)德安桥--新兴坑仔底桥碑记(乾隆十二年)兴修濑道功德碑记(乾隆十四年)重修府县两学碑记(乾隆十六年)海防分府傅大老爷荣升碑(乾隆二十三年)佛祖碑记(乾隆二十五年)重建烽火馆碑记(乾隆三十年)功德碑记(乾隆三十三年)重修楠梓

  • 弇山堂别集卷九十三·王世贞

    (明)王世贞 撰○中官考四成化二十年正月东厂行事司礼监太监尚铭有罪黜往南京寻遣官校追械之还将穷治之既而有旨铭管理东厂不公欺心罔上大肆奸贪赃滥显著有壊成法当置之死刑姑从轻处治不必来京仍令押赴南京守备太监杖之

  • 卷一百七十二·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七十二 朱批王奕仁奏摺 雍正二年十二月十八日提督贵州等处学政翰林院编修【臣】王奕仁谨 奏为遵 旨条陈事窃【臣】於雍正二年二月二十七日恭请圣训仰蒙 皇上面谕学臣无地方责任有见闻的

  • 卷十二交代·冯煦

    司道交代凡司道交代布政使,自接任官到任之日起。限两个月造册,详请具题。《户部则例》内载,布政使新旧交代,自新任官到任日起,统限两个月交代清楚。造具册结,呈详督抚保题。其统限两个月内,旧任分限一个月。凡署任在两月以上

  • 卷二·叶酉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究遗卷二左庶子叶酉撰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鲁桓簒立而王讨不加圣人伤王法之不行故但书正月而王则削而不书宜矣顾其元年正月何以仍书王谷梁传有王以治桓也果如其说则庄闵以下诸公无罪之可治者其元年

  • 瑜伽師地論卷第三十七·欧阳竟无

      彌勒菩薩說   唐三藏沙門玄奘奉詔譯   [一]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初持瑜伽處威力品第五   云何諸佛菩薩威力。當知略有三種.一者聖威力.謂佛菩薩得定自在依定自在隨其   所欲一切事成.心調柔故善修心故.是

  • 选佛谱卷第三·智旭

    【第五色无色天门(凡二十三位)】谱曰。色界诸天。具有色受想行识五阴。无色界天。唯有受想行识四阴。虽分二界八地(初禅名离生喜乐地。二禅名定生喜乐地。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四禅名舍念清净地。幷四空天。卽为空处等四地

  • 大乘义章 第十四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十四卷远法师撰净法聚因法中此卷有二十一门(十想义 十一切入义 十圣处义 十种慰喻义 十愿义 十种供养义 十无尽藏义 信等十行义 十明义 十忍义 十无生忍义 十住义 十行义 十回向义 十

  • 第十一卷·圆瑛

    福州鼓山涌泉禅寺圆瑛弘悟述 受法弟子明旸日新敬校癸二 兼示阿难 分二  子初 阿难蹑佛语而执因缘  二 如来拂深情而责执吝即时阿难,在大众中,顶礼佛足,起立白佛:世尊,现说杀、盗、淫业,三缘断故,三因不

  • 远大前程·狄更斯

    又译《伟大的期望》。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主人公匹普是个孤儿, 由姐姐抚养长大。他在给贵族老小姐郝薇香当仆人时爱上了她的养女艾丝黛拉。他又意外地成为一个匿名者的财产的继承者,但艾丝黛拉对他却一直忽冷

  • 玄宗直指万法同归·牧常晁

    元代全真道道士牧常晁撰,黄本仁编集。七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中收录牧常晁诗文,大致可分为四类:其一为论说类,包括《无极太极图序》、《三教同源譬说》、《万法归一图说》等,共三十五章。 其二为问答类,包括问金丹

  • 述异记·任昉

    古志怪小说集。任昉撰。现存本分上下两卷,共收文约300条。此书隋、唐目录书中未见著录,最早见于《崇文总目》小说类,著录为2卷,任昉撰。全本皆附北宋庆历四年(1044)无名氏所撰序言,内称任昉“家书三万卷,故多异闻,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