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十一卦:《震卦》

震:亨。震来??,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白话】《震卦》象征震动的雷声:可致亨通。当惊雷震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然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即使雷声震惊百里之遥,主管祭祀的人却能做到从容不迫,手中的匙和酒都未失落。大丈夫威武不能屈,所以能成就大事。

《象》曰:“?雷,震;君子以恐惧修省。

【白话】《象辞》说:《震卦》的卦象是震(雷)下震(雷)上,为雷相重叠之表象,好像震动的雷声;君子应悟知恐惧惊惕,修身省过。

初九,震来?;?,后笑言哑哑;吉。

【白话】初九,当惊雷震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君子亦应知恐惧而修省;当惊雷震动的时候,君子亦应言笑自若,结果是吉祥的。

《象》曰:“震来??”,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白话】《象辞》说:“当惊雷震动的时候,天下万物都感到恐惧”,表明恐惧之后从而谨慎从事,能够致福;“而君子却能安之若素,言笑如故”,说明君子懂得做人的法则。

六二,震来,厉;亿丧贝,跻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白话】六二,惊雷震动,有危难;丢失大量金钱,应当攀登到高高的九陵上边去躲避,不去追寻它,待到七天自会失而复得。

《象》曰:“震来厉”,乘刚也。

【白话】《象辞》说:“惊雷震动,有危难”,六二爻凌驾于初九爻阳刚的上面,故可能出现危险。

六三,震苏苏,震行无眚。

【白话】六三,雷震动时虽恐惧不安,但是因为震惧而能谨慎行事,因此不会有灾异。

《象》曰:“震苏苏“,位不当也。

【白话】《象辞》说:“雷震动恐惧不安“,说明六三爻所处的位置,不中不正,不适当。

九四,震遂泥。

【白话】九四,由于雷震动而坠陷泥污中,不能自拔。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白话】《象辞》说:“由于雷震动而坠陷泥污中,不能自拔”,说明其志气不能发扬光大。

六五,震往来,厉;亿无丧,有事。

【白话】六五,雷上下震动均有危难;以恐惧之心谨守中道就会万无一失,宗庙社稷也可以长盛不衰。

《象》曰:“震往来厉”,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丧也。

【白话】《象辞》说:“雷上下震动均有危难”,但能知恐惧而谨慎行动;处事恪守中道,就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

上六,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有言。

【白话】上六,由于雷震动恐惧而畏缩不前,两眼旁视而不安,如果行动就会有凶险;不过,当雷震还没有到达自己身上时,就早作戎备谨慎行事,则不致受害;涉及婚配之事则将会产生言语纷争。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虽凶无咎,畏邻戎也。

【白话】《象辞》说:“由于雷震动恐惧而畏缩不前”,因为上六爻其位不正;虽然有凶险却不致受害,这是因为能够看见近邻的危险及时戎备,因而能防患于未然。

猜你喜欢
  缁衣·戴圣
  卷三十五·郑玄
  陆稼书先生问学录卷之四·陆陇其
  毛诗谱·孔颖达
  外篇·山木第二十·庄子
  阳货篇第十七·钱穆
  卷一·佚名
  卷五百四十三·佚名
  卷四十·佚名
  卷二十八(元魏三藏法师佛陀扇多译)·佚名
  卷三·佚名
  佛说阿弥陀经卷上(支谦译)·佚名
  贤愚经卷第十三·佚名
  听讲五教仪拾零·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吕本中

    钦定四库全书 东莱诗集卷三     宋 吕本中 撰广陵【借韵戏用文潜体】 往来六十里各是一江郊柳色团涡岸春风扬子桥好山当断岸野鸟度空巢一任雷塘路暮天风雨号沈宗师甚喜江梅而微贬酴醿因成一絶 淡绿衣裳玉作粧

  • 卷488 ·佚名

    张浚 李伯纪丞相挽诗二首 十相从明主,唯公望最隆。 召周虽异迹,李郭本心同。 未遇升天药,空余济世功。 薰风歌吹咽,泪尽古城东。 张浚 诗一首 三相当年镇庙堂,江山草木亦增光。 一时主宰权

  • 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脱脱

        王安石 王安礼 王安国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进士上第,签书淮

  • 卷九十六·列传第三十四·脱脱

        黄久约 李晏 李仲略 李愈 王贲 许安仁 梁襄 路伯达   黄久约,字弥大,东平须城人也。曾祖孝绰有隐德,号“潜山先生”。父胜,通判济州。母刘氏,尚书右丞长言之妹,一夕梦鼠衔明珠,寤而久约生,岁实在子也。擢进

  • ●卷十六·邵博

      欧阳公《乞致仕表》云:“俾其解组官庭,还车故里。披裘散发,逍遥垂尽之年;凿井耕田,歌咏太平之乐。”客有面叹其工致平淡者。公曰:“也不如老苏秀才,‘有田一廛,足以为养。行年五十,复将何求?’”盖苏明允谢官笺中语,公爱之尚

  • 第二编 张荫麟、缪凤林、李源澄、吕思勉讲秦汉史·王国维

    秦汉史总论纯郡县制的重建汉代大一统政治下之政治学说西汉思想之发展法吏与法律汉帝国的中兴与衰亡后汉的外戚与宦官秦汉史总论自秦王政二十六年至后汉献帝兴平二年前二二一至后一九五,凡四百一十有六年,为国史第一次统

  • 卷之一百九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纪昀

    列传宋 【八十七】○宋八十七陈俊卿 虞允文 辛次膺陈俊卿虞允文辛次膺△陈俊卿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服勤职业同僚宴集恒谢不往一日郡中失火守汪藻走视之诸掾属方饮 某所俊卿舆卒亦假之

  • 日记摘录·恽毓鼎

    此中有摘录戊子、己丑、庚寅日记中要语,当与日记并存。澄斋识挽董坦生舅祖大兄及三兄出名外祖、外孙年八十五,十二月初七日逝世。诸舅早亡。外兄子恂,时在鄂。四五年乡里归帆,幸精神未迈,步履犹安,颐养适林泉,冀借桑榆收晚景

  • 代序二 她比烟花更寂寞·陆小曼

    苏雪林徐志摩,这位才气横溢,有如天马行空的诗人;这位活动文坛,不过十年,竟留下许多永难磨灭的瑰丽果实的诗人;这位性情特别温厚,所到处,人们便被他吸引、胶固、凝结在一起,像一块大引铁磁石的诗人,竟于民国二十年11月间,以所乘飞

  • 第三十四章 徐州班师始末·李宗仁

    一6月初,我三路革命军会师陇海线时,山西阎锡山已正式附义。革命势力至此已奄有全国的大部,本可一举而下北京与天津,以实现我原先“打下北京再说”的主张。谁知正因军事进展的迅速,武汉方面反蒋声浪也随之高涨。卒

  • 福虚篇第二十·王充

    世论行善者福至,为恶者祸来。福祸之应,皆天也,人为之,天应之。阳恩,人君赏其行;阴惠,天地报其德。无贵贱贤愚,莫谓不然。徒见行事有其文传,又见善人时遇福,故遂信之,谓之实然。斯言或时贤圣欲劝人为善,着必然之语,以明德报;或福时适

  • 春秋公羊传谳卷一·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春秋三传谳__春秋公羊传谳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公羊传谳卷一   宋 叶梦得 撰隐公元年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

  • 新编林间后录 全文·惠洪

      释迦出山画像赞  秦越人之於医。望见知生死。老潘之於墨。摸索知精粗。盖其不传之妙。无地寄语默也。欧阳文忠公曰。小字遗教经虽不着书者之名。然非羲之莫能作也。予阅钱乐道家所蓄释迦文佛出山像。虽不主名。

  • 普陀山为德侨收容所之反对·太虚

    ──七年春在普陀作──丁巳年底,曾传阁议以浙属普陀山为德侨收容所,慈善家、议论家殆无不为之叹息!密迩普陀之浙江人士,以宝石山莫干山等胜地,次第为外人占有。普陀古刹庄严,禅僧蔚萃,春夏之交,善信之众,香花灯烛,沐浴虔诚,为中

  • 黄华集·王庭筠

    金代诗文别集。8卷。王庭筠撰。王庭筠喜爱黄华山景物,居于此地10年之久,自号“黄华山主”。据《金史》本传,他有文集40卷,但原本久佚。近人金毓黻辑录王庭筠佚文,重新编次为《黄华集》,并将其刊入《辽海丛书》之中。本集卷

  • 绿珠传·乐史

    传奇小说。宋乐史(930—1007)撰。一卷。史字子正,抚州宜黄(今属江西)人。南唐时任秘书郎,入宋初仕平原主簿。太平兴国五年(980),赐进士及第,历三馆编修、直史馆,数任知州。著有《太平寰宇记》传世。是篇系据《语林》

  • 达变权禅师语录·佚名

    清显权撰,海澄等编。五卷。卷一至卷三收住明州慈溪县五磊山灵峰禅寺语录。卷四至卷五收颂古、垂问、偈、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二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