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信心铭原文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人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著。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虚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复归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人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此,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七·佚名
  三集·佚名
  卷四十六(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卷第二十·志磐
  卷第五·晦翁悟明
  高僧傳卷第三·慧皎
  宗镜录卷第十七·延寿
  大般若經第五會序·欧阳竟无
  卷第一·佚名
  一窒六窗·佚名
  六妙法门·智顗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十·佚名
  佛说玉耶女经之二·佚名
  俱舍论记 第十一卷·普光
  佛说立世阿毗昙论 第八卷·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儿歌·周作人

    小孩儿,你为什么哭?你要泥人儿么?对面杨柳树上的三只黑老鸹,你要布老虎么?也不要泥人儿,也不要布老虎。哇儿哇儿的飞去了。

  • 卷一百七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七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五十三 范浚 遣兴 商山园绮徒雪髪映松露山间谓终老不踏市朝路一朝前星匿羽翼起调护婆娑古衣冠笑定国储副留侯计偶尔曷遽动真素因知今昔士出处自冥数宁庸

  • 卷五十七 司马相如传第二十七·班固

    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以訾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严忌夫子之徒,相如见

  • 卷之一千二百四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四六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佚名

    一四六四 湖北巡抚福宁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一部折乾隆五十七年十一月初八日湖北巡抚臣福宁跪奏,为遵旨查缴《纲目续编》,循例汇奏,仰祈圣鉴事。窃照乾隆四十八、九年内先后钦奉上谕:《通鉴纲目续编》多有议论偏谬

  • 忠贞录附录·李维樾

    奉常黄公传黄养正瑞安人名蒙号志彀以字行父潮光官国子学正为卓公敬门人敬死靖难潮光为着年谱行状并収其遗像嗣后养正持之乞刘忠愍传养正自幼岐嶷聪慧善楷书七嵗随父赴京永乐中引见授中书舍人朝廷碑刻宫殿坊扁多其所书

  • 列传卷第四十三 高丽史一百三十·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叛逆四。韩恂[多智]。○韩恂多智皆义州戍卒恂为别将智为郞将。 高宗六年二人反杀其防戍将军赵宣及其守李 自称元帅署置监仓使及台官擅发国

  • 庾质传·魏徵

    庾质,字行修。 小时候就聪明、敏锐,有远大的志向。 八岁能背诵梁世祖的《玄览》、《言志》等十篇赋,被授予童子郎。 仕北周任齐炀王的记室。 开皇元年(581)授为奉朝请,做过鄢陵县令,后升为陇州司马。 大业(605~617)初年,被授

  • 卷十四下 尽心章句下·孙奭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墨翟之道,兼爱无亲疏之别,最为违礼。杨朱之道,为己爱身,虽违礼,尚得不敢毁伤之义。逃者去也,去邪归正,故曰归。去墨归杨,去杨归儒,则当受而安之也。)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

  • 卷三十五·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三十五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三十五>尚書中星【正義曰四方七宿各成一形東方龍形西方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鳥形北方龜形皆西首而東尼仲春日在奎婁而入於酉

  • 学而第一·智旭

    【子曰:&ldquo;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rdquo;】【禅解】此章以&ldquo;学&rdquo;字为宗主,以&ldquo;时习&rdquo;二字为旨趣,以&ldquo;悦&rdquo;字为血脉。&ldquo;朋来&rdquo;及&l

  • 富国第十·荀况

    [题解]本篇论述了使国家富足之道,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经济的政治原则和方针策略。如“明分使群”、“裕民以政”,用政治手段使社会安定,促使经济发展;“尚贤使能”、“严明赏罚”,用来刺激劳动积极性;“强本抑末

  • 保宁玑禅师·惠洪

    禅师名圆玑。福州林氏。子生方晬而孤。舅收毓之。年十六。视瞻精彩。福清应天僧传捧见之。异焉曰。若从我游乎。玑仰视欣然。为负杖笠去归。俄试所习得度。游东吴。依天衣怀。怀殁。师事黄檗南禅师。密授记莂。玑天姿

  • 卷三·佚名

    △重释二乘相品第四阿难如是,菩萨摩诃萨。现知明无明。知行无行。知识知识相。知名色知名色相。知六入知六入相。知触知触相。知受知受相。知爱知爱相。知取知取相。知有知有相。知生知生相。知老死知老死相。修集现见

  • 目次·佚名

    月幢了禅师语录目次卷一上堂卷二小参广录入室机缘勘验机缘问答机缘法语行实卷三颂古分灯书问诸赞卷四偈歌目录(终)

  • 南明禅师语录序·佚名

    嘉兴大藏经 兴善南明广禅师语录南明禅师语录序昔汇云门先师稿有无趣无幻二大师语录序其中称趣为仰山再来称幻为临济直下儿孙无趣克家之子乃知南明大师为幻之嫡传也余初参云门即入龙居禅席值南师领众重蒙提挈一日遽问

  • 钦定皇朝通志·佚名

    一百二十六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通志》。是书共分二十略,计有“氏族略”十卷,“六书略”三卷,“七音略”四卷,“天文略”六卷,“地理略”八卷,“都邑略”四卷,“礼略”十二卷,“谥法略”八卷,“

  • 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神宝记·善月

    佛典注疏。南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善月撰。四卷。是隋智顗撰《仁王护国般若经疏》的注释书。内容分总说和释经两部分。总说又分为二:(1)“悬谈大义”,即申之以“五重玄义”;(2)“依文申释”,即析经文为序、正宗、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