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74章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1)?若民恒畏死(2),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3)?恒有司杀者杀(4)。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5)。夫代大匠斫,则希不伤其手矣(6)。

【题解】

本章,老子警告那些以刑戮代天之威的暴君,他们专靠严刑峻法治理人民,决非长治久安之道。提出“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两句名言,向暴君们敲警钟。最后提出:“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则希不伤手矣。”反复告诫之情,滥于言表,其意所在,更昭然若揭了。(采张松如说)

注释:

(1)河上、王弼及景龙、开元、景福、古观楼诸唐本皆如此。傅、范,“民”下有“常”字,“奈何”作“如之何其”。马王堆本乙本作“若民恒且不畏死,若何以杀惧之也”。甲本,前句损掩,后句作“奈何以杀惧之也”。《尹文子·大道》篇所引,“奈”作“如”。

(2)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作:“使我恒且畏死。”河上、王弼、傅奕俱作“若使民常畏死”。范应元作“若使民而畏死”。开元、龙兴碑及唐玄宗、寇才质、司马光、苏辙诸本,“民”作“人”。景龙、敦煌唐写本,省“民”字,又敦煌唐写本及龙兴碑,作“常不畏死”。

(3)河上、王弼、开元及范应元皆如此。景龙、敦煌,“得执”作“执得”。傅无“执”字,末有“也”字。敦煌六朝写本,末有“矣”字。马王堆本甲本作:“则而为者,吾将得而杀之,夫孰敢矣?”乙本作:“而为畸者,吾得而杀之,夫孰敢矣?”张松如《校读》:“诸本互有繁简,文义尽同。甲本‘则而为者’不词,疑有讹夺。乙本,‘畸’、‘奇’古通。合上下语意,是说:‘若民恒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而民之为奇者竟不绝,此正反证‘民不畏死’,从而申述了‘奈何以死惧之’的主题。”奇,不正,邪。为奇者,指进行捣乱的人。

(4)傅、范及开元作:“常有司杀者杀。”马王堆本甲乙本俱作:“若民恒且必畏死,则有司杀者。”今据以改“常”字作“恒”。敦煌六朝写本及景福、河上,皆无下“杀”字。河上注:“司杀者天,居高临下,司察人过。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也。”

(5)马王堆本乙本如此。甲本末有“也”字。上句,吕惠卿、陈象古,诸唐本,无下“杀”字。下句,傅、范与敦煌唐写本,同马王堆本乙本。六朝写本、强思齐本,“是”字作“谓”。河上、王弼及开元,作“是谓”。

(6)马王堆本甲本如此,乙本无“者”字、“矣”字。上句,河上、傅、范及《淮南子·道应训》所引,皆同马王堆本甲本;六朝写本、诸唐本宋本,无“者”字。下句,六朝写本无“则”字。唐写本与《淮南子·道应训》所引,无“则”字、“矣”字;王、范与开元,作“希有不伤其手矣”。傅奕、司马光作“稀有不自伤其手矣”。

【今译】

人民不怕死,为什么要用死去吓唬他们?假如人民果真怕死,把敢于捣乱的人,抓起来杀掉,谁还敢捣乱?经常有专管杀人的人去执行杀人的任务。那代替专管杀人的人去杀人,正像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那代替高明的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少有不砍伤自己的手的。

猜你喜欢
  大雅·生民之什·佚名
  卷十八·孙奇逢
  卷十·严虞惇
  卷十六·真德秀
  后记·荀况
  卷二·朱朝瑛
  卷三十二·王道焜
  卷六·王道焜
  卷二十三·王志长
  第三节 释新民之义·梁启超
   序·田骈
  大金刚火焰日轮仪轨分第十七·佚名
  卷四十二·赜藏主
  佛说过去世佛分卫经·佚名
  中观论卷第二·龙树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词苑丛谈卷二·徐釚

    翰林院检讨徐釚撰音韵沈氏词韵畧【沈谦去矜着毛先舒稚黄括畧并注】东董韵平上去三声【先舒按填词之韵大畧平声独押上去通押然间有三声通押者如西江月少年心之类故沈氏于每部韵俱总统二声而中义明分平仄凡十四部至于入

  • 卷六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四     宋 陈起 编黄大受露香拾藁 夏侯湛周诗成观者叹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 之性渊明高卧北窗兴寄篇什平生【阙】     心之死靡变古之君子其於天命民彞三纲五常大伦大法之

  • 第十二歌 我说新妇小姐·刘半农

    我说新妇小姐我里手要快来脚要快, 然末那里摇得出纱来卖? 我说新妇小姐现在辰光样样贵, 我里日子过过真艰难。

  • 双溪集巻八·杭淮

    明 杭淮 撰七言律诗奉送呉中允甯庵之官南都知君应不重南迁兴在莱衣白髪前云度太行虚极目帆开景蒨实登仙玉堂髙寒碧山对黄阁深严太极偏须信文昌归北府暂看秋夜照江夭张氏园陪宴陈希白太守西园五马醉青春翠幄髙褰云叶

  • 卷之九百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官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十九 曾子问第七·郑玄

    天子崩,未殡,五祀之祭不行。既殡而祭。其祭也,尸入,三饭不侑,?不酢而巳矣。自启至于反哭,五祀之祭不行,巳葬而祭,祝毕献而巳。(既葬弥吉,毕献祝而后止。郊社亦然,惟尝?宗庙俟吉也。○饭,扶晚反,下同。不侑音又,绝句,下皆放此。?音胤,

  • 皇祐新乐图记卷下·胡瑗

    宋阮逸胡瑗撰鼓鼎鸾刀六图晋鼓图第十臣等谨按周礼镈师掌金奏之鼓注云谓主击晋鼓以奏其钟镈也又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神谓天神】以灵鼓鼓社祭【社谓地只】以路鼓鼓鬼享【鬼谓

  • 卷一百九·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九    宋 卫湜 撰天下有王分地建国置都立邑设庙祧坛墠而祭之乃为亲疏多少之数是故王立七庙一坛一墠曰考庙曰王考庙曰皇考庙曰显考庙曰祖考庙皆月祭之

  • 卷二十九·王志长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注疏删翼钦定四库全书周礼注疏删翼卷二十九明 王志长 撰王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注命圭者王所命之圭也朝觐执焉

  • 卷二十二·佚名

    △初分教诫教授品第七之十二复次善现,所言菩萨摩诃萨者,於意云何。即佛十力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四无所畏。四无碍解。十八佛不共法。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佛十力常增语是菩萨摩诃萨不。不也世尊,即

  • 附錄二   瑜伽菩薩地決擇釋〈原出唐玄奘譯瑜伽師地論卷第七十九及八七〉·欧阳竟无

      復次菩薩邪行應當了知.菩薩正行應當了知.菩薩正行勝利應當了知.菩薩於正   行中安立法行平等行善行法住行相應當了知.菩薩能生淨信譬喻應當了知.菩薩   於正行中安立所學應當了知.於諸聲聞所學菩薩所學殊勝差

  •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一·惟白

    东京法云禅寺住持传法佛国禅师(臣)惟白集正宗门尔时世尊。种智圆成。熏修示迹。悲深愿广。应现受生。性洁霜花。心驰雪岭。逾城午夜。习想六年。沐尼连河。诣菩提树。升金刚座。敷吉祥茅。诸定遍修。明星现悟。顿成正

  • 佛说阿弥陀经讲要·太虚

       ──二十五年五月在上海丙子息灾法会讲──   悬论    一 释名题    二 提教纲     甲 教     乙 理     丙 行     丁 果    三 显经宗     甲 弥陀佛土为体

  • 虔诚的心·佚名

    有一个青年名叫光藏,未学佛前,一心想成为佛像雕刻家,故特别去拜访东云禅师,希望禅师能指点一些佛像的常识,使其在雕刻方面有所成就。东云禅师见了他以后,一言不发地只叫他去井边汲水。当东云看到光藏汲水的动

  • 净土往生传卷下·戒珠

    本传十七人(附见三人)&middot;唐并州释僧炫(启芳圆果附)&middot;唐朔方释辩才&middot;唐五台释法照&middot;唐镇州释自觉&middot;唐台州释怀玉&middot;唐吴郡释齐翰&middot;唐吴郡释神皓&middot;唐睦州释少康&middot;

  • 董贝父子·狄更斯

    英国作家狄更斯的长篇小说。董贝是伦敦大商行董贝父子公司的老板,为人傲慢,心肠如铁石。妻子死去,为他留下女儿芙洛伦丝和儿子保尔。董贝认为女儿与公司无关,对她非常冷酷;而对儿子则关怀备至,把他当成公司的继承人。

  • 眼科阐微·马云从

    中医专著。马云从著。4卷。卷一20余篇,主要阐述眼病辨证施治的理论,并指出辨证与用药的注意点等;卷二专述老年眼病,后附方药,以供选用;卷三、四对详述时行眼证,常见内外障诸症,以及妇人小儿眼病的辨证与治疗等。内容

  • 法言义疏·汪荣宝

    汪荣宝撰。荣宝,字衮甫,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曾任驻日本公使。于声音训诂之学有很深造诣。校注汉人扬雄《法言》历时十余年而成书,初名《疏证》,1911年刊行后,晚年又毅然重作,改题《义疏》。稿本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后,在一二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