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万章章句上

舜往于田章

大舜一生心事孟子以怨慕二字括之怨慕二字不宜分析看慕即含蓄在怨内如穷人无所归人悦之好色富贵无足以解忧是孟子设论以推极其心摹写徘徊自问负罪引慝一段笃挚情况正所谓怨慕也怨非正情之发然怨而慕则大舜之独见精微处圣孝所以淋漓千古耳 存疑曰怨慕二字相因方未得乎亲时则怨慕两字俱当用及既得乎亲时只当用慕字故孟子告万章始曰怨慕终只曰慕

娶妻如何章

孟子只欲发明圣人处变之心故就事论事如此真西山云使有是事处之不过如此真善读书按四岳荐舜曰烝烝乂不格姦益之称舜曰夔夔斋栗瞽瞍亦允若则舜之为庶人已能顺其亲使不至于姦矣况尧既举而用之使百官事舜于畎亩之中岂容象得以杀兄而使二嫂治其栖乎孟子当日不辩万章之失者盖不能一一辩世俗传讹之迹直有以发明圣人处变之心务使学者得圣人之心以维天理人情之至则其事之前后有无皆不必辩矣故程子云学孟子者以意逆志可也

象以杀舜章

封之以示爱弟之意又著他不得有为使与民相安正所以全其亲爱真是仁至义尽 姚江王子曰象祠独延于世象之不仁盖其始焉耳又乌知其终之不见化于舜也孟子曰天子使吏治其国象不得以有为盖舜爱象深而虑之详所以扶持辅导者周也

盛徳之士章

臣父臣君之论是即无父无君之流也战国时人心不正其邪説如此虽云野人之语不得不据事据理而明辩之以为天下后世立防 或曰舜之慕亲是至情欲尽至情而以尊养将之则生平思以报亲者于此独至所以为孝子之至引诗以永言孝思为证指其思也正言其慕也下引夔夔之敬是也

尧以天下章

何以见为天之所与第观之民之所归而已天民一理天实以民为视聴从来得天下者未有以刼制百姓攘夺神器而可称为天与者此章虚翻实证却是确然不易之理 顾泾阳曰此章问答甚竒善读书者当会其意尧以天下与舜典谟记载经孔子删定何须要问万章亦见得做此事非薄其子而厚他人或以为可得而与则亦将以为可得而取以为可得而取则亦将以为可得而夺与而取顺也犹可言夺而与逼也不可言故特寻这箇话柄做箇疑端孟子答得却又大竒只説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恰著万章心事于是万章就不能二字反覆分剖一节痛快一节直发出天地间至当不易的道理阐出古今来未经人道的议论然后知圣人心事真如青天白日揖让征诛都是一箇道理流出即好事者何得执禅继征诛妄肆雌黄

至禹徳衰章

古初之世天地之功未成万物之用不备有为君之艰无为君之乐但得其人焉以付之直释负耳夏商以后势已大定而故迹可循中庸之主可以托旧业取成功使天下之人藉先恩以奉后主亦与以所安也孔子谓禅继之义一孟子谓天与贤则与贤天与子则与子总皆以为天下耳啓贤能敬承继禹之道正是尧舜以来相传心法便是得天处是与子即与贤也凡不是人为处便是天天与命总一様在天为天著落于人为命与贤与子分明尧舜禹为之实莫之为而为舜禹啓之受天下分明舜禹啓致之实莫之致而至自然之谓天一定之谓命孔孟识透此道理故平生每以天自信省了多少怨尤彼逆天而衡命者徒自行险恐终难徼幸耳 少原余氏曰义字虽就天命言却要见古帝王穷理达天有天下而不与的气象又须知继之与禅事殊道同注圣人岂有私意一句暗照传子非徳衰意

割烹要汤章

伊尹圣之任者也在畎亩则道在畎亩在君民则道在君民乐道行道不作殊观然非乐道不能行道必亲见尧舜者方是真能乐尧舜者也从古圣人通已于天下而公计之我贵也曰天以我司治理也我贤也曰天以我任教化也在彼者皆吾事在我者皆物所待也身无独身事为通事常合天地以为心此为伊尹而已矣 或曰挞市之耻纳沟之痛正是伊尹觉处况伐夏救民前此未有举世梦梦独尹见到无毫髮疑虑故谓之先觉此却在人微渺处识得透所以担荷天下绰有馀裕若泛就解悟上説孔孟皆是先知先觉皆可谓之以斯道觉斯民与伊尹时地不相切

孔子于卫章

战国游士往往失身匪人以干进故多以丑语汚及圣贤孟子谓好事者故为此説徒乱人聴闻以行已私耳凡事有闗于名行者不得不辩于卫不主弥子于宋当仓卒时必主贞子不主痈疽瘠环自明 南轩曰圣人非择礼义为进退圣人之进退无非礼义礼义之所在固命之所在也此所谓义命合一者也

自鬻于秦章

为百里辩悞只就其知几之智而推其相秦之功以见其贤必无干主自汚之事此论世之道也

此篇书九章多口传无据孟子却都按事考时究情搜理一一有徴看辩尧舜禹处便消天下后世簒弑之祸辩伊孔奚处便遏天下后世汚辱之风其于世道人心维係最大

万章章句下

不视恶色章

天下事以力成以智起开局时见的小了收局如何得大故孔子之圣全在智智是见得彻圣是行得到智圣非有先后孟子恐人以始终为先后故又以巧力譬之盖力之所至巧之所中一时并用者也此証智之所以妙于圣处孔子独为圣之时其以智定宗乎易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知以虚而每大能以实而每小地利之所作者用天固不尽也三子力用者矣坤道也孔子备于智用乾道也 几亭曰时中贯彻人伦仕止久速不过事君一途説事君不过进退一端耳孟子特指其最显者明圣之时非偏就仕止久速言 或曰孟子论孔子仕止久速各有可以二字孔子则曰无可无不可

周室爵禄章

恶其害己皆去其籍便见今之诸侯天子之罪人也王者制爵从天制禄从地度量起于庶人而自吏之至下者始下士代耕之义明然后卿大夫之义皆明虽天子诸侯亦皆代耕而已易曰君子以施禄及下享大奉者有大责苟为无功于民则是不耕而食于义无处也 或曰周制封建井田相为表里封建上制下者也爵禄之籍废而百里七十五十之制不遵有诸侯而拟王畿者矣井田下奉上者也经界之籍废而上中下农之田不给有履亩而税什一者矣上则僣乎君下则剥乎民以强榦弱枝之法卒成小加大衆暴寡之势周制虽畧有可言而列国分争王室不振孟子盖感慨繫之矣

友其徳也章

友也者友其徳也友徳自然不挟惟不挟乃称友徳孟献子费惠公儘可矣至晋平公亦可止矣然终于此而已矣必如尧以天子而友匹夫方是友徳之极致处易曰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尧舜是也尊贤之义同于贵贵仪注自此始或又有説焉贤不可以亲贵枉己求合反失其为贤贵正可以亲贤当务为急正成其所贵此固各有攸宜也 或曰天为民立君非贤谁与相助为理友徳正是上承天意下抚百姓处天位天职天禄皆当与有徳者共之不则四海困穷天禄永终矣孟子将尊贤颉颃贵贵皆天也非创见臆论也如此方见友徳关繋

敢问交际章

孔孟同一事道也但就中有苦心处章疑多不辞之餽故以交际为问不知交际中亦有行道机缘留此一路与世相接若槩以其取诸民之不义也而絶之势必为于陵仲子而已矣岂圣贤不忍忘天下之意哉孟子之交际与孔子行可不已际可际可不已公养其义一也 或曰行可之仕是为道际可公养之仕亦是为道盖际可公养都是缘此而冀其道之行耳若专为礼为禄何以为孔子

仕非为贫章

仕非为贫也五字乃古今仕宦律令非为贫便是要行道乃有居髙享厚而道不行何如辞尊居卑辞富居贫随在尽职以免尸素旷官不能行道之耻尝试论之官无崇卑各有道在会计当茁壮长是亦道之行也若立人本朝不能尧舜其君民是亦道之不行也欲免此耻诚非易事 或曰朝廷之上无不屑为之官亦无有一等官可以苟且而不必尽职者士大夫于孔子委吏乗田处最当三思禄位尊卑厚薄最要安分

不托诸侯章

寄公之禄可食也常职之禄可食也士既不敢上同于君又不可混同于臣自当引分相机岂可虚拘如君而氓我也周则受之君而賔师我也亟餽则摽之故客卿可为而禄不可受餽遗可受而无处必却此最孟子析义之精与交际章相发明

不见诸侯章

士不敢见诸侯所以全君也亦全已也为庶人皆得与君揖让则君无以为君矣故曰所以全君也既名曰贤而为君所役则贤无以为重矣故曰所以全已也此章廻环发不可召之意以明不往见之义不独为士开地步正以见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亢身隆道古人之善成君矣 或曰不敢见于诸侯自卑之甚也自尊之甚也 问此章纲领只在义路礼门朱子曰固是然义礼里面各有节目如云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周之则受赐之则不受之类都是义之节目如云廪人继粟庖人继肉不以君命将之之类都是礼之节目又如齐餽金不受宋薛餽而受此等辞受都是箇义君子于细微曲折一一都要合义所以易中説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孟子平日受用便是得这箇气力今观其所言所行无不是这箇物事

一乡善士章

以友天下为未足则其取善之心真有不可限量处尚论古人是信而好古生活其事如新其人如见明得此义方好读廿一史 张氏曰古人从何处友他尚论处即是友尚论非评隲往迹徒烦口説有讲求参考设身处地成就徳业意虽论古人却事事归到身心上总是友善精神无一处渗漏无一刻放过

宣王问卿章

反覆之而不聴则易位孟子意为言耳于古无文然同姓分祖宗之身固得以祖宗临之所以尊先王贵社稷皆宗臣之行权而不失其正者也反覆之三字积诚以感竭力以匡恳恻委曲直到无可如何处可想见其质鬼神告先王之苦心

此卷都是斟酌事理的案宗剖析极微处置极妥所称精义入神也吾辈要于其论人论事处莫当做原有此书只似今日初闻细心理会纔觉于身心上有著落有禆益

猜你喜欢
  春秋正义序·杜预
  周子抄释卷二·吕柟
  梁惠王上篇·王夫之
  大学纂疏·赵顺孙
  谕学卷二·李塨
  卷九·范家相
  目录·王鸿绪
  卷七·何楷
  卷十四·顺治
  卷十五·范家相
  第八 摩篇 1·王诩
  新编林间后录 全文·惠洪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八·玄奘
  知识青年僧的出路·太虚
  第四十五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八·阮阅

      ●卷三十八·讥诮门中  苗台符十六岁,张读十八岁,同年登科,为郑宣州幕。尝列题于西明寺之东庑,或窃注之曰:双前进士,两个阿孩儿。”  李煜作江罗亭,四面栽江梅花,作艳曲歌之,韩熙载和云:“桃李不须夸烂

  • 致吴景超等·闻一多

    景超,毓琇,毅夫,实秋诸位新知旧好:我在这海上飘浮的六国饭店里笼着,物质的供奉奢华极了,(这个公司底船比中国南京等号底船价贵多了,因为他的设备更讲究。)但是我的精神乃在莫大的压力之下。我初以为渡海的生涯定是很沉寂,幽雅,寥

  • 潜溪诗眼·范温

    宋 范温一、樱桃诗 老杜《樱桃诗》云:"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此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直书目前所见,平易委曲,得人心所同然,但他人艰难,不能发耳。至于"忆昨赐沾门下

  • 卷七十七 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第四十七·班固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劾奏卫将军张安世子侍中阳都侯彭祖不下殿门,并连及安世居位无补。彭祖时实下门,宽饶坐举奏大臣非是,左迁为卫司马。 先是时,卫司马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四十·杨仲良

      徽宗皇帝   收复鄯廓州   崇宁三年正月丁酉,王厚奏:『臣近得弟端书,近往湟州措置招纳,称宗哥城首领结毡将文字遣亲弟结菊来归顺,候大军到,开城门迎降,及乞心白旗。又廓州蕃僧欲候大军到献酒,青丹谷首领阿丹三人,亦称候

  • 卷之二百九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续集卷七·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言行録续集卷七 宋 李幼武 纂集 孙昭远 忠愍公 字显叔其先居眉州今为郑州管城人登元佑九年进士第调长沙尉丁外艰服除主兴国军永兴簿辟河东经干为凤翔府天兴县主簿政和二年知亳州谯县改解州安

  • 卷100·陈邦瞻

    宁宗嘉定十五年五月,蒙古主铁木真会诸将于可温寨。以西域渐定,始置达鲁花赤于各城监治之。达鲁花赤,犹华言掌印官也。理宗绍定二年十二月,蒙古始定算赋:中原以户,西域以丁,蒙古以牛羊。三年二月,蒙古立十路课税所。初,蒙古太祖

  • 泾野子内篇卷七·吕柟

    桞湾精舍语胡大器初谒先生于桞湾精舍问书册浩繁可常读者安在先生曰当先精通其大者但防书必要体贴见之于行可若为博览记诵安能不患其浩繁耶大器问行先生曰禹无间然只在菲饮食囘称为贤只在箪瓢陋巷不改乐处今学者只去其

  • 第七章·王夫之

    择乎中庸而不能守,兼过不及两种说。须知愚不肖者,亦未尝不曰“予知”也。或问 “刻意尚行,惊世骇俗”,亦偏举一端。总繇他择乎中庸后,便靠硬做,则或过高而不可继。盖于制行时无加一倍谨始慎微之力,则中

  • 卷十八·姜炳璋

    钦定四库全书诗序补义卷十八石泉县知县姜炳璋撰北山之什北山大夫刺幽王也 役使不均已劳于从事而不得养其父母焉孟子曰是诗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其父母也已尽此篇之旨盖不得终养只于首章见之通篇俱承此意不徒行役不均之

  • 卷二·王引之

    爰《爾雅》曰:「爰,於也。」又曰:「爰,於也。」「於」與「於」同義。《書·盤庚》曰:「綏爰有眾。」是也。《詩·擊鼓》曰:「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亦「爰」也,互文耳。《爾雅》曰:「爰,曰也。」「曰」與

  •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五·智旭

    蕅益沙门智旭述 (癸)二例论受义此染污意。何受相应。既释第二能变。第六余相应门。故更例初能变以论受俱门也。此先假问征起。下有三解。第三为正。有义。此(第七识所)俱。唯有喜受。(以)恒内执(第八识之见分为)我。生喜受故

  •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第六·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故荆溪云。胜兼两处劣唯鹿园。若其似位全不见者。法华四信何故见于实报土邪。有余那见圆满相海。通教案位受接之人为见何相。若非尊特合身不成。今经明说无量寿佛身量无边。与大论云色像无边。有何异

  • 第二十四則 劉鐵磨五臺山會齋·胡兰成

    第二十五則劉鐵磨五臺山會齋拳:尼劉鐵磨到溈山,溈山禪師云:老(牛+孛)汝來也。磨云:來日五臺山大會齋,和尚還去麼?溈山放身臥,磨便出去。五臺山的齋會是三世十方無遮大會,湖南潭州去山西五臺山不過三千里之遙,等於也在山門之內,

  • 卷第七十九·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七十九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二十 尔时善财童子。恭敬右绕弥勒菩萨摩诃萨已而白之言。唯愿大圣。开

  • 第七十一章 [失题]·佚名

    此大地之主卡佳巴夫赴康伽多多伽,创设首府,于彼处快乐居住,(一)此时彼玛那巴罗那王与卡佳巴夫结为同盟生活而送礼物,(二)人王卡佳巴夫与彼不欲结同盟,参诣名此曼达利吉利精舍,(三)谓:“余之罗佳罗达州让与人王波罗伽玛巴夫。&

  • 七处三观经·佚名

    全一卷,或二卷。后汉安世高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乃集辑有关修道修观之小经。此经版本有二:(一)高丽本为一卷,共收三十部小经。(二)宋、元、明三本为二卷,共集四十七部小经。就后者而言,第一经(称为七处三观经)及第三经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