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75章

【原文】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1)。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2)。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生之厚,是以轻死(3)。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4)。

【题解】

张松如说:“本章揭示了劳动人民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阶级矛盾的实质。人民的饥荒,是统治者沉重的租税造成的;人民的反抗,是统治者苛酷的措施造成的;人民的轻死,是统治者无厌的聚敛造成的。

这种说法是同贯穿《老子》书中‘无为’思想相通的。”

注释:

(1)诸唐本、河上本、王本皆如此。马王堆本乙本作:“人之饥也,以其取食之多,是以饥。”“民”作“人”,“税”作,首句末有“也”字。甲本作:“人之饥也,以其取食之多也,是以饥。”第一句、第三句全同,惟第二句,“税”讹作,句末有“也”字。道藏宋汇刻四家注本、彭耜本、焦竑《老子翼》,皆上句无“者”字,亦无“也”字,下句有“也”字。王夫子《老子衍》从之。“民”字,严遵及开元、敦煌、龙兴碑,均作“人”,同马王堆本甲乙本。

(2)诸唐本、河上本、王本皆如此。傅、范首句末有“者”字,次句末有“也”字。

马王堆本乙本作“百姓之不治也,以其上之有以为也,是以不治”,甲本无下“之”字。严遵本作:“百姓不治,以上有无,是以不治。”民字,敦煌唐写本、赵至坚本,亦作“百姓”。开元、龙兴碑作“人”。两“治”字,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俱作“理”。道藏宋汇刊四家注本、彭耜本与焦竑《老子翼》,皆上句无“者”字,亦无“也”字,下句有“也”字。王夫之《老子衍》从之。

(3)诸唐本、河上本、王本悉如此。傅奕本,首句末有“者”字,次句末有“也”字。马王堆本乙本作:“民之轻死也,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轻死。”甲本无前“也”字。范与景龙、敦煌,皆无“上求”二字,句作“以其生生之厚”。开元、河上,作“以其求生之厚”,同马王堆本,而无“也”字。道藏宋汇刻四家注本、彭耜本与焦竑《老子翼》,皆上句无“者”字,下句有“也”字。

(4)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河上、诸王、开元及唐宋以来诸今本,多同马王堆本。傅作“夫唯无以生为贵者”,多一“贵”字。敦煌一唐写本作“夫唯无以生为生者”,多一“生”字。范作“夫唯无以为生者”,二字误倒。次句,他唐本如此。傅、范、景福,句末有“也”字。《淮南子·道应训》所引,“也”字作“焉”。马王堆本甲乙本俱作“是贤贵生”,并省去“于”字及“也”字。

【今译】

人民之所以挨饿,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收税太多,所以挨饿。人民之所以难于统治,是因他们的统治者造作有为,所以难于统治。人民之所以铤而走险,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过分追求享受,所以逼得人民铤而走险。只有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的人,才比过分重视个人生命的人高明得多。

猜你喜欢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佚名
  第六章 女为男私属,于是伸男抑女·梁启超
  卷一三一·邱濬
  四书通证 羣书总目·张存中
  卷二十四·程端学
  双桥随笔卷十一·周召
  春秋传卷二十二·胡安国
  卷十二·魏了翁
  卷十五·乾隆
  第36章 服问·戴圣
  叹品第十二·佚名
  卷二十七(曼陀罗译)·佚名
  卷下·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七十七·唐慧琳
  卷第七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彊村集外词·跋·朱祖谋

    彊村集外词一卷,据先生手稿写定。稿原二册,于先生遗箧中检得之。大抵皆二十年来往还吴门沪渎閒所作,亦有成于国变前者。料其初当为零缣断楮,掇拾彙存,故不尽依岁月编次。各词每自加标识,隐寓去取之意,今悉仍之。其卷首买陂塘

  • 卷一百七·徐世昌

    阮元阮元,字伯元,号云台,仪徵人。乾隆己酉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体仁阁大学士,重宴鹿鸣,加太傅。谥文达。有《研经室集》。曲阜城东库门东去意苍茫,泗水西流向夕阳。陵上白云留少皞,地中黄土认空桑。策书字

  • 巻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元音卷十余阙【字廷心武威人】大口迎驾和观应奉韵二首晨光开翠防广路净炎氛玉度流水华葢烂垂云既御大宛马还朝鳀海君都人望旌纛乐哉歌采芹仗出弹筝峡川原彀骑分天行肃大化时迈耀前闻整跸传清道激吹入行

  • 列传第三十一 严棱 毛修之 唐和 刘休宾 房法寿·魏收

    严棱,冯翊临晋人。遇乱避地河南,刘裕以为广威将军、陈留太守,戍仓垣。泰常中,山阳公奚斤南讨,军至颍川,棱率文武五百人诣斤降,驿送棱朝太宗于冀州。嘉其诚款,拜平远将军,赐爵郃阳侯,假荆州刺史。随驾南讨,还为上客。及世祖践阼,以

  • 志第四十三 食货三·欧阳修

    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出不足以给京师、备水旱,故常转漕东南之粟。高祖、太宗之时,用物有节而易赡,水陆漕运,岁不过二十万石,故漕事简。自高宗已后,岁益增多,而功利繁兴,民亦罹其弊矣。初,江淮漕租米至东都输含嘉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九十一·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卷之五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官场百弊有引 观渡闲人·费行简

    今之人犹古之人也,今之官犹古之官也,然古人为富而仕,今人为贫而仕。为富而仕者欲以官耗其资财,故力图国利民福,为贫而仕者,欲藉官饱其囊橐,故但知殖党营私,是其为官也。虽同,而所以为官之志趣,固已判若天壤矣。或谓今人不逮古人

  • ●自序·朱彭寿

    余性甘淡静,自庚寅官中书后,公退多暇,惟以文史自娱,凡夫艺苑遗闻、 中朝故事,涉猎所及,辄裁矮纸漫笔记之。岁月侵寻,忽忽廿载,聚书稍富,闻 见日增,箧中丛稿所积遂亦尺许厚矣。年来蒿目时艰,百事废懒,久不复留意于 斯。兄子联沅与

  • 五二五 寄谕直隶总督周元理等派员查勘沿边地方违碍门匾碑碣·佚名

    五二五 寄谕直隶总督周元理等派员查勘沿边地方违碍门匾碑碣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九日大学士于<敏中>字寄直隶总督周<元理>、山西巡抚巴<延三>,乾隆四十三年七月初九日奉上谕:据保宁奏马兰镇所属石门地方有神祠一所,俗称将

  • 卷一百五十·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五十明 杨士奇等 撰用人宋理宗亲政即以考功员外郎洪咨夔为礼部员外郎召入见乞养英明之气及论君子小人之分帝问今日急务对以进君子而退小人

  • 卷一百八十八·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八十八 朱批孙文成奏摺 雍正元年十一月初一日杭州织造【臣】孙文成谨 奏为遵 旨覆奏事前奉 圣旨着令【臣】估看磬山情形巳经具摺奏 闻【臣】随唤各匠人等商酌务将百年旧刹重壮观瞻其山门

  • 卷八·高诱

    [子部,杂家类,杂学之属,淮南鸿烈解钦定四库全书淮南鸿烈解卷八汉 高诱 注本经训【本始也经常也本经造化出於道治乱之由得失有常故曰本经】太清之始也和顺以寂漠【清静也太清无为之始者谓三皇之时和顺不逆天暴物也寂

  • 阿兰品第十五·佚名

    如是菩萨,广肩长臂,安徐详雅。师子应步,诣阿兰问,生死出要。意欲断坏,生死门阃,遥见阿兰。与门徒俱,聚会而坐,讲论梵典。菩萨德重,喻如天帝,迎接问讯。与坐谈论,坐须臾已,善意相视。菩萨慈意,慰劳阿兰,阿兰对曰:久承德化,所以出家,不甘

  • 兵要望江南·易静

    古代占验书。唐易静撰。一卷。中有《望江南》词五百首。分为占星、占梦、占六壬、占厌禳等二十六类。北京图书馆有旧抄本,今收入张璋、黄畬《全唐五代词》。《崇文总目》兵家类著录“《神机武略兵要望江南词》一卷”

  • 太清石壁记·佚名

    简称《石壁记》,署名楚泽先生编。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内有道教外丹药物之鉴别,器皿之制作,以及诸丹药物的名称、剂量、炼制方法,是一部有重要价值的道书。据考证,成书于760—763 年。 卷上载有“太一金英神丹方”“

  • 铁汉·朱贞木

    这桩故事发生当口,正值深秋寒风砭骨之际。有一夜,天上一钩凄清的月色,和满空闪烁的寒星,笼罩着黄土高原上的金台观。观中几个香火道士,大约为了发生那桩流血故事的影响,已逃得一个不剩。观外一对巍然对峙的铁华表上,却挂着许

  • 大云轮请雨经·佚名

    梵名Maha^ -megha-su^tra 。凡二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大云轮经、请雨经。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内容收录请雨时所受持之陀罗尼。卷上列出十种供养云海、降雨之利益及五十四佛名,卷下举示大陀罗尼。佛曾于难陀邬波难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