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皇祐新乐图记卷下

宋阮逸胡瑗撰

鼓鼎鸾刀六图

晋鼓图第十

臣等谨按周礼镈师掌金奏之鼓注云谓主击晋鼓以奏其钟镈也又鼓人掌教六鼓四金之音声以节声乐教为鼓而辨其声用以雷鼓鼓神祀【神谓天神】以灵鼓鼓社祭【社谓地只】以路鼓鼓鬼享【鬼谓宗庙】以晋鼓鼓金奏【注云晋鼔长六尺六寸金奏谓乐作击编钟】考工记韗人为臯陶【注云臯陶鼓木也】长六尺有六寸左右端广六寸中尺厚三寸穹者三之一上三正【注云贾侍中云晋鼓也晋鼓鼓金奏】

臣逸臣瑗谨详周礼镈师鼓人韗人晋鼓之制制成晋鼓六面谨图形制于左

 

右臣逸臣瑗窃观三代祭祀之礼以雷鼓灵鼓路鼓歆神之后即用晋鼓鼓其乐节今太常寺歆神之后唯用散鼓以鼓金奏殊不合古制是必唐室之季礼残乐缺工师解散汨而弗伦五代因之不克厘正皇上驯致太平精心报祀隆礼备乐无文咸举非聪明神圣决于师古则孰能与于此哉

三牲鼎图第十一【鼎扃鼎幂鼎毕附】

臣等谨按礼记郊特牲云鼎俎竒而笾豆偶【正义谓正鼎九陪鼎三也】仪礼聘礼云鼎九设于西阶前陪鼎当内防东面北上【九正鼎谓牛鼎羊鼎豕鼎鱼鼎腊鼎肠胃鼎肤鼎鲜鱼鼎鲜腊鼎三陪鼎谓膷臐膮也】礼记礼运云陈其牺牲备其鼎俎【正义云天子诸侯夕省牲之时陈鼎于庙门外以牲煮于镬鼎随镬设各陈鼎于镬西取牲体以实其鼎举鼎而入设于阼阶下南北陈之俎设于鼎西以次载于俎也又云鼎入陈于东方当序西面北上俎皆设于鼎西】聂崇义三礼图云牛鼎受一斛天子饰以黄金诸侯饰以白金羊鼎受五斗亦以铜为之豕鼎受三斗牛鼎三足如牛每足上以牛首饰之羊豕二鼎亦如之所谓周之礼饰器各以其类之义也鼎扃【牛鼎扃长三尺羊鼎扃长二尺五寸豕鼎扃长二尺饰两端以玉各三寸】鼎幂【仪礼云幂者若束若编注云凡鼎幂以茅为之长则束本短则编其中央盖令其致宻不泄气也】鼎毕【三礼圗云叶博三寸中镂去一寸柄长二尺四寸漆其柄末及两叶皆朱以棘木为之】

臣逸臣瑗禀承睿防铸成牛鼎十二羊鼎十二豕鼎十二郊祀天地及配位十有五鼎牛鼎羊鼎豕鼎各五皆以铜为之宗庙共二十一鼎牛鼎羊鼎豕鼎各七亦皆以铜为之而以黄金饰之谨图形制如左

 

圜丘牛鼎【口径底径俱一尺三寸深一尺二寸二分其容一斛宗庙牛鼎形制俱同但欵易云其容一斛以恭宗庙其用七鼎】

 

圜丘羊鼎【口径底径俱一尺深一尺三分其容五斗宗庙羊鼎形制铭辞俱同但易其辞云以恭宗庙其用五鼎】

 

圜丘豕鼎【口径底径俱九寸深七寸六分容三斗宗庙豕鼎形制俱同但易其铭云以恭宗庙其用七鼎】

 

右臣逸臣瑗谨按典礼三牲之鼎盖祭祀荐熟之器也凡祭有四谓血腥燖熟也血腥太古之用燖中古之用此三者示不忘古所以达诚谨而已惟荐熟切于孝子孝孙之情故礼经谓之正祭自唐末五代礼文残缺郊庙之祭皆无荐熟之仪虽有孝子孝孙之情不可得而见矣皇上秩其坠典达其孝心以先于天下使天下之人耸然知事亲追逺之道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其此之谓乎

鸾刀图第十二

臣等谨按礼记礼器云割刀之用鸾刀之贵正义曰割刀今刀也鸾刀古刀也今刀便利可以割物为用古刀迟缓用之为难宗庙不用今刀而用古刀者修古之制毛诗信南山曰祭以清酒从以骍牡享于祖考执其鸾刀以啓其毛取其血膋【注云鸾刀刀有铃者言割中节也】正义曰骍牡之牲迎入庙门既告神乃令卿大夫执持其鸾铃之刀以开牲皮毛取牲血及脂膏膟膋而退毛以告全血以告杀膋以升臭合馨香以荐神又云鸾即铃也谓刀环有铃其声中节和而后断礼记节解曰必用鸾刀者取其鸾铃之声宫商调和而后断割也春秋公羊传宣十二年郑伯右执鸾刀注云鸾刀宗庙割切之刀镮有和锋有鸾

臣逸臣瑗谨详礼记毛诗公羊传之説依禀睿防制成鸾刀二鸾在锋声中宫商三和在镮声中角征羽及用周礼桃氏为刃之齐三分其金而锡居其一用于圜丘者止以铜为之用于宗庙者以铜为之以黄金饰之谨图形制如左

 

右臣逸臣瑗谨按经制古之祭祀皆用鸾刀后世因循废而弗用皇上精求礼乐至诚不息几十百年古义不讲而一旦用之斯人神之同庆也

 

嘉熈己亥良月借虎邱寺本録盖当时所赐藏之名山者也末用苏州观察使印长贰押字志颁降嵗月平生每见承平故物辄慨然起敬恨生不于其时乃録藏之一切仿元本无豪厘差伯玉识

 

安定先生文昭公与阮屯田所定皇祐新乐图记直斋陈先生于一百九十七年之后见其书以为承平故物慨然起敬至于有生不于其时之恨辄録藏之又后九十一年夀民得其书而録之而敬藏之为幸多矣大元天厯二年四月旦日霅城吴夀民书于郭西小舍【阁本録出】

 

按通鉴仁宗景祐三年二月诏胡瑗阮逸较定钟律盖以李照乐穿凿也至皇祐二年闰十一月置详定大乐局其钟弇而直声郁不发著作佐郎刘羲叟曰此谓害金帝将感心腹之疾已而果然然则羲叟审音出胡阮一等矣何以当时不令羲叟同定乐哉此书阁抄本姑録之以俟伦旷耳时万厯三十九年十月十三日书于奉常公署赵开美

猜你喜欢
  卷十二·杨士勋
  景公为台成又欲为钟晏子谏第十一·晏婴
  止学 译文·王通
  卷六·陈士元
  平书卷六经学篇下·王源
  卷一·王鸿绪
  卷一百三十七·秦蕙田
  卷五十二·王与之
  卷八十八·顺治
  第十二 符言 1·王诩
  管子轻重十七·马非百
  叙录·颜之推
  妙法蓮華經後序·欧阳竟无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第四义疏下·智旭
  宣讲佛教对于人生之关系·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严武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严武(726—765),唐代诗人。字季鹰,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初为太原府参军事,累迁殿中侍御史。安史之乱时,跟随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 肃宗上元二年(761),出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 当时杜甫流落至成都,受到他的关照,二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十七·杨仲良

      真宗皇帝   封泰山天书附   太平兴国八年六月,兖州泰山父老及瑕邱等七县民四千七百九十三人诣阙请封禅,观察判官廖文铎护送之。上谦逊不允,各赐束帛遣还。雍熙元年四月乙酉,泰山父老千余人复诣阙请封禅。戊子,群臣

  • 稽古録卷五·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夏后氏下舜受禅使禹宅百揆舜老以位禹曰朕居帝位三十有三载耄期倦于勤汝惟不怠总朕师【师众也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年已耄老厌倦万防汝不懈怠于位称总我众欲使摄】禹辞帝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

  • 第五卷 长江水师 江防·缪荃孙

    长江水师 成丰三年,金陵失守,江忠源在南昌围城中,始奏请设立江面水师。曾国藩时以侍郎在籍,始创办水师,四年二月,浮湘东下,转战数省,湘军水师,遂名天下。东南底定,伏莽尚多,沿江港汉纷岐,宵小尤易藏匿,不可无以镇慑。而桓桓之士,身

  • 历代名贤确论巻七十三·佚名

    则天一废立中宗预朝政【范祖禹 孙之翰 杨夔 张唐英】狄仁杰【范文正公 子由 孙之翰】裴炎【张唐英】五王【薛季昶附】 【张唐英】张柬之【孙之翰】废立中宗预朝政范祖禹论黜武后年号曰昔季氏出其君鲁无君者八年

  • 何荣祖传·宋濂

    何荣祖字继先,祖籍太原。父何瑛,在金朝为官,授明威将军。金亡后迁家于广平。荣祖体貌魁伟,额上有红色纹,如两棵树,背突出,看相的说他将来会做大官,而且长寿。何家世代为吏,荣祖也熟悉官府之事。他由中书省的一个属吏而升为御史

  • 卷二百八十一·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一世职表四正黄旗满洲世职下【骑都尉 云骑尉 恩骑尉】骑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八十一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

  • 四十二年·佚名

    (丙申)四十二年清康熙五十五年 春正月1月25日○丙辰,大司憲權尙夏上疏,論《源流》事云云,〈原疏見上。〉批旨云云。〈見上。〉《家禮源流》委折,詳於前冬柳奎疏,其爲兪棨、尹宣擧之交手共編,明矣。況其草本,藏於尹拯家,兩人筆蹟

  • 卷十一·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传续说  钦定四库全书左氏传续说卷十一   宋 吕祖谦 撰定公季孙曰子家子亟言于我未尝不中吾志也【元年】此见得子家子为三家所敬爱处使鲁当未逐季氏之前能用子家则昭公必不至于如此子家子不

  • 地神护法·佚名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

  • 大乘起信论略释·太虚

       ──民国七年十月在汉口编──   悬论    一 出论总义     甲 示论体     乙 明论相     丙 显论用    二 判论部位     甲 藏     乙 乘     丙 时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四·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我今复以喻明斯义。譬如世间。或有二人。一被金刚坚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一被枯草而为甲胄。入于大火炽焰聚中。海意。于汝意云何。彼二

  • 卷第四·义净

    南海寄归内法传卷第四  翻经三藏沙门义净撰  &middot;三十一灌沐尊仪&middot;三十二赞咏之礼&middot;三十三尊敬乖式&middot;三十四西方学仪&middot;三十五长发有无&middot;三十六亡财僧现&middot;三十七受用僧衣

  • 胜鬘义记·佚名

    无尽明应身无穷智□□□者。明法身无尽也。一切法常住者。十力无畏等法也。心过恶身四种者。释所以得常立心无诸恼身无生老病死也。知一切尔炎者。汉言境界。摄持一切法者。是万善也。除众过恶者。达知法总备诸善法。

  • 佛母经·佚名

      尔时世尊入般涅槃。倚卧双告诸大众。吾今欲般涅槃。不见阿难及吾迦叶。来时语言。吾与汝不相见也。即使忧波梨往诣刀利天上。告吾母知。举身疼痛不可思议。愿母早来。礼敬三宝。尔时佛母于其中夜作六种恶梦。一者

  • 律吕成书·刘瑾

    二卷,元刘瑾撰。瑾有《诗集传通释》,已著录。是书以候气为定律之本,因而推其方圆周径,以考求其积分。盖瑾之学笃信宋儒,故其注《诗》守朱子之说,不逾尺寸。其论乐守蔡氏、彭氏之说,亦不逾尺寸也。瑾合二家之书,反覆推衍以成是

  • 玉皇经·佚名

    全称《高上玉皇本行集经》。道教经典。作者不详,或谓出于隋唐道流之手,一说成书不早于宋代。《正统道藏》及《道藏辑要》收入注本数种。本书乃道士每日早晚功课及斋醮仪式上必诵经文。共3卷,内容主要托元始天尊在清微

  •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佚名

    洞玄灵宝玄门大义,又名《玄门大论》或《道门大论》。撰人不详。约出于隋唐之际。据《道藏缺经目录》着录,原书有二十卷。今《正统道藏》本仅残存一卷,收入太平部。残本内容系阐释道教十二部经典之名义,分为二十小节。前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