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61章

【原文】

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恒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1)。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2)。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3)。故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4)。夫皆得其欲,则大者宜为下(5)。

【题解】

本章讲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互相谦下,特别是大国之于小国,更宜为下。吴澂说:“大国下小国者,欲兼畜小国而已;小国下大国者,欲入事大国而已;两者皆能下,则大小各得其所欲。然小者素在人下,不患乎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下,故曰:‘大者宜为下’。”

注释:

(1)依马王堆本甲本,参照乙本,写定如此。甲本“交”字作“郊”,“静”作“靓”,依乙本改。“故”字及“故”前“也”字损掩,依乙本补。乙本“邦”作“国”,“国”下七字损掩,“天下之牝”、“故宜为下”两句下,各有“也”字。此段,傅奕作:“大国者,天下之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靖胜牡。以其靖,故为下也。”王弼作:“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劳健参照傅、范及诸唐本写作:“大国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其静为下。”范应元本“交”上有“所”字,“牝”作“牲”。

敦煌唐写本与道藏龙兴碑本,“交”作“郊”,同马王堆本甲本。诸本文字,多参差不同,而其共同点,则是以“天下之交”四字,放在“天下之牝”句前,并以“牝”字断句,王弼注云:“‘天下之交’,天下之所归会者也。‘天下之牝’,静而不求,物自归之也。”蒋锡昌《校诂》:“此文诸本纷异,以谊求之,当仍以王本为长也。”又说:“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下流’乃指江海而言。‘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当为一句。言大国者,其所处态度,应如江海,而为天下众水所交会,又应如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而以静为下也。此句文法组织,颇为复杂,故读者每不易得其主意所在也。”张松如《校读》:“‘天下之牝’、‘天下之交’,都是由‘下流’一语所生发,其谊并同,不必分作两义也。”张说甚是,今从之。

(2)依马王堆本甲本,参照乙本写定如此。甲本首句“以”字及下“邦”字损掩。

乙本前有“故”字,“邦”字作“国”。诸本皆有“故”字。傅奕两句皆作“取于”,王弼两句皆作“取”,无“于”字。景龙同王本。陶绍学说:“详文义,似上句应无‘于’字,下句应有‘于’字。下句‘取于’二字,河上公一本作‘聚’,开元本,敦煌唐写本、周氏残片与道藏龙兴碑本、赵至坚本,皆作‘聚’。蒋锡昌《校诂》:‘本章四“取”,皆为“聚”字之借。’惟此文上‘取’与下‘取’,用法不同,上‘取’主事之词,聚也;下‘取’受事之词,聚于也。此言大国以下小国,则聚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见聚于大国也。”

(3)马王堆本甲乙本皆如此,惟乙本“下”字下损掩三字。诸本并同,傅奕无“故”字,王弼有“故”字。河上一本亦作“或下以聚”。“以聚”,御注本作“而聚”。

“以”、“而”古通。

(4)马王堆本甲本如此,惟“故”字损掩,依乙本补。乙本两“邦”字均作“国”,“兼”字作“并”,下“过”字损掩。王弼、傅奕诸今本,无“故”字,并无两“者”字,两“邦”字均作“国”。敦煌一本句上有“夫”字,他本皆无。

(5)参照马王堆本甲乙本写定如此。甲本上句作“夫皆得其欲”,下句只残留“为下”二字。乙本“皆得”二字损掩,依甲本补。景福与六朝写本作“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王弼本同此,句首多“夫两者”三字,景龙则作“此两者”。傅奕与开元、敦煌作:“两者各得其所欲,故大者宜为下。”范本同傅,惟“大者”作“本国者”。

【今译】

大国好比江河的尾泄,好比天下物类的雌性,它是天下众水的汇流处。雌性常常以沉静战胜雄性,因为她很沉静,所以情愿屈居下位。

大国对小国谦下,就能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对大国谦下,就能被大国信任。所以有的以谦下取得信任,有的以谦下而被信任。所以,做大国的,不过要求领导小国;做小国的,不过要求侍奉大国。这两方面都满足了自己的愿望,归结起来,做大国的尤须特别注意谦下。

猜你喜欢
  难岁篇第七十三·王充
  论语纂疏卷二·赵顺孙
  卷三·高士奇
  第四章 23·辜鸿铭
  卷二十八·秦蕙田
  幼官图第九·管仲
  卷七·叶梦得
  卷二·魏了翁
  (九)新与旧·钱穆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敘卷三·欧阳竟无
  为人类开辟新历史而奋斗·梁漱溟
  卷二百五十六·佚名
  卷七·佚名
  修行道地经卷第六·佚名
  复邵慧圆居士书·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彭征士炳(元亮集)·顾嗣立

    炳字符亮,崇安人。留心经学,诗效陶、柳。喜与海内豪杰游,历齐秦至都下,闻昌平隐者何得之名,遂往谒焉。由是知名,驸马乌谷孙事以师礼。至正中,征为端本堂说书,不就。有集一卷。如「明河夜无声,茅亭四檐月。」「璧树落秋子」「风

  • 第十一出 驿裏相逢·王世贞

    【玩仙灯】〔生扮杨上〕铁面鱼头。骨鲠志难酬。叹神龙暂居涸薮。万里孤臣似风飘柳。〔看指介〕只恐这手足皆疲。股肱非旧。一封朝奏九重城。夕贬宜山万里程。折指不忘匡济手。丹心还是股肱臣。睁怒目。切朱唇。尝怀

  • 张孝祥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孝祥(1132-1169)字安国,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人,寓居芜湖,因号于湖居士。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转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二十九年,以御史中丞汪澈劾,自乞宫观,提举江州

  • 序·陶岳

      潯陽陶岳介立  五代之相承也,其闢土則不廣,享祚則非永,干戈尚被於原野,聲教未浹於華夏,雖唐室名儒或有存者,然俎豆軍旅,勢不兩立,故其史書漏落尤甚。近年以來,議者以國家誕膺寶命,廓清區宇,萬邦輻輳以入貢,九流風動而觀政,五

  • 卷之一百七·佚名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 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官○乙卯享大庙○遣官祭功臣于鸡

  • 第一节旅美观感·老舍

    我们必须要使美国朋友们能够真正了解我们的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文化。①——①老舍的对外文化介绍工作,除了一些演讲与文章,如《现代中国小说》等,主要集中在小说翻译上。老舍到美国是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讲学,计划为

  • 卷之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十一·佚名

      顺治十四年。丁酉。八月。辛未朔。初、户科给事中于沚疏言、凡系岩疆督抚。应察其勤敏廉静者加衔以示鼓舞。有上□日诘问所指督抚为谁。沚以实无所指回奏上以其市恩溺职命降三级、调外用。  ○壬申。起致仕太

  • 八八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赍送第五批书籍折·佚名

    八八 两淮盐政李质颖奏专差赍送第五批书籍折乾隆三十八年六月二十四日奴才李质颖谨奏,为钦奉上谕事。窃奴才前奉谕旨,访觅遗书,当卽钦遵圣训,于商人马裕家选取,并令总商等善为访觅。于闰三月及四月内,三次共呈进书八百十八

  • 舆图·佚名

    <经部,春秋类,春秋大事表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大事表舆图国子监司业顾栋高撰古称左图右史惟春秋列国尤不可不图亦惟春秋列国尤难图以其强兼弱削大小无定形不可画定分封时疆界为某国又犬牙相错棼如乱丝有以今之一县而四国

  • 牛弘传·魏徵

    牛弘,字里仁,安定鹑觚人,本姓燎。 祖父燎炽,郡里任中正。 父亲燎允,在北魏任侍中、工部尚书、临泾公,赐姓牛。 牛弘尚在襁褓之中时,有相面的见了他,对他父亲说:“这个小孩日后当会富贵,好好养他。”他长大后,长满胡须,容貌魁伟,生

  • 卷三·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三内閤中厯代建置中【隋至宋】隋隋书百官志三公叅议国之大事依后齐置府无其人则阙尚书省事无不总置令左右仆射各一人总吏部礼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等

  • 提要·吴澄

    【臣】等谨案孝经定本一卷元吴澄撰澄有易纂言己着録此书以今文孝经为本仍从朱子刋误之例分列经传其经则合今文六章为一章其传则依今文为十二章而改易其次序朱子所删一百七十二字【案朱子刋误凡删二百二十三字中有句删

  • 孝经纪事·陈澧

    《孝经》:十三经皆圣人教人之书也,而至德要道尤在《孝经》。其书最少,其义最显。近年考试□(一)。功令增《孝经》论,盖欲天下人人读之。此所以顺天下也。自□功令颁布以来,不知天下果人人读之欤?其读者视为圣人教人之书欤?抑但

  • 卷六十二(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菩萨见实会第十六之二净饭王诣佛品第二尔时世尊,饭食澡手洗钵器已,现其瑞相。即时毗沙门天王,以无量那由他百千亿众夜叉围绕。譬如壮士屈申臂顷。一念之中从天宫没。佛前而现。头面礼足住立北方。於虚空中。夜叉大众前

  •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十六·唐慧琳

       翻经沙门慧琳撰  辩正论音卷下(从第五尽第八凡四卷同此)  辩正论卷第五(佛道先后篇)  挠容(上铙教反世本云大挠造甲子容成造历书皆黄帝臣也论文作松容疑错未详所以)。  玟瑰(上音梅下音公回反苍颉篇云

  • 卷第一·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一镇国军节度使驸马都尉臣 李遵勖 金仙以大法眼藏。谓之教外别行。故有授记然灯。付嘱迦叶。而贤劫次第。前有六佛。景德传灯录中。先已具载。今之编次。从因地以至传法来历。继

  • 菩萨本生鬘论卷第三·佚名

    圣勇菩萨等造宋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同译经梵才大师绍德慧询等奉 诏译  慈心龙王消伏怨害缘起第七  菩萨往昔以嗔因缘堕于龙中有三种毒。所谓气毒眼毒触毒。又由别报福业力故。身具众色如七宝聚。不假日月光明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