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原文】
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1)。其去弥远,其知弥尠(2)。是以圣人弗行而知,弗见而名,弗为而成(3)。
【题解】
此章,老子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提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其去弥远,其知弥尠”等语,片面强调理性认识,否认感觉观察的重要作用,是一种反科学的观点。
注释:
(1)马王堆本甲乙本如此。“窥”字,甲本作“规”,乙本作,据今本改。《吕览·君守》篇所引,两“以”均作“而”。韩非《喻老》所引,两“以”字上,均有“可”字。《淮南子·主术训》所引,无两“于”字,两“以”字均作“而”。傅奕同韩非,无两“于”字。范应元同傅奕,下“知”作“见”。王弼作“不出户,知天下,不闚牖,见天道”。蒋锡昌《校诂》:“‘闚’,《释文》作‘窥’,当据改。王注:‘故不出户闚牖而可知也。’七十章王注:‘可不出户闚牖而知。’疑王本‘见’作‘知’。”毕沅说:“案《韩非子》作“不闚于牖,可以知天道。’《说文解字》曰:‘窥,小视也。’‘闚,闪也。’‘闪,窥头门中也。’《方言》:‘凡相窃视,南楚谓之闚。’沅以为穴中窃视曰窥,门中窃视曰闚,应用‘闚’字。老子楚人,用楚语矣。”
(2)傅、范如此。傅“弥”作,据他本改。“尠”,一作“尟”。范注:“尟字,韩非、王弼同古本。”今韩非《喻老》作:“其出弥远者,其智弥少。”诸王本,“尠”亦作“少”。景龙作“近”。马王堆本甲本作“其出也弥远”,下句只残留一“其”字。
乙本作“其出弥远者,其知弥”,末一字损掩。尠,傅本作“尟”。《说文》:“尟,是少也。”朱骏声说:“贾侍中说字亦作‘尠’。《易·系辞》郑本‘故君子之道尟矣’,虞本‘尟不及矣’,经传皆以‘鲜’为‘罕’为之。《尔雅·释诂》:‘鲜,罕也。’‘鲜,寡也。’鲜、罕皆即此尟字。”毕沅说:“‘尟’古‘鲜少’字,诸本皆作少。”高亨说:“作尟是也。本章户、下为韵,牖、道为韵,远、尟为韵,名、成为韵,即其证。”
(3)据王、傅诸今本并参照马王堆本写定如此。马王堆本甲本只残存“为而”二字,乙本只残存“而名弗为而成”六字,余尽损掩。王、傅俱作“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众本皆同。今依马王堆改“不”作“弗”。韩非《喻老》引作“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毕沅说:“‘知’,本或作‘至’。”马叙伦说:“‘知’当作‘至’。”又谓:“‘名’、‘明’实一字。”武内义雄说:“‘名’乃‘明’之假借。”劳健说:“‘见’,音现,与第二十二章‘不自见故明’义同,当如韩非。”“弗为”,依马王堆本,他本作“不为”,河上公作“无为”。
【今译】
不出门口,就能知道天下的事物。不望窗外,就能认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谁走得越远,谁就知道得越少。因此圣人不必经历就能知情,不必眼见就能心明,不必作为就能成功。
猜你喜欢 问丧·戴圣 卷七·韩婴 少牢馈食礼第十六·佚名 卷二十·高诱 卷三·曾恬 家礼附録·朱熹 卷九·王道焜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1)·戴圣 襄公·襄公五年·左丘明 卷三百七·佚名 专门为造就僧才设的学·太虚 致班禅熊希龄函·太虚 佛说宝雨经卷第二·佚名 八识规矩补注序·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七十一·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