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

心本一支离,而去者乃意尔。 

看文字须是一看过领得,方是理通。 

克己须是从性偏难克去处克将去,克己之私,则心虚见理矣。 

问思可去否,曰:思如何去?思曰睿,睿作圣,思岂可去?陈问:遇事出言,毎思而发,是否?曰:虽不中不逺矣。 

释氏所以不如吾儒,无义以方外一节。义以方外,便是穷理,释氏却以理为障碍然。不可谓释氏无见处,但见了不肻就理。诸公不须寻见处,但且敬与穷理,敬以直内,义以方外,然后成徳,故曰徳不孤。 

昔从明道伊川学者多有语録,唯某不曾録。常存着他这意思,冩在册子上,失了他这意思。因言二刘各録得数册,又云一段事纔録得,转了一字便壊了一段。意思昔録五经语作一册,伯淳见曰:玩物丧志。 

伯淳谓正叔曰:异日能尊师道是二哥。若接引后学,随人才而成就之,则不敢让。 

懐锢蔽自欺之心,长虚骄自大之气,皆好名之故。 

伯淳常谈诗,并不下一字训诂。有时只转却一两字,点[平声]掇地念过,便教人省悟。又曰:古人所以贵亲炙之也。 

邢七云:一日三点检。伯淳曰:可哀也哉,其余时勾当甚事?葢效三省之说错了,可见不曾用工,又多逐人面上说一般话。伯淳责之,邢曰:无可说。伯淳曰:无可说,便不得不说。 

张横渠着正蒙时,处处置砚笔,得意即书。伯淳云:子厚却如此不熟。 

尧夫易数甚精,自来推长厯者,至乆必差,惟尧夫不然,指一二近事,当面可验。明道云:待要传与某兄弟,某兄弟那得工夫要学?须是二十年工夫。或云邢七好学,明道云:邢七二十年里头待做多少事,岂肻学这底。或云邢七要学,尧夫不肯曰:徒长奸雄。谢云:恨某生不早,却辨得弟子之礼。明道笑云:贤却没放过底事。尧夫初学于李挺之,师礼甚严,虽在一野店饭,必襕坐必拜。欲学尧夫,必亦如此。伯淳闻说甚熟,一日因监试无事,以其说推算之,皆合。出谓尧夫曰:尧夫之数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玄都不济事。尧夫惊抚其背曰:大哥,你怎恁他聪明。伊川谓尧夫:知易数为知天,知易理为知天,须还知理为知天?因说今年雷起某处,伊川云:尧夫怎知某便知?又问甚处起,伊川云:起处起。尧夫愕然。他日伊川问明道曰:加倍之数如何?曰:却忘之矣。因叹其心无偏系如此。 

聴其言也厉,须是有力。某寻常纔觉心不在时,语便无力。 

敬只是与事为一,未论得是不是。问:此有存主不逐彼去,是敬之理否?曰:先有存主,然后视聴言动却汗漫了,且只认取与事为一时,便是敬。其它说各是一理,从容中道,圣人也。方做一事,忘了其它,亦不免。颜子闻一知十人之才,犹自请事斯语。 

问:多爱记事,如明日有件事,今日一日记着。往日有件事,只今不肯放下,至如事过,又须追思,知其非而无法以处之。又每遇事多急躁,常自讼之,云事之未来,不须预忧;事之方至,不须忙迫;事之过去,不须追悔。终之以一毫不立,唯觉而已。然终未得如愿。先生云:须是这个道理处之。某旧有疑疾,一件要如此又要如彼,后行一气法,名五元化气。素问有其说,而无其法,初传时,云行之能于事无凝滞。某行一遍,两月便觉其效。问云:所病心疾也,而此法何以能平之?答云:气能动其心,和其气。所以和其心也。喜怒衰乐失其节,皆是病。 

端立问:畅论敬云正其衣冠,端坐俨然,自有一般气象。某尝以其说行之,果如其说。此是敬否?曰:不如执事上寻便更分明。事思敬,居处恭,执事敬。若只是静坐时有之,却只是坐如尸也。 

举明道云忠恕两字,要除一个不得。 

敏是得理之速,明理而行。不期而速非是,手忙脚乱。 

与其得罪于州闾乡党宁孰谏,是父母之过,未至此不可谏也。子曰煞有人为孝弟。(按本子做:不能以义处,却致父母兄弟不睦者甚多,极好笑。先生然之) 

明道云,病卧于床,委之庸医,比于不慈不孝。事亲者亦不可不知医。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只就性上看。 

必有事焉而勿正心,是持敬否?是矜持过当否?曰:近之。答季向书云:每闻进学甚力,湥慰此懐。兹承恩喻,尤见好悦,岂不欲倾尽所知,顾未识所疑安在,难以毫楮而泛论也。然秦汉以来,学虽不明,而为善者不絶于天下,天下若能志于大者逺者,不为目前移夺,虽是非小有失中,大体固已立矣。不失此心可也。 

或问:天下多少事,如何见得是处?曰:穷理便见得。事不胜穷,理则一也。 

答胡康侯小简云:承进学之意浸灌,湥所望于左右。儒异于禅,正在下学。如颜子工夫,真百世轨范,舍此应无入路,无住宅,三二十年不觉便虚过了,可戒幸毋忽。朱君闻进学可喜,向亦尝讲仁敬之说,当不忘之。游于河南之门者甚多,不知从事于斯,则见功不逺。行之方可信此语也。 

又答简云:葢如语録,只少却三两字,便血脉不贯,其语不活。如春秋之说正如此。幸亮之。春秋大约如法家断例也,折以中道耳。承谕进学加功处,甚善甚善。若欲少立得住,做自家物,须着如此。迩来学者何足道,能言真如鹦鹉也。富贵利达,今人少见出脱得者,所以全看不得。难以好事期待也。非是小事切须勉之,透得名利闗,便是小歇处。然须藉穷理工夫至此,方可望有入圣域之理。不然休说。 

总老尝问一官员云:默而识之,是识个甚?无入而不自得,是得个甚? 

猜你喜欢
  隐公(元年~十一年)·谷梁赤
  卷五十九 深衣第三十九·郑玄
  ●竹窗随笔·袾宏
  松阳讲义卷三·陆陇其
  卷一百四·山井鼎
  卷十五·胡广
  卷二百五十八·秦蕙田
  卷二百二十三·秦蕙田
  卷十·魏了翁
  中国文化传统中之士·钱穆
  卷四 梁·宝唱
  修行方便道不净观升进分第十一·佚名
  昇忉利宫为母说法品第二十一·马鸣
  大般涅槃经疏 第十七卷·灌顶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四卷·一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季子·唐圭璋

      季子字节卿,号裕轩,邵武人。登宝祐四年(1256)进士。历沿江制置使干官,国子监丞。   醉蓬莱   寿友人母   正淡烟疏雨,梅子黄时,清和天气。阿母当年,暂辍瑶池会。霞帔星冠,霓旌羽纛,下碧霄云际。恰与瞿昙,同时共日,降人

  • 后愚鼓乐·王夫之

    《译梦》十六阕  调寄渔家傲 炼 己 弹剑中原歌虎踞,萧条万里寒光注。 一夜韶光花下雨,春可住,落花只在花开处。 乍遣夭桃开一度,天台流水无津路, 梦里邯郸归计阻,清无数,峨眉雪浪长江去。 黄 婆 婆子生儿七八个,人人解把

  • 第九回 说虔婆六哥进院 相嫖客老鸨登楼·蒲松龄

    话说那六哥下的楼来,李小泉道:"六哥,你在楼上合长官说的是什么?"六哥笑道:"有一句话不好说,我认了长官做了干爷了。"众人拱手说:"大喜了!"六哥说:"少笑俺。干爷着我给他上宣武院搬婊子去。他吃用的嗄都算我的,休要慢待了他。"

  • 卷一百九十一 嘉祐五年(庚子,1060)·李焘

      起仁宗嘉祐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春正月戊戌,降新知信州、屯田員外郎蔡挺知南康軍。初,挺與李仲昌開六塔河,坐罪勒停,以祫享赦,起知信州。而監察御史裏行王陶言:「挺前罔朝廷以希功賞,使濱河以來民被其害,至今未已。

  • 卷七十一 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李焘

      起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正月盡是年六月   春正月丁巳朔,召輔臣至內殿朝拜天書。自是,歲以為常。因觀殿庭假花樹,上曰:「此花舊多翦繒綵為之【一】,今止用草。自今郊禋,青城園苑,亦令準例。」   癸亥,以封禪慶成,召宗室、輔

  • 第八十回 吴侍御尸谏效忠 曾星使功成改约·蔡东藩

      却说当时尸谏的忠臣,乃是甘肃皋兰人吴可读。可读旧为御史,因劾奏乌鲁木齐提督成禄,遭谴落职,光绪帝即位,起用可读,补了吏部主事。因见帝后迭丧,后嗣虚悬,早思直言奏请,但是广安一奏,犹且被斥,自己本是汉人,又系末秩微员,若欲

  • 宣帝纪·令狐德棻

    宣帝名讳赟,字乾伯,是高祖的长子。母亲是李太后。武成元年(559),生于同州。保定元年(561)五月一日,封鲁国公。建德元年(572)四月二十一日,高祖亲自在太庙祭告祖先,在东边台阶为他戴冠,立为皇太子。诏命皇太子视察西部地区。

  • 自序·姚莹

    台湾郑氏之平也,提督施琅自海道驰奏,七日达京师。圣祖嘉之,封靖海侯。总督姚启圣得台湾报,乃奏,已迟旬日,故不得封。然启圣经营台湾二十年,黄梧、施琅皆郑氏故将,为启圣招降,本遣平台;琅功实启圣功也。乃琅封而启圣不封,当时大臣

  • 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六十一人物志一百四十一列女传二十一八旗蒙古列女传四镶黄旗蒙古前锋逹尔扎之妻齐克腾氏镶黄旗蒙古马甲丹巴林泰之妻李氏镶黄旗蒙古云骑尉图桑阿之妻尚氏镶黄旗蒙古前锋常森保之妻和佳

  • 兆民是赖·齐如山

    从前皇帝的万寿节,大约有三种办法:一是光受朝贺;二是赐君臣宴会;三是大办,这种俗名就叫做办万寿。无论哪一种办法,其情形性质,可都比现在两样的多,所谓两样者,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这种热闹,只是为皇帝自己游玩的。这种一人

  • 卷十六 寓言十四(上)·孙星衍

    《御览》八百十八引《韩诗外传》孔子、颜渊登鲁泰山,望吴阊门。渊曰:“见一匹练,前有生蓝。”子曰:“白马,蓝刍也。”《御览》八百九十七引《论衡》儒书称孔子与颜渊俱登鲁东山,望吴阊门。谓曰:“尔何见?”“一匹练,前生蓝。”

  • 书传卷二·苏轼

    宋 苏轼 撰虞书舜典第二虞舜侧微尧闻之聪明将使嗣位厯试诸难作舜典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重袭也华文也袭尧之文也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濬深也哲智也塞实也书曰刚而塞诗曰秉心塞渊德升闻幽也乃命以位慎徽五典五典

  • 第八 摩篇 4·王诩

    【原文】故谋必欲周密,必择其所与通者①说也,故曰或结而无隙②也。夫事成必合于数,故曰道数与时相偶者③也。说者听,必合于情,故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④,于势譬犹是也。此言内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六十三·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五分貪行品第十七之二   佛告善現.若諸菩薩能如是行爲行何處。善現白言.若諸菩薩能如是行都無行處.所   以者何.諸現行法皆不轉故。佛告善現.若諸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爲行何義諦

  • 慈悲道场忏法 第九卷·佚名

    慈悲道场忏法 第九卷已为人道竟次第三恶道礼佛为阿鼻地狱礼佛第一今日道场同业大众。从归依已来讫此章后。每言万法虽差功用不一。至于明闇相形唯善与恶。善者则谓人天之胜途。恶者则谓三途之异辙。修仁义则归

  • 苏悉地羯啰经卷上·佚名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请问品第一  尔时忿怒军荼利菩萨。合掌恭敬。顶礼尊者执金刚足。发如是问。我曾往昔。于尊者所。闻一切明王曼荼罗法。及以次第。复闻明王并诸眷属神验之德。愿为未来诸有情故

  • 三吴水利录·归有光

    水利志。明归有光编撰。四卷。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南京昆山(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历官知县、通判、太仆寺丞。有《震川先生集》。作者认为吴中水患,要在淞江,而淞江治则太湖水顺畅入海。因采集宋人郏亶书二、郏乔书一、

  • 滦京杂咏·杨允孚

    元诗别集。杨允孚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为1卷本。较常见有《知不足斋丛书》本,为2卷。两种版本仅卷数不同,内容完全一致,即收入108首七言绝句。所谓的滦京,指元代上都,因有滦河流经,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