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五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集注卷十五

宋 高闶 撰

僖公二

五年春晋侯杀其世子申生

诸侯世子皆誓于天子不可专杀也且父子人之大伦非他人所得间者今至于相杀则人伦废矣况世子至亲非其君自杀之则无敢杀者是故斥言晋侯所以深罪其听谗而忍杀其子也观宋苓之诗盖可见其好听谗矣然申生志安其父而陷之于大恶不容无讥故甚晋侯则申生之讥在其申矣何则父子之间虽以恩掩义义有不可已者舍恩从义可也曾子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此以义爱其父者也若申生者知恩而已非君子所贵也使申生能自直献公慨然知自及虽居不安食不饱君子犹以为孝也直而不胜逃而免难俟其自悟父子之恩犹可全也申生不知出此二者而为臧获之计其不智甚矣非特陷父于不义自是晋国大乱庶孽觊觎互相簒杀至文公始定迹其祸端实由此尔或曰世子实有罪则如之何曰先以谗谮为虑可也若不免乎疑则加温辞以讯之勿盛怒以恐之使世子得尽其情可也世子辞尽而实有罪则亦教诲之而已若终不改焉诸侯则听命于天子天子则大会羣臣于朝而显议之羣臣有辨其谗谮则父子释然无疑可也然以为有罪必可废则废其爵位如尧之待丹朱俾终其天年以全吾父子之爱可也又何必杀为夫为人父而杀其子未有不由内宠者故春秋特书晋侯杀其世子以为後世之戒以此为坊而後世犹有以尧毋名门使奸臣逆探其意以成巫蛊之祸者

杞伯姬来朝其子

杞伯姬来者不宜来也朝其子者不当朝也先王之制诸侯未冠而即位谓之童子侯童子侯不朝盖不可以成人之礼接之也伯姬归杞方十三年如其有子必尚幼穉又未嗣位如之何而胜朝乎若伯姬归宁而与其子偕来则亦常事不书矣今特书杞伯姬来而系之以朝其子盖无故而来以朝其子为名春秋别嫌辨疑与书子同生同意意在言外也

夏公孙兹如牟

按桓十五年牟人来朝盖小国也鲁必不使大夫往聘此书公孙兹如牟者直着其托聘使以图昏左氏以为娶是也盖大夫非君命不踰境今以聘行则其出为有名矣然小国不能自进于礼而我先聘之公孙兹虽可逃责于一身适自取卑辱耳

公及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会王世子于首止

齐侯九合诸侯此其六也凡鲁与一二国盟伐则有称会称及之异以辨起意之主若大会诸国盟伐皆盟主所召而往就之故悉不书及此书及者非内为主也殊会王世子故不言会齐侯而书及也齐桓恃平楚之功坐致天王之世子故圣人不与齐桓之致世子而以诸侯会王世子为文盖王世子天王之贰也不可以并诸侯之列也春秋之法尊君而卑臣抑强而扶弱君弱矣则扶而尊之臣强矣则抑而卑之岂特惩当时之变乱盖将以明天地之义也故殊会王世子所以示诸侯不可得而抗之且避不恭也然而世子出会非王命也天王以惠后故将废世子郑而立王子带齐侯以为议之于朝觐贡之以谏词从则王子安不从则废之是从违未可知也莫如为会以见世子使天下诸侯晓然皆知世子之为郑而共尊之吾从而与之盟则虽有惠后之爱天王不得行其私则世子终可不易矣此齐侯之志也虽然诸侯不以王命而敢会世子世子不以王命而出会诸侯此皆天王弱诸侯强以公义而胁天子天子以私惩而见制子诸侯君臣父子之间皆失正矣王世子位定是为襄王而许男居丧出会则又覩文见义也

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止

此复举诸侯者尊王世子不敢与之盟也会者辨上下之礼修和好之道而王世子与焉犹之可也盟者以不相信故也若王世子亦与焉则是以所不信者加之王世子与约束诸侯无异故齐侯不敢盟世子而与诸侯自盟诸侯自盟乃所以定世子也夫齐既不敢盟世子而以会世子为名可谓知尊王矣然齐侯之霸既致王世子而会之晋侯之霸遂致天王而朝焉孔子罪作俑者由召世子至于召王则其弊不可胜诛矣凡诸侯期盟而往会者则书公会某人盟于某地盖期会至而遂盟也若盟非前定则书公会某人而後言某日盟于某地盖明既会而始盟也或间有他事则再言诸侯如重丘之类嫌盟击于他事也今首止之会中无他事而再举诸侯者董仲舒曰书之重词之复其中必有大美恶焉首止之会虽衰世之事亦变之正者彼善于此亦可谓之大矣是以书法如此

郑伯逃归不盟

齐侯以楚数病郑之故遂率诸侯伐楚攘夷狄救中国遂会王世子于首止明大义于天下此盛德之举也当是时诸侯未有从夷狄之心而惠王由嬖孽之私弃理义之正啓郑从楚以惎间中国召郑伯曰吾抚汝以从楚于是郑伯喜于王命遂弃诸夏外交蛮夷逃归不盟阴与楚通自是楚复与中国争衡鸣呼若权轻重而言之天王之召私意也诸侯之盟公义也与其外与蛮夷通孰若内附中国之为愈也故书曰逃归言义当留而窃去曰不盟者言可以盟而不盟所以深罪郑伯也夫齐之服楚所以营图之则有日矣裁踰年而惠王已率郑伯以叛之故知王室之不竞非独强楚与诸侯之罪也周室实有以来之抑又齐侯之霸不知请命恃强而预王政所以惠王之与楚亦齐侯实有以致之上下相习煽而成俗谓之春秋之世而不复西周之盛盖以此一变而为春秋再变而为战国陵夷至慎靓赧王之世共主不复与起矣虽名世大儒亦以王道说诸侯俾之自王不复更谈周室矣

楚人灭弦弦子奔黄

齐侯自侵陈之後已起诸侯之叛心至是郑伯窃与楚通楚人遂灭弦以为寇中国之兆也弦子奔黄以黄睦于齐藉以依中国也不名者何楚人恃强逼而去之非弦子之恶其义未亏其国可复而齐侯虽霸不能救之也

九月戊申朔日有食之

虽有常度亦人事所召有食之者

冬晋人执虞公

虞公尝为天子三公故称公此晋人灭虞而曰执虞公者不与其灭也盖灭者亡国之善辞上下之同力也今虞已自灭晋人但执其君尔晋初以诈谋假道于虞以伐虢其意欲以兼取虞也虞国托于晋之侧以虢为扞蔽而其君庸啫不能辨晋之诈谋而贪其贿赂导之伐虢虢亡而虞见灭国灭而不知谏又不察至执而後省谓之执虞公可也圣人方罪虞以立万世之戒若书曰晋人灭虢遂灭虞执虞公以归则不见虞公之恶非春秋之义也故前书虞师晋师灭下阳此书执虞公皆罪虞也其人晋侯而爵虞者则又以明晋人之甚也甚者何虢保逆旅以侵南鄙犹可以为罪贿虞而虞从之何罪而灭之人晋而爵虞非圣人孰能别之此之谓明微

六年春王正月

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

夏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曹伯伐郑

去年齐侯会王世子于首止而郑伯逃归不盟遂与楚通是啓诸侯之伐七年齐又伐之八年甯毋之会遂不敢与盟而令世子听命焉九年会于洮而郑伯遂乞盟也噫诸侯之尊始于逃归终于乞盟甚矣哉郑伯之可羞也

围新城

新城实新密郑人新造之邑也郑伯逃归盖王之意也从王之意不可伐也投鼠忌器之义也故郑谁谀王意以与楚而齐当请王命以服郑不当遽伐之此郑人所以不服也郑既不服乃以其非时城邑为罪从而围之圣人即书围新城以示义

秋楚人围许

楚人围许者所以救郑也夫楚之所以敢背召陵之盟而兴围许之师者以天王抚郑使背齐而即楚故也齐侯不能以王命怀徕诸侯而自恃威强不有天子此所以使楚有围中国之心而起救郑之谋也

诸侯遂救许

楚人围许以援郑故诸侯释新城之围遂移兵以救之然则伐郑未足以讨罪救许不足以为功徒劳民而已尔齐侯诚能辅王修德以怀诸侯则郑不须伐许不须救而诸侯之兵不动矣故春秋书此所以病齐也楚子于是乎还

冬公至自伐郑

暴师三时而不以救许致者救许因伐郑故也

七年春齐人伐郑

此复伐郑者何齐侯以郑伯求救于楚而不我服故又与师伐之不怀以德而类加以兵强暴甚矣书之曰人不亦宜乎

夏小邾子来朝

隐公之时邾尚未爵曰仪父而已後始进称邾子今郳犂来又得王命而称小邾子矣于是见五等之号不复出于王者皆由齐侯之霸凡有邑者皆得以专封矣

郑杀其大夫申侯

陈袁涛涂怨申侯之反已于召陵也故劝之美城虎牢而以叛谮之及齐人伐郑郑将服齐故杀大夫申侯以说夫申侯卖邻以自封欺霸以祸国此足以杀其身矣然齐之伐郑以逃首止之盟也今聼谗专杀大夫以说于齐则郑伯失刑矣故杀称国而大夫称名

秋七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甯母齐侯九合诸侯此其七也齐侯伐郑之意未巳郑伯虽杀申侯矣犹有惧心故遣世子以尝弑之齐侯宥之故为此盟以定之然而诸侯之心已不甚与于齐侯矣所以会四国而世子在焉见齐侯之盟已渐衰矣

曹伯班卒

曹僖公立九年不见于经其子班立是为昭公昭公亦立九年诗刺其国小而迫无法而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然卒无患者恃齐侯之霸也其子襄立是为共公

公子友如齐

罢盟而聘谢不敏也能事大国如此其恭僖公君臣之有道盖见于此怀不移此以事大王耳

冬葬曹昭公

因鲁往会而着其臣子私諡之罪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

齐侯九合诸侯此其八也王人者王世子之使也以王室有叔带之难世子之位犹未定故使齐以求援也齐侯不盟王人此盟王人者何牢世子也惠王疾惠后主带故齐会诸侯盟以牢之是以世子之使称王人而序于诸侯之上所以尊王室也曹伯居丧出盟覩文见义洮我地

郑伯乞盟

乞者贱辞郑伯前此不盟者恃惠王也自逃归之後屡遭兵革郑不胜其敝而楚亦不敢与争故先使世子与盟今以王人在会而王世子之位已定矣将何所恃哉于是自请与盟故书乞以贱之且着悔也夫楚为中国患久矣而郑先受其害也自庄十六年书荆伐郑至二十八年荆又伐郑僖元年楚又伐郑二年楚又侵郑三年楚又伐郑凡五伐郑与中国争衡自齐桓召陵之役兵不血刃楚自慑服然则郑之为郑非齐侯抚以德礼则郑终不知反遂为蛮夷之人矣考之于经自此十七年齐侯小白卒楚人絶迹不复加兵于郑则小白之功亦盛矣郑伯曷可背齐而附楚耶故圣人备书其逃盟乞盟之事既以罪郑伯见义之不明亦以恶惠王御世之无道也

夏狄伐晋

齐桓率诸侯以攘夷狄而秦晋不至亦不强致狄知晋不与中国之会故敢伐之其谓之伐则以晋不自正故也书此以见狄之炽而齐侯不救亦不害霸

秋七月禘于太庙用致夫人

按明堂位言成王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是以鲁君于季夏六月以禘礼祀周公于太庙今用七月者夏之五月也失禘之时矣而杂记载孟献子之言曰七月日至可以有事于祖故七月而禘献子为之也献子此时虽未见于经要之改用七月者出于後人之私意尔用致夫人者言不当用禘而致夫人也入春秋以来惠公夫人仲子以再娶而弗致于庙隐公夫人子氏以先薨而弗致于庙桓公夫人文姜以夫弑而弗致于庙庄公夫人哀姜以杀子而弗致于庙闵公则未娶焉然则由闵公而上五世之庙阙夫人以配祭者多矣今僖公因禘于周公之庙而尽致之以不可悉志其姓氏故但书曰用致夫人岂非因审谛昭穆而皆致于太庙欤越礼妄作之罪可见矣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左氏谓惠王以七年闰十二月崩今年正月诸侯会洮谋王室之难襄王位定而後?丧若然二月间位已定矣何得直至十二月而後?乎此必不然或者去岁惠年疾不莅政世子惧难而图诸齐故为洮之会至是惠王姑厢叹按历七年闰十一月八年又闰十一月此虽置闰之失岂此年闰十一月王崩秘之至十二月乃?丧几然圣人作春秋必捷质而书之宜以经为正惠王凡在位二十五年不书葬者罪诸侯致宰周公会于葵丘而不会天王之丧不臣之甚也

九年春三月丁丑宋公御说卒

宋桓公立三十一年世子兹父立是为襄公不书葬者宋子出会诸侯故诸侯并与天王之葬皆不会也

夏公会宰周公齐侯宋子卫侯郑伯许男曹伯于葵丘齐侯九合诸侯此其九也且齐侯图霸内师谐侯外攘夷狄经营驰骤出入上下二十条年劳亦至矣然自服楚之後其心乃盈不能朝子京师翼在天子兴衰振废以复文武之业前此致王世子于首止此又致宰周公于葵丘周公以宰兼三公固亦尊矣然非世子足拟故秪书在诸侯上其他王人亦然所以尊王室也且惠王方崩诸侯不会其丧襄王在谅闇之中百官总已方聼政于冢宰而齐侯既不帅诸侯朝之及自相会以致天子之宰以天子之宰及来下会诸侯大义乖矣故圣人不予齐侯坐致天子之宰而以周公主会为文也凡诸侯在丧者称子以吉杼者称爵夫君子不夺人之丧齐为霸主当遏密之时大会诸侯又使宋子与会然则齐侯所仗大义果安在哉

秋七月乙酉伯姬卒

此内女已许嫁而未归者公自夏出会闻伯姬之卒不复归临其丧无亲亲之义

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

复书诸侯者周公不与盟也考孟子与谷梁所载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是不盟也以不盟盟之也是以君子善葵丘之盟善葵丘之盟者非善其不歃血也善夫不盟宰周公也观五禁之辞是齐侯所以约束诸侯者也圣人不使天子之宰反受诸侯之约束故以诸侯自盟为文又见齐侯自恃服楚之功故敢致天子之寄以约束诸侯盖襄王以危难缵嗣乃齐侯之功也因使宰周公来会以尊宠之观其初会之辞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则齐侯翼载襄王之事昭然矣圣人再书葵丘者词意虽然美之然亦实着周之极衰也使时君有宣王之资能任贤使能则齐桓管仲皆吾中兴之功臣也虽然桓盟不日凡日者着不信也此盟在九合之末自此不复有衣裳之会桓德寖衰诸侯日犯其盟而桓不复能征之矣是以谨而日之

甲子晋侯佹诸卒

谢湜曰晋侯晋献公鲁不会葬故不书葬

冬晋里克杀其君之子夷齐

献公五子世子申生次重耳次夷吾次奚齐次卓子献公不道申生以无罪见诛奚齐以不正为嗣非国人之志特君意所欲耳于是里克内怀不平遂率?郑谋杀奚齐而立重耳也凡嗣君在丧称子今奚齐不称子者非正也若直曰杀奚齐则嫌乎簒者而里克之心在乎立正非若其他弑逆之比也故书曰杀其君之子盖明里克之意不在奚齐而本在其君则知奚齐非奸位见杀特以其非冢嗣之故国人不君之耳圣人特立此义以罪献公杀嫡立庶为後世之戒此春秋辨疑似之罪而曲尽人情之所难也以此为防後世犹有欲立赵王如意致戚夫人之为人彘者

十年春王正月公如齐

公朝他国皆书如着其出境也若又有故则书故重其罪也纳币观社之类是矣春秋书公如他国者三十五如京师一而已此又罪其朝王之简也

狄灭温温子奔卫

着狄益炽也益炽者何伐邢矣入卫矣伐晋矣今又灭温是益炽也益炽而齐侯不之问盖略之也略之者非若楚之僭也以传考之温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故狄灭之然奔卫不名者不与夷狄灭王畿之邑而逼逐天子之大臣又见狄之强暴居然而灭温密迩王畿矣齐侯可不治温温子乃司寇苏公之後

晋里克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

晋献公杀适立庶非国人所欲是以里克杀奚齐特杀其君之子而已至于杀卓亦犹奚齐也而书弑其君者是里克之君也初骊姬将杀申生而难里克使优施饮之酒而告之故里克听之乃欲以申立自免称疾不朝居三旬而难作是以持禄容身速献公杀嫡立庶之祸故成其君臣之名以正其弑逆之罪也观春秋之书里克见圣人用心如天也杀奚齐不恕则後世忠臣无以行其志弑卓不正其罪则後世乱臣得窃比以为奸里克之心则是也其义则非也与荀息同心辅卓使社稷有奉足矣又何必重耳哉荀息者奚齐之傅也献公病使荀息立奚齐而告之曰士何如则可谓信矣对曰使死者复生生者不愧其言则可谓信矣及里克杀奚齐苟息将死之人曰不如立东而辅之荀息立卓里克又弑之荀息死焉其曰及大夫者但以其守信而死君难故春秋名之又异乎孔父也柳子厚曰春秋之进荀息非圣人之情也进苟息以甚苟免之恶也此言是矣子是里克?郑父以公子重耳之避嫌也乃与秦伯迎夷吾而立之是为惠公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

前此书齐伐戎此书伐北戎又称其爵者与之之辞也然秋之害中国甚矣齐侯不攘而斥之北戎未尝入为中国患而齐侯以许男远伐之何哉春秋与其伐北戎乃所以着齐侯无心乎中国也

晋杀其大夫里克

里克旣杀其君之子奚齐又弑其君卓及其大夫荀息而不以讨贼之辞加之何也奚齐及卓之立皆非国人之所欲则里克之罪亦非国人之所憝也晋侯初许赂秦伯里克?郑而得入旣而背内外之赂又恐其复召重耳以为已害故杀里克以自解本非讨罪之意故以专杀大夫例书之明其托不得已而杀之所以着夷吾之忘恩背惠如此也初里克欲以中立祈免于死自谓智矣而终不能免等死耳不死于世子而死于此其亦不知命之蔽哉为人臣而不知春秋之义者必陷于簒弑诛死之罪克之谓矣

秋七月

冬大雨雪

春秋书大雨雪者三隐以日书桓以月书此以时书建申建酉建威皆非大雨雪之时也故以此为异

 

 

春秋集注卷十五

<经部,春秋类,高氏春秋集注>

猜你喜欢
  读书续録卷二·薛瑄
  原序·杜预
  大学证文卷四·毛奇龄
  续枢言·王柏心
   第一章 中国人民·林语堂
  卷首目录·乾隆
  卷三十七·王昭禹
  为人类开辟新历史而奋斗·梁漱溟
  羼罗耶佛品第九·佚名
  卷二十二·赞宁
  大事兴品第五十一·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十八·念常
  中国人用中国法之自救·太虚
  优婆塞戒经讲录上(三)·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搜玄分齐通智方轨卷第一(之上)·智俨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四折·康进之

    (宋江同吴学究、鲁智深领卒子上,云)某乃宋江是也。学究兄弟颇奈李山儿无礼,我和他打下赌赛,到那里,果然认的不是。我与鲁家兄弟先回来了,只等山儿来时,便当斩首。小偻儸,踏着山岗望者,这早晚山儿敢待来也。(正末做负荆上,云)黑

  • 鬼与人心·胡也频

    &mdash;&mdash;两幕剧,时间的距离约一个星期&mdash;&mdash;登场人物:唐其涛&mdash;&mdash;财政机关的职员,年三十。孟素棠&mdash;&mdash;其涛之妻,年二十五。崔令言&mdash;&mdash;其涛之同事,年相同。魏初敏&mdash;&mdash;

  • 卷九·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九明 文嘉 撰和州诗集天池天池之山今始到仰首忽见莲花峯池水潺湲泻琴筑石壁嶻嶪开芙蓉春畴连延麦初熟暮岭廻合烟巳重肩舆催予下山去悔不此地巢云松善权洞石室山人去不返亭亭一柱玉当门飞流

  • 卷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六五言古高适【字达夫渤海蓚人举有道科释褐封丘尉哥舒翰表为左骁衞兵曹掌书记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赴行在擢谏议大夫节度淮南李辅国谮之左授太子少詹事出为蜀彭二州刺史进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召为

  • 卷二十八·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二十八 【起甲子齐武帝永明二年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尽丙子齐明帝建武三年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考异【提要分注齐明帝作齐高

  • 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八  後鑒錄中(明)謝蕡 撰·邓士龙

    (後鑒錄,三卷,明謝蕡撰。謝蕡,字維盛,福建福州人。正德十六年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該錄成於嘉靖二年。) 後鑒錄中 一名劉瑾,年六十歲,係陝西西安村興平縣人。原任司禮監,今降奉御。自幼淨身,景泰年間選入皇城乾清官答應。歷陞內

  • 元年·佚名

    (乙巳)元年清雍正三年春正月1月1日○庚子朔,下諭八道道臣、兩都留守,略曰:農者,天下之本,故子曰:「足食。」又曰:「使民以時。」雖有勸農之敎,不使民以時,何以專意農事?雖常年不可忽。況當荐飢,念及乎此,忘餐忘寢。咨爾!方伯之臣,體予

  • 乡饮酒礼第四·佚名

    乡饮酒之礼。主人就先生而谋宾、介。主人戒宾,宾拜辱;主人答拜,乃请宾。宾礼辞,许。主人再拜,宾答拜。主人退,宾拜辱。介亦如之。  乃席宾、主人、介、众宾之席,皆不属焉。尊两壶于房户间,斯禁,有玄酒,在西。

  • 卷十七·聂崇义

    钦定四库全书三礼图集注卷十七宋 聂崇义 撰掩       幎目鬠笄      冒衾       紟夷衾      小敛绞大敛绞      明衣明衣裳     握手纩极      决饭珠      含贝

  • 维摩经义疏卷第三·吉藏

    弟子品第三资视师如父。自处如子。师处资为弟。自处如兄。敬护合论。故名弟子。依内义。学在佛后为弟。从佛口生为子。佛生物惠命为父。在物前悟称兄。故法华云。世间之父。至亲友家。即其证也。四会为言。二集已竟。

  • 卷第二十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诸佛子此

  • 第五 度多迦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一尊者度多迦曰: 世尊!我问尊师请语我 大仙!尊师之语我期待 闻尊师[说法]音声 可学自己之寂灭(一〇六一)世尊!&ldquo;我问尊师请语我&rdquo;[之句中],&ldquo;我问&rdquo;者,为明解未见之问、为令他合流己见之问、为断疑念之问

  • 少女的港湾·川端康成

    《少女的港湾》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的跨越时代的少女小说杰作。这部作品是当时受川端指导的新人作家中里恒子的底稿基础上,川端加以校订、加笔指导和修改,两人共同执笔合作之作。本书细腻真实地描绘了少女间隐

  • 丛林中的艰苦岁月·苏珊娜·穆迪

    《丛林中的艰苦岁月》是自传,是随笔,是短篇小说集,又因贯穿着移民拓荒主题而类似长篇小说。作者苏珊娜·穆迪是加拿大最早也是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好手笔,在如实描绘拓荒生活的同时,屡有独到的

  • 家庭宝筏·佚名

    《家庭宝筏》是别樵居士编纂的一本戒淫的善书。别樵居士,生平不详。共有总论、好色必死、纵欲则学业无成、纵欲则子孙不蕃、节欲、制心、避嫌疑、戒谈闺阃、谨交游、勤职业、禁淫书、禁挟妓、论妾、防闲子弟、及时婚配

  • 文殊师利发愿经·佚名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偈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

  • 花雨满天悟禅机·李叔同

    《心如莲花系列:花雨满天悟禅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大师以书画名家而为出世高僧,复以翰墨因缘为弘法引资粮,成熟有情,严净佛土,功钜利博,泽润无疆,岂仅艺事超绝,笔精墨妙而已哉。……其佛法思想多散见于所作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