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百二十七 列传二百十四

  王懿德 曾望颜 觉罗耆龄 福济 翁同书 严树森

  王懿德,字绍甫,河南祥符人。道光三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再迁郎中。出为湖北襄阳知府,擢山东兖沂曹济道。历山东盐运使、浙江按察使,调山东。三十年,擢陕西布政使。咸丰元年,护巡抚,奏请豁免积年民欠常平仓粮八万馀石,擢福建巡抚。

  二年,奏言:“汉患钱乏,造币赡国;宋有交引、钱引、交钞;元、明制钞法,或直千文、五百不等。我朝准岁入为出,因民利而利,帑项夙充,奚庸过虑?自海防多事,销费渐增,粤西军务,河工拨款,不下千数百万,目前已艰,善后何术?捐输虽殷,仅同勺水。督催稍迫,且碍闾阎。与其筹画多银,不若改行钞引。历考畿辅、山左以及关东,多用钱票,即福建各属,银钱番票参互行使,便于携取,视同现金,商民亦操纸币信用。况天下之主,国库之重,饬造宝钞,尤易流转。惟钞式宜简,一两为率,颁发藩库,通喻四民,准完丁粮关税,自无窒滞。或疑库银溢出,悉成钞引,银日以少,钞日以贱。岂知朝廷不蓄为宝,以天下之财供天下之用,能收能发,自能左右逢源也。”疏入,谕军机大臣同户部议行。兼署闽浙总督。三年,奏福建匪徒纠结滋扰,请宽地方官失察处分,俾获盗自赎,允之。

  时会匪四起,突入海澄县劫狱戕官,又掠同安、安溪,遣兵会剿。漳州猝为匪陷,镇、道皆遇害。游击饶廷选方率兵他出,闻警回援。近城乡民及城中绅士密约,启廷选入,擒匪首谢厚等,歼匪数百,复其城。延平亦被匪攻,副将李寿春击走之。大田、德化有匪阑入,绅士率乡团杀贼数百。永春为匪所踞,游击恩霈等会勇破贼,擒其渠,馀党遁走,被诏嘉奖。台湾南路亦有匪扰,懿德奏陈防剿情形,谕曰:“福建绅练素谙大义。前同安县义民杀贼,泉州在籍副将吕大升等自原募勇渡台,是其明验。务当激扬士气,灭此群丑。”寻以海澄、同安、厦门、安溪、仙游相继陷,疏请治罪,下吏议。令参将李煌、都司顾飞熊破贼,尤溪县城失而旋复。水师提督施得高、金门镇总兵孙鼎鼇击贼于金门,破之。厦门、仙游皆复。四年,上游以次定,贼首林俊尚焚毙,实授闽浙总督。

  户部议限制行钞,奏言:“钞之能行,不在于发而在于收。内自部库以及各关税务,外则丁耗钱粮、盐典契纸各税,果能悉收钞票,不限成数,且示以非钞不用,则百姓争相买钞。有银之家,以钞轻而易藏;纳课之氓,以率定而无损;贸迁之商,以利运而省费。部臣见未及此,惟恐解钞而不解银,故限以成数。夫以为无用,则钞、银均非可食可衣;以为有用,则钞、银不能畸轻畸重。今于领钞之时,区以一省,由部知照,方能行用。己不自信,人岂可强?徒开藉端渔利之门。请饬部臣及各省督抚,以此发即以此收,无论各项度支,示天下非钞不用。新收买钞银两,积于部库、藩库,以为母金。行钞不分畛域,则银日丰而本源厚。”疏入,下部议,格不行。

  五年,因病请改京职,不许。七年,粤匪自江西窜入境,陷光泽、汀州,寻先后克复。遣总兵饶廷选进援浙江、江西。八年,京察,诏以懿德攘外安内,布置咸宜,予议叙。粤匪复自江西窜陷浦城、松溪、政和等县,邵武、光泽、连城亦被贼扰。周天培军赴援,贼复回窜江西,诸城皆复。十年,以病乞罢。十一年,卒,谥靖毅。

  曾望颜,字瞻孔,广东香山人。道光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十五年,条奏整饬科场凡十四事,皆如所请行。迁给事中,再迁光禄寺少卿。上以望颜遇事敢言,褒勉之,转太常寺少卿。十六年,擢顺天府尹。二十年,出为福建布政使。二十三年,户部银库亏帑事发,望颜尝以御史察库,未纠发,坐夺官分偿。旋授主事。咸丰三年,命以五品京堂候补,补通政司参议。六年,复授顺天府尹,擢陕西巡抚。七年,粤匪自湖北竹山扰陕西平利,望颜遣游击常有等会湖北军克竹山。贼窜均州武当山,又遣总兵龙泽厚会湖北军进剿,歼贼殆尽。八年,粤匪入鸡头关,侵商南,遣兵击走之。

  九年,署四川总督。粤匪入四川,攻叙州,寻引去。滇匪蓝朝柱、李永和倡乱,与叙州土匪勾结肆扰。望颜遣兵进攻,斩贼目李祖资等。十年,遣提督孔广顺等攻大岩尖山贼寨,获其渠王带周。滇匪攻犍为,自箭板场窜至河口,将缚筏以渡,提督皂升督兵水陆夹击,走之。望颜又虑贼渡河犯嘉定,遣总兵占泰等截击。贼据观音场,师自黄阁寺进攻,战于罗城铺,败之。贼窜踞贡井、天池寺诸地,为垒数十,饬占泰等剿之。黔匪李志高等据长阡坝诸寨,遣兵攻毁长阡坝。总兵虎嵩林自程家场进攻贡井,又遣兵攻濯水贼,获其渠贺世愚等。诸路虽有斩获,而滇匪势日炽,蓝朝柱扰青神、叙州,李永和攻嘉定,省城戒严。诏斥望颜不能制贼,下吏议。

  给事中李培祜疏劾任性妄为,滥保浮销,纵子干预。命陕甘总督乐斌偕署巡抚谭廷襄按治。覆奏望颜尚无赃私,惟举劾属吏多粗率谬误,不能约束子弟仆隶。部议褫职,命暂留署任。复为知府翁祖烈所讦,下将军崇实按治,辞复连子捷魁及其仆,乃命解任,仍留四川。十一年,命回籍。同治元年,召诣京师,以四品京堂候补。五年,补内阁侍读学士。九年,卒。

  觉罗耆龄,字九峰,正黄旗人。初授工部笔帖式,中式道光十七年举人,升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出为江西广信知府,调南安。历署建昌、抚州、吉安、袁州诸府。咸丰三年,调赴省城筦官团局。粤匪攻南昌,耆龄佐守御,赐花翎。寻补赣州知府。五年,擢吉南赣宁道。贼窜义宁,耆龄率兵赴援。六年,擢布政使,命驻防饶州,偕毕金科等分屯扼守。贼三路来犯,金科乘胜追贼,而赣军营垒被袭,城遂陷。旋即合攻破贼,复之。奉檄移军南昌。侍郎曾国藩奏:“耆龄在饶州联络乡团,屏障东北。今九江重兵已尽赴省城,耆龄宜仍驻饶州,毋庸移调。”时江西司道多统军,曾国藩及学政廉兆纶皆以耆龄为善,而訾议巡抚文俊。七年,诏罢文俊,擢耆龄为巡抚。

  江西郡县半沦于贼,存者惟南昌、广信、饶州、赣州数郡,战事多倚湘军。未几,曾国藩偕弟国荃以奔丧归湖南。围吉安久不下,国荃去后,军无所统,益疲。耆龄奏起国荃仍督吉安军,乃复振。七月,刘腾鸿克瑞州。十二月,刘长佑克临江。八年四月,李续宾克九江,萧启江、刘坤一克抚州。八月,曾国荃克吉安。诏起曾国藩督师规浙江,于九月至南昌。国藩前于五年初至江西,兵饷俱困,地方官吏狎侮掣肘,事多艰阻。至是,耆龄奉令惟谨,主客大和,军事日有起色。九年三月,克南安。六月,克景德镇。江西全境暂告肃清。九月,调广东巡抚。粤匪翟明开自南雄攻江西安远,耆龄遣兵越境解围。十一年,贼自安远败窜平远,入福建,陷武平,耆龄分兵收复。

  同治元年,命督军入福建援浙江,擢闽浙总督。粤匪陷处州,耆龄遣总兵秦如虎等分道进攻,直偪城下。贼窜缙云,遂克处州,进收缙云,再进复奉化。二年,复进克汤溪、永康、武义、龙游、兰谿诸县,及金华府城,浙东略定。调福州将军。寻卒,赐恤,谥恪慎。

  福济,字元修,必禄氏,满洲镶白旗人。道光十三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擢侍讲,四迁少詹事,大考二等,复三迁兵部侍郎,兼镶白旗蒙古副都统、总管内务府大臣。调工部,复调吏部,兼右翼总兵。二十八年,命偕右庶子骆秉章往河南、江苏、山东按事。归德知府胡希周贪劣,鞫实,论如律。河南贾鲁河工糜费虚报,工竣河复淤,巡抚鄂顺安以下皆坐谴。苏州知府锺殿选等滥刑讳盗,鞫实,论如律。又按山东盐运使韦德成讦巡抚崇恩,勒令开缺,请交刑部逮治。复调户部。二十九年,授正白旗护军统领。命偕刑部侍郎陈孚恩按山西巡抚王兆琛赃污,兆琛坐谴。三十年,转左翼总兵。医士薛执中坐妖言得罪,事牵福济,夺官。寻予四品顶戴,署山西按察使,授山东按察使。咸丰二年,授奉天府尹,擢南河河道总督。三年,调漕运总督,命暂行督办淮北盐务。

  时粤匪踞江宁,扰江北,福济会琦善败贼扬州,授安徽巡抚。福济调漕河标兵六百自临淮关赴庐州,疏请饬琦善拨精兵二千扼关山、涧溪,防贼北窜;又请仍兼督淮北盐课,藉济安徽军饷:皆允之。四年,至庐州,土匪陷六安,下部议处。福济奏言:“抵庐后,统计调兵约二万馀,月饷不下十五六万。请饬浙、鲁、秦、晋各抚臣协济。”复请以前江南河道总督潘锡恩、安徽学政孙铭恩会办徽州、宁国、广德三府州防剿,俱从之。提督和春以钦差大臣督办军务,福济与会师克六安,收英山、霍山。五年十月,克庐州,加太子少保、头品顶戴。于是庐江、巢县、无为相继克复,被优叙,赐御用棉袍、翎管、搬指、荷包。十一月,移军桐城。

  七年,无为、庐州附近各县复为贼陷,桐城被围,屡击却之。二月,贼大至,福济率兵溃围出,还驻庐州。诏斥调度无方,下部议处。未几,六安复陷,福济因病请开巡抚缺,专办军务,不许。时安徽本省无兵,军务实主于和春。贼踞安庆,皖南数郡悬隔,遥辖于浙江。淮北捻匪蔓延,袁甲三任之,巡抚号令所及,仅十馀县。兵后荒芜,赋税无出,饷绌兵譁,遗失巡抚关防,自请严议,上原之,薄谴而已。会江南大营溃,和春移赴督师,惟总兵秦定三、郑魁士两军仍留,倚以战守。粤匪大股由湖北入皖,捻匪纵横于皖、豫之交,省争调定三、魁士二人。奏上,皆报可,福济依违无可否。定三久攻桐城未下,魁士亦奉命而至,两军争饷生嫌,贼乘隙扑营,遂致大溃。八年,滁州、来安、凤阳、怀远相继失陷。福济以病乞假,诏斥日久无功,褫宫衔、头品顶戴,命来京。寻授内阁学士,予副都统衔,充西宁办事大臣。九年,以安插投诚野番功,还头品顶戴。十年,授工部侍郎,署陕甘总督,兼正黄旗汉军都统。十一年,授成都将军,调云贵总督。文宗崩,福济奏请谒梓宫,不许,诏斥规避滇、黔军务,褫职,予四品顶戴,仍赴云南,交署总督潘铎差遣。

  同治元年,予副都统衔赴西藏查办事件,道梗未往。四年,还京。六年,授科布多帮办大臣,调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八年,授乌里雅苏台将军。九年,回匪陷乌里雅苏台,褫职。十二年,捐银助赈。直隶总督李鸿章为陈在安徽前劳,还原衔。光绪元年,卒,依巡抚例赐恤。

  翁同书,字药房,江苏常熟人,大学士心存子。道光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大考屡列二等,擢中允。咸丰元年,应诏陈四事:请抚恤失业良民;察举洁己爱民守令;兴修江、浙、湖广水利;训练岭海水师。三年,命赴江南佐钦差大臣琦善军事。擢侍讲学士,转侍读学士,迁少詹事。六年,自军中奏言:“安民先足兵,足兵先理财。云南运铜道梗,请于滇中设局鼓铸,运钱至荆州充军需及河工之用。沿江戒严,淮南盐引不行,请以浙盐行江西,而以苏、常、镇、太四府州改食淮盐。江、浙漕米改由海运,数不及全漕之半,请分米雇民船仍由运河行转搬之法。马政废弛,请令营马量减数成,牧马除借营用,令变价解库。各省营兵应调赴战,请饬将伤病撤回。空粮缺伍,实力整顿。军兴各省州县仓穀或遭蹂躏,或备供亿,实存綦少,请令地方官劝富民纳粟入仓,量予奖励。”又疏陈江防五事,曰:扼要津,联陆路,断岸奸,议火攻,增小船,并下部议行。琦善卒,托明阿为钦差大臣,同书仍留佐军事。粤匪再陷扬州,托明阿坐罢,德兴阿代之,诏同书帮办军务。德兴阿连复扬州、浦口,进规瓜洲、镇江,军事日有起色,多出同书赞画。克瓜洲,命以侍郎候补,赐黄马褂。

  八年六月,授安徽巡抚。时庐州再陷,粤匪、捻匪相勾结,淮南北蹂躏殆遍。上命同书帮办钦差大臣胜保军务,安徽境各军均归节制。同书移军定远,贼自天长犯三河集,击破之,复天长。捻匪扰定远,粤匪亦来犯,同书督兵击却之。九年,捻匪大举陷六安,攻定远,同书与胜保夹击,大破之,复六安。捻匪复合粤匪数万人来犯,定远陷,同书移军寿州,下吏议,革职留任。同书奏:“近来可用之兵,莫如楚师。谍闻楚师顺江而下,已破石牌。倘别遣劲旅间道急趋英、霍,徐图怀、定,此上策也。如楚师转战未能深入,用苗沛霖辅以官军,先拔怀远,此中策也。若二者皆不能行,则以胜保攻明光,李世忠逾清流关以保东路,臣守寿州,与傅振邦、关保相应援,制孙葵心、刘添福二巨捻以保西路,此下策也。”葵心攻颍州,同书遣兵击之,败走,复霍山。十年,遣兵攻炉桥,焚贼垒,进击舒城援贼,破王家海贼圩。胜保议招葵心,上谘同书,同书言师方攻程家圩贼巢,不必曲意招抚。俄拔程家圩。

  英法联军犯京师,胜保请召苗沛霖练勇入援,命同书传旨;同书亦自请开巡抚缺,率之同行:寻并谕止之。粤匪陈玉成攻寿州,同书力御,寻退。苗沛霖本怀反侧,见时方多故,益猖恣,因与寿州团练徐立壮、孙家泰等有嫌,会其所部数人为立壮所杀,遂围攻寿州。同书密疏陈沛霖跋扈,诏饬会袁甲三查办。沛霖抗不听命,围攻益急,纵兵四扰。立壮所部多旧捻,素骚扰为民怨,十一年,坐其通捻,杀之。又下孙家泰于狱,家泰自杀。以蒙时中付沛霖,沛霖仍不息兵。召同书还京,以贾臻代署巡抚。同书令署布政使张学鹏劝谕沛霖,始撤围。奏言:“沛霖过犹知改,请量加抚慰,责剿捻赎罪,俾袁甲三、贾臻筹办善后事宜。”

  同治元年,曾国藩奏劾同书于定远失守时弃城走寿州,复不能妥办,致绅练有仇杀之事。迨寿州城陷,奏报情形前后矛盾,命褫职逮问。王大臣会鞫,拟大辟。父心存病笃,暂释侍汤药。心存卒,复命持服百日仍入狱。二年,改戍新疆。三年,都兴阿请留甘肃军营效力,以花马池战捷,获贼渠孙义保,赐四品顶戴。寻卒,复原官,赠右都御史,谥文勤。

  严树森,初名澍森,字渭春,四川新繁人,原籍陕西渭南。道光二十年举人,入赀为内阁中书。改知县,铨授湖北东湖,捐升同知。以防剿功,晋秩知府,署武昌府。巡抚胡林翼荐之,八年,擢荆宜施道,迁按察使。十年,迁布政使,擢河南巡抚。

  时皖捻纵横于河南境内,又有汝宁土匪陈大喜、金楼教匪郜永清皆猖獗。十一年正月,捻匪姜台凌自归德犯省城,援军集,遂南趋陷唐县,攻南阳府城,围邓州、裕州,三月,始回巢。孙葵心犯光州、陈州,亦至三月始出境。苗沛霖党勾结陈大喜等扰陈州、汝宁边境。五月,雷彦等围鹿邑,经月始回巢。七月,刘狗大股分黑、白、花三旗扰归德,结金楼教匪攻马牧寨。树森出驻陈州督剿。八月,刘狗窜朱仙镇,犯省城。树森率兵回援,贼窜汜水、巩县,掠黑石关,回窜郑州,仍由归德回巢。姜台凌亦犯沈丘、裕州,越樊城,复入荆子关,扰南、汝两郡,由柘城、鹿邑回巢。十月,刘狗复大举援金楼寨,为官军所阻,未得逞。时苗沛霖复叛,结张洛行,与汝宁、正阳、息县诸匪连络,将犯河南。树森偕团练大臣毛昶熙合疏请调宜昌镇总兵李续焘及鲍超部将陈由立,各募楚勇三千赴豫,又调吉林马队一千,以资防剿,请增兵之后,山西、陕西月协银各二万两,允之。树森老于吏事,在湖北从胡林翼治兵久,坚愎自是,与毛昶熙不合,事相掣肘。治河南年馀,御贼虽有擒斩,军事不得要领,迄无起色,调湖北巡抚。

  同治元年,粤匪陈得才自南阳趋陕边,捻匪窜永宁,延及雒南。树森疏言:“当今贼势,不患其并力南趋,特虑其潜窥陕境。西、同、凤三府为全陕菁华所萃,宜急驱出关,会合夹击,以保完善之区。”五月,贼犯郧西,令总兵何绍彩败之何家店。会道员金国琛赴郧策应,令周凤山分兵剿正阳、罗山,破贼巢,克邢家集、龙井、陡沟、明港。叙、捻诸匪合陷随州,陈大喜陷京山,马融和陷德安,令舒保击败德安贼,穆正春复京山、应城,襄北稍定。因星变,奏劾钦差大臣胜保。又奏言:“藩、臬任重,不得以军功擅请记名。标兵缺额,请以战勇充补。阵亡恤赏欠发,许作子孙捐项,叙给官阶职衔贡监。京官五品以下,官俸实发不折。”下部分别议行。

  二年,捻匪窜城,树森赴黄州视师,督舒保、穆正春等击走之。三年,粤、捻诸匪由陕南合趋湖北,诏总督官文出省督师,树森留防省城。官文奏劾树森把持兵柄,旧营悉改隶抚标。上斥其任意妄为,降道员。四年,授广西按察使,贵州巡抚张亮基被劾玩兵侵饷。纵暴殃民诸款,命树森驰往查奏。五年,授贵州布政使。树森逗遛不进,未至,即奏覆参案。六年,疏请开缺,诏斥其规避取巧,褫职,发往云南差遣委用。十一年,予四品顶戴,署广西按察使。光绪元年,迁布政使,就擢巡抚。二年,卒,赐恤。

  论曰:王懿德治闽,悍寇未深入。镇辑萑苻,尚能保境。曾望颜在言路有声,治兵无术,蜀乱遂成。耆龄辑睦湘军,因人成事。安徽兵饷俱绌,四郊多垒,福济固一筹莫展。翁同书亦据蒺终凶。严树森恃才器小,效胡林翼而适得其反者也。

猜你喜欢
  志二 历志·薛居正
  ●卷一百十·徐梦莘
  第一百五十六回 失厦门臧杨败北 进仙霞万姓哀鸣·蔡东藩
  ●卷十·司马光
  平捻篇第十四·王闿运
  卷之一百六十·佚名
  卷之三十七·佚名
  卷二十二·王当
  卷三十四·苏辙
  天官书第五·司马迁
  闽游月记卷一·华廷献
  许王李从益传·薛居正
  卷一百七十五之四·雍正
  ●天台治略卷之八·戴兆佳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十三·黄希

    钦定四库全书补注杜诗卷三十三   宋 黄希原本黄鹤 补注太岁日【大历三年作】补注【鹤曰大历三年太岁戊申今题云太岁日则又是戊申日按旧史大历三年春正月丙午朔则戊申乃初三日或以巫山坐复春之句为在二年然二年太

  • 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一下·百官八·宋濂

        ◎百官八   元之官制,其大要具见于前,自元统、至元以来,颇有沿革增损之异。至正兵兴,四郊多垒,中书、枢密,俱有分省、分院;而行中书省、行枢密院增置之外,亦有分省、分院。自省院以及郡县,又各有添设之员。而

  • ●卷十一  艺文第十(中)·王克昌

         ○记   重修城壁创开西门记   (见名宦)李晏   大定二十有一年春,有司请完城郭。朝廷以边为先务,启塞从时鸠工三万,命长贰督之。旧城皆因山而为,虽高下不齐而颇坚固,独西南一方,岁时辄圮。召故老讯之,佥曰:山势随

  • 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驾 刺奸被执义士丧生·蔡东藩

      却说岳飞死后,于鹏等亦连坐六人,薛仁辅、李若朴、何彦猷等,亦皆被斥,刘允升竟被拘下狱,瘐死囹圄。连判宗正寺齐安王士也谪居建州。非高宗昏庸,何至若此?桧遂通书兀朮,兀朮大喜,他将俱酌酒相贺,乃遣宋使莫将先归通意,嗣令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六十七·乾隆

      五季  【甲后唐同光二年是嵗岐申降后唐凡四国四镇】春正月岐王李茂贞遣使入贡于唐  茂贞闻唐主入洛内不自安遣其子继曮入贡上表称臣唐主以其前朝耆旧特加优礼赐诏不名寻封为秦王  唐复以宦官为内诸司使及诸

  • 陈瑛传·张廷玉

    陈瑛,滁县人。洪武年间,他以人才被选为贡生入太学。后来升为御史,出任山东按察使。建文元年(1399)调任北平按察使,佥事汤宗上告陈瑛接受燕王金钱,与燕王通密谋,结果陈瑛被逮捕,贬到广西。燕王称帝后,把他召回任都察院左副都御

  • 罗泮辉·周诒春

    罗泮辉 字芹三。年三十六岁。已婚。本籍通信处。广东南海县紫洞圩罗格官洲两围团保局转南头坊。初毕业于香港皇仁书院。任皇仁书院教员。及天津北洋大学教员。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哈佛大学。习政治经济。光

  • 二十八年(上)·佚名

    (乙未)二十八年大明萬曆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甲戌,上在貞陵洞行宮。王世子問安。○大臣及二品以上、六曹堂上,全數問安。答曰:「知道。」○卯時,上行望闕禮于時御所。○注書李德溫,賑濟場摘奸後,啓曰:「臣往賑濟別場,取考今

  • 卷一 君道·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

  • 四书通证原序·张存中

    北方杜缑山有语孟旁通平水薛夀之有四书引证皆失之太繁且其中各有未完防观者病焉今友人张徳庸精加讐校删冗而从简去非而从是又能完其所未完者合而名之曰四书通证以附余通之后学者于余之通知四书用意之深于通证知四书用

  • 滕文公下·孟子

    本篇以论立身处世的“出处”、气节等为主,很富有哲理性,当然也仍然离不开政治。全篇原文共10章,本书选8章。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原文】陈代①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

  • 书蔡氏传旁通卷二·陈师凯

    元 陈师凯 撰禹贡夏后氏五十而贡贡者较数嵗之中以为常朱子云夏时一夫受田五十亩而每夫计其五亩之入以为贡禹别九州非用其私智天文地理区域各定故星土之法则有九野周礼保章氏云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

  • 卷九十六·道世

    △舍身灾第九十六(此有二部)▲述意部第一夫色性无象,触必归空。三世若假,八微终散。虽复回天震地之威,会归磨灭;齐冠楚组之丽,靡救埃壤。所以形非定质,众缘所聚。四尘不同,风火恒异。析而离之,本非一物。燕肝越胆,未足为譬。菩萨

  •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三·佚名

        后汉月氏国三藏支娄迦谶译  佛告阿逸菩萨。无量清净佛项中光明极大明。其日月星辰。皆在虚空中住止。亦不复回转运行。亦无有精光。其明皆蔽不复现。无量清净佛光明照国中。及焰照他方佛国常大明。终无有当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八十三·澄观

    疏。今初十魔下分三。一总释为魔之义。二然四魔下对四辩异。三若欲下与四相摄疏。二有十魔下分二。先总释业相。二十中下释文疏。二于蔽度下释第二句分二。一总释文意。二夫真道者下立理。于中有二先约智说则蔽度两亡

  • 卷第三十八·佚名

    摩诃僧祇律卷第三十八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明一百四十一波夜提法之二佛住舍卫城。尔时有人名竭住。在外道中出家。父母在佛法中出家。时竭住。盛寒时无衣。往至母所禽兽而住。母即慈念。有新浣染作净郁多罗

  • 海忠介公集·海瑞

    6卷。《丘海二公文集合编》本。

  • 默成文集·潘良贵

    宋代诗文别集。潘良贵撰。《宋史·艺文志》著录《潘良贵集》15卷,但其书久佚不传。清代修《四库全书》辑入此集,系用康熙三十六年(1697)黄珍所刊8卷本,仅收入文20篇、诗27首、词1首,不过掇拾其散佚之作,粗存梗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