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百五十一

 

  卷251_1 【代宛转歌二首】刘方平

  星参差,明月二八灯五枝。黄鹤瑶琴将别去,

  芙蓉羽帐惜空垂。歌宛转,宛转恨无穷。愿为潮与浪,

  俱起碧流中。

  晓将近,黄姑织女银河尽。九华锦衾无复情,

  千金宝镜谁能引。歌宛转,宛转伤别离。愿作杨与柳,

  同向玉窗垂。

  卷251_2 【乌栖曲二首】刘方平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银汉斜临白玉堂,芙蓉行障掩灯光。

  画舸双艚锦为缆,芙蓉花发莲叶暗。

  门前月色映横塘,感郎中夜度潇湘。

  卷251_3 【巫山高】刘方平

  楚国巫山秀,清猿日夜啼。万重春树合,十二碧峰齐。

  峡出朝云下,江来暮雨西。阳台归路直,不畏向家迷。

  卷251_4 【巫山神女】刘方平

  神女藏难识,巫山秀莫群。今宵为大雨,昨日作孤云。

  散漫愁巴峡,徘徊恋楚君。先王为立庙,春树几氛氲。

  卷251_5 【梅花落】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卷251_6 【铜雀妓】刘方平

  遗令奉君王,嚬蛾强一妆。岁移陵树色,恩在舞衣香。

  玉座生秋气,铜台下夕阳。泪痕沾井干,舞袖为谁长。

  卷251_7 【秋夜思(一作淮上秋夜)】刘方平

  旅梦何时尽,征途望每赊。晚秋淮上水,新月楚人家。

  猿啸空山近,鸿飞极浦斜。明朝南岸去,言折桂枝花。

  卷251_8 【秋夜泛舟】刘方平

  林塘夜发舟,虫响荻飕飕。万影皆因月,千声各为秋。

  岁华空复晚,乡思不堪愁。西北浮云外,伊川何处流。

  卷251_9 【折杨枝】刘方平

  官渡初杨柳,风来亦动摇。武昌行路好,应为最长条。

  叶映黄鹂夕,花繁白雪朝。年年攀折意,流恨入纤腰。

  卷251_10 【班婕妤(一作婕妤怨)】刘方平

  夕殿别君王,宫深月似霜。人幽在长信,萤出向昭阳。

  露浥红兰湿,秋凋碧树伤。惟当合欢扇,从此箧中藏。

  卷251_11 【新春】刘方平

  南陌春风早,东邻曙色斜。一花开楚国,双燕入卢家。

  眠罢梳云髻,妆成上锦车。谁知如昔日,更浣越溪纱。

  卷251_12 【寄严八判官】刘方平

  洛阳新月动秋砧,瀚海沙场天半阴。出塞能全仲叔策,

  安亲更切老莱心。汉家宫里风云晓,羌笛声中雨雪深。

  怀袖未传三岁字,相思空作陇头吟。

  卷251_13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刘方平

  洛阳清夜白云归,城里长河列宿稀。秋后见飞千里雁,

  月中闻捣万家衣。长怜西雍青门道,久别东吴黄鹄矶。

  借问客书何所寄,用心不啻两乡违。

  卷251_14 【寄陇右严判官】刘方平

  副相西征重,苍生属望晨。还同周薄伐,不取汉和亲。

  虏阵摧枯易,王师决胜频。高旗临鼓角,太白静风尘。

  赤狄争归化,青羌已请臣。遥传阃外美,盛选幕中宾。

  玉剑光初发,冰壶色自真。忠贞期报主,章服岂荣身。

  边草含风绿,征鸿过月新。胡笳长出塞,陇水半归秦。

  绝漠多来往,连年厌苦辛。路经西汉雪,家掷后园春。

  谁念烟云里,深居汝颍滨。一丛黄菊地,九日白衣人。

  松叶疏开岭,桃花密映津。缣书若有寄,为访许由邻。

  卷251_15 【拟娼楼节怨】刘方平

  上苑离离莺度,昆明幂幂蒲生。

  时光春华可惜,何须对镜含情。

  卷251_16 【采莲曲】刘方平

  落日晴江里,荆歌艳楚腰。采莲从小惯,十五即乘潮。

  卷251_17 【长信宫】刘方平

  梦里君王近,宫中河汉高。秋风能再热,团扇不辞劳。

  卷251_18 【京兆眉】刘方平

  新作蛾眉样,谁将月里同。有来凡几日,相效满城中。

  卷251_19 【春雪】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裴回乱绕空。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

  卷251_20 【望夫石】刘方平

  佳人成古石,藓驳覆花黄。犹有春山杏,枝枝似薄妆。

  卷251_21 【送别】刘方平

  华亭霁色满今朝,云里樯竿去转遥。

  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

  卷251_22 【夜月】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卷251_23 【春怨】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卷251_24 【代春怨】刘方平

  朝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猜你喜欢
  卷一·范梈
  ◆石堂先生陈普(石堂先生遗稿)·顾嗣立
  第六十九回 三杯酒病倒婵娟·陈端生
  第二折·佚名
  第十三折 捕义·李玉
  郑文焯·龙榆生
  卷第十二·陈与义
  卷二百十五·陈思
  卷十二·乾隆
  例言·曹庭栋
  原序·杨基
  卷五百六十·佚名
  卷十二·查慎行
  石延年词作鉴赏·佚名
  王梵志诗校注卷一·王梵志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七·彭定求

        卷337_1 【北极赠李观】韩愈   北极有羁羽,南溟有沈鳞。川源浩浩隔,影响两无因。   风云一朝会,变化成一身。谁言道里远,感激疾如神。   我年二十五,求友昧其人。哀歌西京市,乃与夫子亲。   所尚苟同趋,贤

  • 阮逸女·唐圭璋

      逸字天隐,建阳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景祐初,典乐事。皇祐中,兵部员外郎。   花心动   春词   仙苑春浓,小桃开,枝枝已堪攀折。乍雨乍晴,轻暖轻寒,渐近赏花时节。柳摇台榭东风软,帘栊静、幽禽调舌。断魂远、闲寻翠

  • 卷九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九十四    宋 陈起 编武衍藏拙余藳 霜梧 栖凤枝头数叶轻井边篱落正关情晚来纵有西风过一片秋声作不成【一作做】 湖边 日日湖边上小车要寻红紫醉年华东风合与春料理忍把轻寒瘦杏花 示?

  • 卷四百六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起哲宗元祐二年十月盡其月   冬十月庚辰,觀稻於後苑。   朝散郎致仕劉宗傑落致仕,為比部郎中。(當考其故。)   壬午,以會聖宮奉安神宗皇帝神御,不視朝。   甲申,直龍圖閣、知桂州苗時中為寶文閣待制再任。內侍押

  • 卷五十四·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五十四 【起丁卯尽己卯】考异【提要起丁卯下有唐哀帝天佑四年尽己卯下有晋王李存朂称唐天佑十六年梁贞明五年】凡十三年 【丁

  • 卷之一百三十三·佚名

    成化十年九月癸丑朔日食免朝○上以虏警稍缓谕兵部臣曰近遣都指挥孟英阎斌领团营军往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关口宜暂停止俟报乃行复敕镇守等官俾督所在见兵严加操守勿弛边备○甲寅南京吏部左侍郎章纶以母丧去任○保定侯梁

  • 第二九二牒光绪八年四月二十八日一一七○七--三·佚名

    新竹县对基隆分府牒:翁东友夫妇已由翁缵绪领回同知衔、调授新竹县徐为牒覆事。本年四月十七日。准堂台移开:「据民人林红毛喊称:伊姊嫁与翁东友为妻(云云照文叙至)须至移者」等由。计移送翁东友夫妇二

  • 耶律义先传·脱脱

    耶律义先,于越仁先之弟。风采美奂,举止庄严稳重。重熙初,补为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1044),兴宗西征,义先担任十二行纠都监,因战功第一,改任南院宣徽使。当时萧革与他同知枢密院事,恃宠专权,义先讨厌他。趁着侍宴的机会,对皇上

  • 赵辅传·张廷玉

    赵辅,字良佐,凤阳人。承袭世职为济宁卫指挥使。景帝继位后,尚书王直等人推荐他有将才,把他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充任左参将,守怀来。天顺初年,把他召入右军都督府理事。成化元年(1465),他以中军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身份被任为征夷

  • 职官七·徐松

    学士【宋会要】《职官》九《学士待制》:文明殿学士,观文殿大学士、学士,枢密直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学士,端明殿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学士,初名宣和。龙图阁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阁。天章阁学士,直学士、待制、侍讲、直阁。宝文

  • 子张问入官第六十五·戴德

    子张问入官于孔子,孔子曰:“安身取誉为难也。”子张曰:“安身取誉如何?”孔子曰:“有善勿专,教不能勿搢,已过勿发,失言勿踦,不善辞勿遂,行事勿留。君子入官,自行此六路者,则身安誉至,而政从矣。且夫忿数者狱之所由生也,距谏者虑之所

  • 礼记折疑卷十六·方苞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防服小记斩衰括髪以麻为母括髪以麻免而以布朱轼曰括髪免髽三者名异而制一麻亦布也以未成布故曰麻郑注广二寸似不足以括髪马融谓广四寸为是愚意两头宜渐杀长可自顶交前绕于髻又析其末可以结三者之制

  •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四·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十方法界品第三十九  尔时世尊将欲灭度。却后九十日当取般泥洹。告四部众。吾昔成佛于摩竭国。既成佛后在法乐讲堂。十方恒沙一切菩萨。皆来云集来至我所。各各劝进令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复次于曼拏罗四角。安四菩萨。  东南角安唵(引)乌那野摩细娑嚩(二合引)贺菩萨。  西南角安唵(引)虞罗摩(二合)摩细娑嚩(二合引)贺菩萨。  

  • 卷第七十·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七十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十定品第二十七之四 【经】佛子云何为菩萨摩诃萨法界自在三昧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於自眼处乃至意

  • 相马经·伯乐

    我国现存最早的相马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孙阳(伯乐)撰。成书于公元前168年以前。该书总结了以往及当时相马家的经验以及作者自己在相马实践中的体会。介绍了关于马的外形学的知识和理论,揭示马体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

  • 春蚕·茅盾

    短篇小说。茅盾著。写于1932年11月。连同以后发表的《秋收》、《残冬》,合称为《农村三部曲》。《春蚕》描写浙东一户普通的蚕农老通宝一家在春蚕季节紧张、艰辛、充满希望与焦虑的劳作,通过他们赢得春蚕的空前丰收反

  • 梵语千字文·义净

    全一卷。唐代义净撰。又作唐字千鬘圣语、梵唐千字文。收于大正藏第五十四册。即以天地日月等汉文一千字对译梵语。此千字文意义连续且押韵,四字成一句,二十句为一联,每二十句换韵。二十句之后,置五言四句之诗,总为一百字,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