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问田

徐渠问田鸠曰:“臣闻智士不袭下而遇君,圣人不见功而接上。令阳城义渠,明将也,而措于毛伯;公孙亶回,圣相也,而关于州部,何哉?”田鸠曰:“此无他故异物,主有度、上有术之故也。且足下独不闻楚将宋觚而失其政,魏相冯离而亡其国?二君者驱于声词,眩乎辩说,不试于毛伯,不关乎州部,故有失政亡国之患。由是观之,夫无毛伯之试,州部之关,岂明主之备哉!”

堂谿公谓韩子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术,设度数,臣窃以为危于身而殆于躯。何以效之?所闻先生术曰:‘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二子之言已当矣,然而吴起支解而商君车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逢遇不可必也,患祸不可斥也。夫舍乎全遂之道而肆乎危殆之行,窃为先生无取焉。”韩子曰:“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齐民萌之度,甚未易处也。然所以废先王之教,而行贱臣之所取者,窍以为立法术,设度数,所以利民萌便众庶之道也。故不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必思以齐民萌之资利者,仁智之行也。惮乱主暗上之患祸,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而不见民萌之资夫科身者,贪鄙之为也。臣不忍向贪鄙之为,不敢伤仁智之行。先王有幸臣之意,然有大伤臣之实。”


译文


徐渠问田鸠说:“我听说智士不用历任低级职务就能被君主赏识,圣人不用显示出成绩就能被君主接纳。现在的阳城义渠是个英明的将领,可他曾被安排做个小官;公孙亶回是个杰出的相国,也安排做过地方官,为什么呢?”田鸣说:“这没有别的原因,就因为君主掌握了法和术。况且,难道您没听说楚国用宋舰为将而败坏了政事,魏国用冯离为相而断送了国家?两国的君主为花言巧语所驱使,被诡辩利说所迷惑,没通过低级职务的考验,不具备基层工作的经历,结果有败坏政事和断送国家的祸患。由此看来,那种不经低级职务和基层工作考验的办法,哪里该是明君采取的措施啊!”

堂谿公对韩非说:“我听说遵循古礼、讲究谦让,是保全自己的方法;修养品行、隐藏才智,是达到顺心如意的途径。现在您立法术,设规章,我私下认为会给您生命带来危险。用什么加以验证呢?听说您曾讲道:‘楚国不用吴起的主张,而国力削弱,社会混乱;秦国实行商鞅的主张而国家富足,力量强大。吴起、商鞅的主张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可是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是因为没碰上好世道和遇到好君主而产生的祸患。’遭遇如何是不能肯定的,祸患是不能排除的。放弃保全自己和顺心如意的道路而不顾一切地去干冒险的事,替您设想,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韩非说:“我明白您的话了。整治天下的权柄,统一民众的法度,是很不容易施行的。但之所以要废除先王的礼治,而实行我的法治主张,是由于我抱定了这样的主张,即立法术、设规章,是有利于广大民众的做法。我之所以不怕昏君乱主带来的祸患,而坚持考虑用法度来统一民众的利益,是因为这是仁爱明智的行为。害怕昏君乱主带来的祸患,逃避死亡的危险、只知道明哲保身而看不见民众的利益,那是贪生而卑鄙的行为。我不愿选择贪生而卑鄙的做法,不敢毁坏仁爱明智的行为。您有爱护我的心意,但实际上却又大大伤害了我。”

猜你喜欢
  博选第一·鹖冠子
  卷七十七 易十三·黎靖德
  卷四○·邱濬
  卷四十三·鄂尔泰
  卷一百十二·秦蕙田
  乐者,天地之和也(1)·戴圣
  衡门·佚名
   庚桑楚第二十三·刘文典
  提要·董鼎
  转注假借说·章太炎
  法华举禅师·惠洪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佚名
  重刊圜悟禅师碧岩集疏·圆悟克勤
  法海观澜卷第二·智旭
  菩提本无树·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潘德舆

    郝氏敬曰:“子美才富学博,其为近体长篇,多至千言,而气力愈壮,称擅场矣,然诗家妙义,正不在多。且如《麟趾》、《甘棠》,每章十馀字,汉高《大风》二十三字,倾动千古。自《三百篇》一变为辞,再变为赋,滥旁薄於古风,壮浪豪

  • 小孩·周作人

    一我看见小孩,每引起我的贪欲,阿,阿,阿,你们可爱的不幸者,长着憔悴嫩黄的叶片。荆棘丛里有许多小花,洒了我多少心里的眼泪。拿锄头来将荆棘掘去了么?我看见小孩,我看见小孩,我感谢种种主义的人的好意,想要做富翁了。将他移在盆里

  • 卷十六·曹庭栋

    钦定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卷十六嘉善曹庭栋编苕溪集刘一止字行简归安人七岁能属文试太学有司欲举八行一止曰行者士之常不就宣和三年登进士第爲秘书郎迁监察御史封驳不避权贵绍兴中进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卒年八十三一止爲人

  • 谦让第十九·吴兢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人言作天子则得自尊崇,无所畏惧,朕则以为正合自守谦恭,常怀畏惧。昔舜诫禹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又《易》曰:‘人道恶盈而好谦。’凡为天子,若惟自尊崇,不守谦恭者,在

  • 云蕉馆纪谈·佚名

    陈友谅初以江州为都,自称汉王,迎伪主徐寿辉以居。明年弑寿辉,遂僭大号,时至正庚子也。后又都武昌。友谅无远大之志,处兵戈间,而急于珍宝,伪将征伐必使之遍求奇宝。故善承意者,甚至发冢行劫。友谅爱姬苕华夫人善月琴,友谅出师必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三十五·佚名

    嘉靖三十五年五月戊午朔以方泽视牲命成国公朱希忠代驸马谢诏安平伯方承裕都督陆炳尚书吴山轮视○总督宣大侍郎江东论劾总兵官欧阳安副总兵张琮宜别用参将张勋宜罢斥因言边军徵调旁午以致告老买门□□投充役占者多宜大

  • 卷之十九·佚名

    光绪元年。乙亥。冬十月。甲子朔。享太庙。遣顺承郡王庆恩恭代行礼。外起居注○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  ○遣官祭穆宗毅

  • 卷六·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六 宋 曾巩 撰 参知政事 刘熙古字义淳睢阳人唐仆射仁轨十一代孙少通经史避祖讳不应进士举後唐长兴中以三传赐第太祖领宋州节制熙古为节度判官及受禅累擢至参知政事求退

  • 第四十九册 天聪六年二月·佚名

    第四十九册 天聪六年二月二月初一日,【原档残缺】鄂米纳、诺莫依、诺米达、佟阿图、图梅、白楚喀、卓尔木等八大臣,率每二牛录甲兵一人,赴边外堵截逃人。祝二日,巴雅尔图、章齐率每旗护军五人往追逃人。初三日,下书曰:&ldq

  • 钦定续通志卷二百九十九 列传九十九·纪昀

    列传宋 【三】○宋三李继勋 药元福 赵晁【延溥】郭崇杨廷璋 宋渥向拱王彦超 王全斌 康延泽 王继涛 高彦晖李继勋药元福赵晁 【赵延溥】郭崇杨廷璋宋偓向拱王彦超王全斌康延泽王继涛高彦晖△李继勋李继勋大名元

  • 台湾南路汛塘尖宿里站·佚名

    自郡城小南门起,七里至城守左军埤仔头塘(兵十名),三里至盐水埔汛(外委一员,兵十九名),以上系台湾县境;十里至大湖塘(兵十三名),计程二十里打尖;五里至半路竹塘(兵六名),五里至南路营二滥塘(兵五名);往下淡水由此分路,不走阿公店;十里至竿蓁

  • 卷二十八·徐天麟

    钦定四库全书西汉会要卷二十八宋 徐天麟 撰运历下天文汉元年十月五星聚东井三年秋大白出西方有光几中乍北乍南过期乃入辰星出四孟七年月晕围参毕七重十二年春荧惑守心孝惠二年天开东北广十余丈长二十余丈孝文後二年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二·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二 洪武十五年二月辛亥朔。 壬子,上以河南水灾民饥,命驸马都尉李祺往赈之,敕谕祺曰:“河南奏黄河水决,弥漫数百里,漂荡民居,百姓迁移,不得宁处,朕甚悯焉。今东作方兴,民饥窘,不得耕作,特命尔往赈之

  • 暮年有感·梁漱溟

    谈乐天知命古人有许多说话,早先我自以为能领会其意义,其实所领会的极其粗浅。今年过八旬后,感受时事环境教训,乃有较深领会于心。此一不同,唯自己心里明白而已,难以语人。今略记之于下;人之领会于吾言者如何,又将视其在人生实

  • ●四、经学极盛时代·皮锡瑞

    经学自汉元、成至后汉,为极盛时代。其所以极盛者,汉初不任儒者,武帝始以公孙弘为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乡风。元帝尤好儒生,韦、匡、贡、薛,并致辅相。自后公卿之位,未有不从经术进者。青紫拾芥之语,车服稽古之荣。黄金满籝,不

  • 卷第九·李遵勖

    天圣广灯录卷第九   洪州大雄山百丈怀海禅师夫语须辨缁素。须识总别语。须识了义.不了义教语。了义教辨清。不了义教辨浊。说秽法边垢拣凡。说清法边垢拣圣。从九部教说。向前众生无眼。须人雕

  • 佛顶尊胜陀罗尼真言·佚名

    那(上)慕薄誐嚩(无我反)帝(一)怛[口*賴](力界反二合弹舌)路迦(吉耶反)钵啰(二合弹舌)底(丁以反下同)尾始瑟吒(二合)耶(二)母驮耶(三)薄誐嚩帝(四)怛你野(二合)他(五)唵(引六)尾戍驮耶(七)娑(上)么娑(上)漫多(八)嚩婆(

  • 养蒙金鉴·林之望

    该书多为采摘古代名贤幼小刻苦研学终成名家的事迹,按历史序列汇而成集。顾名思义,“养蒙金鉴”即是培养学童启蒙的一面“宝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