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书说纲领

书说纲领

程子曰看书须要见二帝三王之道如二典即求尧所以治民舜所以事君

横渠张氏曰尚书难看葢难得胸臆如此之大只欲解义则无难也书称天应如影响其祸福果然否大抵天道不可得而见惟占之于民人所悦则天必悦之所恶则天必恶之只为人心至公也至众也民虽至愚无知惟于私已然后昏而不明至于事不干碍处则自是公明大抵众所向者必是理也理则天道存焉故欲知天者占之于人可也

朱子曰古史之体可见者书春秋而已春秋编年通纪以见事之先后书则每事别记以具事之首尾意者当时史官既以编年纪事至于事之大者则又采合而别记之若二典所记上下百有余年而武成金縢诸篇其所纪理或更嵗月或歴数年其间岂无异事葢必已具于编年之史而今不复见矣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说个当然之理恐人不晓又笔之于书自书契以来二典三谟伊尹武王箕子周公孔孟都只如此可谓尽矣只就文字间求之句句皆是做得一分便是一分工夫非茫然不可测也但恐人自不子细求索之尔须是量圣人之言是説个什麽要将何用若只读过便休何必读尚书初读甚难似见于己不相干后来熟读见尧舜禹汤文武之事皆切于己

某尝患尚书难读后来先将文义分晓者读之聱牙者且未读如二典三谟等篇义理明白句句是实理尧之所以为君舜之所以为臣臯陶稷契伊辈所言所行最好绸缪玩味体贴向自家身上来其味自别先生问郑可学尚书如何看曰须要考歴代之变曰世变难看唐虞三代事浩大濶逺何处测度不若求圣人之心如尧则考其所以治民舜则考其所以事君且如汤誓汤曰予畏上帝不敢不正熟读岂不见汤之心大抵尚书有不必解者有须着意解者有略须解者有不可解者如仲虺之诰太甲诸篇只是熟读义理分明何俟于解如洪范则须着意解如典谟诸篇稍雅奥亦须略解若如盘诰诸篇已难解而康诰之属则己不可解矣

问尚书难读葢无许大心胸他书亦须大心胸方读得如何程子只说尚书曰他书却有次第且如大学自格物致知以至平天下有多少节次尚书只合下便大如尧典自克明俊德以亲九族至黎民于变时雍展开是多少大分命四时成嵗便见心中包得一个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底天方见得恁地若不得一个大底心胸如何了得学者须是有业次且如读尧舜典厯象日月星辰律度量衡五乐五礼之类禹贡山川洪范九畴须一一理会令透今人只做得西汉以下工夫无人就尧舜三代原头处理会来又曰且如做举业亦须苦心理会文字方可决科读书若不苦心去求不成业次终不济事

尚书前五篇大概易晓后如甘誓征伊训太甲咸有一德説命此皆易晓亦好此是孔氏壁中所藏之书又曰看尚书渐渐觉得晓不得便是有长进若从头尾解得便是乱道高宗肜日是最不可晓者西伯戡黎是稍稍不可晓者太甲大故乱道故伊尹之言紧切高宗稍稍聪明故说命之言细腻又曰读尚书有一个法半截晓得半截晓不得晓得底看晓不得底且阙之不可强通强通则穿凿

语德粹云尚书亦有难看者昨日尝语子上滕请问先生复言大略如昨日之説又云如防子洛诰等篇读至此且认微子与父师少师哀商之沦丧已将如何其他皆然若其文义知他当时言语如何自有不能晓矣

问书当如何看先生曰且看易晓处其他不可晓者不要强说纵说得出恐未必是当时本意近时解书者甚众往往皆是穿凿如吕伯恭亦未免此也

尚书中盘庚五诰之类实是难晓若要添减字硬说将去尽得然只是穿凿恐终无益耳

书中易晓处直易晓其不可晓处且阙之如盘庚之类非特不可晓便晓得亦要何用如周诰等篇周公不过説周所以合代商之意是他当时说话其间多有不可解者亦且观其大意所在而已书中不可晓处先儒既如此解且只得从他説但此一段如此训诂说得通至别一段如此训诂便说不通不知如何

周公不知其人如何其言聱牙难晓如书中周公之言便难读立政君奭之篇是也最好者惟无逸一书中间用字亦有诪张为幻之语至若周官蔡仲等篇却是官様文字必出于当时有司润色之文非纯周公语也

尚书只是虚心平气阙其所疑随力量看教浃洽便自有得力处不须预为计较必求赫赫之功也道夫请先生点尚书以幸后学先生曰某今无工夫道夫曰先生于书既无解若更不点则句读不分后人承舛聴讹卒不足以见帝王之渊懿曰公岂可如此说安知后来无人道夫再三请之先生曰书亦难点如大诰语句甚长今人却都碎读了所以晓不得某尝欲作书说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属秖以疏文为本若其他未穏处更与挑剔令分明便得

尚书顷尝读之苦其难而不能竟也注防程张之外苏氏说亦有可观但终是不纯粹林少颖说召诰以前亦详备闻新安有吴才老禆颇有发明却未曽见试并考之诸家虽或浅近要亦不无小补但在详择之耳不可以篇帙浩汗而遽惮其烦也

荆公不解洛诰但云其间煞有不可强通处今姑择其可晓者释之今人多说荆公穿凿他却有此好处若后来人解书则又却须要尽解

元祐说命无逸讲义及晁以道葛子平程泰之吴仁杰数书先附去可便参订序次当以注疏为先疏节其要者以后只以时世为先后可也西山间有发明经防处固当附本文之下其统论即附篇末也记得其数条理会点句及正多方多士两篇可并攷之

或问诸家书解谁者最好莫是东坡书为上否曰然东坡书解看得文势好又笔力过人发明得分外精神问但似失之简曰也有只消如此解者向在鹅湖见伯恭欲解书云且自后面解起今解至洛诰有印本是也其文甚閙热某尝问伯恭书有难通处否伯恭初云亦无甚难通处数日间却云果有难通处今只是强解将去耳

书说未有分付处因思向日谕及尚书文义贯通犹是第二义直须见得二帝三王之心而通其所可通毋强通其所难通即此数语便已防到七八分千万便拨置此来议定纲领早与下手为佳诸说此间亦有之但苏氏伤于简林氏伤于繁王氏伤于凿吕氏伤于巧然其间尽有好处如制度之属只以疏文为本若其间有未穏处更与挑剔令分明耳

婺源滕氏【和叔】曰书之大意一中字而已允执厥中书所以始咸中有庆书所以终以此一字读此一书迎刃而解矣

程氏【去华】曰前辈谓读书要识圣贤气象某谓读尚书亦当识唐虞三代气象唐虞君臣交相儆戒夏商以后则多臣戒君耳禹臯陶戒君儆于未然辞亦不费夏商以后则事形而后正救之如太甲高宗肜日旅獒等篇且反覆详至不惮辞费矣观啓与有扈战于甘野以天子之尊统六师与一强诸侯对敌前此未闻也汤之伐夏自汤誓汤诰外未尝数桀之恶且有慙德武王伐纣则有泰誓牧誓武成凡五篇歴歴陈布惟恐纣恶不白己心不明略无回防意矣伊尹谏太甲不从而放之前此无是也使无尹之志则去鬻拳无几然太甲天资力量逺过成王太甲悔悟尹遂可以告归周公则谗疑交起虽风雷彰德之余宅中图大之后不敢去国且切切挽召公以同心辅佐用力何其艰也尧以大物授舜舜以大物授禹此岂细事而天下帖然无异辞盘庚以圯于耿而迁国本欲安利万民而臣民讙哗至勤三篇训谕而仅济然盘庚犹可也周之区处商民自大诰以后毕命以前药石之饮食之一以为龙蛇一以为赤子更三纪之久君臣共以为国家至大至重之事幸而讫于无虞视尧舜区处苗顽又何甚暇而甚劳也精一执中无俟皇极之烦言钦恤明刑何至吕刑之滕口降是而鲁秦二誓见取于经而王迹熄霸图兆矣世变有隆污风俗有厚薄固应如此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读书者其毋苟乎哉

猜你喜欢
  晏子之御感妻言而自抑损晏子荐以为大夫第二十五·晏婴
  天辨在人第四十六·苏舆
  ●草木子卷之一上·叶子奇
  杨子折衷卷之四·湛若水
  榕村语录卷十五·李光地
  书义矜式卷五·王充耘
  卷五·严虞惇
  第七章 31·辜鸿铭
  卷一·季本
  卷五百三十四·佚名
  法句譬喻经双要品第九·佚名
  大乘中觀釋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五[宋刻]·惟白
  成大乘论·太虚
  卷第六十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刘昫

    ○韦温 萧祐附 独孤郁 弟朗 钱徽 子可复 高釴 弟铢 锴冯宿 弟定 审 封敖 韦温,字弘育,京兆人。祖肇,吏部侍郎。父绶,德宗朝翰林学士,以散骑常侍致仕。绶弟贯之,宪宗朝宰相,自有传。温七岁时,日念《毛诗》一卷。年十一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七·佚名

    隆庆元年四月丙戌朔孟夏享 太庙○是日陪祀官多不至有旨查奏罚定西侯蒋佑等一百五十余员禄俸各一月○吏部上给事中张卤御史陈联芳等会荐起废诸臣南京户部尚书刘采礼部尚书吴山兵部右侍郎吴嘉会都御史方廉郎中刘尔牧知

  • 卷之一千九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提要·胡知柔

    臣等谨案象台首末五巻宋胡知柔编述其父梦昱获谴始末梦昱字季昭号竹林愚隠吉水人嘉定丁丑进士官大理评事以论济王事贬死象州寳庆元年追赠员外郎咸淳三年追谥刚简知柔于寳佑四年编其奏疏遗文后又益以谥议及诸家赠答题跋

  •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六十二·阿桂

    六月戊戌上谕军机大臣曰春寜特成额着带荷包奶饼往温福阿桂军营分赏并查看打仗情形即回具奏己亥丰升额舒常奏言【臣】丰升额察看达尔图一带山梁虽系碉卡排列互相应援其最要紧者惟与官兵相距之大碉木栅得此要隘其余自必

  • 绎史卷一百四十五·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列国遗事战国策管燕得罪齐王谓其左右曰子孰而与我赴诸侯乎左右黙然莫对管燕连然流涕曰悲夫士何其易得而难用也田需对曰士三食不得餍而君鵞鹜有余食下宫糅罗纨曵绮縠而士不得以为縁且财者君之所轻死者

  • 史记集解卷一百二十二·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一百二十二酷吏列传第六十二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孔安国曰免茍免也】导之以徳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何晏曰格正也】老氏称上徳不徳是以有徳下徳不失徳是以无徳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

  • 耶律安礼传·脱脱

    耶律安礼原名耶律纳合,出于遥辇氏世系。幼年丧父,他侍奉孝敬母亲出了名。辽国末年,耶律安礼秘密地进入关塞避难,没有一天对她母亲不孝的。他进入官府,当权者很重视他的行义,使用他为主帅府文安,授给左班殿直。天眷初年,耶律安

  • 卷一百四十八·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八宋 赵汝愚 编总议门总议四上仁宗荅诏条画时务   张方平臣今日蒙召对资政殿赐手诏一道朝廷急务俾之条画以闻臣以庸昧谬居近列论思献纳乃

  • 卷一百三十九·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九刑考赎刑辽制品官公事误犯民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犯罪者听以赎论赎铜之数杖一百者输钱千兴宗重熙元年诏职事公罪听赎私罪各从本法金制亲属

  • 工女欲入身于晏子晏子辞不受第十一·晏婴

    有工女托于晏子之家焉者,曰:“婢妾,东廓之野人也。愿得入身,比数于下陈焉。”晏子曰:“乃今日而后自知吾不肖也!古之为政者,士农工商异居,男女有别而不通,故士无邪行,女无淫事。今仆托国主民,而女欲奔仆,仆必色见而行无廉也。”遂

  • 孟子字義疏證卷中·戴震

      天道四條  道,猶行也;氣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謂之道。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行亦道之通稱。【詩載馳:「女子善懷,亦各有行。」毛傳云:「行,道也。」竹竿﹕「女子有行,遠兄

  • 卷三十四·朱熹

    钦定四库全书四书或问巻三十四宋 朱子 撰孟子或问首章之説曰诸説皆善而尹氏尽性之云尤精但张子所谓怨其不我爱恐非舜与孟子之意以舜五十而无父母亦无所考姑从杨氏之説可也或问二章之説曰不告而娶己见于七篇矣游氏

  • 卷六·陈启源

    <经部,诗类,毛诗稽古编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六呉江陈启源撰齐【变风】齐诗谱言懿王烹哀公变风始作孔疏申之谓公羊传及世家但言周烹哀公不言何王惟徐广以为夷王然哀公烹后立弟胡公胡公于夷王时被弑其立必非夷王时

  • 卷十八·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増修东莱书説卷十八   宋 时澜 撰旅獒第七       周书西旅献獒太保作旅獒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西旅厎贡厥獒太保乃作旅獒用训于王武王既克商通道于九夷八蛮舟车所

  • 翼庵禅师真如语录卷一·善酂

    嘉兴大藏经 翼庵禅师语录翼庵禅师真如语录卷一小师序璋等记己酉春中朱郡侯葵石同阖郡缙绅孝廉文学居士暨。令弟子葆子蓉令嗣范臣迪臣令孙辰始子上等。请住真如禅寺上堂。指法座云。是甚所在。争受容易。道不得齐肩

  • 二七 起世因本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尔时,世尊住舍卫国清信林园之鹿母讲堂。时,婆悉吒与婆罗堕,欲修比丘行而入比丘之群。时至黄昏,世尊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处。二婆悉吒于黄昏,见世尊由静思起而出其讲堂,经行于讲堂户外之荫凉

  • 珠项圈·程小青

    是的,当侦探的人,危险是工作上当然的报酬。惊疑和恐怖,更可算是家常便饭。我自从和霍桑合作以来,所经历的惊变危险,正不知多多少少。譬如我在“黑地牢”一案中,我曾亲身被绑,后来又不幸中了一枪,在当时我固然感受到一时的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