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録

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一

御纂性理精义目録     儒家类

卷一

太极图说 通书

卷二

西铭 正蒙

卷三

皇极经世

卷四

易学啓蒙

卷五

家礼

卷六

律吕新书

卷七

学类一

小学 总论为学之方 立志 存养 省察

卷八

学类二

致知 力行【杂论言行出处附】 人伦【师道附】读书法 文艺

卷九

性命类

性命 心性情 五常 杂论经书名义

卷十

理气类

理气 天地日月 阴阳五行 历法

地理【潮汐附】

卷十一

治道类一

总论治道 君道 臣道 用人

卷十二

治道类二

田赋 学校 宗庙 礼乐【諡法用】 兵政刑罚 谏诤 桢异

【臣】等谨案

御纂性理精义十二卷康熙五十六年

圣祖仁皇帝御定初朱子门人陈淳撰性理字义熊刚大又撰性理全书性理之名由是而起明永乐中遂命胡广等杂钞宋儒之语凑泊成编成曰性理大全书与五经四书大全同颁於天下列在学官然广等以斗筲下才滥膺编录所纂五经四书大全并剽切坊刻讲章改窜姓名苟充卷帙【语详各本条下】其性理大全书尤龎杂割裂徒以多为贵无复体裁我

圣祖仁皇帝接唐虞之治统契孔孟之心传原本六

权衡百氏凡宋儒论着於其见道之浅深立言之醇驳并究知微暧坐照无遗病胡广等所编徒博讲学之名不过循声之举支离冗碎贻误後来乃

命大学士李光地等刋正其书复

亲加厘定如蔡沈洪范数之类既斥之以防僭拟所附诗赋之类亦削之以戒浮文其余诸门皆精汰严收十分取一卷帙虽减於前而义藴之宏深别裁之精密以较原书司空图所谓如矿出金也羣言淆乱折诸

圣岂不信欤乾隆四十一年五月恭校上

总纂官【臣】纪昀【臣】陆锡熊【臣】孙士毅

总校官【臣】陆费墀

猜你喜欢
  卷十三 子路第十三·邢昺
  卷九 立命篇·王通
  孟子通卷十四·胡炳文
  卷一·佚名
  温良恭俭让的风范·孔子
  六经奥论卷五·郑樵
  卷二十七·范处义
  本性篇第十三·王充
  (十)先进篇·钱穆
  筠州九峰虔禅师·惠洪
  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佚名
  贤护分正信品第四·佚名
  日本太谷大学教授稻叶圆成来访太虚法师之谈话·太虚
  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 第十六卷·一行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一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第二百六十一 唐紀七十七·司马光

      起強圉大荒落(丁巳),盡屠維協洽(己未),凡三年。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乾寧四年(丁巳、八九七年)   春,正月,甲申,韓建奏:「防城將張行思等告睦、濟、韶、通、彭、韓、儀、陳八王謀殺臣,劫車駕幸河中。」建惡諸王典兵,故使行

  • 第六十回 遵敌约城下乞盟 满恶贯途中授首·蔡东藩

      却说钦宗送上皇出都,白时中、李邦彦等亦劝钦宗出幸襄邓,暂避敌锋。独李纲再三谏阻,钦宗乃以纲为尚书右丞,兼东京留守。会内侍奏中宫已行,钦宗又不禁变色,猝降御座道:“朕不能再留了。”纲泣拜道:“陛下万不可去,臣愿死守

  •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国史馆长介寿之小启·李定夷

    湖南靖武将军汤芗铭以国史馆长王湘绮氏为一代儒宗,特援优礼三老之义,仿登堂介寿之仪,特具通启遍告同人,假定楠木厅为介寿地点。其启文曰: “敬启者阴历十一月念九日为国史馆长王湘绮先生八秩晋四寿辰。北海清尊东溟景福辍

  • 中州人物考卷四·孙奇逢

    容城孙奇逢 撰○清直孙尚书显显信阳人父丧庐墓乡里称其孝洪武二十年以乡举授工科给事中峻洁明敏遇事能断后累官至工部尚书坐事谪戍云南遣人没其家止得水牛一只草屋数间使者旋报上嘉叹即召还复职显至中途卒衡知府岳岳

  • 附录一·恽毓鼎

    崇陵传信录。自忌讳排比之法行,而国史为官书,朝野所传闻,其轶时时见诸野史,虽或爱憎发于恩私,是非生于党议,而朝局真相亦颇存焉。毓鼎事先帝十九年,侍螭头,领兰台,所居皆史职,起居注名记言动。第录排日谕旨,而以懋勤殿内记注附益

  • 十国春秋卷二十二·吴任臣

    检讨吴任臣撰南唐八王崇文王彦俦何敬洙柴克宏王崇文字光福吴功臣绾之子也为人重厚儒雅博综经史以门第壻于义祖出为歙吉二州刺史庐陵民尚气喜讼以先止为怯号难治崇文一以法治之不少贷讼为衰息迁百胜军节度使建州初平以

  • 戴纶传·张廷玉

    戴纶,高密人。永乐年间,由昌邑县训导升为礼科给事中,与编修林长懋一同侍奉皇太孙说书。历任中允、谕德。仁宗即位后,太孙成为太子,戴纶升为洗马,仍侍奉太子讲读经史。当初成祖命太孙练习武事时,太孙也雅好练武,时常出去骑马射

  • 礼五八·徐松

    谥【宋会要】王公及职事官三品以上薨,本家录行状上尚书省考功,移太常礼院议定,博士撰议,考功审覆,判都省集合省官参议,具上中书门下,宰臣判准,始录奏闻,敕付所司,即考功录牒,以未葬前赐其家。省官有异议者,听具议以闻。蕴德丘园,声

  • 序·王应麟

    《诗》可以观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刚柔轻重迟速异齐,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延陵季子以是观之。太史公讲业齐鲁之都,其作《世家》,于齐曰:“洋洋乎,固大国之风也。”于鲁曰:“洙泗之间,断断如也。”盖

  • 卷五·佚名

    △大师立愿品第十六善男子,尔时海济婆罗门心生是念。我已劝化多亿那由他百千众生。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今此大众无不是者,此诸摩诃萨各立妙愿取净佛土。唯除披由毗师纽。贤劫中者彼亦避恶世。我念应恶世中以法味诸众

  • 帝释品第二·佚名

    欢喜地摄布施波罗蜜伽陀。常与无常苦乐等我及无我悉皆空。不住有为及无为住无相行佛亦然。若求声闻缘觉等乃至佛果亦复然。不住此忍不可得如渡大河不见岸。若闻此法彼定得成等正觉证涅盘。见於一切如自身是大智者如来

  • 舍利弗陀罗尼经·佚名

        梁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毗舍离国大林精舍。与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佛念。却后三月当入涅槃。即告长老目揵连。汝当至千世界。告比丘僧令到佛所。是时目连受佛教旨。于一念间到

  • 卷二十·聂先

    续指月录卷二十六祖下三十五世曹洞宗北京大觉慈舟方念禅师别号清凉。唐县人。族姓杨。年十岁。矢愿出家。投金台广德大慈老宿披剃。自念生死事大。受具参方。初游讲席。博探性相宗旨。於暹礼二法师座下。为唱导之师。

  • 卷第二十二·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十二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南四 杭州径山洪諲禅师(南四沩山佑嗣) 因僧问奄息如灰时如何。諲曰犹是时人功干。曰干后如何。諲曰耕人田不种。曰毕竟如何。諲曰禾熟不登场。 天童华云。凤

  • 安平县杂记·佚名

    正月元旦,各家均梳洗更换新衣服。自子刻起,至卯刻止,开门焚香点灯烛烧纸(俗名烧金。用半粗幼纸裁长六寸、阔四寸、盖苏木膏寿字印于其上,中间安锡箔约二寸许,拭以槐花,使成黄色,名曰寿金。有大花、二花之分,每百叶大钱十六文至

  • 绮情楼杂记·喻血轮

    《绮情楼杂记》是一部比较典型的民国文人笔记。分为晚清残影、辛亥风雷、北洋轶事、宁渝旧梦四个部分,内容颇为芜杂,所涉及的人和事以清末至民国年间为主,尤以辛亥革命和北洋时期为重点。全书以一个亲历亲闻者的身份回忆

  • 六经图·杨甲

    十卷。宋杨甲撰,宋毛邦翰补。杨甲字鼎卿(一说为嗣清),遂宁(今属四川省)人,乾道二年进士,有诗文传世。邦翰字号及生卒年月均不详,衢州江山(今属浙江省)人,绍兴二十七年进士,乾道初官抚州州学教授,终于转运判官。该书成于乾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