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书·酒诰

王若曰:「明大命于妹邦。乃穆考文王肇国在西土。厥诰毖庶邦庶士越少正御事,朝夕曰:『祀兹酒。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天降威,我民用大乱丧德,亦罔非酒惟行;越小大邦用丧,亦罔非酒惟辜。』

文王诰教小子有正有事:无彝酒。越庶国:饮惟祀,德将无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厥心臧。聪听祖考之遗训,越小大德。

小子惟一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自洗腆,致用酒。

庶士有正越庶伯君子,其尔典听朕教!尔大克羞耇惟君,尔乃饮食醉饱。丕惟曰尔克永观省,作稽中德,尔尚克羞馈祀。尔乃自介用逸,兹乃允惟王正事之臣。兹亦惟天若元德,永不忘在王家。」

王曰:「封,我西土棐徂,邦君御事小子尚克用文王教,不腆于酒,故我至于今,克受殷之命。」

王曰:「封,我闻惟曰:『在昔殷先哲王迪畏天显小民,经德秉哲。自成汤咸至于帝乙,成王畏相惟御事,厥棐有恭,不敢自暇自逸,矧曰其敢崇饮?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不惟不敢,亦不暇,惟助成王德显越,尹人祗辟。』

我闻亦惟曰:『在今后嗣王,酣,身厥命,罔显于民祗,保越怨不易。诞惟厥纵,淫泆于非彝,用燕丧威仪,民罔不衋伤心。惟荒腆于酒,不惟自息乃逸,厥心疾很,不克畏死。辜在商邑,越殷国灭,无罹。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诞惟民怨,庶群自酒,腥闻在上。故天降丧于殷,罔爱于殷,惟逸。天非虐,惟民自速辜。』」

王:「封,予不惟若兹多诰。古人有言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今惟殷坠厥命,我其可不大监抚于时!

予惟曰:「汝劼毖殷献臣、侯、甸、男、卫,矧太史友、内史友、越献臣百宗工,矧惟尔事服休,服采,矧惟若畴,圻父薄违,农夫若保,宏父定辟,矧汝,刚制于酒。』

厥或诰曰:『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又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有斯明享,乃不用我教辞,惟我一人弗恤弗蠲,乃事时同于杀。」

王曰:「封,汝典听朕毖,勿辩乃司民湎于酒。」


译文


王这样说:“要在卫国宣布一项重大教命。当初,穆考文王在西方创立国家。他早晚告戒各国诸侯、各位卿士和各级官员说:‘祭祀时,才饮酒。’上帝降下教令,劝勉我们臣民,只在大祭时才饮酒。上帝降下惩罚,我们臣民平常大乱失德,也没有不是以酗酒为罪的。

“文王还告诫在王朝担任大小官职的子孙,不要经常饮酒。告诫在诸侯国任职的子孙,只有在祭祀时才可以饮酒,并要用德扶持,不要喝醉了。文王还告诫我们的臣民要教导子孙珍惜粮食,使我们的思想善良。我们要听清前辈的常训,发扬大大小小的美德!

“殷民们,你们要专心住在卫国,用你们的手足力量,专心种植黍稷,勤勉地奉事你们的父兄。农事完毕以后,勉力牵牛赶车,到外地去从事贸易,孝顺赡养父母;父母高兴,你们办了美好丰盛的膳食,可以饮酒。

“各级官员们,你们要经常听从我的教导!你们都能进献酒食给老人和君主,你们就能喝醉吃饱。我想,你们能够长久地观察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中正的美德,你们还能够参加国君举行的祭祀。你们如果自己限制行乐饮酒,这样就能长期成为王家的治事官员。这些是上帝所赞赏的大德,将永远不会被王家忘记。”

王说:“封啊,我们西土辅导帮助诸侯和官员,常常能够遵从文王的教导,不多饮酒,所以我们到今天,能够接受重大的使命。”

王说:“封啊,我听到有人说:‘过去,殷的先人明王畏惧天命和百姓,施行德政,保持恭敬。从成汤延续到帝乙,明君贤相都考虑着治理国事,他们颁布政令很认真,不敢自己安闲逸乐,何况敢聚众饮酒呢?在外地的侯、甸、男、卫的诸侯,在朝中的各级官员、宗室贵族以及退住在家的官员,没有人敢酣乐在酒中。不但不敢,他们也没有闲暇,他们只想助成王德使它显扬,助成长官重视法令。’

“我听到也有人说:‘在近世的商纣王,好酒,以为有命在天,不明白臣民的痛苦,安于怨恨而不改。他大作淫乱,游乐在违反常法的活动之中,因宴乐而丧失了威仪,臣民没有不悲痛伤心的。商纣王只想放纵于酒,不想自己制止其淫乐。他心地狠恶,不能以死来畏惧他。他作恶在商都,对于殷国的灭亡,没有忧虑过。没有明德芳香的祭祀升闻于上天;只有老百姓的怨气、只有群臣私自饮酒的腥气升闻于上。所以,上帝对殷邦降下了灾祸,不喜欢殷国,就是淫乐的缘故。上帝并不暴虐,是殷民自己招来了罪罚。”

王说:“封啊,我不想如此多告了。古人有话说:‘人不要只从水中察看,应当从民情上察看。’现在殷商已丧失了他的福命,我们难道可以不大大地省察这个事实!我想告诉你,你要慎重告诫殷国的贤臣,侯、甸、男、卫的诸侯,又朝中记事记言的史官,贤良的大臣和许多尊贵的官员,还有你的治事官员,管理游宴休息和祭祀的近臣,还有你的三卿,讨伐叛乱的圻父,顺保百姓的农父,制定法度的宏父:‘你们要强行断绝饮酒!’

“假若有人报告说:‘有人群聚饮酒。’你不要放纵他们,要全部逮捕起来送到周京,我将杀掉他们。又殷商的辅臣百官酣乐在酒中,不用杀他们,暂且先教育他们。有这样明显的劝戒,若还有人不遵从我的教令,我不会怜惜,不会赦免,处治这类人,同群聚饮酒者一样,要杀。”

王说:“封啊,你要经常听从我的告诫,不要使你的官员酣乐在酒中。”

猜你喜欢
  第九章 13·辜鸿铭
  卷十四·顾栋高
  卷二十八·康熙
  第67章·老子
  衡门·佚名
  卷六·方苞
  周书·君牙·佚名
  原性译文·韩愈
  晋楚城濮之战(僖公二十八年)·佚名
  卷七十七·佚名
  大雲初分正行健度第十八·佚名
  上天竺观音大士殿重建碑·太虚
  复郑雨生居士书·太虚
  法门·李叔同
  法门须量力而修·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韵语阳秋卷十五·葛立方

    宋 葛立方 撰霓裳羽衣舞始于开元盛于天宝今寂不传矣白乐天作歌答元微之云苏州七县十万户无人知有霓裳舞唯寄长歌与我来题作霓裳羽衣谱想其千姿万状缀兆音声具载于长歌按歌而谱可传也今元集不载此惜哉赖有白诗可见一

  • 赵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赵佶(1082—1135)即宋徽宗。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八年(1085)封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封端王。元符三年(1100),哲宗死,无嗣,佶以弟继位。初号建中靖国,调和熙宁、元丰与元祐间的党争。不久即改元崇宁,任蔡京为相,变乱新

  • 卷五·王铚

    钦定四库全书雪溪集卷五      宋 王銍 撰絶句同赋梅花十二题半开一枝开破一年春鬬蕊稠花总後尘却恨无媒怜独夜月偷清影向何人清晨晓色宜春露蕊鲜玉人斜挿鬬清妍新花更映新粧面无限风光在鬓边风前清香自满不因

  • 卷四十五·志第二十六·刑·脱脱

        ◎刑   昔者先王因人之知畏而作刑,因人之知耻而作法。畏也、耻也,五性之良知,七情之大闲也。是故,刑以治已然,法以禁未然,畏以处小人,耻以遇君子。君子知耻,小人知畏,天下平矣!是故先王养其威而用之,畏可以教爱

  • 宋史纪事本末卷一·陈邦瞻

    太祖代周宋太祖建隆元年周恭帝宗训元年也先是周显德六年十一月镇定二州上言北汉会契丹兵入冦至是年正月辛丑朔遣殿前都防检检校太尉归德节度使赵匡率兵御之殿前副都防检慕容延钊将前军先发时主少国疑中外宻有推载匡

  • 读礼通考卷一百十·徐乾学

    丧制三复古干学案自孝文更制仕者从之然亦有请从古制者请之而不许而后有夺服之名与夫金革无避之説本不相蒙也迨至宣帝地节诏书始令百姓有丧者吏勿繇使哀帝绥和始诏博士弟子父母死予宁三年安帝元初诏始听二千石刺史行三

  • 西南纪事卷一·邵廷采

    桂王由桹桂王桂王由桹,神宗显皇帝之孙,桂恭王常瀛仲子也。神宗五子,恭王最少,母曰李贵妃,万历二十九年封桂王,天启七年始就国衡州。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陷衡州,王奔广西,留居梧州。大清顺冶二年乙酉冬薨,葬焉;请于福建,谥曰恭长。子

  • 资治通鉴外纪卷第二·刘恕

    夏商纪夏四世通羿浞四百三十二年起戊戌终己酉十七君一十夏后氏禹元年戌戊都安邑云晋阳及韩或云平阳亦尚黑其社用松牲用以黑為徽號朝燕服收冠而黑衣十寸為尺封丹朱于唐商均于虞皆为诸侯作乐曰大夏命皋陶为夏钥九成以

  •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二十一·佚名

    隆庆二年六月己卯朔吏部覆给事中郑大经奏一广铨除言迩增制额凡为守令计宜多选州县其岁贡一途类多衰老止以佐贰等职授之一重边选言诸边郡邑繁简不一咸称难治宜选进士之年资强锐志行纯实者除补以储他日兵备督抚之选行取

  • 卷之一千二百二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熊希龄·陶菊隐

    熊希龄,湖南凤凰人。父为水师管带。凤凰僻在湘边,风俗固陋。熊少年掇巍科,蜚声词苑,湘大吏争礼重之。时陈宝琛为巡抚,黄遵宪为臬司,李经羲为粮道,梁启超入湘主讲时务学堂,会谭嗣同、唐才常、皮锡瑞等创南学会,熊与之臭味相投,时

  •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第十九·司马迁

    范睢者,魏人也,字叔。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索隐】:按:汉书百官表中大夫,秦官。此魏有中大夫,盖古官也。须贾。【索隐】:须,姓;贾,名也。须氏盖密须之後。须贾为魏昭王【索隐】:按:系本昭王名?,襄王之子也

  • 四书留书卷三·章世纯

    明 章世纯撰论语上学而时习精神者物之欲有附者也不得所寄而任之则泛滥流泊而无所归寓以非处是自扰也惟丽之于学则常乐其有以自行而复有以自安其往也皆有所欲于前而动故常悦也有朋自逺 节水流湿火就燥皆有乐也其为乐

  • 桓公·桓公七年·左丘明

    【经】七年春二月己亥,焚咸丘。夏,谷伯绥来朝。邓侯吾离来朝。【传】七年春,谷伯、邓侯来朝。名,贱之也。夏,盟、向求成于郑,既而背之。秋,郑人、齐人、卫人伐盟、向。王迁盟、向之民于郏。冬,曲沃伯诱晋小子侯,杀之。 译文 七

  • 卷四百八十二·佚名

    △第三分舍利子品第二之四复次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能引发六神通波罗蜜多。舍利子,有菩萨摩诃萨神境智证通。能起种种大神变事。所谓震动十方各如克伽沙界大地等物。变一为多。变多为一。或显或隐。迅

  • 佛说八大人觉经全文·佚名

    後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为佛弟子常於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

  • 赤松子中诫经·佚名

    《赤松子中诫经》是道教经典中一部非常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以黄帝和赤松子对话的形式向世人阐述了大道的至简至易,这里的“道”就是告诫人们要多行善事、积功累德。教经典浩如烟海,汗牛充栋。《赤松子中诫经》(以下简

  • 新竹县制度考·佚名

    不分卷,不着撰人。原为抄本,藏于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前无序,后无跋。但观其中有「明治二十八年七月」及采访人员有日人「市川彻弥」等字样,推知为日据台湾后不久之作。内叙「竹城沿革」,起自「淡厅建始于雍正元年……」,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