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 谋篇 4

【原文】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①,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②,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③;其身外,其言深者危④。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一陰一道而一陽一取之⑤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⑥。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⑦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⑧也。

【注释】

①私不如结:暗地谋划不如结为死一一党一一。结,缔联。陶弘景注:“公者扬于王庭,名为聚讼,莫执其咎,其事难成,私者不出门庭,慎密无失,其功可立,故公不如私,虽复潜谋,不如与彼要结,二人同心,物莫之间,欲求其隙,其可得乎。”

②正不如奇:正攻虽然合理,不如使用奇计。陶弘景注:“正者循理守常,难以速进;奇者反经合义,事同机发。故正不如奇。奇计一行,则流通而莫知止也。故曰奇流而不止者也。”正,规范,标准。

③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内,内部;疏,疏远。虽然知情,但把内情泄露于外,这种人就会被疏远。

④其身外,其言深者危:虽然是外人,但言论却深通内情,这种人就会陷于危险。陶弘景注:“身在内而言外泄者,必见疏也;身居外而言深切者,必见危也。”

⑤一陰一道而一陽一取之:用隐秘的方法获取对方的欢心。顺从对方又恐忌讳,暗中进行就不伤感情。陶弘景注:“学顺人之所好,避讳人之所恶,但一陰一自为之,非彼所逆,彼必感悦,明言以报之,故曰一陰一道而一陽一取之也。”

⑥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欲擒先纵,趁机取利。陶弘景注:“将欲去之,必先听纵。令极其过恶,过恶既极,便可以法乘之。”⑦至情相托:以真情相托,完全值得信赖。陶弘景注:“貌者,谓察人之貌,以知其情也。谓其人中和平淡,见善不美,见恶不非。如此者,可以至情托之,故曰至情托焉。”⑧制命:命运被人所制。

【译文】

计谋的使用,公开进行不如私下谋划,私下谋划不如结成死一一党一一,结成死一一党一一可使双方的关系亲密无间。循规蹈矩不如出奇制胜,奇计一出就像河水奔流一样无法阻止。所以,游说君主一定要和他讨论奇计的运用,才能建立非常之功;游说人臣一定要和他谈论私利,才能保全自己。

如果处于圈子之内,却把内情泄露于外,就会被疏远;如果处于圈子之外,却到处显露内情,就会带来危险。不要把对方不想要的东西强加于人,不要把对方不想知道的强教给人。

对方有某种一爱一好,可以学一习一相关的东西以迎一合他;如果对方有厌恶的东西,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对方不快。所以,暗地筹划计谋,可以获取对方欢心。要想除掉对方,就先去放纵他;使其罪行不可饶恕,然后找机会除掉他。处事冷静至情至一性一,相貌不美不丑的人,可以把大事托付给他。如果对一个人了解,可以任用他;如果不了解,有谋略的人不会任用他。所以说:“做事情看重的是控制对方,而不是被对方控制。”控制对方的人,手中掌握主动;被控制的人,命运也被对方控制。

猜你喜欢
  冠义·戴圣
  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郑玄
  传第九章·王夫之
  卷十六·佚名
  春秋简书刊误卷二·毛奇龄
  卷十六·史浩
  卷首下·江永
  书序·陈师凯
  第五节 论公德·梁启超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佚名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全文·佚名
  卷四·佚名
  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太虚
  卷二十二·佚名
  佛说无上处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134 ·佚名

    黄庭坚 次韵寅庵四首 四时说尽庵前事,寄远如开水墨图。 略有生涯如谷口,非无卜肆在成都。 旁篱榛栗供宾客,满眼云山奉燕居。 闲与老农歌帝力,年丰村落罢追胥。 黄庭坚 次韵寅庵四首 兄作新庵

  • 盱江集补钞·吴之振

    李覯绝句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王方平五百馀年别恨多,东征重得见青娥。擗麟始拟穷欢乐,不奈闲人背痒何。璧月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乾。梁

  • 列传第一百一十二·刘昫

    ○潘孟阳 李翛 王遂 曹华 韦绶 郑权 卢士玫 韩全义 高霞寓 高瑀崔戎 陆亘 张正甫 子毅夫 毅夫子祎 潘孟阳,礼部侍郎炎之子也。孟阳以父廕进,登博学宏辞科。累迁殿中侍御史,降为司议郎。孟阳母,刘晏女也。公

  • 卷二十五·黄以周

      徽宗   △崇宁四年(乙酉,一一○五)   1、正月(案:钱大昕《四史朔闰考》:是月庚午朔。) 丙戌,诏於帝鼐宫立大角鼎星祠,以导迎景贶。(《纪事本末》卷百二十八。案:《宋史礼志》七有周鼎星君、帝席星君、大角星君诸名,窃疑此

  • 卷之八百七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六百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七·佚名

    光绪三年。丁丑。二月。丁亥朔上诣钟粹宫。问慈安端裕康庆昭和庄敬皇太后安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丙辰皆如之。内记注  ○祭先师孔子。遣协办大学士沈桂芬行礼。  ○谕内阁。御史李桂林奏。

  • 卷二·佚名

    郝经河东罪言窃闻天所畀与而能奉承,是谓应天;畀与而弗之应,是谓弃天。天可弃乎?故凡有天下国家者,虽一民尺土莫敢忽而不治,非惟应天,亦所以奉天也。国家光有天下五十余年,包括绵长,数万里,尺棰所及,莫不臣服。惜乎纲纪未尽立,法度

  • 裴子野传·李延寿

    裴子野字几原,一生下来,他的母亲魏氏就去世了,为祖母殷氏所抚养。殷氏温柔明达而懂文章,以章句学问向他讲授。九岁的时候,殷氏去世,他泣血哀痛,家里的人感到非常诧异。他少年好学,善于写文章,在齐朝做官担任江夏王行参军。遭到

  • 康延孝传·欧阳修

    康延孝,代州人。做过太原军卒,因罪逃亡到梁。末帝派段凝驻守河上,任延孝为左右先锋指挥使。延孝见梁末帝任用小人,知其必亡,就率百骑人马投奔唐。在朝城拜见庄宗,庄宗解下御衣、金带赐给他。任延孝为博州刺史、捧日军使兼南

  • 察罕传·宋濂

    察罕,哈八儿秃之子。哈八儿秃姓薛亦氏,宪宗时曾随大军攻钓鱼山有功。以后又随从亲王塔察儿北征,任千户所都镇抚。随千户脱伦伐宋,阵亡。察罕随塔察儿攻樊城西门,领扬州等处游击军与宋兵交战,有功。至元十一年(1274),随从忽都

  • 113.八王混战·林汉达

    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

  • 卷二十五·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二十五   宋 程公说 撰书七疆理书第一昔在黄帝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唐虡稽古协和万邦至扵夏殷亡所变更周既克殷监扵二代损益莫详焉大司徙掌建邦

  • 卷三十五·毛奇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毛氏传卷三十五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哀公【公名蒋定公子在位二十七年至十四年春而春秋终焉諡法恭仁短折曰哀】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定四年蔡侯请晋师伐楚盟于召陵既而以吴师入楚败于

  • 卷十·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乡射礼第五之三賔北面坐取俎西之觯兴阼阶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立于賔东正义贾氏公彦曰俎西之觯谓上一人举觯于賔賔奠于荐西者也賔坐奠觯拜执觯兴主人答

  • 金匮要略浅注·陈修园

    《金匮要略》注本。10卷。清陈念祖(修园)撰。刊于道光十年(1830年)。此编将《金匮》前22篇予以诠注,删去林亿整理本之最后3篇,并于第二十二篇(妇人杂病脉证)中增补“妇人阴挺论”等内容。该书释文中较多地选取徐忠可、

  • 黄帝阴符经集解·佚名

    一名《阴符经十家集解》。道教书。原题有赤松子、张良、葛玄、许逊、钟离权、吕岩、施肩吾、崔明公、刘玄英、曹道冲十人注,故名。然赤松子、张良、葛玄、许逊、钟、吕等显系依托。采用三百字经文本,分为三章。每章一

  • 虹·茅盾

    长篇小说。茅盾著。初载于1929年6至8月《小说月报》第20卷第6至8号。1930年3月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小说原计划要“为中国近十年之壮剧,留一印痕”(茅盾《〈虹〉跋》),但只写到1925年的“五卅”为止。从已完成部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