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 谋篇 4
【原文】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①,结而无隙者也。正不如奇②,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其身内,其言外者疏③;其身外,其言深者危④。无以人之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人之有好也,学而顺之;人之有恶也,避而讳之。故一陰一道而一陽一取之⑤也。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⑥。貌者,不美又不恶,故至情托⑦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谋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⑧也。
【注释】
①私不如结:暗地谋划不如结为死一一党一一。结,缔联。陶弘景注:“公者扬于王庭,名为聚讼,莫执其咎,其事难成,私者不出门庭,慎密无失,其功可立,故公不如私,虽复潜谋,不如与彼要结,二人同心,物莫之间,欲求其隙,其可得乎。”
②正不如奇:正攻虽然合理,不如使用奇计。陶弘景注:“正者循理守常,难以速进;奇者反经合义,事同机发。故正不如奇。奇计一行,则流通而莫知止也。故曰奇流而不止者也。”正,规范,标准。
③其身内,其言外者疏:内,内部;疏,疏远。虽然知情,但把内情泄露于外,这种人就会被疏远。
④其身外,其言深者危:虽然是外人,但言论却深通内情,这种人就会陷于危险。陶弘景注:“身在内而言外泄者,必见疏也;身居外而言深切者,必见危也。”
⑤一陰一道而一陽一取之:用隐秘的方法获取对方的欢心。顺从对方又恐忌讳,暗中进行就不伤感情。陶弘景注:“学顺人之所好,避讳人之所恶,但一陰一自为之,非彼所逆,彼必感悦,明言以报之,故曰一陰一道而一陽一取之也。”
⑥故去之者纵之,纵之者乘之:欲擒先纵,趁机取利。陶弘景注:“将欲去之,必先听纵。令极其过恶,过恶既极,便可以法乘之。”⑦至情相托:以真情相托,完全值得信赖。陶弘景注:“貌者,谓察人之貌,以知其情也。谓其人中和平淡,见善不美,见恶不非。如此者,可以至情托之,故曰至情托焉。”⑧制命:命运被人所制。
【译文】
计谋的使用,公开进行不如私下谋划,私下谋划不如结成死一一党一一,结成死一一党一一可使双方的关系亲密无间。循规蹈矩不如出奇制胜,奇计一出就像河水奔流一样无法阻止。所以,游说君主一定要和他讨论奇计的运用,才能建立非常之功;游说人臣一定要和他谈论私利,才能保全自己。
如果处于圈子之内,却把内情泄露于外,就会被疏远;如果处于圈子之外,却到处显露内情,就会带来危险。不要把对方不想要的东西强加于人,不要把对方不想知道的强教给人。
对方有某种一爱一好,可以学一习一相关的东西以迎一合他;如果对方有厌恶的东西,就要加以避讳,以免引起对方不快。所以,暗地筹划计谋,可以获取对方欢心。要想除掉对方,就先去放纵他;使其罪行不可饶恕,然后找机会除掉他。处事冷静至情至一性一,相貌不美不丑的人,可以把大事托付给他。如果对一个人了解,可以任用他;如果不了解,有谋略的人不会任用他。所以说:“做事情看重的是控制对方,而不是被对方控制。”控制对方的人,手中掌握主动;被控制的人,命运也被对方控制。
猜你喜欢 冠义·戴圣 卷六十三 聘义第四十八·郑玄 传第九章·王夫之 卷十六·佚名 春秋简书刊误卷二·毛奇龄 卷十六·史浩 卷首下·江永 书序·陈师凯 第五节 论公德·梁启超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佚名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全文·佚名 卷四·佚名 佛教当把民间的信仰组织起来·太虚 卷二十二·佚名 佛说无上处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