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盱江集补钞

李覯

绝句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掩映,碧山还被暮云遮。

王方平

五百馀年别恨多,东征重得见青娥。擗麟始拟穷欢乐,不奈闲人背痒何。

璧月

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世间最解悲圆缺,只有方诸泪不乾。

梁帝

凝旒南面总虚名,庙祀何曾暂割牲。但学禅心能忍辱,莫羞侯景陷台城。

送僧游庐山

行非为客住非家,此去庐山况不遐。要见南朝旧人物,池中唯有白莲花。

望海亭席上作

七闽山水掌中窥,乘兴登临到落晖。谁在画帘沽酒处?几多鸣橹趁潮归。晴来海色依稀见,醉后乡心积渐微。山鸟不知红纷乐,一声檀板便惊飞。

几函道藏金壶墨,一片秋容玉井花。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

流杯池

幽居久不乐,心死如湿灰。闻言山有池,仙客曾流杯。披衫向西坐,欲望无崇台。何当命游宴,尽聚不羁才。顾恐狭隘地,未足开吾怀。仰手劚河汉,决向天南来。移舟复转岳,雍遏成环回。横持北斗柄,量尽酒星醅。箕踞接下流,一插空千罍。八风助吟倡,万怪供嘲谐。醉来散发卧,蝇声视霆雷。冷笑势利子,茫茫尘土堆。

获稻

朝阳过山来,下田犹露湿。饷妇念儿啼,逢人不敢立。青黄先后收,断折伛偻拾。鸟鼠盈官仓,新租喜复入。

美女篇

繁霜毒春木,花开苦不早。愚夫择利婚,美女贫中老。曷不冶颜色,门前车马道。闺房有礼文,自炫谁言好。俗态竞朱粉,古心慕苹藻。所期君子恩,卒以慰枯槁。

秋热

江湖限南鄙,秋令到还稀。节换空看历,人闲未趁衣。齐纨方得意,厦燕莫言归。只有松筠径,风高暑气微。

寄题邹氏延寿亭

一世跻仁寿,君因更欲廷。山中想无事,分外得长年。松老多经雪,云闲不到天。区区殉名者,回首倍凄然。

感秋

徙倚重咨嗟,非缘惜岁华。关山异乡客,砧杵别人家。天冷云含日,溪清水献沙。屈魂终不返,悲思更无涯。

次韵答陈殿丞

不能随薄俗,非是向深山。自喜道无屈,所嗟心未闲。酒乡贫更入,诗债病犹还。一字成虚美,通宵只厚颜。

读赵氏淳化诗集

少年曾诵习,误认古人诗。风雅世不重,姓名谁得知?高情如隐者,薄宦过明时。地下寻才鬼,应逢陆与皮。

送李侍禁

三载盱江上,军和盗亦歼。事烦终不惓,贫极始知廉。别袖挥寒日,归舟载夜蟾。懋功宜有赏,天意在官占。

寄周寺丞

我爱南丰宰,天资举措奇。上官如不怒,善政有谁知。赋役贫中减,鞭笞犷处施。邑人多未悟,去后始应思。

怡山长庆寺

行行金碧里,气象恍如春。不记来时路,自嫌衣上尘。院香知有佛,僧静似无人。十载京华梦,相逢一度新。

书楼夏晚

地僻无他管,楼危有剩凉。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高情梦箕颍,闲景画潇湘。山药香多桂,渔歌浊少商。太平知可喜,何者是簪裳。

闷书

行行四月晦,絺绤未能裁。天气疑无定,春寒恐再来。袭衣从汗浃,交扇取风回。野秀深成候,钅卢薰冷作媒。年高情已淡,俗薄意多猜。李杜今何在,芳樽谁与开。

乌鹊

乌鹊翩翩竞羽毛,南飞无树过良宵。就中管得他人事,只与天孙倩作桥。

睡起

簟卷鳞纹帐系纱,六龙西降树阴斜。只应梦里成蝴蝶,犹记南园数种花。

戏题荷花

昔人诗笔说莲花,不嫁春风早可嗟。今日倚栏添懊恼,池台多是属僧家。

次韵答史太博

驿使将诗访远山,发函宁暖正衣冠。秦城未割难论价,燕谷才吹已不寒。占毕有心忘老至,惰农无罚贺恩宽。一枝数粒唯知分,岂是明时学考槃。

和王刑部游仙都观

寻幽西去路非赊,回首红尘事可嗟!不待鸾骖并鹤驾,便分人世与仙家。几函《道藏》金壶墨,一片秋容玉井花。还似武彝高会日,凡胎犹幸醉流霞。

和游丹霞有怀归之意

暂时来访道家流,肯伴烟萝滞一丘。为意长安瞻日下,欲寻蓬岛向鳌头。陶潜醉后虽眠石,王粲忧多更上楼。宣室岁馀虚席在,青山何路更重游。

猜你喜欢
  郑楷·唐圭璋
  卷第三·黄彻
  第三出 忧嫁·李渔
  第二十三章 眞君显圣·屠隆
  ●卷六·张德瀛
  第三出 酬节·陆采
  卷四·侯克中
  陈子龙·龙榆生
  初集卷十九·乾隆
  卷十六·韩淲
  卷四十一·查慎行
  卷二·查慎行
  庐山集巻四·董嗣杲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六·黄庭坚
  第十八场·田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蠲戏斋诗话(五)·马一浮

      赵尧生犹是江湖诗人,陈散原用力甚勤,失之沾滞,俱无胸襟。沈寐叟胸襟较高,而学义山、韩、孟,失之艰涩。郑孝胥较笨重而站得住。谢无量先生胸怀超旷,惜亦学仙习气,未免以服食射养为大事,而悉心以求之。故余赠诗有云:“

  • 第十出 助边·李渔

    (小生上)家国虽殊道自均,须知主仆即君臣。愿为奴隶输丹赤,奉劝朝堂食肉人。自家阙忠是也。赋材敏捷,秉性忠良。只因祖父式微,投入阙家为仆,以致青衣世袭,使豪杰无致身之阶;犹幸紫陌相连,俾纪纲有见才之地。前日曾以助边一事,怂恿

  • 武溪集补钞·管庭芬

    武溪集补钞余靖送灵谷山人万树秋风一路蝉,渡头重舣木兰船。自惭蹙頞非奇骨,拟问清朝跃马年。游韶石世务常喧嚣,物外有真赏。结友探胜概,放情谐素想。韶山南国镇,灵踪传自囊。双阙倚天秀,一径寻云上。长江速萦带,众峦疑负襁。

  • 卷之二百二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第四六九清单(前件之附粘)一二二四○--二·佚名

    吞霄街下各庄之庄正名单今将新举各庄庄正姓名,开列呈送察核。番仔藔庄正孟炳壬南势庄正田有明南兴庄庄正张清仁梅树脚庄正张水勇南和庄庄正汤国立内湖庄正彭东海枫树窝庄正曾来古四湖口庄正李清贤

  • 第七卷 海 海塘 太湖·缪荃孙

    大海·海塘海水自山东日照县之荻水口入赣榆县东北境,南流六十里径青口,(青口县境水自山东兰山县界东南流六十里,至此入海。)又四十里,径海州北境新浦口,青伊湖、大沙河注之。(湖水源出沭河,自湖东北尾东北流六十里,至此入

  • 钦定续通志卷六百二 载记九·纪昀

    载记 【九】 南平○南平 高季兴从诲保融保勖继冲 【附】 孙光宪梁延嗣高季兴 高从诲 高保融 高保勖 高继冲 附 △高季兴 高季兴字贻孙陕州硖石人本名季昌避后唐献祖庙讳更名季兴少为汴人李让家僮梁太祖养让为子赐姓名

  • ●卷七·钱谦益

    ○周张士诚至正十八年戊戌(天五年)正月庚戌,大明佥院廖永安、俞通海攻石碑,张士诚元帅栾瑞降。先是,十七年六月,俞通海率水军攻石碑。八月,克望亭、新安。十四日,尽获朱州判海船。十七日,攻马驮沙。及十八年四月,通海攻石碑巫

  • 李钅宏传·张廷玉

    李钅宏,大同右卫人。他承袭指挥同知之职,累功升至都指挥佥事,充任参将,协守大同。山东盗贼猖獗,李钅宏奉诏改任游击将军,随即充任副总兵,与张俊等拦击贼寇,又与刘晖的部将傅铠、张椿等多次立功。贼寇平定后,李钅宏进升为都指挥

  • 卷十三·徐自明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宋宰辅编年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宰辅编年録卷十三  宋 徐自明 着钦宗宣和七年【年月幷以日历爲正】十二月耿南仲签书枢密院事【自徽猷阁学士朝散大夫太子詹事迁资政殿学士除○二十五日】徽

  • 晏子老辞邑景公不许致车一乘而后止第二十八·晏婴

    晏子相景公,老,辞邑。公曰:“自吾先君定公至今,用世多矣,齐大夫未有老辞邑者矣。今天子独辞之,是毁国之故,弃寡人也。不可!”晏子对曰:“婴闻古之事君者,称身而食,徳厚而受禄,德薄则辞禄。德厚受禄,所以明上也;德薄辞禄,可以洁下也。

  • 第一部分·毛公

    国风 唐风《蟋蟀》,刺晋僖公也。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乐也。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乃有尧之遗风焉。【笺】忧深思远,谓&ldquo;宛其死矣&rdquo;、&ldquo;百岁之后&rdquo;之类也。蟋

  • 与廖笏堂先生书(二通)·太虚

    一笏堂先生慧鉴:时丁末叶,魔强法弱,往往有法身大士,乘悲愿轮,扶持正教。客岁大沩之事,赖热心维系,不惟衲等铭感,实乃佛陀赞喜、人天庆悦者已!顷者、长沙僧界来函,称湘省议会修改提寺产案,其结果仍公产提十分之六,私产提十分之五。

  • 大乘渐教与进化论·太虚

    ──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讲──一 进化论在现代思想中之变迁自昔思想界对宇宙万有的观察,有四派主张:一、亘古不变,二、循环消长,三、退化,四、进化。主进化者非始于近代,如古希腊之额拉吉来图哲学,与中国一派

  • 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一卷·佚名

    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阑铎迦池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菩萨摩诃萨千二百人。皆得陀罗尼辩才无滞。获无染智游无碍境。善权方便摄引众生。观察世间。心行平等。饶益慈悲意乐

  • 卷第一·佚名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尊者大目乾连造 唐 玄奘译  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第一  尊者大目乾连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学处品第一稽首佛法僧  真净无价宝今集诸法蕴  普施诸群生阿毗达磨如大海  大山大地大虚空具

  • 发微论·蔡元定

    古代堪舆术书。宋蔡元定撰。一卷。《四库全书总目》:“是编即其相地之书。大旨主于地道一刚一柔,以明动静,观聚散,审向背,观雌雄,辨强弱,分顺逆,识生死,察微著,究分合,别浮沉,定浅深,正饶减,详趋避,知裁成,凡十有四例

  • 十七史百将传·张预

    又名《张氏集注百将传》,简称《百将传》。古代军事家与将领传集。宋张预撰,翟安道注,其书采历代军事家与名将百人,始于西周姜太公,终于五代刘。各于正史及别史中搜集有关事迹,进行综合论述,特别注重其军事战例,凡与《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