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节 论公德

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人也者,善群之动物也(此西儒亚里士多德之言)。人而不群,禽兽奚择?而非徒空言高论曰群之群之,而遂能有功者也,必有一物焉贯注而联络之,然后群之实乃举。若此者谓之公德。

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外,则公私之名立焉。人人独善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为国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试观《论语》《孟子》诸书,吾国民之木铎,而道德所从出者也。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可其一焉。如《皋陶谟》之九德,《洪范》之三德,《论语》所谓“温良恭俭让”,所谓“克己复礼”,所谓“忠信笃敬”,所谓“寡尤寡悔”,所谓“刚毅木讷”,所谓“知命知言”,《大学》所谓“知止、慎独”,“戒欺、求慊”,《中庸》所谓“好学、力行、知耻”,所谓“戒慎恐惧”,所谓“致曲”,《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所谓“反身强恕”。凡此之类,关于私德者,发挥几无余蕴,于养成私人(私人者,对于公人言,谓一个人不与他人交涉之时也)之资格,庶乎备矣。虽然,仅有私人之资格,遂足为完全人格乎?是固不能。今试以中国旧伦理与泰西新伦理相比较:旧伦理之分类,曰君臣,曰父子,曰兄弟,曰夫妇,曰朋友;新伦理之分类,曰家族伦理,曰社会(即人群)伦理,曰国家伦理。旧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事也(一私人之独善其身,固属于私德之范围;即一私人与他私人交涉之道义,仍属于私德之范围也。此可以法律上公法、私法之范围证明之)。新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团体之事也(以新伦理之分类,归纳旧伦理,则关于家族伦理者三:父子也,兄弟也,夫妇也;关于社会伦理者一:朋友也;关于国家伦理者一:君臣也。然朋友一伦,决不足以尽社会伦理;君臣一伦,尤不足以尽国家伦理。何也?凡人对于社会之义务,决不徒在相知之朋友而已,即绝迹不与人交者,仍于社会上有不可不尽之责任。至国家者,尤非君臣所能专有,若仅言君臣之义,则使以礼,事以忠,全属两个私人感恩效力之事耳,于大体无关也。将所谓逸民不事王侯者,岂不在此伦范围之外乎?夫人必备此三伦理之义务,然后人格乃成。若中国之五伦,则惟于家族伦理稍为完整,至社会、国家伦理,不备滋多。此缺憾之必当补者也,皆由重私德轻公德所生之结果也)。夫一私人之所以自处,与一私人之对于他私人,其间必贵有道德者存,此奚待言!虽然,此道德之一部分,而非其全体也。全体者,合公私而兼善之者也。

私德公德,本并行不悖者也。然提倡之者既有所偏,其末流或遂至相妨。若微生亩讥孔子以为佞,公孙丑疑孟子以好辨,此外道浅学之徒,其不知公德,不待言矣。而大圣达哲,亦往往不免。吾今固不欲摭拾古人片言只语有为而发者,擿之以相诟病。要之,吾中国数千年来,束身寡过主义,实为德育之中心点。范围既日缩日小,其间有言论行事,出此范围外,欲为本群本国之公利公益有所尽力者,彼曲士贱儒,动辄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偏义,以非笑之、挤排之。谬种流传,习非胜是,而国民益不复知公德为何物。今夫人之生息于一群也,安享其本群之权利,即有当尽于其本群之义务,苟不尔者,则直为群之蠧而已。彼持束身寡过主义者,以为吾虽无益于群,亦无害于群,庸讵知无益之即为害乎!何则?群有以益我,而我无以益群,是我逋群之负而不偿也。夫一私人与他私人交涉,而逋其所应偿之负,于私德必为罪矣,谓其害之将及于他人也。而逋群负者,乃反得冒善人之名。何也?使一群之人,皆相率而逋焉,彼一群之血本,能有几何?而此无穷之债客,日夜蠧蚀之而瓜分之,有消耗,无增补,何可长也!然则其群必为逋负者所拽倒,与私人之受累者同一结果,此理势之所必然矣。今吾中国所以日即衰落者,岂有他哉?束身寡过之善士太多,享权利而不尽义务,人人视其所负于群者如无有焉。人虽多,曾不能为群之利,而反为群之累,夫安得不日蹙也?

父母之于子也,生之育之,保之教之,故为子者有报父母恩之义务。人人尽此义务,则子愈多者,父母愈顺,家族愈昌;反是则为家之索矣。故子而逋父母之负者,谓之不孝,此私德上第一大义,尽人能知者也。群之于人也,国家之于国民也,其恩与父母同。盖无群无国,则吾性命财产无所托,智慧能力无所附,而此身将不可以一日立于天地。故报群报国之义务,有血气者所同具也。苟放弃此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群与国之蝥贼。譬诸家有十子,或披剃出家,或博弈饮酒,虽一则求道,一则无赖,其善恶之性质迥殊。要之,不顾父母之养,为名教罪人则一也。明乎此义,则凡独善其身以自足者,实与不孝同科,按公德以审判之,虽谓其对于本群而犯大逆不道之罪,亦不为过。

某说部寓言,有官吏死而冥王案治其罪者。其魂曰:“吾无罪,吾作官甚廉。”冥王曰:“立木偶于庭,并水不饮,不更胜君乎!于廉之外一无所闻,是即君之罪也。”遂炮烙之。欲以束身寡过为独一无二之善德者,不自知其已陷于此律而不容赦也。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夫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此皆由知有私德,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彼官吏之立于公人地位者且然,而民间一私人更无论也。我国民中无一人视国事如己事者,皆公德之大义未有发明故也。

且论者亦知道德所由起乎?道德之立,所以利群也。故因其群文野之差等,而其所适宜之道德亦往往不同,而要之以能固其群、善其群、进其群者为归。夫英国宪法,以侵犯君主者为大逆不道(各君主国皆然);法国宪法,以谋立君主者为大逆不道;美国宪法,乃至以妄立贵爵名号者为大逆不道(凡违宪者皆大逆不道也)。其道德之外形相反如此,至其精神则一也。一者何?曰为一群之公益而已。乃至古代野蛮之人,或以妇女公有为道德(一群中之妇女为一群中之男子所公有物,无婚姻之制也。古代斯巴达尚不脱此风),或以奴隶非人为道德(视奴隶不以人类,古贤柏拉图、阿里士多德皆不以为非;南北美战争以前,欧美人尚不以此事为恶德也);而今世哲学家,犹不能谓其非道德。盖以彼当时之情状,所以利群者,惟此为宜也。然则道德之精神,未有不自一群之利益而生者;苟反于此精神,虽至善者,时或变为至恶矣(如自由之制,在今日为至美,然移之于野蛮未开之群则为至恶;专制之治,在古代为至美,然移之于文明开化之群则为至恶。是其例证也)。是故公德者,诸德之源也,有益于群者为善,无益于群者为恶(无益而有害者,为大恶,无害亦无益者,为小恶)。此理放诸四海而准,俟诸百世而不惑者也。

至其道德之外形,则随其群之进步以为比例差,群之文野不同,则其所以为利益者不同,而其所以为道德者亦自不同。德也者,非一成而不变者也(吾此言颇骇俗,但所言者德之条理,非德之本原。其本原固亘万古而无变者也,读者幸勿误会。本原惟何?亦曰利群而已),非数千年前之古人所能立一定格式以范围天下万世者也(私德之条目变迁较少,公德之条目变迁尤多)。然则吾辈生于此群,生于此群之今日,宜纵观宇内之大势,静察吾族之所宜,而发明一种新道德,以求所以固吾群、善吾群、进吾群之道,未可以前王先哲所罕言者,遂以自画不敢进也。知有公德,而新道德出焉矣!而新民出焉矣!(今世士夫谈维新者,诸事皆敢言新,惟不敢言新道德,此由学界之奴性未去,爱群、爱国、爱真理之心未诚也。盖以为道德者,日月经天,江河行地,自无始以来,不增不减,先圣昔贤,尽揭其奥,以诏后人,安有所谓新焉旧焉者?殊不知道德之为物,由于天然者半,由于人事者亦半,有发达有进步,一循天演之大例。前哲不生于今日,安能制定悉合今日之道德?使孔孟复起,其不能不有所损益也亦明矣。今日正当过渡时代,青黄不接。前哲深微之义,或湮没而未彰,而流俗相传简单之道德,势不足以范围今后之人心,且将有厌其陈腐而一切吐弃之者。吐弃陈腐,犹可言也;若并道德而吐弃,则横流之祸,曷其有极!今此祸已见端矣。老师宿儒或忧之,劬劬焉欲持宋元之余论,以遏其流。岂知优胜劣败,固无可逃,捧抔土以塞孟津,沃杯水以救薪火,虽竭吾才,岂有当焉!苟不及今急急斟酌古今中外,发明一种新道德者而提倡之,吾恐今后智育愈盛,则德育愈衰,泰西物质文明尽输入中国,而四万万人且相率而为禽兽也。呜呼!道德革命之论,吾知必为举国之所诟病。顾吾特恨吾才之不逮耳。若夫与一世之流俗人挑战决斗,吾所不惧,吾所不辞。世有以热诚之心爱群、爱国、爱真理者乎?吾愿为之执鞭,以研究此问题也)公德之大目的既在利群,而万千条理即由是生焉。本论以后各子目,殆皆可以“利群”二字为纲,以一贯之者也。故本节但论公德之急务,而实行此公德之方法,则别著于下方。

猜你喜欢
  景公禄晏子平阴与槀邑晏子愿行三言以辞第十六·晏婴
  万章下篇·王夫之
  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孔子
  春秋详説原跋·家铉翁
  春秋名号归一图卷下·冯继先
  卷五十·山井鼎
  卷十八·鄂尔泰
  目录·吕本中
  卷十五·毛应龙
  卷四·李钟伦
  贤护分受持品第五·佚名
  纪念释迦牟尼佛·太虚
  十二门论讲录·太虚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三·佚名
  勿欲急得一心不乱·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贞素先生舒頔(贞素斋集)·顾嗣立

    頔字道原,绩溪人。父弘,字彦洪,号白云先生。頔年十五六,与同郡朱允升、郑子美、程以文讲明经史之学。比壮,受业姑孰李青山之门,陶子敬、潘元叔并为同舍生。时马中丞伯庸、韩祭酒伯高皆器重之。至元丁丑,江东宪使燕只不花辟为

  • 御定曲谱卷一·王奕清

    【北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黄钟宫【其音富贵纒绵】醉花隂丹丘先生【散套】无始之先道何祖【韵】太极初分上古【韵】两仪判【句】混元舒【韵】四象方居【韵】一气爲天地母【韵】喜迁莺 同 前日月转旋枢【韵】清浊

  • 卷十二·陈师道

    钦定四库全书 后山诗注卷十二 宋 陈师道 撰 任 渊 注 除官【十一月除秘书省正字】 扶老趋严召徐行及圣时端能几字正【汉书地理志曰幼者扶老而代其任明皇杂録刘晏以神童为秘书正字上问曰为正字正得几字对曰余字皆

  • 卷一百四十六·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一百四十六  明 冯惟讷 撰 别集第二 统论下 明体 文章者所以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叙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者也王泽流而诗作成功臻而颂兴德勳立而铭着嘉美终而诔集祝史

  • 卷二百六·列传第一百三·柯劭忞

      元善明 邓文原 虞集 槃 揭傒斯(汯) 黄溍 欧阳玄   元明善,字复初,大名清河人。父贡,有学行,累官枢密院昭磨,赠吏部尚书,追封清河郡公,谥孝靖。   明善少颖悟,读书过目成诵,及冠,游学江南,受业于吴澄,佥行枢密院事。董士选

  • 卷十二 后赵録二·崔鸿

    石勒中 晋愍帝建兴元年夏四月勒使虎攻邺三台邺溃北中郎将刘演奔廪丘刘琨遂以演为兖州刺史镇廪丘将军谢胥田青郎牧等率三台流民皆降于勒勒以桃豹为魏郡太守抚之勒袭苑乡执游纶以为主簿攻龙骧将

  • 大事记续编卷三十八·王祎

    【宋太宗明皇帝泰始三年 魏显祖献文皇帝皇兴元年】春正月癸巳魏都督诸军尉元大破张永等于吕梁东遂取淮北及豫州淮西之地【以魏纪及吕祖谦标目修】解题曰按通鉴考异索虏传曰永攸之败退虏攻青兾二州执文秀道固又下书曰

  • 读礼通考卷二十三·徐乾学

    丧期二十三国恤六太后服天子晋书礼志太元二十一年孝武帝崩孝武太后制三年之服宋书礼志宋武帝永初三年武帝崩萧太后制三年之服干学案仪礼母为长子齐衰三年故晋宋二后皆为三年之礼也宋史后妃传髙宗吴皇后孝宗崩始正太皇

  • 雍正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保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总理兵部事三等伯加十五级臣鄂尔泰总裁官光禄大夫经  筵日讲官起居注太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仍兼管吏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三等伯

  • 卷十七 冯岑贾列传第七·范晔

    (冯异、岑彭、贾复)◆冯异传冯异字公孙,颍川郡父城县人。喜爱读书,通晓《左氏春秋》、《孙子兵法》。汉兵兴起时,冯异以郡掾身份监五县,与父城县长苗萌共同守城,为王莽拒汉兵。光武略地颍川,攻父城不下,屯兵巾东乡。冯异微行属

  • 忠孝第五十一·韩非

    天下皆以孝悌忠顺之道为是也,而莫知察孝悌忠顺之道而审行之,是以天下乱。皆以尧、舜之道为是而法之,是以有弑君,有曲于父。尧、舜、汤、武,或反君臣之义,乱后世之教者也。尧为人君而君其臣,舜为人臣而臣其君,汤、武为人臣而弑

  • 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1)·戴圣

    ——引咎自责的敬业精神【原文】鲁庄公及宋人战于乘丘(2),县贲父御③,卜国为右(4)。马惊,败绩(5)。公队(6),佐车授绥(7)。公曰:“末之(8),卜也!”县贲父曰:“他日不败绩,而今败绩,是无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马(9

  • 权修第三·管仲

    万乘之国,兵不可以无主;土地博大,野不可以无吏;百姓殷众,官不可以无长;操民之命,朝不可以无政。地博而国贫者,野不辟也;民众而兵弱者,民无取也。故末产不禁则野不辟,赏罚不信则民无取。野不辟,民无取,外不可以应敌

  • 菩提资粮论卷第六·龙树

        圣者龙树本 比丘自在释    大隋南印度三藏达磨笈多译  问云何修习答。  四神足为根  欲进心思惟  四无量住持  谓慈悲喜舍  于此四无量中。习近多作已。得心堪能。得心堪能已。便入初禅那。

  • 麦克白·莎士比亚

    英国作家莎士比亚的悲剧。主要情节源于贺林歇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编年史》,三女巫的故事来自斯科特的《巫术的发现》(1584)。麦克白是苏格兰的大将,他和班柯平定叛乱以后,班师归来。途中遇见三个女巫,预言麦克白本人

  • 七十二候考·曹仁虎

    观象授时。起于上古。自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少皞有分至启闭之官。颛顼命南正重司天。尧有羲和之命。大约由四时分八节。由八节分二十四气。由二十四气分七十二候。立法盖渐密也。候应之义。互见于夏小正诸书。尚未明

  • 潜夫论笺校正·彭铎

    《潜夫论笺校正》是著名训诂学家彭铎校勘、训诂的代表著作,该书在清人汪继培《潜夫论笺》的基础上,增释补正千有余条,涉及多方面的内容而以增注、纠误、精校为主,并且做了补充阐述的工作。书中综合运用各种训释方法,并以丰

  • 脊背与奶子·张天翼

    短篇小说。张天翼著。发表于1931年《文学生活》1卷4期。写乡村家族权势下的地主阶级的荒唐无耻。农妇任三嫂为了摆脱族绅长太爷的调戏,远走溪庄,跟上姓刘的情人。事发后长太爷以“淫奔”罪派人把她捆绑回乡,在祠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