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 忤合 1
【原文】
凡趋合倍反①,计有适合。化转环属②,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③。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④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国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⑤。
【注释】
①趋合倍反:趋向合一,相当于“合”。倍反,即背反,相当于“忤”。倍,同背。陶弘景注:“言趋合倍反,虽参差不齐,然后施之计谋,理乃适合。”
②化转环属:事物变化转动如圆环,无论去留,各有其理。
③因事为制:根据事物变化作多方探究,根据情况确定应对方法。
④施教扬声明名:圣人处天地之间,存心治世,以施教扬名。
⑤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圣人预先察知存亡祸福之源,并加以转化推移,才能“得天下之权”,在纷繁的世事中立于不败之地。陶弘景注:“所多所少,谓政教所宜多、所宜少也。既知多少所宜,然后为之增减,故曰以此先知,谓用倍反之理知之也。转化,谓转变以从化也。”
【译文】
事物之间的关系有正有反,有顺有逆,制定谋略时要根据情况,使之符合事理。事物间运转如环,各有形势,要反复探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措施。所以,圣人生活于天地之间,存身治世,施行教化,宣扬名声,必须因循事物发展的机遇,天时的变化和趋势,以及国家的有余和不足。圣人依据忤合之术,预知事情的发展方向,根据形势变化以作相应调整。
猜你喜欢 泾野子内篇卷二·吕柟 提要·张存中 春秋大全卷六·胡广 卷一·孙瑴 第三章 19·辜鸿铭 春秋左传谳卷九·叶梦得 道行经持品第八·佚名 大般涅槃經正法分品目·欧阳竟无 一、赵州狗子·慧开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八·唐慧琳 揭穿认真作假的和尚道士·胡适 师生应如何爱护学院·太虚 从沟通汉藏文化说到融合汉藏民族·太虚 卷第四·智旭 佛说文殊悔过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