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54.王建:乐府歌行二首

凉州行

凉州四边沙浩浩,汉家无人开旧道。(韵一)

边头州县尽胡兵,将军别筑防秋城。

万里征人皆已没,年年旌节发西京。(韵二)

多来中国收妇女,一半生男为汉语。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韵三)

驱羊亦著锦为衣,为惜毡裘防斗时。

养蚕缲茧成疋帛,那将绕帐作旌旗。(韵四)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韵五)

温泉宫行

十月一日天子来,青绳御路无尘埃。

宫前内里汤各别,每个白玉芙蓉开。(韵一)

朝玄阁向山上起,城绕青山笼暖水。

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韵二)

武皇得仙王母去,山鸡昼啼宫中树。(韵三)

温泉决决出宫流,宫使年年修玉楼。

禁兵去尽无射猎,日西麋鹿登城头。(韵四)

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韵五)

“王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大历十年进士,释褐,授渭南尉,调昭应县丞。诸司历荐,迁太府寺丞、秘书丞、侍御史。太和中,出为陕州司马,从军塞上,弓剑不离身。数年后归,卜居咸阳原上。”

以上一段王建的小传,见于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以后诸书所载王建传记大多抄用此文。《全唐诗》所载也相同,但删去了一句“弓剑不离身”。辛文房编写唐代诗人小传,他的资料来源,极为可疑。有许多叙述,显然是从作者本人的作品中意会而得的。即如说王建在边塞时“弓剑不离身”,就见于他自己的《从军后寄山中友人》诗,其末句云:“劳动先生远相示,别来弓箭不离身。”这是做诗,不能作为生话实录。辛文房却改掉一个字,作为诗人在塞上的生活实况。由此看来,他这部传记恐怕很不可靠,不能作为信史。《全唐诗》删掉这一句,可知也看出了这个缺点。

这段小传中最可疑的是说王建于太和中出为陕州司马。“太和”是“大和”之误,宋元人的著作中常常把唐文宗的年号“大和”误为“太和”。大和一共九年,“大和中”就假定是大和五年(831)。王建于代宗大历十年(775)举进士,假定他是二十五岁,到大和五年,已是八十一岁的老人了,岂能还出任陕州司马?因此,我怀疑“大和”是“元和”之误。“元和”是宪宗的年号,止于十五年。元和八年是公元813年,王建六十三岁,出任陕州司马,这就极有可能了。王建诗集里提到的人物,有武元衡相公、张弘靖相公、李吉甫相公、裴相公。考武元衡、李吉甫,元和二年拜相。裴垍,元和三年拜相。张弘靖于元和九年拜相。而文宗大和年初的历任宰相,如李宗闵、裴度、牛僧孺、李德裕诸人,王建集中均无其名,可知王建历官止于元和。长庆以后,以至大和,可能他还生存,但已经退隐于咸阳原上自造的新居中了。他有《原上新居诗》十三首,其中有句云:“长安无旧识,百里是天涯。”又云:“近来年纪到,世事总无心。”皆可推测其情况。

王建的文学活动时期主要是唐德宗、宪宗二朝,他和张籍、李益、贾岛、孟郊都有交往,也有寄上韩愈的诗。张籍是他三十馀年的老朋友,他们在未成进士前已相识,彼此一起从师学道,又以诗篇相切磋。这些情况,均见于他的《送张籍归江东》诗和张籍的《逢王建有赠》诗。

可能是由于“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王建和张籍都作了许多乐府诗,文学史上所谓“张王”,就是专指张籍和王建的乐府诗。张籍有《酬秘书王丞见寄》一诗,是王建官秘书丞时有诗给张籍,张籍回答一首,这首诗的前四句云:“相看头白来城阙,却忆漳溪旧往还。今体诗中偏出格,常参官里每同班。”其第三句大概就是指他们二人作乐府诗,在当时是被目为“出格”的今体诗的。“出格”,是格调与众不同的意思。

现在我选讲两首王建的乐府诗。

第一首《凉州行》。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县,在盛唐时期是河西节度使的治所。大历年间,州城为回纥所侵踞,此诗即描写当时的边防情况。

第一、二句是倒装句,“汉家”即指唐朝。“旧道”是指开元、天宝年间的西域通道。因为现在无骁将能开拓边疆,以致凉州城外又是黄沙浩浩。

下四句说凉州所属各县都已为胡兵所据,守边的将军只好另外建筑防秋的城堡。西北胡人常常在秋季入侵中国,唐朝在每年秋季都要向河洛、江淮一带征发兵士,到西域去增防,当时称为“防秋”。这些万里从征的人都已战死在边塞上,可是京城里还在年年发令输兵。“旌节”指发兵的符节,“西京”即首都长安。张籍有《西州》诗一首,也描写这些情况。

下四句说入侵的胡人都从中国掳去妇女,其中有半数妇女生了男孩,都能说汉语。这些胡人从前是不懂农作的,如今却学我们汉人种起禾黍来了。“蕃人”即“胡人”,唐宋人写作“蕃”,明清人写作“番”。

再下四句说这些胡人,现在牧羊的时候也穿了丝织的锦衣。他们本来是披毛毡或兽皮的,但现在却爱惜毡裘,把它们收藏着,预备作战时用了。他们现在也能养蚕缲丝,织成一匹一匹的绢帛,却是用来做旌旗围绕在营帐四周。这里的“那将”二字用得较为少见,不知有无误字。“那”,大概可以作“挪”字讲,“那将”,犹言“拿来”。

最后二句说,城上的山鸡已经在角角地报晓,而洛阳城中,家家都还在演奏胡乐呢。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现凉州沦陷、回纥入侵之后,胡人日渐汉化,而汉人却胡化了。胡人的汉化,是学习汉人的农桑生产,以加强他们的武备;汉人的胡化,却只是学习胡人的音乐歌舞,作长夜荒淫的宴乐。

这首诗的韵法也真有些“出格”。全诗共十六句,如果四句一韵,可以使韵法很整齐,但作者却以开头二句为一韵,末尾二句为一韵,中间十二句用三个韵。这样,使读者不能在开头的时候就依照四句一绝的规格读下去,似乎有些不顺口。但是,如果仔细研寻诗意,可以体会到作者是按诗意配韵的。首二句点题,用一个韵。次四句描写凉州之荒芜和胡人的猖獗,也用一个韵。以下两组各四句,分写胡人也从事农耕和蚕织,各用一韵。最后写洛阳城中汉人之胡化,以为对比,又另用一韵。韵脚的转换,应当和诗意的段落配合,这个原则,作者没有违背,但如果首韵和尾韵的诗意,都能扩大为四句,这首诗的韵法就整齐了。尤其是尾韵,如果有四句,则诗意的对比性可以更为明显,现在,作者匆匆以二句表过,读者往往会忽略了它的讽喻意义。

第二首《温泉宫行》描写当时骊山温泉宫的衰败景象。前半篇八句,先描写唐玄宗全盛时期的温泉宫。玄宗于每年十月一日驾幸温泉宫,住一个月才回归长安。故第一句就点明“十月一日天子来”,确是玄宗的事。御驾从长安到骊山,一路都用青丝绳拦隔,不准人民侵入御路,以资警戒。路上还要打扫干净,铺洒黄沙,故无尘埃。宫前和宫内的温泉,各有区别,但每一处温泉浴池,都用雕刻莲花的白石砌成。“内里”是当时称宫内的名词。“芙蓉”是莲花,不是木芙蓉。朝玄阁在骊山上,天宝七年十二月,玄宗梦见了他的远祖老子(李耳),把胡玄阁改称降圣阁。但民间和后世诗人都仍称朝玄阁。这个“玄”字,因清朝人避康熙皇帝玄烨的讳,古书上所有的“玄”字都被改为“元”字,沿用了几百年,我们现在把它改正过来。骊山上下都是温泉宫的建筑物,四周有城垣田护,连骊山也围在城内,故曰“城绕青山”。“龙暖水”的“龙”字,诸本均同,惟《全唐诗》下注曰:“一作笼”,可知有过一个古本是“笼暖水”。这样,这句诗就有两种讲法。如果原本是“笼”字,则是一个动词,其主语仍是“城”字。城绕青山,又把温泉笼在城里。如果是“龙”字,则是一个名词,而“暖”字是一个动词了。温泉浴池中,泉水都从铜龙口中流出,这样,可使泉水保暖,故曰“龙暖水”。但吴昌祺注曰:“龙暖水者,烧铜龙投水中也。”这个讲法,异想天开,肯定是错的。温泉本来是暖的,何必烧铜龙投入水中呢?而且“烧铜龙”也不可想象,每人入浴,都要烧一条铜龙吗?下面“夜开金殿”二句就是写玄宗与杨贵妃在夜半同看天空中星河的故事。这是他俩爱情的秘史,宫女们不敢停留在殿里,都被打发到殿外月光下去守卫了。“知更”即每人值班守一个时辰。白居易《长恨歌》云:“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李商隐《马嵬驿》诗云:“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都是说玄宗与贵妃在七月七日同看星河,有感于牛郎织女的故事,订了密约,愿意世世为夫妇。这件事也记载于《太真外传》,大概当时广泛地流传于人民口头。王建采用这件事写入这首诗,其实不很适当。“看星河”是七夕的故事,十月里已看不到星河了。

下半篇八句就描写开元、天宝以后的温泉宫。“武皇”指玄宗,“王母”指贵妃,“得仙”与“去”,都代替一个“死”字。山鸡是野禽,现在飞到宫中树上来叫了。华清池中的温泉,无人沐浴,决决地流出宫外。宫中楼阁,经常损坏,管理宫城的官员年年要加以修葺。守卫宫城的禁兵已经撤退,无人射猎,每到太阳西下,野鹿居然都跑上城头,这一切就是温泉宫的现状。至于往日住在宫中的人物呢,自从皇帝和贵妃死后,侍候他们宴乐的梨园子弟都失去了生活依靠,大家把宫中的曲谱偷走,流落在民间作歌舞教师。唐太宗名为世民,唐人都要避讳,遇到“世”字,都改用“代”字,遇到“民”字,都改用“人”字。因此,在唐人著作里,“人间”就是“民间”。

这首诗的韵法,也不能令人惬意。第三韵和第五韵,都是单句韵,音节太急促。第五韵的诗意与《凉州行》的尾联同样是表现得不够强烈。此外,“山鸡”和“麋鹿”二句意味重复,显得思想窘促。这些都不能不说是缺点。

我们不妨把这首诗与韦应物的《温泉行》作比较。韦应物是从自己的回忆来描写的,所以用一大段诗句写温泉宫的繁盛情况,也是他自己的得意时期。王建没有这种生活经验,所以用客观的写法。因此,他这首诗就显得缺乏感情了。

乐府诗复兴于李、杜。李白所作,多数还是拟古乐府,仍沿用乐府旧题,杜甫则创造了新乐府,为唐诗开辟了一个新园地。王建、张籍、李益继承杜甫的传统,也作了很多新乐府诗,于是后世有“张王”之称,实则张王之间,还有优劣,历来诗评家大多以为王胜于张。

自从“张王”并称以后,李益却冤枉地被遗忘了。李益在当时也善作歌诗,与李贺齐名。《旧唐书》本传称李益“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略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好事者画为屏障。”现存的李益诗,歌行只有《六州胡儿歌》,《汉宫少年行》等六七篇,而绝句式的小乐府却有数十首,或者就由于他专作小乐府,故后世不与“张王”并论。然而他的边塞绝句,也不在王昌龄、王之涣之下,只因生在中唐,不得与盛唐诸诗人角逐,这也还是一件冤事。

张王二家乐府,上不及杜甫,下不及白居易。杜甫雄浑沉郁,白居易讽喻锐利。至于结构布置,杜甫和白居易同样严谨。张王所作,则气息清淡,组织松懈,无惊人的章句,只能在大历、贞元间,暂时擅名而已。前人评论张、王乐府,都不免溢美,惟有胡应麟说:“张籍、王建,稍为真澹,而体益卑卑。”(《诗薮》)这个评语,我以为是中肯了。

一九七九年四月三日

猜你喜欢
  欧阳澈·唐圭璋
  麓堂诗话全文·李东阳
  雅道机要 全文·徐寅
  伊川击壤集卷之十五·邵雍
  ◆熊监丞梦祥(松云道人集)·顾嗣立
  第四十出 仆侦·汤显祖
  第三折·关汉卿
  唐储光羲诗集卷二·储光羲
  卷二十一·王奕清
  卷251 ·佚名
  卷二百八十·陈思
  第十四歌 新打大船出大荡·刘半农
  卷十·乾隆
  卷三百七十八·曹学佺
  卷四十五·陈元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几社壬申合稿卷之三·佚名

    华亭杜骐征 徐凤彩 盛翼进仝选 赋四 骚 ◆赋四 垂丝海棠赋(陈子龙) 垂丝海棠赋(夏允彝) 垂丝海棠赋(顾开雍) 垂丝海棠赋(王元玄) 纨扇赋(朱灏) 蝶赋(朱灏) 蚊赋(陈子龙) 蚊赋(朱灏) 诘蚊赋(李雯)&n

  • 武溪诗钞·吴之振

    余靖送陈京廷评曲江居岭阨,楚越封疆间。【自注:去】异时置治官,岁入不盈万。将漕择材能,招徕委成算。扇橐大野烘,凿矿重崖断。闽吴荆广人,奔走通昏旦。千夫即山铸,毕给未酬半。三监居江湄,僦辇日充羡。地官奏计最,遂为天下冠。

  • 前汉孝武皇帝纪一卷第十·荀悦

      皇帝甲子即位。年十六。二月癸酉。孝景帝葬阳陵。三月。尊太后母藏儿为平原君。封田蚡田胜为列侯。藏儿初为槐里王仲妻。生太后。后改嫁长陵田氏。生蚡及胜。   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丞相卫绾奏所

  • 大事记续编卷六十七·王祎

    唐武宗皇帝防昌六年春三月帝改名炎不豫左神防中尉马元贽立光王怡爲皇太叔甲子帝崩于大明宫太叔即皇帝位改名忱【以新纪修】解题曰韦昭度续皇王寳运录宣宗宪皇第四子早【本文作便】合绍位乃与侄文宗文宗崩武皇虑有他谋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五十六·徐乾学

    元纪四【起彊圉大渊献四月尽屠维赤奋若六月凡二年有竒】世祖圣德神功文武皇帝至元二十四年夏四月宗王纳延反诸王纳雅等皆应之帝问侍卫士阿实克布哈计将安出对曰臣愚以为莫若先安抚诸王乃行天讨则叛者势自孤矣帝曰善卿

  • ●崇祯实录卷之六·佚名

    怀宗端皇帝(六)崇祯六年春正月甲午朔,大风霾,日生两珥。丁酉,畿南盗闯入西山,距顺德百里。时大队尚在山西,零骑数百分为二道:一北向,西犯平县,窥固关;一南向,河北怀庆、卫辉尽遭蹂躏矣。丁未,左良玉破贼于涉县西坡,斩其渠;贼望左家旗

  • 卷之四百十八·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夏四月。癸未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起居  ○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湖北勇无空粮。请免提拨。允之。  ○又奏、湖北绅士请将减徵丁漕平余。捐作通省学堂永远经费。下所司议。摺包  ○挑

  • 有凤来仪:思凡·胡兰成

    有凤来仪:思凡三嫂嫂一次叫我小官人,我一笑,她也笑了,说:“你笑什麽?难道我叫错了?太陽未出总是早,老婆未讨总是小,况且包皮文正称嫂嫂为嫂娘,我不比你大?”是年我已十八,正议亲事,是前冈芦田进去,离胡 村五十里里山地方,

  • 李彪传·李延寿

    李彪,字道固,顿丘卫国人,这是孝文帝赐给的名字。家庭贫寒,从小失去父亲,饱受贫困折磨。然而却胸怀大志,好学不倦。最初,受学于长乐的监伯阳,伯阳十分称赞他。后来与渔阳的高悦、北平的阳尼等人想一起隐居名山,没有实行。高悦的

  • 周兴传·欧阳修

    周兴,年轻时曾学习法律,从尚书史慢慢升为秋官侍郎,多次判决案件,文字严峻结构周密,曾妄杀几千人。武后称帝后,任他为尚书左丞。为巴结武后,曾上疏请求除去李唐的宗正属籍。那时,左史江融有美名,周兴就指控江融与徐敬业同谋,终于

  • 卷五十一·纪昀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厯代职官表卷五十一学政表<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钦定历代职官表,卷五十一学政国朝官制提督学政顺天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福建浙江湖北湖南四川广东广西云

  • 詩經集傳序·朱熹

      或有問於予曰、詩何爲而作也。   予應之曰、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於物而動、性之欲也。夫旣有欲矣、則不能無思。旣有思矣、則不能無言。旣有言矣、則言之所不能盡、而發於咨磋咏嘆之餘者、必有自然之音響節

  • 卷九八·邱濬

    ▲章服之辨 《书舜典》曰:明试以功,车服以庸(民功曰庸)。 孔颖达曰:“人以车服为荣,故天子之赏诸侯皆以车服赐之,《觐礼》曰‘天子赐侯氏以车服’是也。” 程颐曰:“言之善者,从而明考其功,有功则赐车服以

  • 不开后门,不拉关系·孔子

    【原文】 子游为武城宰①。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②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③之室也。” 【注释】 ①武城宰:武城的地方官,相当于武城县的县长。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②澹(tan)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

  • 亡征·韩非

    凡人主之国小而家大,权轻而臣重者,可亡也。简法禁而务谋虑,荒封内而恃交援者,可亡也。群臣为学,门子好辩,商贾外积,小民内困者,可亡也。好宫室台榭陂池,事车服器玩,好罢露百姓,煎靡货财者,可亡也。用时日,事鬼神,信卜筮而好祭祀者,可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卷第一·佚名

        大唐南印度三藏金刚智译  为利诸众生  令得三身故  身口意相应  归命礼三宝  金刚身口意  遍满三界者  能为自在主  演说金刚界  我尽稽首礼  雄猛阿閦鞞  降伏诸魔者  彼宝现最胜 

  • 卷第二十五·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二十五目录 大鉴下第十五世 &middot; 五祖演禅师法嗣二十二人 &middot;昭觉克勤禅师 &middot;太平慧勤禅师 &middot;龙门清远禅师 &middot;开福道宁禅师 &middot;大随元静禅师 &middot;无为宗泰禅师 &mi

  • 净名经关中释抄卷下·佚名

      沙门道□述弟子品宣律师云。学在戒后故称为不解从戒□□□□子菩萨外化不常佛侧五戒暂来不常侍奉故第□□□□□在声闻非余二也。天台云。品来五意。一为显净名□□□□□大弟子称述不堪则备显净名之德。信仰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