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 内揵 3

【原文】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万物,由夫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先取《诗》《书》,混说损益①,议论去就。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②。外内者,必明道数③,揣策来事,见疑决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④。

【注释】

①先取诗书,混说损益:引用《诗经》《尚书》验证自己的观点,权衡利弊,加以褒贬。陶弘景注:“混,同也。谓先考诗书之言,以同己说;然后损益时事,议论去就也。”

②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君臣关系的疏密,全在于情。得情则就,失情则去。谋者应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若欲去之,则不必动之以情。

③外内者必明道数:决定内外大事,必须明确道理和方法。外内,指情外和情内,即有情和无情。道数,方法谋略。陶弘景注:“言善知内外者,必明诸道术之数,预揣来事,见疑能决也。”

④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使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君臣之间才算真正实现了感情相投。陶弘景注:“理君臣之名,使上下有序;入赋税之业,使远近无差。上下有序,则职分明;远近无差,则徭役简。如此则为国之基,故曰揵而内合也。”

【译文】

所以,圣人建立功业就是使用这个方法,由此把握实情控制事物。君臣之间有了情意,才能施展政治理想,推行道德仁、义、礼、乐、忠、信计谋以教化民众,进献治理国家的谋略。向君主进言,引用《诗经》和《尚书》来验证观点,根据实情言辞增减,权衡利弊决定去留。想接近君主就要打动其内心,想要离去就不必讲究情谊了。懂得了有情和无情的分别,揣测将来要采用的方法,及时发现可疑之处并作出决断。制定谋略保证没有失误,就可以取得成功。管理百姓,使他们从事生产,叫作内部安定,一一团一一结一致。

猜你喜欢
  易经·说卦传·第八章·佚名
  阅武第四十一·佚名
  墨子閒詁卷五·孙诒让
  春秋大全卷十三·胡广
  御制题宋版春秋分记·程公说
  卷十九·孙瑴
  卷一百十七·山井鼎
  卷八十·江永
  卷十三·康熙
  卷八·惠士奇
  第四章 西洋中国印度三方哲学之比观·梁漱溟
  踵军令第二十·尉缭
  桓公·桓公二年·左丘明
  遣虚存实唯识观之特胜义·太虚
  新的唯识论·太虚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一·郑用锡

    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古诗感遇即事家大人诞辰书示二弟同黄雨生水部(骧云)泛舟西湖志懒感作示松儿书带草盆菊感叹北郭园即事勖诸儿感时赏菊草堂题壁警世有议析爨者,感作论青鸟法慈茔为盗所发,遗体如生,恸纪其事明发泣怀

  • 初集卷三十九·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九古今体八十二首【丁卯三】盘山十六景静寄山庄人生而静儒者之言也人生如寄达士之旨也山以静为体其寄於天地与人之寄於山等观山以观我生其体不二故其寄也

  • 卷六十二·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六十二兵部主事陈焯编金诗附蔡 珪【字正甫金丞相松年之子也七岁赋菊诗语意惊人日授数千言天德三年进士擢第後不赴选调求未见书读之其辨博为天下第一历澄州军事判官三河

  • 列传第二十 史宁 陆腾 贺若敦 权景宣·令狐德棻

    史宁字永和,建康(袁)〔表 〕氏人也。曾祖豫,仕沮渠氏为临松令。魏平凉州,祖灌随例迁于抚宁镇,因家焉。父遵,初为征虏府铠曹参军。属杜洛周构逆,六镇自相屠陷,遵遂率乡里二千家奔恒州。其后恒州为贼所败,遵复归洛阳。拜楼烦郡守

  • 元统元年进士录跋·佚名

    钱大昕此元统元年进士录,录前当有读卷、监试、执事诸臣衔,今惟存监膳、供给、□造、公服数人,余皆失之。是年岁在癸酉,以十月改元,故列传或书至顺四年,其实一也。元自延佑设科,赐进士五十有六人,嗣后递有增广,无及百人之额者。

  • ●序·梁章钜

    自雍正庚戌设立军机处,迨兹九十余年,纲举目张,人才辈出,而载稽故实尚缺成书。章钜于嘉庆戊寅选充章京,亻暴直余闲,翻阅旧档,辄思辑为一书。随笔甄综,日有所积,至道光壬午春季奉命守郡,匆匆出直,此后遂无由再缀一词。因思五年以来

  • 平定金川方略卷三十·来保

    艺文平定金川诗监 察 御 史【臣】钱 琦圣德符元化万类甄陶一时维泰运隆瑞协师贞吉金川尔小丑胡为教不率方其跳跃时颇自逞驰突神武帝不矜我众实所恤长策运庙谟干城寄良弼是时霜风寒肌肤増惏栗况闻疆外险蜀道难缕述

  • 二三 和我的交谊·许寿裳

    我和鲁迅生平有三十五年的交谊,彼此关怀,无异昆弟,例如他为我谋中山大学教书事,备极周到,已述于前第二十章。他的著译编印的书,出版后大抵都有惠赠给我,并且大抵有题字,弥足珍贵。例如《凯绥&middot;珂勒惠支版画集》的题字(见

  • 王博文传·脱脱

    王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县人。祖父王谏,曾在宋太宗没即位前的王府任职,做过西京作坊副使。王博文十六岁时,会写文章,在开封府考进士时,用一百篇回文诗作为考卷,人称他为“王回文”。淳化三年(992),宋太宗亲自考试进士,王博文因

  • 燕北录·王易

    宋 王易清宁四年戊戌岁十月二十三日,戎主一行起离靴甸,往西北约二百七十余里,地名永兴甸,行柴册之礼。于十一月一日先到小禁围内宿泊二日。先于契丹官内拣选九人,与戎主身材一般大小者,各赐戎主所着衣服一套,令结束九人假作

  • 顾光宾·周诒春

    顾光宾 字燕嘉。年二十八岁。生于江苏南通县。父鸣歧。任平潮市货物税分所所长。本籍通信处。江苏南通平潮市。已婚。初学于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得学士学位。民国三年。以半官费游美。入佑凝学校。习电气工程。民国

  • 卷十六 觐礼第十·李如圭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十六    宋 李如圭 撰觐礼第十郑目录云觐见也诸侯秋见天子之礼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见曰遇朝宗礼备觐遇礼省是以享献不见焉三时礼亡惟此存尔觐礼于五礼属賔礼【案今注疏本脱礼字】

  • 谈习气·梁漱溟

    我常说;&ldquo;一切罪恶过错皆由懈惰中来&rdquo;,实是如此。精神不振,真是最不[得]了的事。最让人精神不振者,就是习气。凡自己心里不通畅,都是自找,而非由于外铄。心小气狭都是习气,也就是在里边有私意。人人都有要好的心;但终

  • 卷三百七十七·佚名

    △初分无相无得品第六十六之五复次善现,云何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於一切无相无觉无得无影无作法中。圆满精进波罗蜜多。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以离相无漏之心而修精进。是菩萨摩诃萨成就勇

  • 天仙道戒忌须知·闵一得

    迷不知止。泥丸氏曰:“不知止,則志無所立而趨向惑搖矣。”太虛翁曰:“學仙須得學天仙,天仙由為仙道之止。知止則不為地仙水仙等則法迷惑,而功用純矣。天仙之學,心學也。專一修心乃為知止。天仙之心,妙明圓覺,真常寂生,其大無外

  • 洋泾浜奇侠·张天翼

    长篇小说。张天翼著。作于1936年。小说塑造了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史兆昌的形象。史兆昌嗜读武侠小说,又是道家武术的忠实信徒,整天幻想着当一个侠客,并找一个像十三妹一样的女侠客,一起去打败日本人,救国立功。他随

  • 灾难的岁月·戴望舒

    现代新诗集。戴望舒著。上海星群出版社1948年2月初版。收新诗25首。这是作者继《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之后的第4部诗集。收入的诗作写于1934年12月至1945年5月。《古意答客问》和《灯》2首写于旅居法

  • 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佚名

    梵名 Maha^-man!i-vipula-vima^na-vis/va-supratis!t!hita-guhya-parama-rahasya-kalpa-ra^ja-dha^ran!i。凡三卷。唐代不空译。略称宝楼阁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卷首列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轮二图、根本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