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博文传

王博文,字仲明,曹州济阴县人。祖父王谏,曾在宋太宗没即位前的王府任职,做过西京作坊副使。王博文十六岁时,会写文章,在开封府考进士时,用一百篇回文诗作为考卷,人称他为“王回文”。淳化三年(992),宋太宗亲自考试进士,王博文因为年纪小被遣回家里。后祖父王谏在庐州做官时死了,庐州太守刘蒙叟为他讲话,王博文被召到京城参加舍人院考试。后任安丰县主簿,任南丰县尉时,以才干突出著名。调任南剑州军事推官,改任大理寺丞,监守荆南榷市货务,升殿中丞。经陈尧咨推荐,参加中书省考试,被赐进士及第,提升为濠州知州,历任真州知府。宋真宗巡视亳州时,他任权江、淮制置司事。改任监察御史、梓州路转运使。因生病,请求调离京城出任海州知府,后调任密州知府。海边有盐场,当年闹饥荒,老百姓很多都去盗卖海盐,官吏一旦将他们捕捉便动辄处以死罪。王博文请求放松盐禁,等年成丰收时再恢复,朝廷同意。升任殿中侍御史。

天禧年间(1017~1021),朱能、王先在长安伪造《乾..天书》,事被发觉,朱能失败战死,王先与部下被捕,皇帝下诏王博文乘驿车前往治罪惩处。王博文只惩治了首恶分子,而七个从犯得到减罪从轻论处。回京后任开封府判官,遇上他母亲去世。

当初,王博文幼年丧父,他的母亲张氏改嫁韩氏。到王博文在朝做官时,他说儿子不能绝弃对母亲应尽的礼,请求依恩诰封他的母亲。母亲死了,他又说古代作为父亲的后代,儿子不能为改嫁的母亲服丧,那样会废了自家祖庙的祭礼。现在有丧的人都可祭祀,与穿丧服不冲突。于是请求免官服丧,然而舆论认为服丧时祭祀是不符合礼节的。服丧完后,任三司户部判官。出任河北转运使,升侍御史、陕西转运使。

已臣服的羌人撒逋渴以部落数千户叛乱,后又侵犯原州柳泉镇、环州鹁鸽泉寨,梧州刺史杜澄、内殿崇班赵世隆阵亡。王博文上奏弹劾内侍都知周文质、押班王怀信两人身为泾原、环庆两路钤辖,带领重兵驻守大拔寨时,玩忽敌寇,逗留不前,耗用边防军费,请求用曹玮、田敏两人取代二职。后来周文质、王怀信两人被治罪,于是任曹玮知永兴军,使他负责节制边防军事。遇上曹玮生病不能赴任,又用田敏做泾原路总管,敌寇因此被平定。

升尚书兵部员外郎,任三司户部副使,再升户部郎中、龙图阁待制、判吏部流内铨、权发遣三司使事。与监察御史崔暨、内侍罗崇勋一同审理真定府曹氵内一案。回京后,任权知开封府,后进升龙图阁直学士,任秦州知州。被走马承受贾德昌毁谤,调任凤翔府知事,又调为永兴军知事。第二年,贾德昌因贪赃枉法之事败露,王博文改任枢密直学士,再任秦州知州。

当初,沿边一带逃亡的军民必定被已归服宋朝的羌族熟户收留当作农奴役使,或者被送给远方羌人交换羊马,因此常有数百数百的人失踪。他们若擒捕了没有归服朝廷的生羌、熟户便会用锦袍、银带、茶绢之类的东西奖赏他们。偶尔也有人自己返回来,但中途又被西夏人抓住,也不能分辨,都依法处斩。王博文于是派遣熟悉边防事务的人,秘密带着信符前往招抚,只要他们回来便都免其罪,由此每年都要减少很多被诛杀处死的人。朝廷将此法推广到其他邻近各路执行。

他又说河西的回鹘人有很多因为经商做买卖而移居在秦、陇之间,请朝廷将他们全部遣送出境,令守将严密检查。再升为右谏议大夫,以龙图阁学士身份复任开封府知府。都城中富豪权贵的住宅侵占街道,王博文制作木表丈量,命令左右判官分头将违法侵占的建筑拆除,用了一月多时间完成。出任大名府知事,升给事中。后被召回京城任代理三司使,最后任同知枢密院事,过了一个月便去世。皇帝亲自前往祭奠,追赠他为尚书吏部侍郎。

王博文因做官能干受到进用,多次担任繁难复杂地区的长官,为政尽力宽恕平和,常对儿子们说:“我平生裁决罪犯,即使是判流放的刑,也未尝不私下挑选一个水土好的地方来处置,你们应当记住。”但审理曹氵内一案,舆论多认为王博文为了得到太后的赏识,纵容了罗崇勋诱供逼供,以便罗致他的罪状。他的儿子叫王畴。

猜你喜欢
  ●卷一百九十九。·徐梦莘
  卷七 崇祯四年辛未·计六奇
  跋·徐鼒
  读礼通考卷八·徐乾学
  卷之三百三十三·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一·佚名
  卷之三百五十二·佚名
  通志卷一百二十九下·郑樵
  韦机传(附韦岳、韦景骏传)·刘昫
  宽彻普化传·宋濂
  一四、孔子行摄相事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辨·钱穆
  弇山堂别集卷七十二·王世贞
  卷一百十六·佚名
  职官八·徐松
  卷五十九陆军三·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刘彤·唐圭璋

      彤字文美,江宁(今江苏南京市)章文虎妻。工诗词。   临江仙   千里长安名利客,轻离轻散寻常。难禁三月好风光。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记得年时临上马,看人眼泪汪汪。如今不忍更思量。恨无千日酒,空断九回肠。

  • 卷201 ·佚名

    刘子翚 次韵明仲游将军岩 乐哉今日游,结友尽英秀。 山灵欣客来,阁雨开云岫。 步屣出烟岚,声呼答岩窦。 轻生快险奇,一坠那复捄。 崇林蓊地幽,长湍泻天漏。 精庐记旧经,密径迷新簉。 将军隐

  • 忠义集巻四·赵景良

    元 赵景良 编昭忠逸咏丞相江公【万里】知府江公【万顷】名重天阍侍太微昔年南国秉枢机人归绿野身犹健兵满红尘世已非止水亭前风淅淅鄱阳城外草依依棣华相映人间瑞节惠隆名世所稀【大兵之下饶城也前丞相江万里家城内

  •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八十三·乾隆

      宋【依通鉴晋纪例不书南】  髙宗皇帝【髙宗南渡迁都依晋元帝例加序】  帝名构徽宗第九子初封康王二帝北行遂即位于南京后迁都临安【本余杭郡南渡后开临安府为行在所】  【丁未】建炎元年夏五月康王构即皇帝

  • 卷之三百五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十九·楼昉

    钦定四库全书两汉诏令卷十九宋 楼昉 编东汉七顺帝【十九】封孙程等诏【见孙程延光四年十一月丁巳孙程等迎济阴王即位戊午阎显兄弟下狱诛此诏即此日下也】夫表功録善古今之通义也故中常侍长乐太仆江京黄门令刘安钩

  • 卷三十八 奚酋僭号·李有棠

    天祚帝天庆八年夏六月丁卯,贼霍六格陷海北州,趣义州,军帅和勒博击败之。和勒博,一名翰,奚王忒邻之后。善骑射,与其兄必埒里齐名。天庆初,官北女直详衮,兼知咸州路兵马事,改东京统军。即而诸蕃入寇,悉破之,迁知奚六部大王,兼总知东

  • 九九、宋偃称王为周显王四十一年非慎靓王三年辨·钱穆

    宋偃元年,在周显王三十一年,已详《考辨》第九一。《史》云:“偃立十一年而称王,”(高诱注《吕氏春秋 禁塞》《顺说篇》均同。)则乃周显王之四十一年也。而《史》误以为宋偃初立之年。循是下算,至周赧王二十九年,齐

  • 卷九·李光坡

    欽定四庫全書禮記述註卷九安溪 李光坡 撰禮運第九疏曰鄭云名曰禮運者以其記五帝三王相變易隂陽轉旋之道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盖歎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

  • 卷四十六·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四十六     婺源江永撰祭物    吉禮十四補冢宰制國用必於歲之杪【制國用如今度支經用杪末也】祭用數之仂【筭今年一歲經用之數用其什一】喪祭用不足曰暴

  • 卷二十·朱公迁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疏义会通卷二十  元 朱公迁 撰 鲁颂四之四 鲁少皥之墟在禹贡徐州蒙羽之野成王以封周公长子伯禽今袭庆东平府沂密海等州即其地也【辑录袭庆府今兖州府东平府今东平州海州今宁海州密州今高密县与

  • 卷六·梁寅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六 明 梁寅 撰 唐国风 周成王以帝尧旧都封弟叔虞为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乃改国号曰晋後徙居曲沃又徙居绦其地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有尧之遗风其诗不谓之晋而谓之唐仍始封之旧号也 蟋蟀 唐

  • (十五)·钱穆

    朱子编《近思录》有跋,大意谓:“取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者,凡学者所以求端用力处己治人之要,与夫辨异端观圣贤之大略,皆粗见其梗概。以为穷乡晚进有志于学,而无明师良友以先后之者,诚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门而入矣。”则此书

  • 卷之十七·邵经邦

    弘道录卷之十七义君臣之义《 御制文集》:大明谕中原檄曰:自古帝王临御天下,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治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达人志士每有冠履倒置之汉。及其後嗣沈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

  • 宝庆会稽续志·张淏

    一称《宝庆续志》、《会稽续志》。南宋绍兴府志之一。八卷。创修于宝庆元年(1225),为续《嘉泰会稽志》之作,故称“续志”。体例承袭《嘉泰会稽志》,用细目标题,共有五十目,纠补前志之讹误与缺漏,简赅有法,向有好评。始撰者张

  • 紫岩易传·张浚

    南宋张浚撰。十卷。《通志堂经解》本。此书前九卷解说经传,末一卷为《读易杂说》。《四库全书提要》云:“其曾孙献之《跋》云:‘忠献公潜心于《易》,尝为之传,前后两著稿,亲题其第二稿云:此本改正处极多,绍兴戊寅四月六日,某书

  • 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佚名

    经名:洞真太上八素真经三五行化妙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南朝。原为《八素真经诀》之一,后分出单行。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为六朝古上清经《八素真经》之一部分。太上大道君说:学道皆由积善,先立善行,然

  • 佛顶尊胜陀罗尼注义·佚名

    密教著述。唐不空撰。一卷。专以注释佛顶尊胜陀罗尼。全书梵汉对照并予简释。法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下卷曾引用。见载于日本《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