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郑锡诗鉴赏

生平简介

郑锡,大历时人。生平不详。

送客之江西

郑锡

乘轺奉紫泥,

泽国渺天涯。

九派春潮满,

孤帆暮雨低。

草深莺断续,

花落水东西。

更有高堂处,

知君路不迷。

郑锡诗鉴赏

郑锡为大历时期的诗人。他于唐代宗宝应二年(763 )登进士第,大历年间在朝任职,曾任礼部员外郎,与李端、司空曙等著名诗人都有交往。

这首诗是送人出使并省亲的。对于行人来说,在春光明媚时节奉使江南,无疑是一次游历的好机会,况且又可以顺路探亲,一举两得,实乃好事。故这首诗里没有一般送行诗中常见的那种沉郁、缠绵的情调。

一、二两句说明他此行的使命和去向。轺,使者乘坐的车辆。紫泥,古人书信用泥封,泥上加盖印章,皇帝的诏书用紫泥,这里即指诏书。第一句等于说:他是奉朝廷之命去出使的。到哪里去呢?“泽国渺天涯”,是到那遥远的水乡泽国去。

唐代从长安到江西,先走陆路,经商洛,出武关,到襄阳,然后即可乘船,经汉水,下长江。“九派春潮满,孤帆暮雨低”,三、四句设想他在大江中行船的情景。九派,长江流至九江,分成九道支流,所谓“江到浔阳九派分”(皇甫冉诗句)。春天桃花水发,长江水位很高,看上去好象置身于水的世界一样。“九派春潮满”,虽然不加夸张,但春潮涌动,江水浩渺的景象历历在目。而在这浩瀚无边的水的世界里,一叶孤舟正在暮雨中缓缓飘浮。江面的阔大正衬托出行人的孤单。诗人没有正面抒写自己的别情,而别情已在景中。这一联对仗工整,状物入微。沈德潜说:“著雨则帆重,体物之妙,在一低字。”(《唐诗别裁》卷十一)

“草深莺断续,花落水东西”,上一联是从大处着眼,这一联是从细处落笔;上一联侧重于行程,这一联则侧重于玩赏。江南的春光美,江南的春意浓。

“草深”二句,化用了梁朝丘迟的文句,但显得更为流畅明丽。

最后两句说到此行尚可顺道省觐父母,当不致因留连风光而耽误行程。全诗写得轻快流丽,富有生气,乃送别诗中的佳作。

猜你喜欢
  卷五百二十九·彭定求
  无际道人·唐圭璋
  陆叡·唐圭璋
  黄谈·唐圭璋
  江南新词·向子諲
  第三十四出 修好·李渔
  ◆刘太保秉忠(藏春集)·顾嗣立
  第三十二回 觅得返魂姝无恙 载吟陟岵马其瘏·萧晶玉
  第五十五出 圆驾·汤显祖
  卷295 ·佚名
  小诗五首·刘半农
  山谷集补钞·管庭芬
  监湖遗老诗序·贺铸
  序:花笺大意·佚名
  唐琬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臧馀庆·唐圭璋

      待考。   南歌子   橘里风烟好,壶中日月长。松身鹤髮自安强。应有老人呈瑞、动光芒。   酒饮无边酒,香烧不断香。从今乞与醉为乡。更醉百年三万、六千场。   鹧鸪天   天与君王管晏才。尚书两曳履声来。

  • 卷153 ·佚名

    李复 甘罗庙 纵横争擅势,之子独尊秦。 弱齿能专国,奇谋不借人。 拳峰凌九仞,勺粒动千钧。 过客瞻遗构,临溪野草春。 李复 感春 新槐未成阴,藤花如紫云。 蒙羃出高杪,花叶不可分。 双鸠

  • 卷之二百二十五·佚名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丙子朔夜岁星犯垒壁阵○丁丑遣官释奠于先师孔子○上命晋王总宋国公冯胜等所统河南山西马步军士出塞胜及颍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昇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等驰驿还京其余将校悉听晋王节制○诏长兴

  • 卷之一百三·佚名

    洪武九年春正月丙辰朔 上御奉天殿受朝贺大宴群臣命妇朝 皇后于坤宁宫锡宴○丁巳太子诸王侍 上顾谓之曰汝等闻修德进贤之道乎太子对曰每闻儒臣讲说知其略矣未领其要 上曰藻率杂佩为身之容恭逊温良为德之容见于外者

  • 附录一 四库全书总目水东日记提要·叶盛

    ●附录一四库全书总目水东日记提要○四库全书总目水东日记提要水东日记三十八卷,明叶盛撰。盛有叶文庄奏草,已著录。是书记明代制度及一时遗文逸事,多可与史传相参。其间征引既繁,亦不免时有抵牾。又

  • 綦俊传·魏收

    綦俊,字..显,河南洛陽人。其祖先是代人。祖綦辰,任并州刺史。綦俊,庄帝时仕官累迁为沧州刺史,很是被吏人害怕钦服。不久,除任太仆卿。等到..朱世隆等被诛,齐献武王赴洛,停军邙山。上召文武百司,下及士人百姓,训话说:“..朱暴虐,矫

  • 卷九十八·杨士奇

    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九十八明 杨士奇等 撰经国宋宁宗时知潼川府魏了翁上疏曰臣闻三代而下经制不立故天下之弊常伏於救弊之初汉自吴楚之变分封以弱侯国而末年之弊乃起於同姓弱而外戚强唐自安史之乱裂地以授诸

  • 卷二百·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刑考【六】刑制乾隆二十六年申严拏获发遣巴里坤逃犯之令奉谕凡有发遣巴里坤等处逃犯经原籍及过路省分盘获即由各省督抚奏闻於拏获处所正法示衆【互见徒流门】定强盗为首伤人伤轻平复抱

  • 隐公卷三(起五年,尽十一年)·何休

    五年,春,公观鱼于棠。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公曷为远而观鱼?(据浚洙也。○观鱼,《左氏》作“矢鱼”。浚,思俊反。洙,常朱反。)[疏]注“据浚洙也”。○解云:庄九年“冬,浚洙”,传曰“洙者何?水也。浚之者何?深之也。曷为深之?畏齐也

  • 修身·洪应明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从烈火中煅来;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须向薄冰上履过。一念错,便觉百行皆非,防之当如渡海浮囊,勿容一针之罅漏;万善全,始得一生无愧。修之当如凌云宝树,须假众木以撑持。忙处事为,常向闲中先检点,过举自稀。动

  • 错法第九·商鞅

    题记:错通“措”,就是施行的意思。可译为实行法治。我听说:古代英明的君主推行法治,民众就没有犯罪的邪恶行为;发动战争,就会造就干练的人才;实行赏罚,军队就会强大。这三个方面是君主治理国家的根本。君主推行法治

  • 顯揚聖教論卷第二·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事品第一之二   [一]如是已說雜染.諦今當說。頌曰.   諸諦有六種。   論曰.諦有六種.一世俗諦.二勝義諦.三苦諦.四集諦.五滅諦.六道諦。   世俗諦者.謂名句文

  • (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第七·陈梦雷

    佛国记鄯善国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诸国俗人及沙门尽行天竺法。但有精粗。从此西诸国。类皆如是。惟国国胡语不同。然出家人。皆习天竺书天竺语。[仁-二+乌]夷国其国僧有四千余人。皆小乘学。法则齐整

  • 妙法莲华经台宗会义卷一之一(有序)·智旭

    古吴后学蕅益智旭述或问蕅益子曰。吾闻讲法华者。莫善于台宗。是故智者大师妙悟之后。以不思议四无碍辩。宣玄义文句二书。章安尊者记为各二十卷。不异阿难结集。迨荆溪尊者。又以释籖转翼玄义。文句记转翼文句。于是

  • 原人论序·宗密

    终南山草堂寺沙门宗密述万灵蠢蠢皆有其本。万物芸芸各归其根。未有无根本而有枝末者也。况三才中之最灵而无本源乎。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今我禀得人身而不自知所从来。曷能知他世所趣乎。曷能知天下古今之人事乎。

  • 少年·陀思妥耶夫斯基

    《少年》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1875年发表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少年》中,作者以倒叙的方式回忆了主人公阿尔卡季十九岁时的几段难忘经历,体现了主人公逐渐走向思想成熟、性格完善以及精神丰富的过程。这部小说打破了

  • 增补武林旧事·朱廷焕

    地理杂志。明朱廷焕辑。八卷。廷焕字中白,山东单县人。崇祯进士,官工部主事、大名知府。朱氏于崇祯间司理杭州,遂采《西湖志》、《鹤林玉露》、《容斋随笔》、《辍耕录》及《癸辛杂识》诸书增补《旧事》,七万余字。所

  • 宋艺圃集·李蓘

    宋代诗歌总集。22卷。明李蓘编。此书选录宋代诗歌2470余首。卷1至21收作家237人,卷22收释衲33人,宫闺6人,灵怪3人,妓流6人(《四库全书总目》漏计1人),共为285人。编者《序》云:“自世俗宗唐摈宋,群然向风,而凡家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