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似顺论第五 处方

处方

原文:

五曰:凡为治必先定分:君臣父子夫妇。君臣父子夫妇六者当位,则下不逾节而上不苟为矣,少不悍辟而长不简慢矣。金木异任,水火殊事,陰陽不同,其为民利一也。故异所以安同也,同所以危异也。同异之分,贵贱之别,长少之义,此先王之所慎,而治乱之纪也。今夫射者仪豪而失墙,画者仪发而易貌,言审本也。本不审,虽尧舜不能以治。故凡乱也者,必始乎近而後及远,必始乎本而後及末。治亦然。故百里奚处乎虞而虞亡,处乎秦而秦霸;向挚处乎商而商灭,处乎周而周王。百里奚之处乎虞,智非愚也;向挚之处乎商,典非恶也:无其本也。其处於秦也,智非加益也;其处於周也,典非加善也:有其本也。其本也者,定分之谓也。齐令章子将而与韩魏攻荆,荆令唐蔑将而应之。军相当,六月而不战。齐令周最趣章子急战,其辞甚刻。章子对周最曰:“杀之免之,残其家,王能得此於臣。不可以战而战,可以战而不战,王不能得此於臣。”与荆人夹沘水而军。章子令人视水可绝者,荆人射之,水不可得近。有刍水旁者,告齐候者曰:“水浅深易知。荆人所盛守,尽其浅者也;所简守,皆其深者也。”候者载刍者,与见章子。章子甚喜,因练卒以夜奄荆人之所盛守,果杀唐蔑。章子可谓知将分矣。韩昭釐侯出弋,靷偏缓。昭釐侯居车上。谓其仆:“靷不偏缓乎?”其仆曰:“然”至,舍昭釐侯射鸟,其右摄其一靷,适之。昭釐侯已射,驾而归。上车,选间,曰:“乡者釐偏缓,今适,何也?”其右从後对裕曰:“今者臣适之。”昭釐侯至,诘车令,各避舍。故擅为妄意之道,虽当,贤主不由也。今有人於此,擅矫行则免国家,利轻重则若衡石,为方圜则若规矩,此则工矣巧矣,而不足法。法也者,众之所同也,贤不肖之所以其力也。谋出乎不可用,事出乎不可同,此为先王之所舍也。

译文:

凡治国一定要先确定名分,使君臣父子夫妇名实相副。君臣父子夫妇六种人备居其位,那么地位低下的就不会超越礼法、地位尊贵的就不会随意而行了,晚辈就不会凶暴邪僻、长者就不会怠惰轻忽了。

金木功用各异,水火用途有别,陰陽性质不同,但它们作为对人们有用之物则是相同的。所以说,差异是保证同一的,同一是危害差异的。同一和差异的区分,尊贵和卑贱的区别,长辈和晚辈的伦理,这是先王所慎重的,是国家太平或者混乱的关键。

而今射箭的人,仔细观察毫毛就会看不见墙壁;画画的人,仔细观察毛发就会忽略容貌。这说明要弄清根本。根本的东西不弄清,即使尧舜也不能治理好天下。所以凡是祸乱,一定先从身边产生而后延及远处,一定先从根本产生而后延及微未。国家太平也是如此。百里奚处在虞国而虞国灭亡,处在秦国而秦国称霸。向挚处在殷商而殷商覆灭,处在周国而周国称王。百里奚处在虞国的时候,他的才智并不低下,向挚处在殷商的时候,他所掌管的典籍并不是不好。虞、商所以灭亡,是因为没有治国之本。百里奚处在秦国的时侯,他的才智并没有进一步增加;向挚处在周国的时候,他的典籍并没有进一步完善。秦、周所以兴盛,是因为具有治国之本。所谓治国之本,说的就是确定名分啊!

齐王命令章子率兵同韩魏两国攻楚,楚命唐篾率乓应敌。两军对峙,六个月不交 战。齐王命周最催促章子迅速开战,言辞非常峻切。章子回答周最说:“杀死我,罢免我,杀戮我的全族,这些齐王对我都可以做到,不可交 战硬让交 战,可以交 战不让交 战,这些,齐王在我这里办不到。”齐军与楚军隔沘水驻军对垒。章子派人察看河水可以横渡之处,楚军放箭,齐军的侦察兵无法靠近河边。有一个人在河边割草,告诉齐军侦察兵说;“河水的深浅很容易知道。凡是楚军防守严密的,都是水浅的地方;防守粗疏的,都是水深的地方。”齐军侦察兵让割草的人坐上车,和他一起来见章子。章子非常高兴,于是就乘着黑夜用精兵突袭楚军严密防守的地方,果然大胜,杀死了唐篾。章子可算是知道为将的职分了。

韩昭釐侯外出射猎,边马拉车盼皮带有一侧松了。昭釐侯在车上,对他的车夫说:“皮带不是有一侧松了吗?”车夫说:“是的。”到了猎场,车停了下来,昭釐侯去射鸟,他的车右把那侧松了的皮带重新拴紧,使它长短适宜。昭釐侯射猎结束以后,套好车回去。昭麓侯上了车,过了一会儿,说;“先前皮带有一侧松了,现在长短适宜,这是怎么回事?”他的车右从身后回答说;“刚才我把它拴合适了。”昭釐侯回到朝中,就此事责问车令,车令和车右都惶恐地离开住室请罪。所以,擅自行动、凭空猜测的做法,即使恰当,贤主也不照此而行。

假如有这样一个人,擅自假托君命行事可使国家免于祸患,确定轻重可以象衡器那样准确,画方圆可以象用圆规矩尺那样标准,这种人精巧是很精巧,但是不值得效法。所谓法,是众人共同遵守的,是使贤与不肖都竭尽其力的。计谋想出来不能采用,事情做敞出来不能普遍推行,这是先王所舍弃的。

猜你喜欢
  隐公(元年~十一年)·公羊高
  卷之三·佚名
  四祭第六十八·苏舆
  卷十五·陈天祥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
  第五章 《论语》——孔子的格言·林语堂
  卷五十·朱熹
  昭公·昭公二十一年·左丘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六十六·欧阳竟无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四[宋铭]·惟白
  致李石曾先生书·太虚
  论臂香·印光
  第十二卷·佚名
  虔诚的心·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七·澄观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百三十四·彭定求

        卷834_1 【寿春进祝圣七首·千载降祥】贯休   九天宫上圣,降世共昭回。万汇须亭毓,群仙送下来。   承乾当否极,庶事尽康哉。只有羲轩比,其馀不可陪。   卷834_2 【寿春进祝圣七首·文有武备】贯休   武

  • 卷四百六十九·彭定求

        卷469_1 【拟古咏河边枯树】长孙佐辅   野火烧枝水洗根,数围孤树半心存。   应是无机承雨露,却将春色寄苔痕。   卷469_2 【别友人】长孙佐辅   愁多不忍醒时别,想极还寻静处行。   谁遣同衾又分手,

  • 卷二·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二宋 王安石 编高适上六十首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主簿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劒对风尘慨然思卫霍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州路日暮邯郸郭酒肆或

  • 卷四·陈衍

    ●元诗纪事卷四侯官陈衍辑郝经许衡崔斌高鸣石国英张弘范王恽张之翰梁曾徐琬姚燧卢挚阎复伯颜王思廉王宥信世昌陈伯通李庭耶律柳溪员炎撖夅郑云表◆郝经

  • 卷四百二十九·列传第一百八十八·道学三·脱脱

        ◎道学三   ○朱熹 张栻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中进士第。胡世将、谢克家荐之,除秘书省正字。赵鼎都督川陕、荆、襄军马,招松为属,辞。鼎再相,除校书郎,迁着作郎。以御史中丞常同

  • 卷之八百九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六十五册 天命十年四月至八月·佚名

    第六十五册 天命十年四月至八月四月初二日,汗出猎并往迎征瓦尔喀之军士,卯时出沈阳城北门,宿於三岔。初三日晨,征瓦尔喀之诸大臣遣人报汗曰:“大军出辉发已三日。”是日,行猎前往至名谓避荫之处,因於边外甚远之地

  •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五下·袁枢

    宋 袁枢 撰苻氐据长安晋懐帝永嘉四年略阳临渭氐酋蒲洪骁勇多权略羣氐畏服之汉主聪遣使拜洪平逺将军洪不受自称防氐校尉秦州刺史略阳公元帝大兴二年蒲洪降赵赵主矅以洪为率义侯成帝咸和四年秋八月后赵中山公虎攻集木

  • 绎史卷一百三十九·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秦白起长平破赵史记赵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战国防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詟愿见太后盛气

  • 四 泰山堂里的人·周作人

    泰山堂药店在东昌坊口的西南拐角,店主是申屠泉,有鲁迅的一个同高祖的堂叔在里边做伙计,通称桐少爷。他的父亲浪游在外,客死河南,人极乖巧,有点偏于促狭,而其子极愚钝,幼育于外婆家,外婆殁后送还本家,其叔母不肯收容,遂流落宿门房

  • 第五章 潜往东北 一 不静的“静园”·溥仪

    一九二九年七月,我从日租界官岛街的张园,迁到协昌里的“静园”。这是租的安福系政客陆宗舆的房子,原名“乾园”,我给它改了名字,是含有一层用意的。 北伐后,国民党的势力伸到了北方,和我有交情的军阀纷纷垮台,被我寄托过希

  • 周磠传·房玄龄

    周岂页字伯仁,是安东将军周浚的儿子。少年时便有很高的声誉,神采俊秀,虽同辈之人相互亲昵狎玩,但却不敢轻慢放肆地对待周岂页。同乡人司徒掾贲嵩有清高的节操,见到周岂页,惊叹道:“汝颍之地本来多生奇士,好久以来雅道不兴,今天

  • 陈玄传·薛居正

    陈玄,京兆人,家里世代从医。起初,侍奉河中王重荣,乾符年间,后唐武皇从太原带领军队攻打王行瑜,沿路经过蒲中,当时,陈玄服侍武皇汤药,武皇非常敬重他,等到返回太原,整天在左右服侍。武皇性格刚愎残暴,喜欢杀人,没有谁敢去进谏,陈玄深

  • 卷十一(闵元年,尽二年)·孔颖达

    ◎闵公(○陆曰:“闵公,名启方,庄公之子,母叔姜。《史记》云:名开。谥法:在国遭难曰闵。”)[疏]“正义曰:《鲁世家》:闵公,名开,庄公之子,惠王十六年即位。杜《世族谱》云:名启方。汉景帝讳启,启、开因是而乱。杜《谱》云:“启方”,从《

  • 卷三十六·张廷玉

    <經部,春秋類,欽定春秋傳說彙纂欽定四庫全書欽定春秋傳說彚纂卷三十六哀公集說【楊氏士勛曰公名蒋定公之子敬王二十六年即位十四年西狩獲麟春秋終矣二十七年薨諡法恭仁短折曰哀】【丁敬王二未十六年】元年【晉定十八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二十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正命受用品第十五之余论曰。此复明尸罗清净。如虚空藏经云。远离声闻辟支佛心。于菩提心不生退转。则于尸罗而得清净

  • 卷第六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五 尔时善财童子蒙善知识力。依善知识教。念善知识语。於善知识深心爱

  • 宋会要辑稿·徐松

    中国宋代制度史。徐松自《永乐大典》中辑出。有缪荃孙、屠寄整理之广雅书局稿本、刘富曾整理之嘉业堂清本、北京图书馆于1935年据徐辑原稿影印的线装本和1957年中华书局缩印的精装本等。徐松(1781—1848),字星伯,中国